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里是不是会有些纳闷,要知道离现代最近的朝代清朝也推行满蒙和亲政策,但是人家清朝是既往蒙古嫁公主,也从蒙古往回娶公主。这汉朝的皇帝从来不往回娶匈奴公主,难道是因为匈奴的公主长得都不好看吗? 西汉和亲始于汉高祖刘邦,实际上是汉朝为了与匈
郭女王
三国中迷住曹式两兄弟的美人,竟也未能善终,难道真是红颜薄命?
钩弋夫人死因有多种说法,但与汉武帝受到后宫干政的阴影不无关系
蜀汉灭亡之后 东吴是怎么坚持十七年之久的
李广墓前一副对联34字,却道尽一生荣辱,专家感叹:只有他配得上
诸葛亮未能兴复汉室,是否愧对刘备父子?
三国乱世里,蜀汉五虎上将之一,勇猛非凡且刚毅果敢
司马懿为什么在曹操死了30年才敢造反呢?
楚王韩信,可信还是不可信?
三国赤壁一战,是什么原因让曹魏在很长时间不能组织大规模南征?
孙权给朱元璋“看门”
220年3月15日 曹操逝世
考古队意外挖出纪信墓,出土大量陪葬品,揭开了刘邦真实的为人
“襄阳说”为什么弱不禁风?“古隆中”为什么不是诸葛亮躬耕地
比魏延还冤的蜀汉名将,因错杀诸葛亮的姐夫,刘备想救都没办法救
曹操当初非要斩杀华佗,原因为何?
公平对决,赵云在张飞手下能撑几个回合?你看刘备诸葛亮怎么说
汉文帝将周勃提拔为丞相既是解除其军权也是使其为众臣做表率
曹操文武双全,在北方地区打败那么多乱世枭雄,靠的究竟是什么?
巫蛊之祸的幕后黑手是谁?汉武帝赐死钩弋夫人的内幕
看到这里是不是会有些纳闷,要知道离现代最近的朝代清朝也推行满蒙和亲政策,但是人家清朝是既往蒙古嫁公主,也从蒙古往回娶公主。这汉朝的皇帝从来不往回娶匈奴公主,难道是因为匈奴的公主长得都不好看吗?
别看历史上记载匈奴人是游牧民族,骁勇善战,似乎很野蛮,文明也远落后于中原王朝,其实匈奴人的历史也很悠久。匈奴人几乎是伴随着华夏文明一同诞生的民族,只是匈奴人的文明远远落后于华夏文明。
在先秦时期中原地区的人把自己称之为华夏,而中原以外的地区则按照四方称之为东夷、南蛮、西戎、北狄,把南蛮和东夷并称为蛮夷,把西戎和北狄并称为戎狄。
而西边和北边的戎狄就是匈奴人的前身,戎狄在春秋时期就专门指西北方的游牧民族,到了战国时期,戎狄逐渐统一融合,因此又被中原人称之为匈奴。
在战国末年匈奴人彻底崛起,匈奴人本身就是游牧民族,军队更是以骑兵为主,匈奴人都比较骁勇善战,单兵作战能力很强,这对当时的中原王朝来说简直就是噩梦。中原政权为了抵御匈奴,想出了修筑长城来抵御骑兵的办法,于是在战国时期秦国、燕国、赵国都为了抵御匈奴才修筑了长城。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匈奴也在杰出的领袖冒顿单于的带领下实现统一并崛起。在冒顿单于的带领下,匈奴先后吞并了东胡、月氏和楼兰等国,这一时期匈奴就建立起了以蒙古高原为中心,东至内蒙古东部一带,南沿长城与秦汉相邻,并一度控有河套及鄂尔多斯一带,向西跨过阿尔泰山,直到葱岭和费尔干纳盆地,北达贝加尔湖一带幅员辽阔的草原帝国。
