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王朝在我国历史上,绝对有被大书特书的资格。从公元前202年创立至公元8年覆灭,在这二百一年的王朝历史中,一共涌现出十五位帝王。 除了大家比较熟悉的开国皇帝汉高祖刘邦,还有文帝、景帝以及汉武帝刘彻等,都为西汉王朝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
郭女王
三国中迷住曹式两兄弟的美人,竟也未能善终,难道真是红颜薄命?
钩弋夫人死因有多种说法,但与汉武帝受到后宫干政的阴影不无关系
蜀汉灭亡之后 东吴是怎么坚持十七年之久的
李广墓前一副对联34字,却道尽一生荣辱,专家感叹:只有他配得上
诸葛亮未能兴复汉室,是否愧对刘备父子?
三国乱世里,蜀汉五虎上将之一,勇猛非凡且刚毅果敢
司马懿为什么在曹操死了30年才敢造反呢?
楚王韩信,可信还是不可信?
三国赤壁一战,是什么原因让曹魏在很长时间不能组织大规模南征?
孙权给朱元璋“看门”
220年3月15日 曹操逝世
考古队意外挖出纪信墓,出土大量陪葬品,揭开了刘邦真实的为人
“襄阳说”为什么弱不禁风?“古隆中”为什么不是诸葛亮躬耕地
比魏延还冤的蜀汉名将,因错杀诸葛亮的姐夫,刘备想救都没办法救
曹操当初非要斩杀华佗,原因为何?
公平对决,赵云在张飞手下能撑几个回合?你看刘备诸葛亮怎么说
汉文帝将周勃提拔为丞相既是解除其军权也是使其为众臣做表率
曹操文武双全,在北方地区打败那么多乱世枭雄,靠的究竟是什么?
巫蛊之祸的幕后黑手是谁?汉武帝赐死钩弋夫人的内幕
西汉王朝在我国历史上,绝对有被大书特书的资格。从公元前202年创立至公元8年覆灭,在这二百一年的王朝历史中,一共涌现出十五位帝王。
除了大家比较熟悉的开国皇帝汉高祖刘邦,还有文帝、景帝以及汉武帝刘彻等,都为西汉王朝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这些拥有辉煌统治历史的皇帝祖先面前,汉元帝刘奭不仅黯淡无光,而且还被后世称为西汉由盛转衰的“昏君”。
虽然这种带有历史偏见的评价并不客观,但从整个西汉王朝发展史上来看,汉元帝刘奭统治时期确实是西汉由盛转衰的起点。
如果将秦朝灭亡和西汉未创知识的历史,比喻成一块待开垦的荒地。那么汉高祖刘邦就是西汉开天辟地的第一人,是他将一块贫瘠的土地拓荒为田。
开启“文景之治”的汉文帝刘恒和汉景帝刘启,在前朝几代皇帝辛勤耕耘的基础上,在这块刘姓田地上不断播种洒水,并最终夯实了西汉王朝的根基。
到了汉武大帝刘彻时,一改西汉“隐忍”的历史,通过主动出击匈奴并大获全胜,帮助西汉王朝达到了统治巅峰。
虽然汉武帝统治后期,西汉王朝的一些弊端也逐渐显现出来,但是到了汉宣帝统治时西汉又重回巅峰。
但到了汉元帝刘奭统治时期,由于其个人的性格以及统治思想的局限性,再加上外部环境的影响,导致曾经盛极一时的西汉王朝,不断从巅峰下滑直至最后出现王莽篡汉。从这个角度来看,汉元帝刘奭确实需要为西汉由盛转衰负责任。
汉元帝刘奭与西汉衰落的关系
1.继位背景
汉元帝刘奭是汉宣帝刘洵的第一个儿子,在其八岁的时候就被汉宣帝立为太子。刘奭之所以受到刘洵的青睐,除了与父子天性和嫡长子有关系之外,其实最大的原因就是其母许平君。
这位传奇的女人既是刘洵的结发之妻,同时也与刘洵有过共同患难的经历。
刘奭就是在这种“天时、地利、人和”的前提下,于公元前48年登基为帝。但是后人对汉元帝刘奭的评价并不高,即使是他的父亲汉宣帝刘洵,曾经也既悲愤又无奈的说过“乱我家者,太子也”!
