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肃的榻上策为江东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但在孙权将其付诸行动之时,东吴内部却又生出了变故。 孙权的确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但他并不是一下子就成熟起来的,他在执政的过程中也犯过错误。他也是一步一步成长的。 说起来,江东孙氏是一个很独特的政权,
郭女王
三国中迷住曹式两兄弟的美人,竟也未能善终,难道真是红颜薄命?
钩弋夫人死因有多种说法,但与汉武帝受到后宫干政的阴影不无关系
蜀汉灭亡之后 东吴是怎么坚持十七年之久的
李广墓前一副对联34字,却道尽一生荣辱,专家感叹:只有他配得上
诸葛亮未能兴复汉室,是否愧对刘备父子?
三国乱世里,蜀汉五虎上将之一,勇猛非凡且刚毅果敢
司马懿为什么在曹操死了30年才敢造反呢?
楚王韩信,可信还是不可信?
三国赤壁一战,是什么原因让曹魏在很长时间不能组织大规模南征?
孙权给朱元璋“看门”
220年3月15日 曹操逝世
考古队意外挖出纪信墓,出土大量陪葬品,揭开了刘邦真实的为人
“襄阳说”为什么弱不禁风?“古隆中”为什么不是诸葛亮躬耕地
比魏延还冤的蜀汉名将,因错杀诸葛亮的姐夫,刘备想救都没办法救
曹操当初非要斩杀华佗,原因为何?
公平对决,赵云在张飞手下能撑几个回合?你看刘备诸葛亮怎么说
汉文帝将周勃提拔为丞相既是解除其军权也是使其为众臣做表率
曹操文武双全,在北方地区打败那么多乱世枭雄,靠的究竟是什么?
巫蛊之祸的幕后黑手是谁?汉武帝赐死钩弋夫人的内幕
鲁肃的榻上策为江东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但在孙权将其付诸行动之时,东吴内部却又生出了变故。
孙权的确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但他并不是一下子就成熟起来的,他在执政的过程中也犯过错误。他也是一步一步成长的。
说起来,江东孙氏是一个很独特的政权,虽然这一政权的统治者孙氏家族就是土生土长的江东吴郡人,但由于他们早期力量的积蓄是在江北完成的,再加上和袁术那段撇不开的关系,因此在江东人看来,孙氏政权更像一个外来者。
作为基业的开拓者,孙策对自己及手下的人才颇有自信,因此并不热衷于和江东本土大族合作,但是孙权的上位,让江东政局开始转向,从此江东政权开始了本土化的过程,只不过这个过程是非常曲折的。
孙权刚继位时,先后平定了孙暠、孙辅和李术三场叛乱,之后首次出征江夏也胜利归来,这让他逐渐自信心爆棚,行事也愈发专横。
当年孙策临终前叮嘱他要“举贤任能,各尽其心”,其重点就是要他收揽江东人心,只有这样才能保据江东。
正所谓“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这是孙策用生命悟出来的道理,可惜的是,年轻的孙权却没有立刻领会其中的要义。
建安九年(204年)的一次宴会上,吴郡沈友直言孙权的过失,这让他大为恼火。
沈友早年是著名神童,华歆曾对他大为赞扬。他不仅博学多才,文笔极佳,还喜好军事,曾给孙子兵法作过注,又擅长辩才,口才过人,是个全方位人才,号称“刀笔舌三绝”。
一开始,孙权对其才干很是钦佩,不过沈友这个人本事固然大,但他不擅长搞人际关系,平时刚直不阿,又爱针砭时弊,品评同僚,这就给他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所谓“宁得罪君子,莫得罪小人”,沈友得罪的人中就有这样一些小人,他们竟无中生有,私下向孙权诬陷沈友谋反。
沈友谋反?孙权自然是不信的,但如今沈友把他得罪了,于是孙权就把这事拿到台面上来了。于是问沈友道:“有人说你要谋反,有这事吗?”
沈友虽然耿直,但他也是个聪明人,知道自己肯定落不了好,于是回答道:“天子在许昌,目无君王算不算谋反呢?”
