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辛亥政变中大将军窦武自杀的全部过程,及其子孙与曹操的关系

简述辛亥政变中大将军窦武自杀的全部过程,及其子孙与曹操的关系

()
中文名:
简述辛亥政变中大将军窦武自杀的全部过程,及其子孙与曹操的关系
别名:
国籍:
人物简介:

文:小A斯蒂芬 “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周末七国分争,并入于秦。及秦灭之后,楚、汉分争,又并入于汉。汉朝自高祖斩白蛇而起义,一统天下,后来光武中兴,传至献帝,遂分为三国。推其致乱之由,殆始于桓、灵二帝。桓帝禁锢善类,崇信宦官。

三国名人推荐

文:小A斯蒂芬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周末七国分争,并入于秦。及秦灭之后,楚、汉分争,又并入于汉。汉朝自高祖斩白蛇而起义,一统天下,后来光武中兴,传至献帝,遂分为三国。推其致乱之由,殆始于桓、灵二帝。桓帝禁锢善类,崇信宦官。及桓帝崩,灵帝即位,大将军窦武、太傅陈蕃,共相辅佐。时有宦官曹节等弄权,窦武、陈蕃谋诛之,机事不密,反为所害,中涓自此愈横。

三国演义

这是小说《三国演义》中开篇的一段话。这段话因为有对“

天下大势

”的深刻领悟,所以一直为我们世人所熟知。

这段话中的“

中涓

”又叫做涓人,本来是古代皇宫中担任洒扫清洁的人,亦泛指亲近的内侍,后世也多用来指代宦官。

从这段话最后的结果来看,宦官之所以会出现“

愈横

”的情况,是因为窦武、陈蕃谋除宦官做事不密,反为宦官曹节等人所害而导致的结果。

那么曹节是谁?窦武、陈蕃又是如何谋除宦官,又是如何被害的呢?

要想搞清楚这件事,还要从汉灵帝即位开始说起。

汉灵帝

公元168年,汉桓帝刘志去世,年仅三十六岁的他,堪称拥有五六千个老婆的皇帝,却竟然没有留下一个儿子。这显然是一个极大的讽刺。所以皇帝的继承人必须要重新在宗室中选立。已经从皇后升级为皇太后并临朝听政的窦妙,势必要问问自己的娘家人,谁更适合被立为皇帝。这样一来窦妙的父亲窦武,就成了起到决定作用的关键人物。

从以往的经验来看,这个继承人显然年龄不能太大,这样有利于外戚专权。同时也不能太小,这样才不至于过早夭折。

当时的窦武恐怕对宗室的情况并不太了解,于是就找来了时任侍御史的河闲人刘倏商议这件事。刘倏是东汉河闲王刘开的宗室,所以他自然要推荐与自己最近的人。于是就向窦武推荐了解渎亭侯刘苌的儿子,年仅十二岁的刘宏,也就是后来的汉灵帝。

就这样皇太后“

临朝定策

”拍板,决定迎立刘宏为帝。

在这里,窦武犯了一个错误,就是前去河闲迎接刘宏的人选问题。个人猜测,由于汉桓帝刚刚去世,京师里事务繁忙,皇太后一人难于主持,就需要窦武协助。所以窦武不能前往河闲去迎接新皇帝。于是最终商量来商量去决定派奉车都尉曹节前往。奉车都尉就是掌管皇帝的“

御乘舆车

”的官员,所以迎接皇帝这件事也算是他份内的事。

可是,窦武唯独忽视了一点,那就是奉车都尉曹节乃是个宦官。

曹节字汉丰,南阳新野人。其家本来是魏郡世族出身,累世为两千石的大官,后来家道中落。在汉顺帝初年,曹节加入西园骑兵,并在这时候选择做了宦官,初迁小黄门。汉桓帝时迁为中常侍,担任奉车都尉。

据《后汉书宦者列传》记载,奉车都尉曹节当时“

持节

”率领着“

中黄门虎贲羽林千人,北迎灵帝,陪乘入宫

”。

这里 “

中黄门虎贲羽林千人

” 的记载尤为的意味深长。虎贲军和羽林军是宿卫皇宫内外的禁卫兵,只是职责不同。而中黄门则是在黄门之内听候差遣的给事者,一般由宦官担任。那么将这些词语组合到一起的“

