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很多人就是由这幅有趣的对联,开始了解韩信,也开始了解西汉初期那众多风云人物的。今天要说的,就是韩信的这位所谓“知己”萧何,一个把韩信推向帅坛,后来又把韩信引入地狱的人,他真的适合用“知己”来称呼吗? 我觉得不应
郭女王
三国中迷住曹式两兄弟的美人,竟也未能善终,难道真是红颜薄命?
钩弋夫人死因有多种说法,但与汉武帝受到后宫干政的阴影不无关系
蜀汉灭亡之后 东吴是怎么坚持十七年之久的
李广墓前一副对联34字,却道尽一生荣辱,专家感叹:只有他配得上
诸葛亮未能兴复汉室,是否愧对刘备父子?
三国乱世里,蜀汉五虎上将之一,勇猛非凡且刚毅果敢
司马懿为什么在曹操死了30年才敢造反呢?
楚王韩信,可信还是不可信?
三国赤壁一战,是什么原因让曹魏在很长时间不能组织大规模南征?
孙权给朱元璋“看门”
220年3月15日 曹操逝世
考古队意外挖出纪信墓,出土大量陪葬品,揭开了刘邦真实的为人
“襄阳说”为什么弱不禁风?“古隆中”为什么不是诸葛亮躬耕地
比魏延还冤的蜀汉名将,因错杀诸葛亮的姐夫,刘备想救都没办法救
曹操当初非要斩杀华佗,原因为何?
公平对决,赵云在张飞手下能撑几个回合?你看刘备诸葛亮怎么说
汉文帝将周勃提拔为丞相既是解除其军权也是使其为众臣做表率
曹操文武双全,在北方地区打败那么多乱世枭雄,靠的究竟是什么?
巫蛊之祸的幕后黑手是谁?汉武帝赐死钩弋夫人的内幕
“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很多人就是由这幅有趣的对联,开始了解韩信,也开始了解西汉初期那众多风云人物的。今天要说的,就是韩信的这位所谓“知己”萧何,一个把韩信推向帅坛,后来又把韩信引入地狱的人,他真的适合用“知己”来称呼吗?
我觉得不应该,萧何与韩信,根本是两种人,完全不同。萧何只是想利用韩信的才能,谈不上什么知己的深情厚谊。萧何这一生,至少对不起包括韩信在内三个人。
1.萧何对不起秦始皇
大家都知道,萧何是兴汉第一功臣,朝中位次第一,可以“带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萧何家族是西汉第一世家。这样的荣耀,可谓星烁晨空。
萧何的功绩,不仅只是刘邦口中的“功人”,高出“功狗”们一个层级,其实更是创立汉朝“股份公司”的第二大股东,只是刘邦作为帝王,是不可能把自己的帝国股份分给萧何,明许他称王的。曾幻想过陈胜、项羽他们的分封诸王制,也想从刘邦这里强要一份股份的韩信的下场,就是一个前车之鉴。倒是后来在政治上更显稚嫩的刘邦的儿子刘盈坦诚说了一句“故相国萧何,高皇帝大功臣,所与为天下也”,意思是这个天下,原本是萧何与刘邦共同创立的,这“股东”的意思就明显不过了。而另一个创业股东曹参,顺理当然成为了第二大功臣。
除了不能封王,萧何从汉朝那里享受的殊荣是其他文臣武将不能相比的,这可以说都是萧何应得的。萧何的殊荣,来自于他的眼光、才能与忠诚,这三样东西缺一不可。如果没有眼光,他就不会从一开始就结恩于布衣刘邦,不会力荐韩信这个无名之辈来当汉大将军。没有才能,他就不会成为沛县的实权人物,不会成为刘邦身后的定海神针。没有极度的忠诚,他就不会竭尽全力去支持刘邦在前方驰骋疆场,不会主动消除刘邦几乎是从沛县起事那时起就有的对他的警惕与防范。
萧何这一生最对得起的人,就是他选定的主子刘邦,硬是助力这个乡村流氓坐上了大汉开国皇帝的宝座,萧何因此名载丹青。可是这样一样,他就对得起他以前的主子秦始皇吗?秦皇一朝对他很差,亏待他萧何了吗?