听到沈友的讥讽之言,孙权气急败坏,他清楚沈友这样的人不会为其所用,因此将其杀害,沈友殁年二十九岁。
沈友并不是一般人,根据他的籍贯和个人才能,极有可能是出自大族吴兴沈氏。虽然汉末时期吴兴沈氏还没有后来东晋南朝时期那么风光,但那也是江东的二线大族了,再加上他那么大的名气,此事造成的影响必然是极坏的。
如果说杀死沈友还可以勉强找个莫须有的罪名,毕竟对方有不敬的言语,但接下来孙权做的事就有点倒行逆施了。
之前孙策在位时,曾对会稽名士盛宪极为忌惮。这位盛宪也不知道造了什么孽,之前许贡要害他,后来孙策也容不下他,偏偏他运气还很好,孙策还没来得及动手就死了。
可惜盛宪的好运也到此为止了,他身上招人恨的光环仍未消失,因为孙权也想除掉他,或许在他看来,这也是兄长遗命的一部分吧。
不过盛宪虽然身无一官半职,但他这么多年在圈子里混下来,那人脉可不是闹着玩的,别说在会稽本地,就是朝廷里也有大人物跟他有很深的交情。
当年盛宪在路上遇到一个十来岁的少年,盛宪觉得他容貌不凡,于是与其攀谈起来,结果二人一见如故,最后干脆升堂拜母,亲如兄弟。这个人就是大名鼎鼎的孔融。
得知盛宪处境不妙,孔融焦急万分,于是给曹操上书,恳请他能征召盛宪入朝做官,这样就能救他脱险了。
孔融在上书中提到,可以将盛宪视为燕之郭隗,以他为榜样,达到燕昭王千金买马骨的效果。
此时孔融和曹操关系尚未破裂,而且曹操也确实有招揽人才的需求,因此很痛快就答应了,征辟盛宪为骑都尉。
可惜还是晚了一步,朝廷诏书还没送到江东,盛宪已被孙权所害。这是和沈友之死同一年发生的事。
其实也就差了那么一点,如果朝廷诏书先到,想必孙权会做个顺水人情,卖曹操一个面子,毕竟双方还是明面上的盟友关系,而且之前李术之乱的时候,孙权还欠曹操一个人情。
不过话说回来,孙权非要杀盛宪干什么呢?此时孔融已经五十二岁了,按史料记载,盛宪似乎比孔融还要年长几岁。
一个年近六十的老者,妻儿也先他而去,如今自己孑然一身,他还能有什么威胁呢?
孙权这就是在走孙策的老路,或许他的所作所为还没到孙策那种地步,但绝对有往那个方向上发展的趋势。
而且盛宪之死也没有这么简单就能了结,此人的人脉之广将给孙权带来巨大的麻烦。
虽说按照刘琬相面的结果,孙权就是福大命大,此事最终也没有波及到他本人,但是别忘了刘琬还有一句话,那就是孙家兄弟其他人都是“禄祚不终”,由此看来,这次就是孙权的兄弟帮他挡了枪。
这个替孙权挡枪的倒霉蛋,就是之前孙策传位时和他竞争过继承人之位的孙翊。
建安八年(203)年的时候,吴景在丹阳太守任上病逝,之后孙翊接替他的职位。
盛宪死后,孙翊听说盛宪举荐的孝廉妫览和戴员因为怕受到牵连,躲到山里去了,于是将其招揽过来加以礼遇,以妫览为大都督督兵,戴员为丹阳郡丞。
当然,妫览这个大都督督兵一职看似不小,其实就是一个郡的军事长官,和郡尉类似。
孙翊真不愧陈寿那个评价,性格跟兄长孙策仿佛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都有轻率急躁的一面。
妫览和戴员这两个人和当年许贡的门客有什么区别呢?孙翊倒好,不严加防范也就罢了,还让他们做自己丹阳太守的副手,真是嫌命不够长吗?
果不其然,妫览和戴员对孙氏家族恨之入骨,于是收买了孙翊的亲信边鸿,伺机动手行刺。
机会很快就来了,这天孙翊打算召集丹阳郡各县的县令县长们集会,等大家都到了,孙翊心血来潮,准备让擅长占卜的妻子徐氏给自己算一卦。
徐氏细细一算,皱眉道:“妾身观卦象不佳,夫君何不改日?”
不得不说,孙家的女人中能人辈出,这位徐氏也是个奇女子,卦算得精准无比,而她之后的表现更是让人赞叹不已。
但是孙翊不干了,反驳道:“宾客们都已来了这么久,怎么能再耽误时间呢?”
