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卫大字不识几个,但为人精明 李卫与田文镜都是雍正朝最受宠信的大臣,非进士出身;但李卫为豪族,田文镜为汉军。而这个李卫,可不像《雍正王朝》里说的那样出身卑微,是扬州要饭的叫花子,凭着“潜邸奴才”做到封疆大吏。 其实,历史中真实的李卫跟《雍
韩慕侠
方伯谦
薛蟠
详解:光绪银币丁未双龙一两
传奇人物陕西首富周莹曾是慈禧干女儿,为何死后凄惶,一人独葬?
帕麦斯顿:清朝应尽快允诺协议,否则发生任何事情,皆是咎由自取
她是人人追捧的民国神秘女神,收情书到手软,史学家:他是个男人
同治帝驾崩的时候,有没有遗诏或指定继承人
清朝有个地方每代皇帝都去,唯独雍正一直不去,乾隆说出了原因
清朝的“御赐黄马褂”到底有什么作用,穿上它真能“免刑免死”吗
纪晓岚刘墉是和珅的对手?都不是,真正的对手原来是他!
甄嬛
他本是状元,因慈禧嫌他的名字而落榜,结果他推翻清朝自己当总统
细数蒋介石早期“把兄弟”们:没有背景,为找靠山,他有多世故?
已经过了婚龄,李鸿章自己做主将22岁的女儿嫁给了一个中年鳏夫
山海关之战:吴三桂的立场,改变了3个王朝的历史和2个民族的命运
《雍正王朝》中,雍正为什么要求年秋月卸甲不为兵?
左宗棠脾气大,痛骂二品总兵“滚出去”,最后却引来杀身之祸
她是民国丽人,一生两段婚姻,第一段反目成仇,第二段相濡以沫!
吴三桂率清兵关门,不料引狼入室,最终落入清军手中
李卫与田文镜都是雍正朝最受宠信的大臣,非进士出身;但李卫为豪族,田文镜为汉军。而这个李卫,可不像《雍正王朝》里说的那样出身卑微,是扬州要饭的叫花子,凭着“潜邸奴才”做到封疆大吏。
其实,历史中真实的李卫跟《雍正王朝》里描写的有所不同,李卫家里非常宽裕,随随便便都能拿出几十万两。
而且还是个爱马之人,喜欢收集良马。从小就不爱读书,但有自己的主见和个性。李卫有一个特点,大字识不了几个。但家境富裕,虽说他从小就不爱学习,但学武却情有独钟,他常常幻想用武功报效祖国。
家人为了实现他的愿望,便决定给为他捐了个监生资格,为官来为民为国分忧。所以,说李卫不是科举出身,而是捐纳出身。
当官以后,李卫热衷培养勇士,所以设立一个勇健营,专门操练一些爱好习武的士兵学习搏击拼杀之术。捕盗的时候,李卫无所畏惧,带头冲锋在前。李卫从小喜欢舞刀弄剑,对沙场非常迷恋,曾有几次向雍正主动请缨上沙场,但都被雍正以“你还有更艰巨的任务”给回绝了。
那么,李卫为何会被雍正看中呢?
康熙晚年选官主要操守,才干倒是其次,殊不知这清官贪官本就难以分辨,一味地追求清官,反弄出很多弊政,都注重了表面功夫,却不干实事。
雍正上台后,常跟李卫说,这清官如同“木偶”,中看不中用,对社援民生毫无裨益。因此,雍正用人首先在于才干,什么出身并不重要。而李卫也崭露头角,成为雍正得力干将。所以,李卫这个捐官也当出了新高度。
康熙年间,青海发生叛乱,朝廷国库缺钱,康熙正为此焦头烂额,这时候,一向上沙场的李卫对他的老爷子说:“策妄阿拉布坦叛乱,朝廷缺钱,这轻饶工作难以进行,我们为国家捐点钱吧。”李卫老爷子二话不说,这一捐就捐了几十万两银子。
李卫这雪中送炭的举动,把康熙感动的,就给李卫挂个官名。捐官一般不会马上上任,要等有了空缺或合适的职位才可以上岗。
后来,李卫当上了户部郎中,按康熙的意思,李卫家有钱,让他管钱,再合适不过了。不过,也不能按这种逻辑推演,只能说,贪与不贪,跟李卫这个人的品性有关系。
在康熙年间,李卫的只是小打小闹,没有没有表现的机会,而他真正得到重用,还是雍正年间,雍正整治吏治,推行新政,尤其火耗归公的新政,李卫可是帮了大忙。
