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讲谈到老将王翦的一句牢骚,说为嬴政做事,“有功终不得封侯”,那么问题来了:嬴政明明着力清洗着吕不韦的余毒,向着商鞅缔造的秦国传统回归,为什么偏偏在斩首授爵的问题上竟然有点延续吕不韦的风格,以至于高级将领很难再通过军功博取最高爵位了? 秦
晋国赵武:如何从险遭灭族的“赵氏孤儿”变为春秋“一代贤臣”?
不同历史时期,《孔子圣迹图》在绘制和刻印手段上,呈现出不同的样式
管仲这条计谋,堪称教科书般的事发,吃透了人性,看透了人心
孔子为何离开鲁国十四年,冉有又是如何说服鲁王迎接孔子回家?
古战争 长平之战 坑杀的意思是什么
战国四大名将之人屠白起—战无不胜,战必全歼为,却死在秦王剑下
春秋孔子之后,关西出现的五位“孔子”,个个师范百世
吴国太:孙策孙权之母,孙家的定海神针,多亏有她,孙家才没散!
秦国能统一天下,源于历代君王对人才的重视与正确的策略
春秋战国时期的“礼下庶人”,及对基层社会的管理作用
金庸小说中的两次合纵(上):慕容氏的复兴大燕计划有可行性吗?
战国四大名将一一李牧
河南商丘宋国故城考古发现唐代墓志砖 实证“城摞城”
史上最长寿的公主,鲁国公主活了多久
历史名臣录 管仲 千古一相
荆轲刺秦王的最后一击!“徐夫人匕首”,是最早的钢制兵器?
汉朝对匈奴的和亲政策持续了多久?汉宣帝是如何解决匈奴问题的?
从勾践复国称霸,来看当时封建制度对女性的残酷性
罗布泊楼兰古国神秘遗址,惊现大量干尸,难道山海经所言非虚?
战国墓出土108条“神龙”,国博:我来复制看看,结果却是四不像
上一讲谈到老将王翦的一句牢骚,说为嬴政做事,“有功终不得封侯”,那么问题来了:嬴政明明着力清洗着吕不韦的余毒,向着商鞅缔造的秦国传统回归,为什么偏偏在斩首授爵的问题上竟然有点延续吕不韦的风格,以至于高级将领很难再通过军功博取最高爵位了?
秦国肯定发生了什么,但《资治通鉴》没讲。
在《史记》的记载里,就在嫪毐被杀、吕不韦倒台、李斯写了《谏逐客书》之后,大梁人尉(yù)缭来到咸阳,受到了嬴政的破格礼遇。但尉缭这个人过于神秘了,“尉”既有可能是他的姓氏,也有可能是他的职位。
[var1]
尉缭游说嬴政,劝他广撒钱财,贿赂山东六国的权臣,使山东六国无法形成合纵局面。
平心而论,这个办法虽然真有奇效,但毫无新意,如果说这就是尉缭受到厚待的理由,显然说不通。在《史记》的记载里,嬴政遵从了尉缭的计策,和尉缭见面的时候从来不讲君臣之礼,而是“亢礼”,平等相接,自己从衣服到饮食都和尉缭统一标准。按说尉缭应当深受感动才对,但并没有,尉缭对旁人是这么说的:“秦王这个人啊,高鼻梁,细长的眼睛,鸡胸,声音像豺狼,对人冷酷无情。
这种人就像虎狼,处境不利的时候很容易降低姿态,而在得志的时候随随便便就能吃人。我只是一名普通百姓,但秦王和我见面的时候,总是捧着我,等他将来得了志,有能力号令天下了,天下人都会变成他的奴隶。我可不能一直陪在他的身边啊。”
就这样,尉缭竟然“不识抬举”地逃走了。
但要逃出秦国谈何容易,嬴政赶紧找他回来,坚决挽留,请他出任秦国的国尉。
[var1]
国尉是秦国的高级武职,当初白起在伊阙打败了韩魏联军,斩首24万级,俘虏公孙喜,攻克5座城邑,以这样的赫赫战功,才被秦昭襄王封为国尉。尉缭寸功未立,竟然担任了国尉,而在同一时期,接替吕不韦主持朝政的竟然是同样寸功未立的李斯。嬴政在非常时期破格用人,大概是受够了早年来自吕不韦和嫪毐的压制吧,亲手把资历浅的外人推上高级管理岗位,免得再被掣肘。
李斯倒是如愿以偿了,尉缭心里却叫苦不迭。不过尉缭也算幸运,以他这样评论嬴政的面相,说嬴政的坏话,如果这些事是在嬴政一统天下之后发生的,那么等待尉缭的就只会是被活埋的命运了。
尉缭受器重,到底因为什么呢?
