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外部因素上来看,妃嫔对皇帝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要高于皇子本身素质的,让我们来分析宫斗双方的基本条件。 吕后与戚姬的矛盾 首先作为刘邦正妻,吕后是很早嫁入刘家的,彼时刘邦还是泗水亭长,而吕家是大户。在面对吕家乔迁宴中“进不满千钱,坐之堂下”的
郭女王
三国中迷住曹式两兄弟的美人,竟也未能善终,难道真是红颜薄命?
钩弋夫人死因有多种说法,但与汉武帝受到后宫干政的阴影不无关系
蜀汉灭亡之后 东吴是怎么坚持十七年之久的
李广墓前一副对联34字,却道尽一生荣辱,专家感叹:只有他配得上
诸葛亮未能兴复汉室,是否愧对刘备父子?
三国乱世里,蜀汉五虎上将之一,勇猛非凡且刚毅果敢
司马懿为什么在曹操死了30年才敢造反呢?
楚王韩信,可信还是不可信?
三国赤壁一战,是什么原因让曹魏在很长时间不能组织大规模南征?
孙权给朱元璋“看门”
220年3月15日 曹操逝世
考古队意外挖出纪信墓,出土大量陪葬品,揭开了刘邦真实的为人
“襄阳说”为什么弱不禁风?“古隆中”为什么不是诸葛亮躬耕地
比魏延还冤的蜀汉名将,因错杀诸葛亮的姐夫,刘备想救都没办法救
曹操当初非要斩杀华佗,原因为何?
公平对决,赵云在张飞手下能撑几个回合?你看刘备诸葛亮怎么说
汉文帝将周勃提拔为丞相既是解除其军权也是使其为众臣做表率
曹操文武双全,在北方地区打败那么多乱世枭雄,靠的究竟是什么?
巫蛊之祸的幕后黑手是谁?汉武帝赐死钩弋夫人的内幕
从外部因素上来看,妃嫔对皇帝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要高于皇子本身素质的,让我们来分析宫斗双方的基本条件。
吕后与戚姬的矛盾
首先作为刘邦正妻,吕后是很早嫁入刘家的,彼时刘邦还是泗水亭长,而吕家是大户。在面对吕家乔迁宴中“进不满千钱,坐之堂下”的规定时,刘邦却戏剧性地大喊“贺钱万”,而后吕太公认为刘邦相貌不凡,遂嫁其女与刘邦。
之后刘邦连年征战,吕后一直在家操持家务,作为敌方首领的家人,甚至曾经被项羽所抓获,她所承受的波折和操劳是其他嫔妃无法比拟的。
而戚姬则是刘邦攻打定陶所得,在年龄上较吕后小得多。《吕太后本纪》中言吕太后色衰爱弛,对两人的恩怨仅用简短的语言概括:
“吕后年长,常留守,希见上,益疏。如意立为赵王後,几代太子者数矣,赖大臣争之,及留侯策,太子得毋废。”
相比之下,《史记》中对戚姬的描写就少了许多,不过却充满了传奇和乐感的色彩。戚姬能歌善舞,能够抚平经受戎马生涯的伤痛,是刘邦晚年的安慰剂。
相较吕后一直被高祖安放在家中,戚姬却极为受宠,可以跟随汉王征战,如著名的“四面楚歌”。垓下之战,项羽被围后刘邦用演唱楚歌的方式瓦解楚军的心理防线。
戚姬为汉王楚舞,军士为楚歌,四面围项羽,火光映白刃,一时间风鸣马啸,霸王听罢败逃,场面何其壮美;而在另一幕中,刘邦知无法易太子,戚夫人母子必为人所害,心声悲情,唱《鸿鹄》,其词云:
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羽翮已就,横绝四海。横绝四海,当可柰何!虽有矰缴,尚安所施!