中黄门虎贲羽林千人

”可以有两种解释,要么是由中黄门担任的虎贲羽林一千人,要么就是由中黄门带队领头的虎贲羽林一千人。不管是哪一种,都传递出了一条信息,那就是宦官是这次迎接汉灵帝的重要角色。

在这种情况之下,我们可以想见,从曹节接触到汉灵帝刘宏的那一天起,他们之间的关系就已经发生了本质的改变。再加上从河闲到洛阳一路风尘仆仆的长久接触,刘宏与曹节之间的信任感肯定是要与日俱增的。所以无论决定皇帝人选的人是谁,在汉灵帝的心中都并不重要,眼前这个慈眉善目的太监却是最值得他信任的人。

这就是为什么在汉灵帝即位之后,曹节能够被封为长安乡侯的原因。

据《后汉书孝灵帝纪》记载,“

建宁元年春正月壬午,城门校尉窦武为大将军。己亥,帝到夏门亭,使窦武持节,以王青盖车迎入殿中。庚子,即皇帝位,年十二。改元建宁。以前太尉陈蕃为太傅,与窦武及司徒胡广参录尚书事。

陈蕃

在这一段记载中,虽然窦武也曾以大将军的身份从夏门亭迎接刘宏入皇宫,即皇帝位,但是这种形式,在程度上肯定要比曹节差出许多。

所以,其实从这一刻起,天平已经倾斜到了宦官的一方。只不过窦武并不清楚这一点。

汉灵帝即位之后,大将军窦武与太傅陈蕃、司徒胡广一起参录尚书事,同秉朝政。按照《后汉书窦武传》的记载,窦武辅朝政之后,“

常有诛翦宦官之意

”并且与陈蕃经常在一起商议这件事。一次朝议的时候,陈蕃私下对窦武说道:“

中常侍曹节、王甫等,自先帝时操弄国权,浊乱海内,百姓匈匈,归咎于此。今不诛节等,后必难图。

窦武对这一番话自然是非常赞同。陈蕃当即“

推席而起

”,也就是用手推开座席高兴的站了起来。并且,在当时就开始了实际行动,安排了许多所谓的天下名士担任重要的职务。其中有:尹勋为尚书令,刘瑜为侍中,冯述为屯骑校尉,又启用了许多党锢士人,比如前司隶李膺、宗正刘猛、太仆杜密、庐江太守朱宇等。窦武还征辟了前越巂太守荀翌为从事中郎,颍川陈寔为其掾属。

在这里我们看,窦武作为外戚与陈蕃的这种联合,其实就是一次外戚与士族为了除掉宦官的联合。在东汉的历史上这种针对宦官的联合通常被称作“

谋诛宦竖

”,或者是“

谋诛中官

”。窦武和陈蕃的这次谋诛宦竖实际上是汉灵帝一朝的第一次谋诛宦竖。窦武和陈蕃的这种联合其实并非没有征兆,早在窦武的女儿被立为皇后这件事上陈蕃就曾经出过力,起到过主要的作用。

但是,窦武和陈蕃的这次计划,其实是完全低估了宦官的力量的。他们这种明目张胆的任免朝中大员的做法,很难不让宦官起疑心,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打草惊蛇。

陈蕃作为士族的最高等级,算是智囊吧,他实际上也是预料到这种事情的。他曾经催促过窦武要尽快下手。在汉灵帝即位的这一年,即建宁元年的五月份,发生了一场日食。陈蕃当即就去对窦武说:“

昔萧望之困一石显,近者李、杜诸公祸及妻子,况今石显数十辈乎!蕃以八十之年,欲为将军除害,今可且因日食,斥罢宦官,以塞天变。又赵夫人及女尚书,旦夕乱太后,急宜退绝。惟将军虑焉。

这段话中提到的萧望之,是西汉名相萧何的第七世孙,汉宣帝、汉元帝时期的重要辅臣,后被宦官石显害死。这里说的赵夫人,叫做赵娆,是汉桓帝的乳母,史载她“

旦夕在太后侧

”,可见她与皇太后窦妙的关系非常之好。

陈蕃用萧望之被宦官害死这件事警醒窦武,希望窦武能够早下决心。

但是,窦武这个人在面对谋除宦官这件事上有一定的顾虑,那就是他希望得到皇太后的支持。之所以迟迟不肯行动,就是因为皇太后的立场尚不明确。

这一次窦武同样是要入见太后说明这件事。窦武对皇太后说道:“

故事,黄门、常侍但当给事省内,典门户,主近署财物耳。今乃使与政事而任权重,子弟布列,专为贪暴。天下匈匈,正以此故。宜悉诛废,以清朝廷。

这里的“

故事

”意思就是“过去的事情”,指的是东汉历史上宦官诛杀外戚,又专政弄权的事情。这是在帮助皇太后下决心。按照窦武和陈蕃的意思,要对宦官实行“

悉诛废

”一网打尽的做法。

不过,皇太后却说:“

汉来故事世有,但当诛其有罪,岂可尽废邪?

