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来撇清几点:第一,封建历史上“相”的作用有多大?《荀子·富国》中这样评价:“使百姓无冻餧之患,则是圣君贤相之事也。”也就是说,在物质匮乏的古人看来,要想解决老百姓的基本生存问题,唯有寄希望于两个人物,一个是圣君、一个是贤相。可见贤相的地
郭女王
三国中迷住曹式两兄弟的美人,竟也未能善终,难道真是红颜薄命?
钩弋夫人死因有多种说法,但与汉武帝受到后宫干政的阴影不无关系
蜀汉灭亡之后 东吴是怎么坚持十七年之久的
李广墓前一副对联34字,却道尽一生荣辱,专家感叹:只有他配得上
诸葛亮未能兴复汉室,是否愧对刘备父子?
三国乱世里,蜀汉五虎上将之一,勇猛非凡且刚毅果敢
司马懿为什么在曹操死了30年才敢造反呢?
楚王韩信,可信还是不可信?
三国赤壁一战,是什么原因让曹魏在很长时间不能组织大规模南征?
孙权给朱元璋“看门”
220年3月15日 曹操逝世
考古队意外挖出纪信墓,出土大量陪葬品,揭开了刘邦真实的为人
“襄阳说”为什么弱不禁风?“古隆中”为什么不是诸葛亮躬耕地
比魏延还冤的蜀汉名将,因错杀诸葛亮的姐夫,刘备想救都没办法救
曹操当初非要斩杀华佗,原因为何?
公平对决,赵云在张飞手下能撑几个回合?你看刘备诸葛亮怎么说
汉文帝将周勃提拔为丞相既是解除其军权也是使其为众臣做表率
曹操文武双全,在北方地区打败那么多乱世枭雄,靠的究竟是什么?
巫蛊之祸的幕后黑手是谁?汉武帝赐死钩弋夫人的内幕
先来撇清几点:第一,封建历史上“相”的作用有多大?《荀子·富国》中这样评价:“使百姓无冻餧之患,则是圣君贤相之事也。”也就是说,在物质匮乏的古人看来,要想解决老百姓的基本生存问题,唯有寄希望于两个人物,一个是圣君、一个是贤相。可见贤相的地位有多高、责任有多大。第二,“相”在历朝历代的称呼有所不同,我们既然写的是一类人,而不是某个人,那么也就没必要纠结到底是丞相还是宰相还是内阁首辅了。
第三,如果单纯从个人能力角度出发,很多执掌重权的历史名人也坐在“相”的位置上,比如王莽,但其最后撺掇了皇权,在传统文化的角度上就与“贤”字不沾边了;又比如司马懿,虽然他没有直接篡权,但无论是对曹魏皇帝的礼遇还是高平陵之变角度,也不能称之为贤相了。所以,接下来我们要列举的这几位,要么是公认的贤良表率,要么是其人虽有争议,但确实做到了上利于君、下利于民的客观事实。好了,说起著名的贤相,你首先会想到谁?在漫长的封建历史长河中,有太多贤相名垂千古,如商末的商容、西周的姜子牙、周公、齐国的管仲、西汉的萧何、三国的诸葛亮以及大唐的“房谋杜断”,真是代有人才出。那么我们来看看,从时间流角度出发,哪一位称得上是封建王朝丞相这一”特殊行业“的”开山祖师“呢?