这是除了《大风歌》之外刘邦的又一有词之歌,将孝惠太子比作羽翼已经丰满的鸿鹄,鸿鹄高飞,无法再将其射下,借喻对太子一事已经无能为力。
戚夫人在此又一次作楚舞,知道自身难保,便唏嘘流涕。然而对吕后来说,戚姬的行为却充满了威胁,因为不仅戚姬能歌善舞受到宠爱,而且她的孩子刘如意还与汉王的性格极为相似。《吕太后本纪》道出两人之子的根本性不同:
孝惠为人仁弱,高祖以为不类我,常欲废太子,立戚姬子如意,如意类我。戚姬幸,常从上之关东,日夜啼泣,欲立其子代太子。
从之后孝惠的行为上来看,他确实是宽厚仁义之人,缺乏刘邦的老练多变和吕后的刚毅之气。如刘邦死后,孝惠知道赵王如意一定会被吕后加害,便凡事都亲力亲为,尽量不让赵王与吕后接触,这就让吕后在一开始也无法得到机会加害赵王如意。
其实为人仁厚的孝惠未必不适合做君主,只是戚姬的影响十分大。不仅她年轻漂亮,能歌善舞,还善于哭诉,司马迁写“日夜啼泣”,整天在刘邦面前哭闹让赵王上位,这也是吕后在日后对戚姬十分厌恶的原因。
吕后之谋与群臣之助
除了吕后之外,更有郦生等支持太子的大臣。而在《史记》中记载,张良的描写是这段宫斗叙事的重点,由张良引出商山四皓,最后迫使刘邦改变决定,这个过程与结果中间是多方参与影响才能达成的。
美国学者普林斯指出叙述者是具有介入性的:“特定叙述者的介入性、自我意识的程度、他的可信性、他与被叙或受述者的距离,不仅有助于描绘他本人的特征,也影响我们对于叙事的解释及反应”。
因此,司马迁在撰写《史记》时,主观上一定是支持吕后与太子刘盈,不仅仅由于其皇子的合法性,也还是因为吕后在政治主张上获得的巨大成功。张大可将汉初的政治总结成“因循为用”,他总结出汉初的政治是“崇尚德治反对暴政的,是顺民俗而无为的,是反对分裂提倡大一统的”。
事实证明在汉初吕后的功劳甚大,在汉初,无为而治与消灭分裂势力一直都是两件十分重要的政策。吕后所做之事并非戚姬能为,当时除了刘邦,在领导能力上更无人能出其右,在刚刚稳定江山而功臣林立的汉初时代需要吕后这种刚毅铁腕的领导者。
所以在这段争夺权力的斗争之中,吕后在《史记》中并非以一个慈母的形象出现,并且有时也甚至做法是感人肺腑的。在皇子废立的问题上,司马迁显然在叙事中并没有单独描写吕后的计策,也没有单独体现刘邦的决定,而是将涉及到的各方面集团都考虑到并且加以书写。
刘邦考虑皇子的继承性其实有几个十分明显的原则,最重要的一点是皇子本身的素质必须要达到可以做皇帝的标准,而另一点则是其他臣子是否支持这个未来继承者的统治。
而在刘邦的印象中,孝惠刘盈的素质是相对来说差的,除去孝惠仁厚并不和刘邦相类似这一点,还有刘邦认为刘盈是一个没有能力的人,这可以从刘邦评价其为“不肖子”中能够看出一二。然而吕后为了保住刘盈太子之位,做了两个方面的努力,并最终使刘邦放弃了废太子。
首先在汉王提出废太子一事时,多数大臣是反对的,吕后便团结朝中重臣,使他们在舆论上支持太子。其中作为妹夫的樊哙是一定支持吕后的,甚至在吕后遭人谗言时甚至一时冲动欲举兵杀赵王如意等人,却招致汉王大怒并欲处死,不过刘邦却没来得及执行便驾崩。
周昌在《史记》中记载“为人强力”,他不仅支持刘盈,刘邦欲废太子时还公然在朝上反对,却因口吃而言语滑稽被刘邦免责,事后吕后下跪而谢。但是对吕后帮助最大的莫过于留侯张良,张良的计策可以说让刘邦放弃了废太子的想法,在《留侯世家》中详细地描写了这段事件。
在朝中,张良在刘邦的眼中是十分重要的,他所用的计策总能让刘邦转危为安,鸿门宴、除掉淮阴侯韩信都用了他的计谋,刘邦曾言张良之能力突出,能够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而此时吕后也听人所说张良之能,而排出吕泽强行留住张良为其出计策。
依照张良的性格和作风来看,刘邦封他齐地三万户,而张良只愿封为小小的留侯,更不愿参与皇室中的内部斗争,吕后只能强行他出谋划策。而张良一开口便指出问题的核心所在,张良云:始上数在困急之中,幸用臣筴。今天下安定,以爱欲易太子,骨肉之间,虽臣等百馀人何益。
虽然张良能化解刘邦的危机,但是张良认为废立太子是家事,臣下是无法起到作用的。但是他又同时向吕后引荐了四位德高望重的老人,这就是“商山四皓”,《史记》记载他们是东园公,角里先生,绮里季,夏黄公。
张良云:顾上有不能致者,天下有四人。……来,以为客,时时从入朝,令上见之,则必异而问之。问之,上知此四人贤,则一助也。
张良希望让这四个老人出面替太子说话,他们的特殊之处在于拥有高洁的节操和声望,刘邦与商山四皓早年的交往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可以从他和其他儒生的交往看出一二。刘邦求四皓而不得,原因就在于他好辱人,更看不起名士儒生。
刘邦的这种习惯《史记》中多次提及,当年在郦食其投奔刘邦时路遇一骑士,而骑士告诫他说刘邦对儒生极为厌恶,平时好用粗鲁的语言对待他人,是极为不敬的。百闻不如一见,当郦生见刘邦时,果然刘邦坐在床上让两个女子洗脚,开口便是“竖儒”,郦食其当时比刘邦年龄大,直言其无礼,刘邦这才恭敬态度与他相谈。