窦妙

显然皇太后是不同意窦武“

悉诛废

”的做法的,她认为应该只诛杀有罪的宦官。这算是对窦武支持了一半。并且也的确在之后诛杀了宦官中两个重要的人物:管霸和苏康。

但是,我们不得不说皇太后这是女流之辈的做法,绝对的妇人之仁。

对于一个整体的利益集团,内部的各个单位往往都是互相依赖、依存的。作为宦官势力也同样是如此。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除掉了管霸和苏康势必要牵连到许多人的利益链条。而这些人也势必要做出反应,对策,甚至是报复。

所以我们说除恶务尽、斩草除根,就是这个道理。所以诛杀管霸和苏康这件事,不但不是窦武陈蕃谋诛宦竖成功的第一步,反而是打草惊蛇的败笔!

更何况皇太后的这种妇人之仁,使得窦武陈蕃谋诛宦竖的第二步始终都无法迈出,而俄延许久。

在诛杀了管霸和苏康之后,窦武就向太后提出了要诛杀曹节等人的计划,但是皇太后却“

冘豫未忍

”。“冘豫”就是犹豫不决的意思,“冘豫未忍”就是“不忍心又犹豫不决”的意思。

皇太后的这种“

冘豫未忍

”的状态,导致了窦武陈蕃谋诛宦竖的行动迟迟没有取得进展。

这件事就这样一直拖延持续了三个多月的时间。到八月,出现了一次“

太白出西方

”的星象。按照古代星象学的说法,这代表着“

宫门当闭,将相不利,奸人在主傍

”的征兆。于是通晓星象的侍中刘瑜就写信给窦武陈蕃希望他们尽快动手。

于是在这时候,他们才开始着手准备。首先撤换了一批官员,以朱宇为司隶校尉,刘祐为河南尹,虞祁为洛阳令。并且为了监视和摸清宦官的动静,窦武又派遣亲小黄门信山冰替换黄门令魏彪,进入皇宫。山冰也的确探到了一些消息,并借此捉拿了长乐尚书郑飒。

个人感觉,按照陈蕃的意思,就是应该直接发动政变入宫捉拿宦官。这叫速决速断。所以对于窦武将郑飒抓起来这件事,陈蕃并不以为然。他认为就应该直接杀了郑飒。

可是窦武的想法不同,他受到皇太后的影响,认为必须掌握证据然后才能够去抓人。所以他就让山冰和尚书令尹勋、侍御史祝瑨等人对郑飒进行拷问。果然郑飒抵挨不住,将曹节和王甫等宦官的罪状交代了出来。

窦武掌握了证据,于是就让侍中刘瑜写了一封建议收捕宦官曹节等人的奏章,准备上奏给皇太后。个人感觉,当时以窦武陈蕃为首的这些人,应该是都在这份奏章上签了名,算是一份联名奏章。

东汉时期奏章与朱元璋手中的完全不一样

这其实是窦武所犯的又一个致命的错误。像这种针对朝廷重要官员的奏章,尤其是一封建议抓捕宫廷内部宦官的奏章,是绝对不能写出来走正常程序上奏的。只能亲自面见皇太后来说这件事。因为奏章一旦写出来了,保管不好,势必会泄露出去。

果不其然,窦武临时有事,离开了宫廷回自己的府邸。而他的奏章则落到了“

典中书者

”的手里。

所谓“

典中书者

”,个人感觉有可能是中书省的一个管理奏章的人。也就是说,窦武不但错误的写了这封奏章,还将这封奏章上交到了中书省,走了一个上交给太后的正常程序。这种情况,要么是窦武现在已经轻易见不到皇太后本人的原因,因为皇太后被宦官们以各种理由给隔绝起来了。要么就是他本人的主观意愿就是想要走一个正常的程序来完成诛杀宦竖这件事。这也是对皇太后曾经对他所说“