在先秦诸子的著作里,有一部《尉缭子》。关于战争,《尉缭子》的主张既有秦国军事传统的狠辣风格,也有所谓“挟义而战”的道德色彩,强调打仗必须在道德大旗之下进行,不能像强盗一样明杀明抢。既然要以道义打击不义,那么具体打法就应当是“不攻无过之城,不杀无罪之人”。这么一来,秦国军队打仗杀人的理由就不能还是计件提成了,而必须像寓言故事里的狼吃小羊那样,先给小羊个安罪名。
我们看秦国完成统一之后,宣布灭国作战的原因,看上去都很讲理,打掉韩国是因为韩国背叛盟约,打掉楚国也是因为楚国背叛盟约…反正都是别人不对。
秦国开始给自己找正义的借口了,伪善与否姑且不论,真实的影响就是秦国在攻灭六国的最后阶段当中,斩首记录明显变少了,看来尉缭的战略方针真的在秦国得到了运用。
[var1]
很可能尉缭的成功有点误打误撞的成分,因为秦国一向凶残野蛮,十兵以杀人为乐,山东六国对秦国既恨又怕,当秦国突然变成“义兵”风格,六国人士反而容易屈服。这就是恩威并施的效果,先恩后威就不行,先威后恩特别奏效,有点斯德哥尔摩综合征的意思。
“义兵”的主张按说也不新奇,《吕氏春秋》已经讲过,但《尉缭子》的风格远没有《吕氏春秋》那么温和,在道德大旗底下依旧是严刑峻法,很有几分商鞅风格,在秦国更有接受土壤。
《资治通鉴》对尉缭只字未提,这也不怪司马光,因为尉缭这个人和《尉缭子》这部书充满谜团,自从汉朝以来,有人怀疑尉缭根本就不存在,还有人说尉缭其实有两个人,时代一前一后,有人说尉缭就是《战国策》讲到的顿弱,有人说尉缭是战国中期的人,不可能活跃到嬴政亲政的时代,还有人说《尉缭子》根本就是伪书,不能当作证据。
直到1972年,山东银雀山西汉初年的墓葬里边出土了《尉缭子》残简6篇,“伪书”这个标签才算摘掉了,对尉缭其人的真实性也不再有多少怀疑了,但其他一些疑点依然没有消散。所以司马光不提尉缭,一点都不奇怪。
《汉书·艺文志》概述天下图书,说《尉缭子》有29篇。到了宋朝,藏书家晁公武编撰《郡斋读书志》,说自己见到的《尉缭子》缺了5篇,也看不出书的作者是谁。推测司马光如果看到过《尉缭子》的话,即便还是全本,但也不敢轻易确定作者的身份吧。
[var1]
另一方面,宋朝人读《尉缭子》,并不留意“挟义而战”的内容,看到的全是严刑峻法、残忍好斗的一面,所以对这部书评价极低。二程兄弟说它的内容粗鄙浅陋,挑不出优点,应该从武学教材当中剔除出去,李鷹(zhì)批评书里的心术太过歹毒,只有年轻时代喜欢论兵的张载为《尉缭子》写过很简单的注释。
话说回来,在尉缭的军事方针下,秦国论功行赏的规则发生了变化,将领要想立功受封,并不是完全没有机会,只是远不像以前那么容易了。秦国统一天下之后,嬴政以皇帝身份巡游各地,登琅琊山,修建琅琊台,刻石立碑自吹自擂,碑文里边提到随行人员,就有列侯武城侯王离、列侯通武侯王贲、伦侯建成侯赵亥等等。郭沫若有过推测,认为排名第一的王离应当就是王翦,只是在传抄过程中被错写成了王离。看来王翦终归还是封了侯的,毕竟以灭楚之功如果都封不了侯,那就没有任何人能有资格封侯了。
但是,这些封侯的人物里无论是谁,在史料当中都找不到相关封地的记载,这就意味着,他们很可能只有爵位,享受爵位所对应的高级待遇,但再也没有像穰侯魏冉、文信侯吕不韦那样成为封君,享有封地了。
看来嬴政在彻底吞并六国之前,就已经有了全盘郡县制的考虑。
[var1]
曹魏年间,宗室子弟曹囧(字元首)探讨兴亡得失,写过一篇很著名的文章《六代论》,在提到秦朝的时候有这样两句:“子弟无尺寸之封,功臣无立锥之地。”这两句话高度概括了秦朝的政治制度,全国上下无论是谁,再近的血缘也好,再大的功劳也好,也得不到半点封地,哪怕对封地没有管理权,仅仅享受封地上的租税都不可以。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王翦才会在出征之前赶紧缠着嬴政谈待遇。那么新问题出现了:从职场常识来看,这样赤裸裸地跟老板谈待遇,任务刚刚开始就毫不隐晦地索要奖励,难道就不怕老板秋后算账么?我们下一讲再谈。
欢迎关注,点赞,评论,转发!下期再会!
1592年6月下旬,日陆军进攻全罗道,企图夺占朝鲜水军的后方;日舰队则在巨济岛一带集结,准备分三路向西发起进攻。为了粉碎敌人的攻势,朝鲜水军以其全罗左右道的舰队和庆尚右道的舰队组成联合舰队。7月初,李舜臣率领这支联合舰队主动出击。7月7日详情>>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赞赏!作者:毅品文团队战巡基洛夫,欢迎转发!对于火炮来说,实现更远的射程,更快的炮口初速度以及更优秀的打击精度无疑是最重要的追求目标。但是如果走传统的火炮技术发展路线的话,想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付出很大的代价,比如说详情>>
何亮亮:在京剧四大名旦之中,尚小云的政治待遇不算高,戏曲改革实践却是最超前的。在梅兰芳、程砚秋入选全国政协之时,尚小云正在参加为期两个月的首期戏曲讲习班,衷心接受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教育,新中国开国大典刚刚落幕,尚小云剧团的第一部新戏就问世了详情>>
在我国近代有许多著名的将领,今天我们就来说说,高岗高谈阔论,碰上了此人,却鸦雀无声,如同猫见了老鼠,他究竟有多厉害?详情>>
据说地球人民都关注分享我局了(⊙v⊙)地球知识局微信公众号:地球知识局NO.2358-俄罗斯代孕作者:一拳一头北极熊校稿:辜汉膺 / 编辑:板栗、金枪鱼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俄为何突然禁止代孕?揭秘代孕流水线的背后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