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原本是于谦的一首借物抒怀之作,却没想到一语成谶,这句诗最后真的成为了于谦结局的注脚。 1457年2月,大明朝皇权更迭,天地突变,而在这场政治博弈中,于谦成为了权力的牺牲品,含冤被害。在他被处刑之时,天下的
曾巩
“文臣无所不能,武将一无是处”,没人害死狄青
开封危急,崇祯皇帝释放狱中的孙传庭,率军救急
“靖康耻”到底有多耻辱?三千妃嫔身披羊皮,皇后无奈自尽
梁山上此2人最狂,得罪一位虎将,若非与宋江护短,很难留在山上
别再被水浒传欺骗了,蔡京真的可以算得上是一个好人
明朝的东西厂、锦衣卫在清兵打来时没有行动么?
嘉靖年间,一男子去朋友家做客。盛情之下,朋友想要宰一只鸡来款待他
此人是金庸笔下的多情王子,实际却是一代明君,曾向宋徽宗进贡
万贞儿是如何迷住宪宗的?《明史》中说她恶毒,其实是宪宗的最爱
司马光真砸过缸救过人?马未都提出不同意见,老师从不说后来的事
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面对韩世忠的质问,秦桧为什么没有报复?
朱棣兵临南京城下,建文帝尚有二十万守卫军,怎么最后不战而亡了?
崇祯让法师预测明朝国运,法师说了四个字,崇祯高兴明朝却亡了
给宋朝带来绝望的女真族究竟是何方神圣?现在他们是否还存在?
朱棡逝世打乱朱元璋布局,朱允炆:三叔若活着,朱棣肯定不敢造反
他被称蛐蛐皇帝,却是一代明君,但这个国策却导致了明朝的灭亡
高晓松说明朝是“三无朝代”?关于看他说历史,我有个人生建议
朱元璋:大明江山能传几代?刘伯温:万子万孙!多年后字字应验
决胜江淮:南宋名将荟萃,蒙古八十万大军兵败如山倒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原本是于谦的一首借物抒怀之作,却没想到一语成谶,这句诗最后真的成为了于谦结局的注脚。
1457年2月,大明朝皇权更迭,天地突变,而在这场政治博弈中,于谦成为了权力的牺牲品,含冤被害。在他被处刑之时,天下的百姓齐声含冤,北京城乌云堆叠,阴霾四集,仿佛是上天也在为忠良含冤而心情沉痛。在得知他的死讯后,太后哀痛数日,当面诘问皇帝,为什么不留下于谦。
那么,于谦对于大明江山到底有着怎样的功绩,皇帝又为什么非要处死他不可呢?
这一场千古奇冤的因果起源,还得从土木堡之变说起。
大明正统年间,海清河晏,国力鼎盛,大明的统治者在升平气象中沾沾自喜,丝毫没察觉到来自北方的敌人正在磨牙吮血,窥伺中原。这个敌人正是草原上的瓦剌部,瓦剌部是元朝贵族的后代,一直对富庶的中原贼心不死,
瓦剌当时的首领也先是个野心与实力并举的枭雄式人物,在他的带领下,瓦剌部迅速走向强大,使得周边不少部族都被迫臣服于他。虽然在表面上瓦剌还接受着明朝天子的封赐,内心却早已有了侵夺大明江山的心思。
终于,准备充足以后,瓦剌部终于挑起了和大明朝之间的战火,大明朝虽然兵多将广,武器优良,然而仓促应战之下,仍然不免遭遇败绩。战败的消息传回国都北京,大明君臣这才大吃一惊,商议如何应敌。
其实,当时也先来势虽猛,补给却不足,只要坚守城池,用不了多久瓦剌必退。而明军只需要厉兵秣马,在瓦剌将退之时一举出击,定能克敌制胜。然而,宦官王振却在此时极力怂恿明英宗亲征。
其实,王振虽然深受皇宠得以对军国大事指手画脚,实际上对朝政军务一窍不通,他怂恿英宗亲征全然是出于私心,王振天真地认为,瓦剌向大明称臣已久,如果见到英宗挟天子之威御驾亲征,必然溃散。到时候自己不仅能够指挥军队,耀武扬威,还能够因为退敌而受到皇帝更多的恩宠。
当时于谦等人极力反对,但是奈何明英宗极度宠信从小一起长大的王振,而且自己也希望能够征战沙场,建立像成祖那样的功业,于是,权宦的怂恿和皇帝自身热血上头的结果就是英宗不听大臣谏言,一意孤行地出征瓦剌。
事情的结果大家都很清楚,大明军队数量虽多,然而仓促集结,彼此之间不熟悉,兵不认将,将不识兵,再加上王振假借帝宠,胡乱指挥,最终酿成了土木堡之变的惨祸。大明精锐折损殆尽,众多高级官员连同皇帝明英宗一起成了瓦剌人的俘虏。
兵将折损,官员被害,君主受俘,大明朝的行政和防御系统瞬间瘫痪了一半。再加上瓦剌部队来势汹汹,北京城一时间陷入了惶恐之中。
官员徐有贞假借天象之名,请求迁都南京,以图后计。这一主张遭到了于谦的坚决反对,他举出宋室南迁的殷鉴,力陈迁都是动摇国本之举,万不可行。所幸,于谦的主张得到了孙太后的认同。