萧何年轻时因为有文才通法律,在沛县当过主吏掾,功曹,又因才能出众升为泗水郡卒史,这说明秦朝选用人才还是比较公正的。后来在郡试中,萧何考核第一,秦朝御史亲自打报告,要征调他到咸阳去当官,这也是择优选拔,没有腐败和不公。
但是曾在沛县负责人事组织工作的萧何,竟然拒绝了朝廷的人事组织安排,这是不是擅自违反秦朝组织制度?但朝廷没有追究萧何的过错。可试想,如果每位基层人才、官员都和萧何一样不服从调配,那秦朝的灭亡是不是也有他们的责任?
萧何不只是为己事违反秦朝法制。“高祖为布衣时,何数以吏事护高祖。高祖为亭长,常左右之”,刘邦包括他的家人多次犯法,萧何都给予包庇,等刘邦当了小乡官,萧何作为一名县吏居然经常跟在刘邦左右混,这是不是很反常的行为?当刘邦为徭役时,萧何、曹参都是他的上级,他们算不算朋党?萧何还是一名合格的县吏吗?对于秦朝来说,不是。身为县吏,萧何黑白通吃,包庇刘邦团伙,为秦朝的灭亡埋下了祸根。虽然秦朝对萧何有识才之明知遇之恩,对他没有任何亏待,但萧何在秦始皇死后第二年,就纠集团伙纵容凶犯杀掉县令,公开起事反抗秦朝,并最后达到目的,这是不是不忠不义?
当新的王朝大封功臣载歌载舞,特封萧何功绩的时候,萧何是不是那个最对不起前朝、对不起秦始皇的人?曾子曰:“为人谋而不忠乎?”萧何一生忠于刘邦,却和刘邦一样,都是秦朝的不忠之臣。“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忠臣烈子”的思想虽然直到宋明时期才达到宣扬高峰,但不也应该适用于萧何吗?换个刘汉王朝不也是要求萧何做忠臣吗?
萧何精通秦朝律法与基层政治,应该很早就洞悉了秦朝底层政治基础的空洞与脆弱,帝国危机难免,但他宁愿呆在底层岗位,也不愿赴咸阳以一己之力去拯救大秦帝国,就像后来在沛县起事时他也不愿出头承担风险一样。这都是萧何作为一名老官僚怯祸避祸本性的表露。
秦末另外两支主要反秦力量中,陈胜吴广是不得不反,项梁项羽是秦朝仇家,他们反秦可以理解。但萧何、曹参、刘邦这伙人就不一样了,他们都是秦吏,从一开始,就是政治上蓄谋已久的不忠者。
萧何如果是秦朝的忠臣,秦末的历史肯定会大为改变。
2.萧何对不起韩信
韩信的一生,历来让后人扼腕叹惜,所谓“走狗烹”,一代兵仙战功赫赫,到头来竟惨死于一个妇人之手,落差巨大。
我相信,韩信是不愿在吕后面前卑颜作态的,不会和萧何、张良、陈平他们那样结好于吕氏,才会招致吕后的杀心。有人说杀韩信是刘邦的意思,但既然事情根本不是刘邦干的,当时刘邦身在千里之外平敌,就不能妄自猜度刘邦对待韩信的心思。刘邦虽然多疑,但在行动上是一个成熟的现实主义者,什么样的屈忍他没有经历过?当时韩信已经被解除兵权,且人在长安,和长安城中其他臣将的关系并不投缘结党,他哪来的反叛条件?刘邦怎么可能真的想杀他?韩信之死,完全就是因为他的居功孤傲,轻视朝廷政治的严峻性,招致吕后和萧何、陈平等朝臣们的集体谋杀。在这场秘密行动中,最不应该参与谋杀韩信的,就是萧何了。
和萧何是一位官场老油条谙于政治懂得避祸不同,韩信是一个感性而率真的人,他在亭长老友家受一点慢待就愤然离开,受洗衣婆几碗饭施舍就铭恩不忘,受街头小混胯下之辱也不报复。自被萧何推上大将军位,刘邦给他些恩遇甜头,他就奋勇向前,帮刘邦秋风扫落叶般打败项羽等诸封王,成就了刘邦的大业。