在匈奴建立起如此幅员辽阔的草原帝国时,中原王朝已经陷入了战乱,秦始皇去世后天下大乱,陈胜、吴广等农民掀起反抗暴秦运动,紧接着又进入汉王刘邦和楚霸王项羽的楚汉争霸时期。虽然最终刘邦击败了项羽,统一了天下,但是此时的中原王朝也精疲力竭,而冒顿单于正是瞅准这个时机想入主中原。
在汉朝建立初期,冒顿单于带领匈奴骑兵屡次侵扰汉朝边境,而刘邦派去抵御匈奴的韩王信(此韩王信并非打败项羽的韩信,他是韩襄王的孙子,本来也叫韩信,为了区分于兵仙韩信,故此后世称其为韩王信)在对战时屡战屡败,面对强大的匈奴帝国,韩王信害怕了,他私下与冒顿单于议和。
韩王信暗中与冒顿单于议和的事情后来被刘邦知道,刘邦对于韩王信没有事先请示自己就敢私下议和的事情很生气,他甚至怀疑韩王信暗中私通匈奴,于是他公开斥责了韩王信。
刘邦的斥责让韩王信很害怕,他担心自己将来会被刘邦诛杀,于是他决定反叛刘邦,投降匈奴联合攻汉。
刘邦听说韩王信反叛之后,于是立刻亲率大军准备平定韩王信和匈奴,在战斗初期刘邦打得很顺利,汉军很轻松的就击溃了韩王信的军队,连匈奴都被汉军打得节节败退。于是乎刘邦有些得意忘形,他认为强盛的匈奴不过如此,岂料后来冒顿单于利用刘邦的轻敌大意,设下伏兵将其围困于白登山上,史称“白登之围”。
多亏了刘邦身边的谋士陈平献计,陈平建议刘邦派人暗中给冒顿单于的阏氏(王妃)行贿,通过女人的枕边风再加上当时天气非常不好,十分苦寒,匈奴这头军队也损失惨重,最终使得冒顿单于放走了刘邦。
历经“白登之围”后,刘邦彻底见识到了匈奴的强盛,所以他听从了建信侯娄敬提出的和亲之策,决定让汉朝世代与匈奴和亲,以怀柔的手段安抚匈奴人,这样就能换来边境和平,也能让大汉黎民休养生息,发展国力。
从刘邦定下和亲之策,此后西汉对外族国家的政策基本就是以和亲为主,除了汉武帝刘彻时期汉朝国力强盛,汉武帝多次派名将卫青和霍去病讨伐匈奴,最后霍去病的封狼居胥横扫大漠,这才使得匈奴人不敢南下,而和亲之策也一度在汉武帝时期中止。
到了汉武帝的孙子汉宣帝刘询时期,汉宣帝为了分化瓦解匈奴各部又恢复了和亲的国策,然后到汉元帝刘奭时期把著名的王昭君下嫁匈奴和亲。不过匈奴在汉元帝时期就已经分裂成南北匈奴,实力早已大不如前。
此后一直到西汉末期,匈奴由于分裂内讧最终导致政权瓦解,对中原政权不再构成威胁,所以到了东汉时期就不再与匈奴和亲了。
但是要知道刘邦最初向匈奴提出和亲是为了求和,为了换来边境和平,虽然名义上是汉朝送出公主出嫁,汉朝皇帝是匈奴单于的岳父,但是别看汉朝面子上占便宜了,实际上汉朝要送出很丰厚的陪嫁,说好听点叫嫁妆,说不好听点就是给匈奴送女人、送钱去求和。
所以在需求关系上是汉朝求着匈奴别打他了,是花钱送女人买平安。匈奴人尚武,也特别崇拜强者,相比之下汉朝就成了弱者,因此汉朝皇帝即便想求娶匈奴公主都未必能获得同意。
汉朝皇帝不娶匈奴公主其实与自尊心有很大关系,和亲之策自汉高祖刘邦开始就是以糊弄匈奴人为主。
最初刘邦在和亲时,是考虑让自己与吕后的长女鲁元公主下嫁冒顿单于,可是吕后不忍心女儿嫁到匈奴,日夜在刘邦面前哭诉,后来说得刘邦也不忍心把女儿嫁过去便宜冒顿单于,于是刘邦就随便找了个宫女冒充宗室女子下嫁给了冒顿单于。