笔者认为在西汉王朝的历史上,汉宣帝虽然无法与刘邦和刘彻相提并论,但是他在位期间缔造的“孝宣中兴”,使西汉继汉武帝之后又一次走上巅峰之路。
从这个角度来分析汉宣帝确实是一位文治武功都特别出色的皇帝。
但是他的儿子刘奭却并没有继承他的衣钵。并且在几经周折之后将西汉王朝带入了历史的深渊。从知子莫若父的角度来看,汉宣帝对刘奭所说的“乱我家者,太子也”,确实有一语成谶的意味。
2.“宜用儒生”的治国理念
在汉宣帝刘洵统治时期,以“法家”和“王道”作为治国的基本理念,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有杀伐决断的魄力。而汉元帝刘奭的主张却是“持刑太深,宜用儒生”,这个观点其实与其父刘洵的治国思想大相径庭。
刘奭认为父亲刘洵的做法太过激烈,采用汉武帝时期的“独尊儒术”思想治国,才能让国家得到长治久安。
正是基于这样的想法,刘奭在汉宣帝刘洵去世之后,将汉宣帝时期的治国思想以及改革措施几乎全部废止。并在全国范围内大肆推崇儒术,这其实就是他“持刑太深,宜用儒生”思想的具体表现。
但是这种不以客观现实为依托的治国思想,不仅没有延续汉宣帝时的繁荣景象,反而在一步步地向着“乱我家者,必太子也”的预言发展。
笔者认为汉元帝刘奭虽非一无是处,但由于他个人的思想局限性,不仅毁了祖宗留下的基业,同时也撬动了西汉王朝的根基。
西汉由盛转衰的关键点
汉元帝刘奭即位之后,全盘接收了汉宣帝刘洵打下的家底。此时西汉王朝依然比较强盛,无论是政治、经济、文化,还是农业以及人口都达到了顶峰。但由于汉元帝并没有继续采用“法家”治国思想,他所推崇的“儒术”并不适合当时的社会发展。
刘奭在位中后期出现了比较激烈的社会矛盾。首先是权贵阶层为了加强,以及巩固自身利益集团的既得利益,不惜牺牲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尤其是豪强以及大地主阶级疯狂兼并土地,这个过程中不但使农民流离失所,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皇帝的中央集权。
虽然历朝历代都曾经出现过类似的事情,但是统治者为了加强皇权,都会采取各种手段以及改革措施,最终的目的就是消除任何可以威胁皇权的行为。
但是汉元帝刘奭不但没有采取积极措施,反而放纵外戚和宦官专权,至此西汉王朝开始逐渐走向衰败。
笔者认为后人评价汉元帝刘奭为“昏君”,其实就是基于他“理想丰满、现实骨感”的为君之道。这位在西汉鼎盛时期继位的皇帝,并没有把握住前人留下的巅峰机会。相反在他继位之后导致西汉中央控制大权旁落,这其实也说明他并不是一位合格的君主。
汉元帝刘奭在西汉王朝历史中,既没有“继往”的精神,同时也没有“开来”的能力和气魄。就连汉宣帝时缔造的“孝宣中兴”也没有得到延续。
公元前33年汉元帝在未央宫驾崩。或许在他弥留之际也曾想过“死去元知万事空”。至此西汉王朝由盛及衰的局面被定型,直至公元9年王莽建立新朝,西汉永远被放置于历史的书架之上。
汉元帝统治时期西汉由盛转衰的必然原因
笔者认为从客观角度来讲,汉元帝并不是传统意义上所认为的“昏君”。因为他在位期间曾多次派兵与匈奴作战,并且在“郅支之战”取胜之后,彻底消灭了唯一反汉的匈奴力量。这说明汉元帝肯定有建功立业的雄心。
但由于他所推崇的“儒术”,在当时来看确实违反了客观规律。在社会矛盾激化并失控的前提下,他不但没有通过改革来加强中央集权,反而还放纵外戚擅权的行为。这个时期其实就已经为西汉衰落埋下了伏笔。
从汉元帝个人的性格角度来分析,不难看出他是一个有“远大抱负”和“理想”的君主。但是在实际统治国家的过程中,他过度依赖和相信外戚以及宦官。
这不仅显示出了他政治不成熟,同时也反映出了他缺少治国谋略的特性。
只要是有道之君都会通过各种方法,将属于自己的统治权利牢牢抓在自己的手中。但汉元帝刘奭却上演了一幕“大权旁落”的戏码。
笔者分析皇权被分散之后就会缺少主动性,当想要做任何决定的时候,就很容易受到他人掣肘。在这种前提下,西汉又怎么能延续辉煌不走向衰落呢!