当时,有个王爷仗自己位高权重,又是皇帝的兄弟,就开始刁难底下人,坚持要收火耗,而且这钱不是交公,而是据为己有。
李卫官虽不大,但也不惯着他,将他要的火耗写上他的名字,用贴字条把银子包起来,这下,写王爷觉得面子挂不住,只好恳求李卫撕掉字条,表示以后不敢再要火耗。李卫这事办的,让雍正对他刮目相看。
很快,雍正又给他派去做云南盐驿道,别看这官不大,实际上,李卫就是雍正放在云南的心腹大臣。云南边疆,地理位置杂乱,税收更难。当年吴三桂在云南可是称霸一方,不交一分钱的税,朝廷每年还要拨款给他,可见,云南这地方有多难控制了。
所以,雍正必须找像李卫这种到云南任事,李卫到云南,不仅把云南财政扭转回来了,还有盈余了三万多两。
这下,李卫的仕途也因此而发迹,雍正得知李卫这么能干,立刻升李卫为云南布政使。
李卫仗着雍正的宠信,经常写奏章弹劾云南的官员,而且弹劾完了,还毫无掩饰当面告诉别人,我就弹劾你了,咋地?结果,把云南所有的官员都得罪了个遍,李卫的表现让雍正有些不满,雍正担心他会惹出什么幺蛾子来,于是把他调到浙江去了。
李卫到浙出任巡抚,并监管江苏的事务。在浙江期间,李卫很快就适应了,曹雪芹家就是经李卫得手抄的。其实,也就有李卫这种天不怕地不怕的人敢抄,要知道曹雪芹的爷爷曹寅可是康熙的发小,在康熙朝名气不小,一般人不敢动他们家。
可是,李卫才不管你那么多,干就完了。而且诡计多端,还有一股任侠之风,雍正非常信任他。两江总督范时绎对李卫非常不满,经常在雍正面前说李卫不少坏话,不过雍正很袒护李卫,并没有拿李卫怎么样,说明雍正在用人方面的自信。可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李卫是捐官,像李卫这样完全没文化的人,一般没有升迁的可能,当上地方大员的例子少之又少,但李卫就是破了这个例。
李卫做官的风格跟雍正心腹都不一样,比如鄂尔泰和田文镜,鄂尔泰学历最高,进士出身;田文镜学历次之,是一个监生;跟两人比起来,李卫则纯粹的文盲,所以,李卫做事与别人不一样,不拘成俗。
后来,李卫到看到西湖败落,便命人翻修,但修西湖的费用谁出呢,李卫吗?错,李卫很精明,让当地商户出钱,在西湖旁修个庙,弄一个牌坊,出钱的给他名留青史。这样一来,出钱的人非但不抱怨反而乐意。
西湖翻修好后,李卫又命人再建了一个特大的庙,把他全家的画像供奉在庙里。李卫觉得西湖上是办公的好地方,灵机一动,打起坐船办公的主意。
对于李卫的高调,田文镜第一个看不惯,在雍正那里告状,说李卫太嚣张,建议雍正对李卫撤职查办,以免误导其他官吏。
雍正怎么舍得呢,袒护李卫,说:他这人是有点狂放,不懂礼节,可都是小毛病,私下里说他就行,还不至于对他革职查办。
后来,田文镜说李卫坏话之事,传到李卫耳朵里,李卫对田文镜很不满,从此不再理会田文镜。
田文镜知道得罪李卫了,心说:李卫我是得罪不起,皇帝对他太宠信,搞得感觉我小肚鸡肠似的,找个合适机会和李卫化解矛盾。
后来,李卫的母亲死了,田文镜就想趁着这个机会,缓和两人矛盾,于是给李卫送一份厚礼,李卫得知是田文镜送来的,立马翻脸,把礼品扔出去,来人轰出来,还明里暗里骂田文镜就是小人。李卫就是这么牛,连田文镜都不放在眼里。
由此可见,李卫这个人非常高调,雍正念在他刚直不阿,功劳又大,这些小事也不跟他计较,但乾隆可不惯着李卫。乾隆四十五年,乾隆南巡的时候来到西湖,看到李卫的像还在庙里供着,生气就叫别扯了,那时李卫已经去世了四十多年了。
可见,乾隆早已对李卫有很多不满了,那么雍正去世之后,乾隆是如何对付李卫的?
