史上最大的焚书运动,不是秦始皇造就的,而是这位皇帝的一时兴起

史上最大的焚书运动,不是秦始皇造就的,而是这位皇帝的一时兴起

()
中文名:
史上最大的焚书运动,不是秦始皇造就的,而是这位皇帝的一时兴起
别名:
国籍:
人物简介:

历代皇帝中的大文学家 梁元帝萧绎出生于公元508年,作为皇子,萧绎本能享受一生的荣华富贵,锦衣玉食,然后安稳的坐上皇位。但所谓命运弄人,年幼的萧绎在宫中生了一场大病,从此,他的一只眼睛被夺去了光明。 这下,萧绎失去的可不仅仅是一只眼睛,他

三国名人推荐

历代皇帝中的大文学家

梁元帝萧绎出生于公元508年,作为皇子,萧绎本能享受一生的荣华富贵,锦衣玉食,然后安稳的坐上皇位。但所谓命运弄人,年幼的萧绎在宫中生了一场大病,从此,他的一只眼睛被夺去了光明。

这下,萧绎失去的可不仅仅是一只眼睛,他的王位继承权也永远地失去了。毕竟,古代继承皇位者最重要的要求就是身体健全。

可这样的挫折还不足以让萧绎自暴自弃。《资治通鉴》中就曾经记载,萧绎自小热爱读书学习,尤其执迷于文学,常常彻夜研读典籍,堪称是一位大文学家。《孝德传》、《老子讲疏》、《忠臣传》等等著作都出自他手,说是一名高产作家一点都不夸张。

更厉害的是,他所作的《金楼子》一书甚至被收录进了诸子百家经典集当中。能够与诸子百家齐名的皇帝,历史上也就仅此一位了。

梁元帝的双面性格

如此一个嗜书如命的人为什么还会将自己所有的书全部付之一炬呢?说到底,他的冲动行为还是与他的性格缺陷有关。

梁武帝是天使和魔鬼的结合体。他饱读圣书,崇尚道德,但却亲自杀死了自己的儿子和兄长,毫无伦理可言。他知书达理,明辨是非,但却异常虚伪,在国家危亡之时还卖弄自己的文人风范。他聪明伶俐,才华横溢,可尽是为国家出“昏招”,单纯轻信敌人谎言,最终落了个亡国的结局。

我们都知道历史上著名的“侯景之乱”。当时,侯景将萧绎的父亲梁武帝困在南京,而梁元帝当时手握重兵却坚持按兵不动,目的就是要等老爸去世后一举夺权。等到梁武帝真的一命呜呼后,梁元帝竟然进城对自己的亲人进行了大屠杀,自己的儿子和兄弟都不放过,甚至将自己的亲侄子活活饿死,其心歹毒由此可见一斑。

别看他对待自己人如此残忍,他对待敌人可谓是相当有文人风度。在梁元帝登上皇位后,本国最大的敌人原本就是西魏,可他偏偏认为西魏才是他的盟友,而国家真正的威胁就藏在自己身边。为此,他和敌人没少进行合作,可能在他眼里,这种行为就是所谓的“海纳百川,胸襟开阔”吧。

荒唐的焚书行动

梁元帝做过最荒唐的一个举动,就是把都城从南京迁到了江陵。南京的地理位置相当优越,可以说是固若金汤,而江陵呢?北边几乎无人可守,若是敌军降临,定是打他个片甲不留。

梁元帝的愚昧让西魏看到了胜利的希望。他们借梁元帝的信任,假装与梁朝交好,实际上却已经做好了推翻他们的准备。其实西魏这样大规模的军事行动早就引起了梁朝人的注意,只是梁元帝坚信自己的“盟友”不会骗人。就这样,西魏的军队在短短几天的时间内就逼近了襄阳边境,很快就要攻陷江陵了。

没想到,此时的梁元帝不但不觉得大难临头,反而拿出了《老子》那一套“玄学”功夫,给文武百官讲了起来,底下人都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没办法,救兵来不了,防守跟不上,整个国家都只能乖乖束手就擒,梁元帝也被西魏的将领抓为俘虏。

而就在此时,梁元帝做出了一个令敌人都相当惊骇的决定,他要用一把火将皇宫所有的四十万藏书全部烧掉!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梁武帝如是说:

“读书万卷,犹有今日,故焚之。”

意思是,就算读了这么多书,也没能救国于水火之中,读书又有什么用呢?看来,梁元帝至死都没意识到自己究竟错在了哪里,反而让一堆无辜的文学著作与他一同陪葬,实在是荒唐至极。

参考文献《资治通鉴》

历史解密 战史风云 野史秘闻 风云人物 文史百科

朱棣报复建文帝旧臣(朱棣为什么要杀建文旧臣)

诛九族来自于秦商鞅变法之后的“夷三族”。“九族”的包括内容有不同的内容,一说是上自高祖、下至玄孙,即玄孙、曾孙、仍孙(古时称从本身下数第八世孙为仍孙)、子、身、父、祖父、曾祖父、高祖父。一说是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父族四是指姑之子(姑姑详情>>

美军电磁炮要复活了?美国国会知道被忽悠,但拜登还想上杆子给钱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赞赏!作者:毅品文团队战巡基洛夫,欢迎转发!对于火炮来说,实现更远的射程,更快的炮口初速度以及更优秀的打击精度无疑是最重要的追求目标。但是如果走传统的火炮技术发展路线的话,想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付出很大的代价,比如说详情>>

建国后尚小云全国巡演 黄牛把票价炒到原来三倍

何亮亮:在京剧四大名旦之中,尚小云的政治待遇不算高,戏曲改革实践却是最超前的。在梅兰芳、程砚秋入选全国政协之时,尚小云正在参加为期两个月的首期戏曲讲习班,衷心接受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教育,新中国开国大典刚刚落幕,尚小云剧团的第一部新戏就问世了详情>>

信仰的力量:这对党员夫妇为筹措革命经费不惜“卖”掉儿子

1951年11月毛泽东为蔡协民烈士遗像题词1929年7月,性情耿直,甘愿为理想,为革命牺牲一切,对党忠心耿耿的红四军政治部主任蔡协民(1901—1934,湖南华容人,1925年入党)携妻子曾志由军队转入福建,领导福建的地方斗争。1931年5月由于叛详情>>

探索古建保护和城市生态和谐相生,呵护北京雨燕在正阳门筑巢——专访北京中轴线遗产保护中心文保专家袁学军

“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这首耳熟能详的儿歌,是很多人儿时对燕子的最初印象。而对于“雨燕妈妈”袁学军而言,黑褐色羽毛、胸腹有白色细纹的北京雨燕则倾注了她满满的热爱。身为北京中轴线遗产保护中心的研究人员,袁学军和团队在国内开创性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