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春秋时期卫国发展求存之道

浅谈春秋时期卫国发展求存之道

()
中文名:
浅谈春秋时期卫国发展求存之道
别名:
国籍:
人物简介:

这样的统治持续了275年,及至公元前771年幽王为申侯和犬戎所杀,西周的统治结束。 此后平王东迁,建立东周。 相较于西周时期诸侯对于周天子的臣服,东周前期,即春秋时期,已然有了礼崩乐坏的趋势,诸侯对周天子不再顺从,争相称王称霸,其中最为强大

秦朝名人推荐

这样的统治持续了275年,及至公元前771年幽王为申侯和犬戎所杀,西周的统治结束。

此后平王东迁,建立东周。

相较于西周时期诸侯对于周天子的臣服,东周前期,即春秋时期,已然有了礼崩乐坏的趋势,诸侯对周天子不再顺从,争相称王称霸,其中最为强大的五个国家被称为“春秋五霸”。

及至东周后期,即战国时期,周天子已然名存实亡,各诸侯互相征伐,又有较为强大的七个国家,是为“战国七雄”。

[var1]

然而,在诸侯架空周天子,称王称霸的过程中,有一个诸侯国,既无强大的武力,亦无险峻的地势,却能在诸侯征伐的过程中生存下来,一直未被吞并,这个国家就是卫国。

那么,卫国这个国家究竟有着怎样的生存之道,才能在诸侯争霸的夹缝中生存下来呢?

一、卫国渊源

(一)立国起源

卫国的立国起源于一场叛乱。由武王设立的用来监视“三监”——邶,卫,鄘三地在武王去世之后与殷商遗民达成共识,向周王室发起了叛乱。

当此危急时刻,周武王之弟周公旦挺身而出,联合未曾发起叛乱的各地诸侯平定了叛乱,《汉书·地理志》中对此有所记载:“武王崩,三监叛,周公诛之。”

叛乱被平定后,三监的土地需要重新划分,暴乱的殷商遗民也需要得到安抚,周公旦考虑到殷商遗民发展广大,人口众多,急需安抚,加之武庚“自绝于人民”,因而他决定依据当时形势和武王遗策,选定自己的胞弟康叔作为镇压安抚商民的人,将殷都及畿辅之地作为卫国的领土分封给他。

此时的卫国国土与日后不同,不仅包括了邶,卫,鄘三监之地,还包括了殷商的王畿之地和商朝遗民所处之地,按照今天来算,相当于豫北、鲁西和冀南地区,疆域十分辽阔。

只是之后因戎狄之祸,卫国被迫东迁,疆域有所变化。

[var1]

(二)发展历史

东迁之后的卫国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既气候适宜,土地平旷肥沃,降水充足,便于发展农业,又地处中原,地势平坦,交通发达,利于发展商业。

按理说卫国的地理位置如此优越,适合发展经济,提高国力,但实际上,卫国地势虽好,却易攻难守,同时还处于齐、晋这两个大国之间,是多国的交通枢纽,咽喉之地,也是自古兵家必争之地。也因此,卫国成为了各个大国争夺的对象。

史上许多著名的战争,事实上就是为争夺卫国而发动的。如城濮之战,就是晋楚争魏之战,鞌之战则是晋国为救卫国而与齐的战争。在这样的情况下,卫国想要发展都是难上加难,更别说称王称霸了。

因此,为人争夺,不得安宁的卫国不得不找出一条自己的生存之道,于乱世中保全自己。

二、生存之道

(一)人才输出

卫国虽然在强国争霸中处于劣势,为人所觊觎,但其境内经济发展繁荣,社会环境相对平和,因而学风浓厚,人才辈出。

孔子之徒,儒商的鼻祖子贡以及仲由都是卫国人,为秦国变法图强的商鞅,奇货可居的秦国相国吕不韦,有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吴起等人也都是卫国人。

[var1]

除此之外,赫赫有名的稷下学宫正在此地,学宫中人才济济,既有求学之人,亦有教学之人,学风开放包容,学术得到蓬勃发展。

可以说,卫国这个经济繁荣,军事实力却无法发展的国家,是春秋战国时期其他诸侯国的人才培养和输出地。

《史记》中对此也有记载:“卫多君子,其国无敌。”

说的正是卫国人才济济的盛况。

正因卫国多出人才,且多去他国效力,其他国家为此也会顾及几分,轻易不对卫国动兵戈,且人才本身虽去往他国,对于故国也会看顾几分,长此以往,卫国得以在诸侯争霸中求存。

(二)地势之利

前面已经分析过,卫国东迁之前,功能由监视商朝遗民逐渐转变为抵挡戎狄,其后因无力抵抗,卫国东迁。

东迁之后的卫国位于黄河中下游的平原地区,这样的地方气候适宜,降水适宜,又兼土地平坦开阔,土壤肥沃,实是发展农业的优越之处。

同时,卫国地处平原,因而交通发达,从陆地上看,其地南接新郑,北通燕涿,西到洛邑,东至齐国;从水路上看,卫国因处于黄河中下游,境内多河流,河运发达,可直通齐国。

这样发达的交通,加之此地在商朝时就发展繁荣的商业经济,及其有利于于卫国发展商业及文化交流与发展。

[var1]

然而,卫国地势虽得天独厚,十分具有优势,但因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是诸侯称王称霸,多番征伐,是以卫国地势的优势在没有强大的军事实力保护的情况下,都变成了劣势:卫国农业商业发展良好,经济发达,是诸侯眼中的一块肥肉;交通便利,扼晋冀咽喉,距黄河南北,位于齐、晋两个强国之间,还是交通枢纽,此地便成了兵家必争之地。