但是汉朝建立后,没有明确的强大对手了,韩信的价值就没有那么重要了,甚至因为他的卓越军功与才能,成了宫廷内人人畏忌的目标。于是几乎是自然而然的,除掉韩信成了宫廷内秘而未宣的事情,连韩信身边的人都看出来了,就韩信还不相信。还记得公孙痤故意放走卫鞅,魏武侯故意放走吴起的事情吗?这是因为他们爱惜天授大才,不忍加害。如果萧何此时还记得自己就是韩信当初的引荐作保之人,他对韩信的命运归宿是负有责任的,他就应当找个时机当面提醒韩信,为他设计一条引退保全之法,放弃爵位完全置身于政治之外,这样对朝廷也就没有任何威胁了。但是萧何没有,他不但不想去保护韩信,还积极配合吕氏,利用韩信对他的信任除掉了韩信。萧何这样干,是不是没有一点人性情义可言?
没有了韩信,事实证明汉朝由此进入军事上长期的颓靡之势,作战连连遭败,刘邦战伤而死,朝廷屡屡被迫迁民、献金和和亲,汉朝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直到武帝时期才开始扭转弱势局面。“千军易得,一帅难求”,当年楚汉相争时萧何懂得这条真理,但在汉朝建立后,为了向刘、吕自表忠心,用以自保,萧何就蒙蔽了自己的双眼和良心,忘记了那条真理,拿韩信献祭,干出了这件千古奇冤大案。这样的历史,似乎在近代仍在上演。
萧何在集体谋杀韩信这件事上,干得够阴,没有格局。
3.萧何对不起自己
萧何,有人称其为贤相,相是楷模,贤则未必,忠于刘汉倒是其心昭昭日月可鉴。
在建立汉朝的过程中,萧何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牺牲,其中,最让他遭受挫折感的不是来自战场和敌人,也不是来自新朝的规划建设,而恰恰是来自他一直极度忠诚的主子刘邦。
想当初,萧何从小吏做到主吏掾,做到功曹,相当于副县长了,关系网可谓深厚,曹参也是他手下,社会方方面面人物自然都得巴结着他。那时的刘邦,只不过是一个游手好闲的穷农民,被父亲嫌弃,没讨上老婆,只好偷处一个寡妇生了个儿子。萧、刘之间地位悬殊。
萧何阅人广泛,识人眼光一流,非常自信,自打看到刘邦,认定他是大贵之相后,就开始罩着刘邦一家,帮刘邦娶媳妇,资助刘邦用度,介绍各方人物给刘邦认识。待天下有变,萧何又把刘邦推上沛公的位置,没想到这一推,直接把刘邦推上汉朝开国皇帝的龙位上了,这就相当于萧何替中国历史举荐了刘邦这个人,开创了第二个大一统王朝。萧何对于刘邦来说,不也是他的大贵之人吗?
但是刘邦对萧何就有那么好吗?没有。也许是从沛县起事那时开始,刘邦就看出来萧何、曹参他们的私心,要把自己抬出来当箭靶子,刘邦更是个人精啊,能揣测不到那帮怕惹祸鬼的心思吗?萧何不但是利用了韩信,其实在沛县时就可能利用刘邦杀掉他的上司沛县县令,又设计诱使刘邦当了起义军头子。萧何是个老狐狸,难道刘邦就看不出来吗?这也是刘邦从来就没有放松对萧何的怀疑与防范的原因吧。较量到后来,一个为汉王,一个为相邦,萧何就彻底臣服于刘邦了,调了个位置。
刘邦对萧何的防范,光《萧相国世家》中记载到的,就难计其次,逼得萧何尽遣子孙、散尽家财到刘邦军中,听任刘邦调用。特别是在萧何老年,刘邦还将他下狱,若不是仍记得萧何当年付出的巨大牺牲,就差点把他杀了。虽已贵为大汉相国,但萧何活得是战战兢兢,命常悬于颈脖之上,这还是他当初要把人生命运押注在刘邦身上时预想到的结果吗?