由于奴隶制社会的三朝记载比较匮乏,且多神话,因此辅佐商纣的商容,我们无从得知其具体施政政策。西周起兵时的姜子牙以及周武王死后的“摄政王”周公,不仅身上的神话传说太多,而且后来都被封了诸侯国国君,由于分封制的原因,这两位身份角色都不太符合后来对于“相”的定位。因此,我认为历史上真正的“相祖”,是齐国国相管仲。(“相祖”一词是我刚刚即兴想到的,只是便于评述之用,喜欢咬文嚼字的可以自动忽略)史书上如果要评价一位丞相做的特别好,往往会说“可比管仲乐毅”,可见在古人看来,一个最好的文官莫过于管仲那样的,最好的武将莫过于乐毅那样的。(当然这里面有时间早的原因,并不是说就没有人比得过他们了。)
管仲作为贤相的能力,主要表现在内政上,他在主政期间对齐国的行政管理系统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在那个与后世对比,各方面都显得“粗犷”的年代,他造就了当时最为精密的行政系统;用人制度方面,在当时世卿世禄制根深蒂固的背景下,他首先提出了政绩的重要性;在经济方面,他最早重视经济活动的重要性,而不是一味的重农抑商。《国语·齐语》中记载管仲的核心经济观点是:“遂滋民,与无财”,就是滋育百姓,让穷人也能提高收入,在那个贵族时代里重视穷人的死活,已经是开创性的了。无论是禁止贵族掠夺私有财产还是发展盐铁业、货币业,还是在调剂物价等方面的种种内政,无不体现了管子思想的超前性和实用性特点。这一切再加上其军事改革以及外交上的“尊王攘夷”策略,都使得齐国国力迅速攀升,并在齐桓公当朝立竿见影的成为春秋第一霸主,直到战国末期,齐国的经济实力一直保持领先地位。
接下来再看萧何,假如评选你心目中最好的丞相的话,萧何肯定得分不低,因为他在大汉建立之前完完全全做到了让主公省心,大汉建立之后又做到了让皇帝放心,这两点可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得到的。战时的后勤保障工作,萧何已经不是让他怎样他怎样的境界,而是刘邦想的到的,他都能做得到,没想到的也能替主公想到然后做好。《太史公自序》中说到:“楚人围我荥阳,相守三年;萧何填抚山西,推计踵兵,给粮食不绝,使百姓爱汉,不乐为楚。”可以说替刘邦挣来了多半的天下人心,好名声他得到了,恶名他也敢于替刘邦背锅,只能说有萧何,是刘邦的福分。
如果说诸葛亮在史实上虽是人才却不是全才的话,在三国那个人才辈出的年代,贤良的辅佐者层出不穷。单单一个东吴就出现周瑜、鲁肃、吕蒙、陆逊等接连不断的良相,但由于他们的所有方略始终逃脱不了一个”守“字,因此在格局上显得小了些。而那个时代唯一称得上全才贤相的也许只有曹操。也许把曹操放进贤相行列很多人感觉不合适,但作为贤相的几条基本条件他都做到了。首先曹操虽是一方势力之主,但在法理上他是正统大汉皇帝册封的丞相,朝中官员虽为他效命,但丞相本来就有单独开府的权利;曹操终其一生都没有篡位,有没有篡位之心只能凭后人揣测,起码他做到了谁都拿不出证据的程度;内政上他让整个魏国进入了最符合战乱时代实际情况的生产状态,成为三国中实力最强;用人上更是中国历史上选拔标准改革少有的亮点之一,正所谓不拘一格降人才;军事上东征西讨胜多败少,外交上审时度势、灵活多变。
贤相一词概括起来无非就是“治世之能臣”,而这一评价就是专门给曹操的,至于后一句“乱世之枭雄”,难道像曹操这样的人,身处乱世不称雄去做“软蛋”不成?正向他自己所说:“设使天下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王,几人称帝?”所有的这一切都在事实上成就了当时的北方、延续了东汉,但人们总是喜欢用盛世的道德标准去评判其所作所为,因此唯独没有成就他曹操自己的名声。整个两晋南北朝走马观花一般,虽然有良相出现但不可能给他们长久的施政时间来证明他们的能力,或者说也没有出现一个能平定天下、保几世太平的大才。直到大唐盛世的”房谋杜断“,贤相才再一次出现,但讲真的房玄龄、杜如晦的大名有很大一部分是粘了盛世的光,因为只有在盛世一些政策才施行的下去,也只有在盛世作为文官的最高领袖才不用有太多的分心。而大唐的这一盛世又来源于前朝大隋,因此对于这种非开创性的贤相咱们就不多费笔墨了。
宋朝作为封建时期最为富庶的朝代,又是最重视文官的朝代,却很难举出名震天下的贤相大名,而保国安民的忠臣又非常之多,这也算是一个比较奇特的历史现象了。如果非要找出一两位的话,那应该是寇准和王安石,他俩一个继续深入辽国、乘胜追击、不予议和的建议没被采纳;一个超前改革、刚正不阿、完全只顾国计民生却不符合当时的历史背景而被贬官停策,都可谓是生不逢时的不幸者。