从此之后西汉的和亲公主大多数都是宫女,比如王昭君就是宫女出身,被汉元帝收为义女下嫁匈奴呼韩邪单于,还有极少数是像解忧公主和细君公主这样的宗室女孩,不过她们都属于叛乱的宗室诸侯王后代,她们代表汉朝去和亲属于是赎罪的行为。所以总结下来汉朝派去与匈奴和亲的女孩名义上是公主,实际上就是纯粹糊弄匈奴人的,根本不是真正的公主。
抱着以己度人的心态,汉朝皇帝糊弄匈奴人,也怕匈奴人糊弄自己,如果汉朝皇帝求娶匈奴公主,是不是担心匈奴单于也像汉朝似的,随便找点丫环侍女就嫁过来,那样的话汉朝皇帝岂不沦为匈奴人的笑柄。
所以汉朝皇帝出于自尊心也不想求娶匈奴公主,说到自尊了,那就得再说说面子的事情了,要知道虽然汉朝又给匈奴送公主送丰厚的嫁妆,但是对外说起来汉朝皇帝是匈奴单于的岳父,这个关系往外说出去面子上也好看啊。
可是如果汉朝皇帝向匈奴求娶公主,那岂不是汉朝皇帝要成匈奴单于的女婿了,那这就是儿皇帝了,这往外说出去让汉朝皇室颜面何存。
相比之下匈奴人就不太注重面子,而是比较注重实际利益了,匈奴单于不介意成为汉朝皇帝的女婿,他只在意是否能获得女人和金钱,所以匈奴人愿意接受汉朝提出的和亲政策,谁也不会拒绝女人和金钱。
还有就是汉朝皇帝比较在意血统,不止是汉朝皇帝在意血统,当时的汉人也都比较注重血统。
在春秋初期,名相管仲辅佐齐桓公时,提出了“尊王攘夷”的口号,管仲这个提议就是让齐桓公以诸侯国首领的身份,辅佐周天子以讨伐异族,而当时讨伐的对象就是匈奴人的前身戎狄。
而管仲提出的这个思想使得当时的汉人形成了保卫华夏地区和文明,排斥戎狄外族的理念。而且华夏文明远比游牧民族的文明要先进,礼法制度上也更加完善,所以当时的汉人内心中是排斥和瞧不起匈奴人的。
假设在这种理念下,汉朝皇帝如果娶了匈奴公主,那么匈奴公主是不是就要被立为皇后,汉人排斥和瞧不起匈奴人,而匈奴公主成了皇后,那汉朝皇帝是不是要失去民心了。
况且如果匈奴公主生了儿子,立不立为太子,如果汉朝皇帝把带有匈奴血统的皇子立为太子,那么恐怕很快地方就会发生叛乱事件。
而且拿太子这件事来说这里面包含了太多的政治因素以及政治阴谋,其实当初和亲之策的提议者娄敬在提出和亲时,就已经给刘邦在这项国策中蕴含了很多后续的阴谋之策。
娄敬给刘邦提出和亲国策的主旨就在于利用女人分裂匈奴,娄敬认为把公主嫁过去再加上丰厚的嫁妆,冒顿单于肯定会把公主立为正妻,如果公主日后生下儿子,那肯定要被立为接班人,这样一来冒顿单于活着的时候是刘邦的女婿,即便他死了,匈奴单于还是刘邦的外孙,将来外孙又岂能与外祖父对抗。
即便公主生的王子没有被立为接班人,那么可以让公主带着所生王子挑拨匈奴内部起纷争,这样就能分化瓦解匈奴。就算这一代和亲公主完成不了这些任务,那么日后把和亲定为大汉国策一直推行下去,总会有一代人能完成分化瓦解匈奴的任务,匈奴一旦被分化瓦解,那么就不是大汉的对手,汉朝就可以轻而易举征服他。
娄敬这条计策确实很毒辣,在汉朝中后期匈奴分化瓦解,与这些和亲公主带着所生王子在其中挑唆也有很大关系,可以说娄敬的这条和亲计策也确实让后来的匈奴人吃了苦果。
所以把和亲公主嫁到匈奴本身就是汉朝的计策,汉朝皇帝再向匈奴求娶公主,那是想让匈奴人来一个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吗?