其实如果心中主意已定,只想得到个相同的意见以求心理安慰,而不是诚心求教,那就完全没必要多此一举了。
得到了不同意见却不加以信任,那当初何必要问呢?孙翊疏于防备又一意孤行,他的悲剧命运已经注定了。
宴会当天,宾朋满座,觥筹交错之间,他喝得酩酊大醉。本来孙翊也是个骁勇善战的猛将,平时都是刀不离身,可惜酒醉之下,佩刀已经不知丢到哪去了。
酒宴结束后,孙翊空着手前去送客,一旁的边鸿见他手无寸铁又丝毫不加戒备,当即抽刀向他砍去。
旁人见太守遇刺全都吓懵了,四散奔逃,乱成一片,根本没人顾得上倒在地上的孙翊。边鸿又补了几刀,孙翊当场毙命。
孙策这个最像自己的弟弟最终落了个跟自己一样的下场。
孙翊死后,徐氏临危不乱,立刻站出来主持大局,她悬赏通缉凶手,当天夜里就把逃进山中的边鸿抓获。
妫览和戴员为了自保,将杀害孙翊的一切罪责都推给边鸿,并将其杀死灭口。不过纸里包不住火,丹阳诸将都知道幕后主使就是他们两人,只是敢怒不敢言。
听闻丹阳发生重大变故,时任庐江太守的孙河立即赶来驰援。孙河本姓俞,因受到孙策的赏识被赐姓孙,因此对孙家忠心耿耿。结果一见面,孙河就怒斥妫览和戴员,指责他们办事不力,未能保护太守孙翊的周全。
妫览和戴员一看这架势,知道是糊弄不过去了,两人暗中商量说:“这孙河本是外人,还把我们骂成这样,那讨虏将军(孙权)可是太守的嫡亲兄长,怎么可能放过我们?干脆一不做二不休!”
孙河匆匆赶来,护卫力量有限,再加上猝不及防,也被二人杀害。
到了这一步,妫览和戴员知道孙权过来后自己肯定没有好下场,于是开始自救,具体措施就是暗中联络曹操委任的扬州刺史刘馥。
此时刘馥正屯驻九江郡合肥,妫览他们打算让刘馥南下到长江北岸的历阳,然后他们将率丹阳之众前来接应。
就这样,丹阳和庐江两个郡陷入了混乱,孙权陷入了执政以来最大的危机。而这些都是他无端杀害盛宪留下的后遗症。
不过事情已经到了这个地步,说什么都晚了,孙权只能尽可能想办法补救。
对于庐江郡,孙权委派孙邵担任新的庐江太守。
孙邵并非孙氏宗族,而是青州北海国人,看籍贯或许和刘备手下的孙乾是同族。
孙邵的政治主张就是和曹操搞好关系,因此孙权继位后,他多次建议向朝廷纳贡。
如今孙权让他作庐江太守,很可能有和曹操疏通关系的意味,让刘馥别受妫览等人的蛊惑来干涉江东的内政。
孙权的政治手腕还是很不错的。不过庐江郡毕竟在江北,不算核心地盘,而丹阳郡就不一样了,这可是江东的重中之重,绝对不能生乱,因此丹阳的问题就只能由孙权亲自解决了。
此时孙权正在从江夏回师的路上,驻扎在豫章郡椒丘(今南昌市新建区)。然而还没等他到丹阳,问题就已经解决了。
原来这一切都是孙翊之妻徐氏的功劳,之前她虽然抓到了凶手边鸿,但此人只是个替罪羊,真正的幕后主使还在逍遥法外。这次,徐氏将凭借她过人的胆识和智慧成功为丈夫复仇。
妫览为恩主报仇,按说也算是义举,可是冤有头债有主,他应该去找孙权才对,而不是迁怒于与盛宪之死毫不相关的孙翊。
除此之外,妫览还是个色中饿鬼,他光明正大地住进了孙翊的太守府中,不仅霸占了孙翊的姬妾和侍女,还对美貌的徐氏图谋不轨,如此下作的行为让他的复仇之举彻底没有了正义性。
徐氏为了暂时稳住他,只好推脱道:“我得等到月底晦日祭奠先夫,办完后事之后才能除去丧服,到时再来侍奉都督,还望都督应允。”
妫览一听也有道理,于是就没再强求。
结果徐氏就趁此机会,暗中联络了孙翊生前的心腹孙高、傅婴二人,哭诉道:“妫览已经强夺了太守的姬妾,现在又来逼迫我,我暂时和他虚与委蛇,只为不被加害。现在我想设计除掉此人,恳请二位施以援手。”
孙高和傅婴闻言泣不成声道:“孙太守生前对我等恩重如山,之所以当日没有随太守而去,只因徒死无益,而又未曾想好对策,这才没有禀报夫人。如今夫人既然已有良策,正是我等日夜所盼之事。”
见孙高和傅婴答应帮忙,徐氏大喜。之后她又找来一位叫徐元的将领,也是之前孙翊的部下。看这个姓氏,有可能是徐氏的娘家人,因此才能加以信任。
最后,他们共集结了孙翊的亲信二十余人,盟誓为孙翊复仇,而具体办法,则是利用妫览的弱点,来一出美人计。
到了月末晦日这天,徐氏先是怀着悲痛的心情祭奠亡夫,随后除去丧服,沐浴熏香,一改之前的哀容,脸上笑靥如花,静待妫览前来。
旁人见状都震惊不已,太守夫人这是要下嫁给仇人吗?这也太过分了吧。可是他们也不敢多说什么,只好暗自摇头。