笔者推测刘邦与商山四皓要么没见过面,刘邦只是听闻四人之贤能,而四人却听闻刘邦厌恶名士儒生所以躲避;要么双方曾经有过交往,却因为刘邦出言不逊而导致不欢而散的结果。张良让吕后请他们来辅佐太子刘盈,是在暗示刘邦虽能,却也无刘盈之能;刘邦虽然广纳贤才,却不如刘盈能得人心。
这样就很大程度上能增加刘邦对刘盈的重视程度,刘盈得到朝中大臣的支持和名士的支持,自然无法废太子。商山四皓做了两件大事,一是阻止了刘邦派太子攻打黥布,保住了太子的性命。在刘邦生病之后,他想让太子替他出征进攻反叛的黥布,然而商山四皓看出了其中的问题:
“太子将兵,有功则位不益太子;无功还,则从此受祸矣。且太子所与俱诸将,皆尝与上定天下枭将也,今使太子将之,此无异使羊将狼也,皆不肯为尽力,其无功必矣。”
商山四皓认为太子作为皇储,是不能轻易带兵冒险的,在这种情况之下太子的处境相当危急,若战胜并没有功劳,而战败却很可能背负罪名,稍加分析就能看出,提出让太子带兵这个方式的人很可能是戚夫人。
他们认为可以让吕后去找刘邦哭诉,以太子难以号令众将领为理由劝说,困难便可以迎刃而解。刘邦听完果然同意了吕后的请求。刘邦在平定黥布之后病重,更加急切地要废太子,这时作为太子太傅的叔孙通首先反对,他结合历史据理力争,对于叔孙通的直言相谏,刘邦假装答应,心里还是想要废太子,但是之后燕饮上刘邦与商山四皓的对话让他彻底放弃了废太子的想法。
在燕饮之中,商山四皓的出现让刘邦大为惊异,刘邦的问题十分明确,为什么他们不选择辅佐征战天下的汉高祖,而偏偏选择辅佐太子。商山四皓则直接回答刘邦喜好侮辱别人,所以亡匿;太子则相反,对天下名士是十分恭敬的,甚至达到了能为了太子献出生命的程度,商山四皓之言无论真假,对刘邦都是一个巨大的冲击,他根本想不到太子名声在外。
这样一来,刘邦则意识到不仅自己废除太子的构想在朝中无法受到众多部下的支持,而且在庙堂之外,自己的做法也无法拉拢天下名士,他便无法废太子,以免动摇国本。事后无论戚夫人如何哭诉,刘邦如何悲伤,都无济于事了。
结语
从《史记》中看,司马迁作为事件的叙述者,认为刘邦最终没有换掉太子,就是这四个人的功劳。显然,司马迁认为废立太子之事是商山四皓之力,但是笔者认为,商山四皓固然重要,也只是刘邦考虑的一个方面而已。
刘邦在根本上不喜欢刘盈的原因是刘盈的性格不像刘邦,再加上宠爱自己年仅十岁的小儿子,就希望自己的小儿子能够继承皇位,是宠溺心理;还有一点就是刘盈无法展现出自己的能力,若得到朝中大臣和民间精英的认可,刘邦也无能为力。
张良找到商山四皓之前,群臣是反对刘邦废太子的,而后宫中戚夫人地位也远远低于吕后的地位,在皇宫中无疑是占有绝对优势的。虽然商山四皓的作用是关键的,但其发挥的作用也是部分的,吕后之谋、群臣之助可谓是缺一不可。
我们国家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着悠久的历史,是唯一一个历史上未曾中断过的国家。在悠久历史和文化中,包含着大量的历史事件、故事、人物和文化,这些都是宝贵文化遗产。今天,想要为您讲述的是汉灵帝一妃子喝下堕胎药,皇子却平安出生最后成亡国之君的相关内容。在我们详情>>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赞赏!作者:毅品文团队战巡基洛夫,欢迎转发!对于火炮来说,实现更远的射程,更快的炮口初速度以及更优秀的打击精度无疑是最重要的追求目标。但是如果走传统的火炮技术发展路线的话,想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付出很大的代价,比如说详情>>
何亮亮:在京剧四大名旦之中,尚小云的政治待遇不算高,戏曲改革实践却是最超前的。在梅兰芳、程砚秋入选全国政协之时,尚小云正在参加为期两个月的首期戏曲讲习班,衷心接受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教育,新中国开国大典刚刚落幕,尚小云剧团的第一部新戏就问世了详情>>
历史内容除了大家在上学期间的历史书可以学到一些,但其实在历史的海洋中有许许多多的故事,等待大家来挖掘,今天小编就为大家整理了关于郑覃:唐朝时期宰相,拜相前后发生了哪些事?这一内容。人物生平出身官宦郑覃出自一个显赫的家庭,父亲郑珣瑜在唐德宗、唐顺宗父子年间任宰相详情>>
守着厚重文化遗产、秉承文化脉络的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正不断从保护、挖掘、梳理中重建和复兴。记者从南昌市政公用集团获悉,万寿宫遗址发掘已经完成,发掘出的建筑构件等为铁柱万寿宫复建提供了依据。下一步,万寿宫遗址将重新填埋进行保护,万寿宫博物院的建设也将展开。 万寿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