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乃至世界第一位女诗人许穆夫人,许穆夫人对卫国有何历史意义?

中国乃至世界第一位女诗人许穆夫人,许穆夫人对卫国有何历史意义?

()
中文名:
中国乃至世界第一位女诗人许穆夫人,许穆夫人对卫国有何历史意义?
别名:
国籍:
人物简介:

许穆夫人是中国文学史上记载的第一位爱国女诗人,同时她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的第一位女诗人。许穆夫人出生在春秋时期的卫国,她是卫宣公幼子卫昭伯与宣姜所生之女,是一位集才华美貌于一身的绝世红颜。春秋时期,诸侯林立,卫国实力不算最强也不算最弱,是一个中等诸侯国,许穆夫人

春秋战国名人推荐

许穆夫人是中国文学史上记载的第一位爱国女诗人,同时她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的第一位女诗人。许穆夫人出生在春秋时期的卫国,她是卫宣公幼子卫昭伯与宣姜所生之女,是一位集才华美貌于一身的绝世红颜。

春秋时期,诸侯林立,卫国实力不算最强也不算最弱,是一个中等诸侯国,许穆夫人少女时代就替自己的国家感到深深的忧虑。长大以后,许穆夫人貌美才女之名便享誉诸侯,当时有齐国和许国两国前来求娶。

许穆夫人认为齐国和卫国邻近,又有着强大的实力,若她嫁到齐国,齐国便会成为卫国最强大的后盾。但是卫国国君卫懿公却认为许国的聘礼给的更丰厚,不顾许穆夫人的深谋远虑,坚持将她嫁给了许国国君许穆公。

出嫁以后,许穆夫人还是经常忧虑母国卫国,有一天她突然听闻自己的母国竟然被凶残的狄人给灭亡了,她惊惧万分,差一点晕倒。原来卫懿公是个昏庸无道的君主,自他在位以来,卫国臣民都过得不如意。卫懿公爱好仙鹤,在卫国,每只仙鹤都是有官职有俸禄有丫鬟的,卫懿公为了养仙鹤,肆意压榨百姓,这才导致狄人来袭之时,竟没有人肯为他上阵杀敌。最后卫懿公惨死于狄人刀下,据说连尸体都被狄人吃掉了,最后只剩下一块肝脏。

得知卫国国亡以后,许穆夫人当即就想到了自己的丈夫许穆公,虽然许国距离卫国稍远,但是只要许国肯出兵援救卫国,卫国还是有希望的。可就当她向自己认为最亲近的丈夫提出了这个请求的时候,却遭到了许穆公的严词拒绝。许穆公惧怕狄人,也害怕当自己抽出一部分兵力援救卫国的时候本国却遭到袭击,引火烧身,所以拒绝出兵救卫。

许穆夫人对许穆公失望至极,气愤之下她做了一个大胆又惊人的决定,那就是她要回去救国。许穆夫人带了一部分物品就上路了,走到半路的时候,许国的臣子追上她,劝她回许国,非常害怕许穆夫人的行为会激怒狄人,把战火引至许国。面对许国臣子的指责、抱怨、嘲笑,许穆夫人怒不可遏,于是作了《载驰》:“既不我嘉,不能旋反;视尔不臧,我思不远。既不我嘉,不能旋济;视尔不臧,我思不閟。”这是许穆夫人留下来的诗作中最为著名的一首。

到达卫国以后,许穆夫人见到了刚被拥戴为君的她的兄长卫戴公,她带来的物资刚好解了他们的燃眉之急。接下来的日子,许穆夫人就与卫国旧臣一起在民间招揽四千民兵,一边谋生,一边训练。不久,卫戴公病逝,许穆夫人就从齐国迎回公子毁,即卫文公。同时,她的爱国之情还感动了齐桓公,齐桓公非常支持她,还派出了自己的儿子公子无亏亲率兵三千、战车三百辆援救卫国。

在许穆夫人的奔走努力下,卫国于灭国的两年后复国,此后又存活了将近四百年时间,秦始皇建立秦朝以后,早就归附于秦的卫国都还存在着。对卫国来说,许穆夫人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而对于世界文学史来说,许穆夫人的历史意义也是非比寻常的。

历史解密 战史风云 野史秘闻 风云人物 文史百科

朱棣报复建文帝旧臣(朱棣为什么要杀建文旧臣)

诛九族来自于秦商鞅变法之后的“夷三族”。“九族”的包括内容有不同的内容,一说是上自高祖、下至玄孙,即玄孙、曾孙、仍孙(古时称从本身下数第八世孙为仍孙)、子、身、父、祖父、曾祖父、高祖父。一说是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父族四是指姑之子(姑姑详情>>

美军电磁炮要复活了?美国国会知道被忽悠,但拜登还想上杆子给钱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赞赏!作者:毅品文团队战巡基洛夫,欢迎转发!对于火炮来说,实现更远的射程,更快的炮口初速度以及更优秀的打击精度无疑是最重要的追求目标。但是如果走传统的火炮技术发展路线的话,想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付出很大的代价,比如说详情>>

建国后尚小云全国巡演 黄牛把票价炒到原来三倍

何亮亮:在京剧四大名旦之中,尚小云的政治待遇不算高,戏曲改革实践却是最超前的。在梅兰芳、程砚秋入选全国政协之时,尚小云正在参加为期两个月的首期戏曲讲习班,衷心接受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教育,新中国开国大典刚刚落幕,尚小云剧团的第一部新戏就问世了详情>>

王希孟为什么只留下一副千里江山图

当我们观看《千里江山图》时,画上有这样一篇跋文,其出自当时的宰相蔡京之手,内容如下:“政和三年闰四月八日赐。希孟年十八岁,昔在画学为生徒,召入禁中文书库,数以画献,未甚工。上知其性可教,遂诲谕之,亲授其法,不逾半岁,乃以此图进。上嘉之,因以赐臣京,谓天下士在作详情>>

探索古建保护和城市生态和谐相生,呵护北京雨燕在正阳门筑巢——专访北京中轴线遗产保护中心文保专家袁学军

“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这首耳熟能详的儿歌,是很多人儿时对燕子的最初印象。而对于“雨燕妈妈”袁学军而言,黑褐色羽毛、胸腹有白色细纹的北京雨燕则倾注了她满满的热爱。身为北京中轴线遗产保护中心的研究人员,袁学军和团队在国内开创性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