妇人端坐在屋内精美的罗床上,那娇艳欲滴的容颜被幔帐遮蔽地若隐若现,此情此景让窗外的妫览欲火中烧,再也不复生疑。
他哪里知道,香艳之下暗藏着阵阵杀意,孙高和傅婴早就埋伏在屋内了,而他的生命也将进入倒计时。
不多时,徐氏出门和孙高和妫览相见,妫览则一边回拜一边幻想着云雨之事。就在这时,徐氏脸上的盈盈笑意突然消失了,她大喊一声:“二位壮士可以动手了。”
说罢,孙高和傅婴从屋内冲出,将不明所以的妫览当场斩杀,其余众人又出去将戴员杀死。
大功告成后,徐氏着回丧服,以仇人首级祭奠亡夫。如此雷厉风行,虽然她只是一个女子,但此等大智大勇却令全军上下敬佩不已。
孙权回师丹阳后,将妫览、戴员及其与党悉数族诛,随后褒奖功臣,至此,丹阳之乱宣告结束。
这件事虽然完美解决,但却给孙权带来了沉重的教训,名士是轻易杀不得的!
当初曹操何等蛮横霸道,尚且因为滥杀名士遭到过强烈的反噬,险些一蹶不振,何况是孙权呢?
名士之所以是名士,就是因为他们有着深厚的人脉,有着广泛的交友圈,或许他们本人构不成什么威胁,但其背后隐藏的势力绝对不容小觑。
而孙氏父子两代三人都犯过同样的错误,或许这就是出身寒门的通病吧,心中始终缺乏敬畏。
可是话又说回来,如果太过敬畏权威,他们或许就无法建立这样的功业了,还是得把握一个合适的尺度才行。
不过经过这次,孙权已经彻底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因此在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他都尽力和名士大族们保持着和睦的关系。
当然,这可不是孙权认怂了,因为他这一生都没有真正对江东大族低过头,他只不过是暂时蛰伏,韬光养晦,慢慢积蓄实力而已,等到羽翼丰满的那天,将又是一场血雨腥风。
不过那是很久之后的事了,眼前的孙权已经基本平定了内乱,他该把榻上策继续执行起来了。
作为整个规划的第一步,江夏黄祖自然是首当其冲。当年兄长未能彻底讨回的那笔血债,将由孙权来完成。
我们国家上下5000年历史悠久,大部分人在上学时期只能在课本中获得有限的历史知识,实际上,历史是一个广阔无边的海洋,里面蕴含着无限的故事和奇闻异事。今天,我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关于雍正王朝中死鹰事件的主谋到底是谁?的历史内容,来探索这个海洋中的一部分历史。被任命为详情>>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赞赏!作者:毅品文团队战巡基洛夫,欢迎转发!对于火炮来说,实现更远的射程,更快的炮口初速度以及更优秀的打击精度无疑是最重要的追求目标。但是如果走传统的火炮技术发展路线的话,想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付出很大的代价,比如说详情>>
何亮亮:在京剧四大名旦之中,尚小云的政治待遇不算高,戏曲改革实践却是最超前的。在梅兰芳、程砚秋入选全国政协之时,尚小云正在参加为期两个月的首期戏曲讲习班,衷心接受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教育,新中国开国大典刚刚落幕,尚小云剧团的第一部新戏就问世了详情>>
虽然我们在上学期间可能已经学过一些历史知识,但是历史的深度和广度远远超出了我们的课本范围。历史中有无数精彩的故事,等待我们去挖掘和发现。今天,我为大家搜集了关于朱棣庙号不是明太宗吗 最后为什么会是明成祖的历史知识,赶快来看看吧。在明代开国之后,朱元璋为了加强中详情>>
11月20日,《自然》(Nature)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Late Middle Pleistocene Levallois stone-tool technology in Southwest China”的研究文章,表明距今17万至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