当诛其有罪

”的一个执行。

我个人比较倾向于第二种,这是从窦武对皇太后的态度上来判断的。

不过,不管是哪一种原因,这封奏章在送入皇宫一直到达太后手中的过程中,势必会经过许多人的过手。这些人中很难保证没有宦官或者其党羽。而所谓的“

典中书者

”正是这样一个人。他将这封奏章内容看过之后,告诉了长乐五官史朱瑀。

长乐五官史隶属于五官中郎将,是管理五官郎宿卫长乐宫门户的宿卫长。这里所说的长乐宫,并非指长安的长乐宫,而是一种来自于西汉官称的延续,是代指皇太后的寝宫。最重要的一点是长乐五官史由于多行走于皇宫,所以多由宦官担任。朱瑀就是一名宦官。而且在窦武陈蕃所写的奏章上要抓捕的人中,可能也有他的名字。

朱瑀知道这件事后,当下就将窦武的奏章“

”了下来,没有被送到皇太后的手上。朱瑀看来奏章之后非常的气愤,他当众咒骂窦武等人,并说道:“

中官放纵者,自可诛耳。我曹何罪,而当尽见族灭?

”意思是说,我们宦官中有一些违法乱纪过于放纵的人自然是应该诛杀的,可是我们这些人有什么罪,竟然也要诛杀?

个人分析认为,朱瑀说这番话的时候应该是找来了包括曹节和王甫在内的许多宦官中的重要人物,并制定了先发制人,除掉窦武陈蕃的计划。

有人说王甫长得应该和关羽很像你信吗?

首先,以朱瑀为首的宦官们召集了宫廷中平时关系交好的壮健有力的人,包括朱瑀在内共计十七个人。朱瑀谎称窦武陈蕃上书太后想废黜皇帝另立新帝,于是这十七个人就决定喢血为盟共同诛杀窦武陈蕃等人。然后由曹节出面控制住皇帝刘宏,将皇帝迁移到御德阳前殿。这一点上皇帝刘宏对曹节的信任起到了关键作用。试想一个十二岁的孩子,当听说有人对自己不利,而宦官们可以帮助自己的时候,他将会是非常的积极响应,这样才在史书中出现了“

令帝拔剑踊跃

”的现象。之后就封闭各处宫门,传令召见各尚书属官,并以刀胁迫他们制作出释放郑飒和诛杀窦武陈蕃的诏书。以此救出了被关押在北寺狱的郑飒。这个过程中他们杀死了负责审讯郑飒的尹勋和山冰。回宫之后,又到太后的寝宫,挟持太后让她交出了皇帝的玺印。然后,让郑飒等人持节与侍御史、谒者前去窦武的府邸抓捕窦武。

窦武不肯受诏,杀死使者,驰入步兵营中,与时任虎贲中郎将的侄子窦绍一起率领北军五校士数千人屯都亭下,声称宦官谋反,尽力杀宦官的可以封侯重赏。

窦武这是做好了抵抗到底的打算了。

张奂

可是,此时此刻掌握皇帝和太后的宦官显然要具有绝对的优势。他们可以以皇帝的名义下诏书调遣兵马和将领。不管皇帝和太后是不是被挟持的状态,这种诏书是绝对真实的。

于是宦官们以皇帝的名义下诏,调遣了时任少府的周靖暂时行使车骑将军的权力与护匈奴中郎将张奂一起率领五营士讨伐窦武。

在这种形势之下周靖和张奂是必须要以诏书为准的。不管窦武是不是冤枉,周靖和张奂都不能违背诏书的旨意。情况对窦武非常不利。

黎明的时候,黄门令王甫召集了宫廷中能够动用的兵力,包括有虎贲、羽林、厩驺、都候、剑戟士,共计一千余人,在朱雀掖门,与张奂周靖等人会合。

应该是在这个时候,得到消息的陈蕃,在召集了八十余人门生属吏之后,拔刃突入承明门,攘臂喊道:“

大将军忠以卫国,黄门反逆,何云窦氏不道邪?

”。当时王甫正好要出宫门,与陈蕃相遇,王甫对陈蕃说道:“

先帝新弃天下,山陵未成,窦武何功,兄弟父子,一门三侯?又多取掖庭宫人,作乐饮燕,旬月之闲,赀财亿计。大臣若此,是为道邪?公为栋梁,枉桡阿党,复焉求贼!