说贤相很多人会想到刘基,也就是辅佐朱元璋得天下的刘伯温,但此人更多的特质是谋士,虽然经历跟萧何很像,但明朝建立前既没有能力安定后方,明朝建立后也没有能力保住自己的地位,继续实现自己的治国报复。其功绩更多的体现在了具体战事的出谋划策上,就连宏观层面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都是朱升所提出的,因此我认为大明王朝真正担得起贤相二字的唯有——张居正。为了从宏观角度平行看待这些历史贤相,我们不着重用大篇幅分析某一位的改革措施及影响,而是把重点加以提炼和概括。总结起来张居正有三大特点:一,在成为首辅之前内抱不群、外欲浑迹、相机而动,可谓城府极深、手段果决的向上攀升;二,掌权后一手遮天、锐意改革,施行自己的理想和报复,把即将坍塌的明朝大厦又给扶了起来;三,累死在岗位上之后,万历皇帝抄其家产、削其宫秩、夺生前所赐玺书及四代诰命,以罪状示天下。
如果单看第二条,那么张居正无疑是大明的擎天白玉住、架海紫金梁。但第一条给张居正贴上了钻营与心机的标签,第三条更是使得张居正成为几百年来的争议人物。其实这一谜团很好解,在张居正改革之前,大明王朝已经行将就木,烂到了骨子里,在严嵩与徐阶的党争中,如果没有点自保的本事如何自处?如果没有向上爬的能力,又怎么会有机会施行自己的改革?而关于万历皇帝对其态度的180度大转弯,无非就是张居正当权十年,总揽大权是他施政报国的需要,这必定使其与万历皇帝成为对立面,因为任何人独揽大权在皇帝心里都是一种蔑视主上的表现。因此要看张居正,其争议并不是重点,重点还是在于他的锐意改革。“考成法”让长久污浊的大明官场整顿一新,也得罪了许多人;重用戚继光、加修长城让边关得以安宁;同时在边疆开市互惠,保持与周边少数民族的贸易往来,使得以前经常扣关的势力长期不来犯边;“一条鞭法”即是对唐朝“两税法”的一次重大变革和改进,又是康熙“摊丁入亩”政策的基础和蓝本,推动了在我国封建王朝施行了两千多年的人头税的废除。张居正无疑是继秦李斯之后,近代之前影响最为深远也最为成功的改革家。
至于清朝,那是封建历史上中央集权最为严重的朝代,根本没给除皇帝外一人定策的机会,不提也罢。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在涛涛历史长河中,曾不断涌现出许多贤臣良相,他们既为了皇帝也为了百姓,通过自己胸中方略实现了当时王朝的太平盛世或者转危为安。管仲,作为最早的贤相,无疑是这行业的标杆;李斯,虽有恶名,但他奠定了后世丞相的施政基础;萧何,由于其为人平和、业绩极佳,无疑是这一行业的楷模;张居正,虽然生在最后的“文人王朝”,但依然能凭一己之力,给大明续命,是为历代贤相施政的集大成者。当然贤相行业里也还有寇准、王安石这样的生不逢时者;房玄龄这样的恰逢其时者;诸葛亮这样的名大于实者,以及曹操这样的实大于名者。总之,如果这些人心中无智慧、胸中无韬略是做不了贤相的,《汉书》中记载丞相一职是:“金印紫绶,掌丞天子助理万机。”不勤奋也是做不了贤相的。正是这些智慧超群、勤奋克己的人成为了我们心目中镇国家、扶百姓,经略家国的历史明星。
其实历史除了课本上的一些重要人物和事件,还有很多有趣的历史故事和历史小知识是鲜为人知,所以接下来小编就为广大喜爱历史的小伙伴们讲讲关于李嫣嫣:战国时期最惨的女子,被哥哥送给春申君,最后结局如何?。战国后期,楚王的君王楚考烈王陷入了极大的焦虑之中。因为,身为君主详情>>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赞赏!作者:毅品文团队战巡基洛夫,欢迎转发!对于火炮来说,实现更远的射程,更快的炮口初速度以及更优秀的打击精度无疑是最重要的追求目标。但是如果走传统的火炮技术发展路线的话,想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付出很大的代价,比如说详情>>
何亮亮:在京剧四大名旦之中,尚小云的政治待遇不算高,戏曲改革实践却是最超前的。在梅兰芳、程砚秋入选全国政协之时,尚小云正在参加为期两个月的首期戏曲讲习班,衷心接受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教育,新中国开国大典刚刚落幕,尚小云剧团的第一部新戏就问世了详情>>
历史内容除了大家在上学期间的历史书可以学到一些,但其实在历史的海洋中有许许多多的故事,等待大家来挖掘,今天小编就为大家整理了关于郑覃:唐朝时期宰相,拜相前后发生了哪些事?这一内容。人物生平出身官宦郑覃出自一个显赫的家庭,父亲郑珣瑜在唐德宗、唐顺宗父子年间任宰相详情>>
守着厚重文化遗产、秉承文化脉络的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正不断从保护、挖掘、梳理中重建和复兴。记者从南昌市政公用集团获悉,万寿宫遗址发掘已经完成,发掘出的建筑构件等为铁柱万寿宫复建提供了依据。下一步,万寿宫遗址将重新填埋进行保护,万寿宫博物院的建设也将展开。 万寿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