结语
我们在看待任何人与事的时候,尤其是看待历史事件或人物时,都应该将其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中。只有这样才能更客观、更理想的去分析和探讨相关内容。通过分析我们了解到汉元帝刘奭,确实要为西汉由盛转衰负主要责任。
这主要与他的皇帝身份、治国思想、处事理念等有关系。作为一国之君空有理想和抱负,但却没有通过切合实际的方法去实现政治理想。
并且在这种虚无缥缈的理想支配下,汉元帝刘奭所制定和实施的诸多改革,不但没有改变当时西汉的现状,反而成为了加速西汉灭亡的催化剂。
【参考文献】
1.陈良《西汉衰败何以始于汉元帝》
2.刘立祥《“好人领导”汉元帝是如何将西汉推向盛衰拐点的》
3.朱绍侯《对汉元成二帝的评价》
4.赵彦《西汉为何亡于元帝》
其实历史除了课本上的一些重要人物和事件,还有很多有趣的历史故事和历史小知识是鲜为人知,所以接下来小编就为广大喜爱历史的小伙伴们讲讲关于李嫣嫣:战国时期最惨的女子,被哥哥送给春申君,最后结局如何?。战国后期,楚王的君王楚考烈王陷入了极大的焦虑之中。因为,身为君主详情>>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赞赏!作者:毅品文团队战巡基洛夫,欢迎转发!对于火炮来说,实现更远的射程,更快的炮口初速度以及更优秀的打击精度无疑是最重要的追求目标。但是如果走传统的火炮技术发展路线的话,想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付出很大的代价,比如说详情>>
何亮亮:在京剧四大名旦之中,尚小云的政治待遇不算高,戏曲改革实践却是最超前的。在梅兰芳、程砚秋入选全国政协之时,尚小云正在参加为期两个月的首期戏曲讲习班,衷心接受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教育,新中国开国大典刚刚落幕,尚小云剧团的第一部新戏就问世了详情>>
历史内容除了大家在上学期间的历史书可以学到一些,但其实在历史的海洋中有许许多多的故事,等待大家来挖掘,今天小编就为大家整理了关于郑覃:唐朝时期宰相,拜相前后发生了哪些事?这一内容。人物生平出身官宦郑覃出自一个显赫的家庭,父亲郑珣瑜在唐德宗、唐顺宗父子年间任宰相详情>>
守着厚重文化遗产、秉承文化脉络的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正不断从保护、挖掘、梳理中重建和复兴。记者从南昌市政公用集团获悉,万寿宫遗址发掘已经完成,发掘出的建筑构件等为铁柱万寿宫复建提供了依据。下一步,万寿宫遗址将重新填埋进行保护,万寿宫博物院的建设也将展开。 万寿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