”于是就下令手下将陈蕃抓捕。

陈蕃

史书记载,当时陈蕃“

拔剑叱甫

”,一时间竟然无人敢于靠近,不过他毕竟是寡不敌众,在被围困数十重的状态下被捕。王甫将陈蕃暂时交给黄门北寺狱收押。但是负责监押他的一个“

黄门从官驺

”,也就是一个骑兵,践踏着陈蕃说道:“

死老魅!复能损我曹员数,夺我曹禀假不?

”意思是说“死老鬼,看你还能不能诛杀我们宦官,断我们的财路了!”

当时陈蕃就被这个宦官害死,时年七十多岁。

到天亮的时候,王甫在皇宫宫门之外与窦武的军队进行了对阵。他采用了攻心为上的策略,他让军士们向窦武的军阵呼喊“

窦武反,汝皆禁兵,当宿卫宫省,何故随反者乎?先降有赏!

”这一招果然管用,窦武的士兵陆陆续续站到了王甫的一边。最终只剩下窦武和侄子窦绍两人,他们想要逃走,却难于突围,双双自杀而死。

窦武陈蕃即死,所受牵连的官员家属自然不尽其数。由于窦武陈蕃被杀的这一天是辛亥日,所以一般将这场政变称之为

辛亥政变

据《资治通鉴》记载,窦武时年两岁的孙子窦辅,被窦武府中的掾属桂阳人胡腾与令史南阳人张敞携带到零陵郡。胡腾谎称窦辅已死,并收养其为自己的孩子。后来在三国时期,窦辅被曹操征辟入丞相府,追随曹操征战马超。

曹操征讨马超

陈蕃的好友陈留人朱震冒死收葬陈蕃的尸首,并藏匿陈蕃的儿子陈逸。后事情泄露,朱震誓死不肯说出陈逸的下落,终于幸免遇难。后黄巾之乱的时候,陈逸又被朝廷启用官至鲁相。

资治通鉴

第一次谋诛宦竖就这样以宦官的胜利落下了帷幕。曹节,王甫,以及以朱瑀为首的十七名宦官,尽皆封侯赐官。宦官势力依然掌控着东汉朝政,并在第二年发起了第二次的党锢之祸。

小A斯蒂芬发表于2020年3月9日。

三国志

�@

历史解密 战史风云 野史秘闻 风云人物 文史百科

李嫣嫣:战国时期最惨的女子,被哥哥送给春申君,最后结局如何?

其实历史除了课本上的一些重要人物和事件,还有很多有趣的历史故事和历史小知识是鲜为人知,所以接下来小编就为广大喜爱历史的小伙伴们讲讲关于李嫣嫣:战国时期最惨的女子,被哥哥送给春申君,最后结局如何?。战国后期,楚王的君王楚考烈王陷入了极大的焦虑之中。因为,身为君主详情>>

美军电磁炮要复活了?美国国会知道被忽悠,但拜登还想上杆子给钱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赞赏!作者:毅品文团队战巡基洛夫,欢迎转发!对于火炮来说,实现更远的射程,更快的炮口初速度以及更优秀的打击精度无疑是最重要的追求目标。但是如果走传统的火炮技术发展路线的话,想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付出很大的代价,比如说详情>>

建国后尚小云全国巡演 黄牛把票价炒到原来三倍

何亮亮:在京剧四大名旦之中,尚小云的政治待遇不算高,戏曲改革实践却是最超前的。在梅兰芳、程砚秋入选全国政协之时,尚小云正在参加为期两个月的首期戏曲讲习班,衷心接受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教育,新中国开国大典刚刚落幕,尚小云剧团的第一部新戏就问世了详情>>

郑覃:唐朝时期宰相,拜相前后发生了哪些事?

历史内容除了大家在上学期间的历史书可以学到一些,但其实在历史的海洋中有许许多多的故事,等待大家来挖掘,今天小编就为大家整理了关于郑覃:唐朝时期宰相,拜相前后发生了哪些事?这一内容。人物生平出身官宦郑覃出自一个显赫的家庭,父亲郑珣瑜在唐德宗、唐顺宗父子年间任宰相详情>>

江西南昌万寿宫遗址现大量“老物件”

守着厚重文化遗产、秉承文化脉络的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正不断从保护、挖掘、梳理中重建和复兴。记者从南昌市政公用集团获悉,万寿宫遗址发掘已经完成,发掘出的建筑构件等为铁柱万寿宫复建提供了依据。下一步,万寿宫遗址将重新填埋进行保护,万寿宫博物院的建设也将展开。 万寿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