试想一下如果汉朝皇帝娶了匈奴公主,还生育了带有匈奴血统的皇子,然后立为太子继承皇位,再后来引入匈奴外戚进入汉朝权力中心,而西汉本来的结局就是葬送在了外戚手中,有了匈奴外戚西汉岂不是更容易被匈奴吞并。
就算不立带有匈奴血统的皇子成为太子,那么按照娄敬的推演,和亲公主就该挑拨皇子出来夺权,而西汉的皇室宗亲本来没事就爱反叛一下,要是有个带有匈奴血统的皇子反叛,那匈奴人更有理由直接出兵帮助皇子,结果西汉同样很可能会被匈奴吞并。
所以汉朝皇帝就知道当初和亲之策是为了分化瓦解匈奴政权,汉朝皇帝不可能自己找麻烦,非要求娶一个匈奴公主过来。
汉朝皇帝就从以上这些因素来说都不能娶匈奴公主,否则那是给自己找麻烦埋炸弹呢。
根据现代考古已知出土的匈奴人遗骸来看,匈奴人属于混血游牧民族,大概分为三个类型人种,有一部分匈奴人与现代蒙古人外貌很相似,是属于东北亚黄种人,另一部分匈奴人外貌与印度地中海类型的白种人相似,属于有白种人外貌,第三部分匈奴人就属于这两者的混血族人。
不过不管是哪种类型都可以肯定匈奴人长得不丑,所以汉朝皇帝不娶匈奴公主与她们的外貌美丑没有关系,而且国家之间的联姻也不会考虑外貌问题。
因此汉朝皇帝在和亲过程中,只往匈奴嫁公主,不往回娶公主,不是因为匈奴女人美与丑的关系而是多方面因素所致。
我们国家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着悠久的历史,是唯一一个历史上未曾中断过的国家。在悠久历史和文化中,包含着大量的历史事件、故事、人物和文化,这些都是宝贵文化遗产。今天,想要为您讲述的是汉灵帝一妃子喝下堕胎药,皇子却平安出生最后成亡国之君的相关内容。在我们详情>>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赞赏!作者:毅品文团队战巡基洛夫,欢迎转发!对于火炮来说,实现更远的射程,更快的炮口初速度以及更优秀的打击精度无疑是最重要的追求目标。但是如果走传统的火炮技术发展路线的话,想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付出很大的代价,比如说详情>>
何亮亮:在京剧四大名旦之中,尚小云的政治待遇不算高,戏曲改革实践却是最超前的。在梅兰芳、程砚秋入选全国政协之时,尚小云正在参加为期两个月的首期戏曲讲习班,衷心接受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教育,新中国开国大典刚刚落幕,尚小云剧团的第一部新戏就问世了详情>>
历史内容除了大家在上学期间的历史书可以学到一些,但其实在历史的海洋中有许许多多的故事,等待大家来挖掘,今天小编就为大家整理了关于郑覃:唐朝时期宰相,拜相前后发生了哪些事?这一内容。人物生平出身官宦郑覃出自一个显赫的家庭,父亲郑珣瑜在唐德宗、唐顺宗父子年间任宰相详情>>
守着厚重文化遗产、秉承文化脉络的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正不断从保护、挖掘、梳理中重建和复兴。记者从南昌市政公用集团获悉,万寿宫遗址发掘已经完成,发掘出的建筑构件等为铁柱万寿宫复建提供了依据。下一步,万寿宫遗址将重新填埋进行保护,万寿宫博物院的建设也将展开。 万寿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