李卫这人刚直不阿,却也明白事理,雍正朝时,李卫虽没读书,却为读书人出过不少力,江浙一带,经常发生反清复明活动,这些人大多都是读书人挑起,雍正盛怒,禁止江浙考生参加科举,一禁就是七年。
李卫被调到江浙后,身为父母官,他也希望这里出人才,希望考生也正常参加科举,秉着这种想法,苦口婆心求雍正不计前嫌,准许江浙考生参加科考,求了好几年,雍正才松口,允许江浙考生参加科考。没想到一甲三名,状元、榜眼、探花都落入江浙人囊中。因此文人对李卫的印象都很好。
这下,李卫自己没读书,却能让读书人感恩戴德,做官做到这份上,可谓是做出新境界。
李卫虽没读书,但相当干练。打击私盐可是有一手,浙江是产盐大区,走私食盐的贩子多如过江之鲫。清政府一项重要收入就是盐税,走私食盐对清廷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所以必须有人管理和打击这些盐枭,而这个艰巨的任务又是由李卫来执行。
李卫制定他个人打击私盐“方略方针”。
第一,加强武装,设立专门缉拿私盐走私贩。俗话说“擒贼先擒王”,李卫先将大盐枭沈氏气焰扑灭,再重用干将韩景琦将沈氏拿下。
第二,整治官场,加强官场纪律,奖惩分明,严厉约束地方各级官员与盐贩子勾结。
第三,控制产盐地,官家将所产的食盐全部购买,再分销给各商户,让他们再转手卖。并降低食盐价格,让老百姓用得起食盐。
李卫自己制出的“方略方针”狠狠打击了猖獗的盐贩子,进而食官盐多食私盐少的局面。可惜李卫调离后,私盐业又猖獗了起来。
李卫在浙江做了不少造福百姓的事情,兴修水利、开垦荒地、活捉了大侠甘凤池,据说甘凤池是武侠小说中飞檐走壁的高手,其实,那都是挂名大侠,李卫把他抓住后,还没有用刑,就吓得乖乖全部招了。
每次任务李卫都给雍正上交了份完美的答卷。李卫不仅仅受雍正器重,还深受百姓爱戴和文人的支持。成了当之无愧的“能臣”。
但他毕竟是汉人,雍正死后,受百姓爱戴的李卫并不讨乾隆待见,地位也远远不及同为雍正三大心腹的鄂尔泰。
据说乾隆即位之后,李卫的好日子就结束了。一是因为李卫是这种实干派,对不上乾隆的胃口,因为李卫这样的能臣,会显得他很“无能”;二是李卫不畏权贵,秉公执法,难免触及到皇亲国戚,以前有雍正袒护,现在换成乾隆,看他已经够够了。
三是乾隆一生写了几万首诗,虽然这些诗都很菜,但至少说明自己读书相当多,李卫呢,一个文盲,与他不是一路人,乾隆上台后,自然是重用学识渊博的鄂尔泰这些人了。
李卫一个没有文化的大老粗,只能靠边站了,新皇帝瞧不起没文化人,不愿跟他多接触。以前,李卫经常参鄂尔泰、张廷玉,现在风水轮流转,鄂尔泰整他的时候到了。
因为雍正年间,李卫疏劾内阁首辅、步军统领鄂尔奇坏法营私,紊制扰民,这个鄂尔奇就是鄂尔泰的弟弟,雍正虽碍于情面没严惩鄂尔奇,但因此奖励了胆大的李卫。
所以,鄂尔泰记恨在心,现在报复李卫的机会来了,他岂能错过,他使劲在乾隆面前说李卫坏话。就这样,不讨乾隆喜欢的李卫失宠,从宠臣一下跌到了低谷。
这还没完,之后又遭到乾隆数次敲打和打压,虽说都是无伤大雅的小摩擦,但也因此给李卫身心带来很大的打击,心情郁闷,加剧了他身上的病,乾隆三年就死了。
不过,乾隆确实小心眼,李卫死后,发现西湖花神庙里有李卫的神像,下令把像捣毁了。在乾隆眼里,李卫身为一个汉人官员,仗着雍正的宠信,不把满人放在眼里,处处与满人为敌,令满人难堪,从这些表现来看,他就不是一个什么纯官。如此看来,乾隆的心胸远远不及雍正,对李卫的功劳视若无睹,若没有雍正和李卫拼命打下基业,哪还有乾隆所谓的盛世可言?
俗话说“一朝天子一朝臣”,乾隆虽一生喜爱功名,但却连李卫这样有大功的人都容不下,作为一个帝王的心胸来说,实在有些狭窄,远远不及他的父亲雍正。而李卫晚年,因受到乾隆压制却无所成就。李卫死后,还因为一座塑像被乾隆否定一生的功绩,被评价不是“纯臣”,尽管这样的待遇对李卫并不公平,让人心寒,但帝王心术,难以揣测,能有如此结局,也算得以善终了。
1、海参崴(符推迪沃斯托克)详情>>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赞赏!作者:毅品文团队战巡基洛夫,欢迎转发!对于火炮来说,实现更远的射程,更快的炮口初速度以及更优秀的打击精度无疑是最重要的追求目标。但是如果走传统的火炮技术发展路线的话,想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付出很大的代价,比如说详情>>
何亮亮:在京剧四大名旦之中,尚小云的政治待遇不算高,戏曲改革实践却是最超前的。在梅兰芳、程砚秋入选全国政协之时,尚小云正在参加为期两个月的首期戏曲讲习班,衷心接受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教育,新中国开国大典刚刚落幕,尚小云剧团的第一部新戏就问世了详情>>
一、德国是发动两次世界大战的元凶。每次发动战争前,德国都有一系列的外部客观理由,比如要争取生存空间、抢夺阳光下的殖民地等等。但战争的背后是经济,德国经济是怎样崛起的,又是怎样逼迫国家发动战争的,甚至决定了德国的外交政策和战略战术?这些德国发详情>>
五位枭雄依名望项羽自号西楚霸王五位中最响亮排第一,成就最大清洪秀全自创太平天国号天王威震一时居第二,明未李自成自号闯王和张献忠自号蜀王短暂辉煌很快为清军击败并列第三,唐黄巢自封冲天大将军名望成就都位居最后。第五名:项羽,自封西楚霸王,目无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