“汉初三杰”中,韩信虽死,但没有输掉书生傲气;张良虽死,也通过修道表现了孤高气节,后人因此钦佩他们独立不屈的人格。只有萧何,在他身上终生体现出的,是一位成熟官僚的品性,精于职务,对上绝对服从。为了自证忠诚,保全自己,他不惜自污,不惜献出家人,不惜杀害功勋,习惯于藏匿自己的个人追求。有时候,萧何连陈平的自由都没有,因为陈平的阴谋,完全是他本心的自然反映,而萧何不是,萧何的阴谋是屈己的选择。
司马迁喜欢萧何吗?我觉得是不喜欢的,因为司马迁骨子里一不喜欢锦上添花,二不喜欢缺少人格。关于萧何很多重要史事,《萧相国世家》中要么不记,要么放到别人的传记里,比如萧何的个人轶事不记,比如荐韩信杀韩信之事不记,其实这就是太史公的态度。即使是关键的萧何自污保命,每次都是源于别人的提醒与警告,而不是出自萧何自己的智慧,他不能和陈平、张良一样机警于自身危机。“淮阴、黥布等皆以俱灭,而何之勋烂焉”,这句明显含有嘲讽的意思,指责萧何的功勋建立在诛杀其他功臣之上。成为汉朝相国后,萧何的本心还是渴望炫耀的,他也想和刘邦一样富贵还乡,但是他不敢,不敢在风头、乡誉上超过刘邦,他对刘邦的为人太清楚了。
萧何没遇见刘邦,依然能活得滋润,刘邦没有萧何,可能到死也是一个老农或山贼。这样一想,萧何还真是有点对不起自己,活得憋屈。
小编提示: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敬请转发和评论。
我们国家上下5000年历史悠久,大部分人在上学时期只能在课本中获得有限的历史知识,实际上,历史是一个广阔无边的海洋,里面蕴含着无限的故事和奇闻异事。今天,我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关于揭秘:古代一两银子等于多少人民币?的历史内容,来探索这个海洋中的一部分历史。看过宫廷详情>>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赞赏!作者:毅品文团队战巡基洛夫,欢迎转发!对于火炮来说,实现更远的射程,更快的炮口初速度以及更优秀的打击精度无疑是最重要的追求目标。但是如果走传统的火炮技术发展路线的话,想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付出很大的代价,比如说详情>>
何亮亮:在京剧四大名旦之中,尚小云的政治待遇不算高,戏曲改革实践却是最超前的。在梅兰芳、程砚秋入选全国政协之时,尚小云正在参加为期两个月的首期戏曲讲习班,衷心接受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教育,新中国开国大典刚刚落幕,尚小云剧团的第一部新戏就问世了详情>>
历史内容除了大家在上学期间的历史书可以学到一些,但其实在历史的海洋中有许许多多的故事,等待大家来挖掘,今天小编就为大家整理了关于郑覃:唐朝时期宰相,拜相前后发生了哪些事?这一内容。人物生平出身官宦郑覃出自一个显赫的家庭,父亲郑珣瑜在唐德宗、唐顺宗父子年间任宰相详情>>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关于我国湖南省各个城市的经济发展和区划变迁,例如长沙市、岳阳市、常德市等等。今天,作者和大家聊聊湖南省的益阳市。益阳市属于湖南省下辖的地级市之一,也属于湖南省的重要城市。合计下辖了6个区县,总人口380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