因此,围绕卫国所发生的战争并不算少,各个诸侯在临近且有能力的情况下,都想都卫国下手。

然而,也正是因此,卫国虽为多国觊觎,却因牵扯甚广而不为人所得。如晋取郑、宋,便需过卫,楚欲与晋交战,亦需过卫,卫国位于交通咽喉之处,其他国家因为忌惮,都不愿意此地落入一家之手,多方牵制,反而保全了卫国。

(三)审时度势

由于情况似优实劣,卫国一直秉持着审时度势,长袖善舞,攻守结合的策略。

在卫恒公时期,卫国国力较强,便接受了郑国公子公孙滑的投奔,并以此为由出兵伐郑,且取得了胜利果实,其后数年,卫郑两国屡次交锋,卫国更是运用其出众的外交手段与宋、陈、蔡、燕等国结成同盟,一同攻郑,甚至在之后攻入郑国的都城,烧毁其宫室。

除郑国公子公孙滑外,卫国也收留了许多其他国家的落难王公,如郑昭公、许庄公、公孙滑、苏子等人,藉由这些人,卫国趁机出兵,同时积极联系各个诸侯,出兵征伐,既得利益,又得善缘。

然而好景不长,卫国接连发生内乱,国内军事实力大不如前,无力再对外震慑。

当此时,卫国便改变了思路,从联盟的发起者变为追随者,成为大国的附庸,以求生存。

这样的策略诚然不能使卫国如起初一般获得许多利益,但却能很好地保存自身,同时跟随大国捡漏。且附庸国的身份虽然不好听,却也使得卫国没有什么威胁,为其他国家所容,以致免遭战火。

[var1]

(四)保全原因

卫国自康叔得封之后,一共经历35代君主,直到秦二世时期它才被灭亡,其统治一直延续了838年。

其作为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小国,却能成为春秋战国时期存活时间最长的诸侯国之一,大约有三个原因:

其一是卫国自身的战略方针正确。正因卫国善于审时度势,在自身强大时快去扩张势力,结交同盟,在自身弱小时果断攀附,退居二线,且收敛自身野心,才能使得卫国这一不算强大的国家于春秋战国时期这一大争之世中求得生存,最终延续统治838年,成为春秋战国时期留存时间最长的诸侯国之一。

其二在于卫国早期的积累。卫国因为早期一手结盟一手攻伐,积累了一定的国力,其后虽然军事实力因内乱而衰退,但其国内所剩的军事力量还能够自保。

这一点从早年间卫国与郑国几度交战,以及之后收留流落王公,借口征伐,都可以看出卫国底蕴还是比较厚的。

其三在于卫国国君属于姬姓一脉。自周天子分封而治至卫国衰弱,不得不依附于其他国家,历时几百年。在这些年间,周天子形同虚设,社会礼崩乐坏,各国国君也在不停变换。相较之下,卫国姬姓的血统一直传承下来。即便是后来魏国改立卫元君为卫国的君主,此人也是姬姓一族的后人,血统还是保留了下来。

基于此,周天子对于卫国便有几分亲近。如当初卫成公因怠慢外出逃亡的公子重耳,使得重耳继位后当初攻打卫国,将卫成公逼的弃城逃亡到陈国。

正是周天子为其出面与晋文公说和,促使双方化干戈为玉帛。由此也可以看出周天子对于同宗的卫国还是有几分真心的。正因如此,卫国才得以逃过一劫。

结语

卫国作为一个不算强大的国家,在乱世中注定无法通过正面手段称王称霸。

但其能够审时度势,在强大时提升自己,寻找盟友,在弱小时收敛野心,寻找生路,无怪乎卫国成为了春秋战国时期留存时间最长的诸侯国之一。

参考文献:

《地缘经略新解:春秋战国时代的卫国》

《春秋卫国未能称霸原因探析》

《汉书》

《史记》

历史解密 战史风云 野史秘闻 风云人物 文史百科

闲山岛海战:日寇主力舰队被灭(《闲山岛海战》)

1592年6月下旬,日陆军进攻全罗道,企图夺占朝鲜水军的后方;日舰队则在巨济岛一带集结,准备分三路向西发起进攻。为了粉碎敌人的攻势,朝鲜水军以其全罗左右道的舰队和庆尚右道的舰队组成联合舰队。7月初,李舜臣率领这支联合舰队主动出击。7月7日详情>>

美军电磁炮要复活了?美国国会知道被忽悠,但拜登还想上杆子给钱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赞赏!作者:毅品文团队战巡基洛夫,欢迎转发!对于火炮来说,实现更远的射程,更快的炮口初速度以及更优秀的打击精度无疑是最重要的追求目标。但是如果走传统的火炮技术发展路线的话,想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付出很大的代价,比如说详情>>

建国后尚小云全国巡演 黄牛把票价炒到原来三倍

何亮亮:在京剧四大名旦之中,尚小云的政治待遇不算高,戏曲改革实践却是最超前的。在梅兰芳、程砚秋入选全国政协之时,尚小云正在参加为期两个月的首期戏曲讲习班,衷心接受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教育,新中国开国大典刚刚落幕,尚小云剧团的第一部新戏就问世了详情>>

俄罗斯,不想再出卖子宫了 | 地球知识局

据说地球人民都关注分享我局了(⊙v⊙)地球知识局微信公众号:地球知识局NO.2358-俄罗斯代孕作者:一拳一头北极熊校稿:辜汉膺 / 编辑:板栗、金枪鱼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俄为何突然禁止代孕?揭秘代孕流水线的背后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