为了防止瓦剌人以英宗来要挟明廷,孙太后果断地命英宗的兄弟郕王监国,随后又听从于谦等群臣的上奏,立郕王为新帝,改年号为景泰。新君继位,众人不再是群龙无首,北京城中的民心终于安定了一些。
同时,于谦被任命为兵部尚书,保卫北京。就这样一场关系到大明朝生死存亡的战斗打响了。为了稳定民心,也为了平息城中众人的怒火,于谦严惩了王振在朝中的同党,一众依附王振作威作福的党羽被斩首,这使得在危局之中,大家同仇敌忾,人心紧紧地集结在了一起。
于谦同时紧急调集周边的部队守卫京都,一方面,于谦给军士们发放半年的粮草俸禄以激励军心,一方面他又严令将士不许临阵脱逃,若是将领脱逃,士兵可以杀死将领,如果士兵脱逃,后面的士兵可以杀死前面的士兵。
就这样,在于谦的恩威并施之下,士兵知道眼前仅有拼命搏杀一条路,如果战斗赢了,自然荣华富贵,不消多说,如果输了,不仅自己没命,连带北京城,连同大明朝经营数代的基业都得化为烟云。
由于士兵英勇作战,也由于北京城城高墙固,瓦剌人久攻不下,只得悻悻退去,于谦在危难中挽救了大明王朝。
瓦剌攻取北京城的美梦破碎之后,便有意与明朝讲和,并以被俘虏的英宗为条件。
然而,尝到了皇权滋味的景泰帝并不想英宗回朝,最后虽然在朝臣的一再恳请之下,景泰帝不得不迎英宗回朝,但是却尊英宗为上皇,移居南宫,被派人严密把守,名为供奉,实则是将英宗囚禁了起来。
随后,景泰帝为了皇位稳固,竟然废除了英宗儿子的太子之位,改立自己儿子为太子。或许是景泰帝的行为太不合天心民意,新立的太子不久后就病死了,到后来景泰帝自己也染上了恶疾。然而,就算如此,景泰帝还是牢牢抓住权力不肯放松。
为了防止明朝统治阶层再次出现动荡,孙太后支持英宗发动夺门之变,夺回皇位。而之前建议迁都的徐有贞也因为在夺门之变中立有大功而被英宗重用。徐有贞为了报复于谦,对英宗说应该处死于谦。
英宗尚在犹豫,徐有贞又说,于谦不死,我们都名位不正。英宗瞬间明白了徐有贞的意思,英宗要从景泰帝手中夺回皇位,自然要证明景泰帝的皇位来路不正,既然景泰帝的皇位来路不正,那么拥护他登基的于谦等人自然就是乱臣贼子了。
锦衣卫到于谦家中抄家之时,发现于谦身居高位多年,家中竟没有任何积蓄,唯独堂上一口箱子被牢牢锁住,打开之后却是御赐的蟒袍和宝剑。见此情景,就连心硬如锦衣卫也不得不流下泪来。而对于谦施以极刑的刽子手最后也因为受不了良心的谴责而自尽身亡。
于谦被冤杀之时,孙太后并不知情,得知于谦死讯之后,孙太后哀痛异常,好几天不能进食,当面质问英宗,于谦于社稷有功无罪,为什么不留下他。面对太后的盛怒,英宗也十分后悔,不过事已至此,也无可挽回了。
史书中评价于谦为救时宰相,只可惜,于谦挽救得了时局,却拯救不了自己。
不过,是非功过,自有后世评说,无论英宗给于谦强加上怎样的罪名,历史会记得他的功绩。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戊戌变法失败前一两天,预感大势已去的光绪帝动了真情,他对仍然追随他的大臣说:“朕不自惜,死生听命,汝等肯激发天良,顾全祖宗基业,保全新政,朕死无憾。”这是光绪二十四年(1898)的农历八月,这位从虚岁5岁就开始登基为帝,一直被慈禧控制摆详情>>
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既没有战死,也没有自杀,而是率领着王族和所剩的军队撤退到了自己祖先曾经兴起的故地——蒙古高原,在中国完成了一次外来政权全身而退的“奇迹”。 元朝的灭亡,只是使蒙古帝国失去了中国的领土,详情>>
近来,因安徽省黄山市是否应该恢复古称“徽州”,在网上引起热议。其实,黄山(徽州)名称的变化,只是古今地名变迁的一个缩影。中国固然也有如同“永恒之城”罗马一样建成之后两千多年名称不变的地方(譬如无锡),但更多的地方详情>>
虽然我们在上学期间可能已经学过一些历史知识,但是历史的深度和广度远远超出了我们的课本范围。历史中有无数精彩的故事,等待我们去挖掘和发现。今天,我为大家搜集了关于历史上杨文岳是什么人?他为何会败给李自成?的历史知识,赶快来看看吧。1629年李自成为反对明朝政府率详情>>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关于80年代的故事,例如我国80年代的铁路里程、城市规模、经济发展等等。今天,我们聊聊我国80年代的工资情况。作者的很多朋友都出生于80年代中后期,目前,已经30多岁了。大家在回忆自己童年时代的时候,时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