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龙二年(230年),一个叫隐蕃的青州人从曹魏叛逃到东吴。 最初这件事并没有引起孙权的重视,哪个国家不出几个叛徒呢?或许因为犯了什么罪,又或许是怕受到什么牵连,总之这种事情并不罕见。 然而没过多久,孙权却收到了一封上书,而作者正是隐蕃。他
郭女王
三国中迷住曹式两兄弟的美人,竟也未能善终,难道真是红颜薄命?
钩弋夫人死因有多种说法,但与汉武帝受到后宫干政的阴影不无关系
蜀汉灭亡之后 东吴是怎么坚持十七年之久的
李广墓前一副对联34字,却道尽一生荣辱,专家感叹:只有他配得上
诸葛亮未能兴复汉室,是否愧对刘备父子?
三国乱世里,蜀汉五虎上将之一,勇猛非凡且刚毅果敢
司马懿为什么在曹操死了30年才敢造反呢?
楚王韩信,可信还是不可信?
三国赤壁一战,是什么原因让曹魏在很长时间不能组织大规模南征?
孙权给朱元璋“看门”
220年3月15日 曹操逝世
考古队意外挖出纪信墓,出土大量陪葬品,揭开了刘邦真实的为人
“襄阳说”为什么弱不禁风?“古隆中”为什么不是诸葛亮躬耕地
比魏延还冤的蜀汉名将,因错杀诸葛亮的姐夫,刘备想救都没办法救
曹操当初非要斩杀华佗,原因为何?
公平对决,赵云在张飞手下能撑几个回合?你看刘备诸葛亮怎么说
汉文帝将周勃提拔为丞相既是解除其军权也是使其为众臣做表率
曹操文武双全,在北方地区打败那么多乱世枭雄,靠的究竟是什么?
巫蛊之祸的幕后黑手是谁?汉武帝赐死钩弋夫人的内幕
黄龙二年(230年),一个叫隐蕃的青州人从曹魏叛逃到东吴。
最初这件事并没有引起孙权的重视,哪个国家不出几个叛徒呢?或许因为犯了什么罪,又或许是怕受到什么牵连,总之这种事情并不罕见。
然而没过多久,孙权却收到了一封上书,而作者正是隐蕃。他在上书中自称叛魏归吴是出于道义,为此不惜抛家舍业,而且他还胸怀锦绣,希望求见孙权以献计献策。
孙权暗自称奇,既然毛遂自荐,或许有几分本事,于是便召隐蕃入宫。经过一番交谈,孙权发现此人对时事政务的观点颇有见地。
待隐蕃退下后,孙权立刻向自己的顾问侍中胡综询问意见。适才召见隐蕃时,胡综也在旁听,但他却对此人有些看法。
胡综认为隐蕃以夸张的言辞上书自荐是效仿东方朔,而且巧言诡辩颇似祢衡,其实际才能还不如他们。
东方朔和祢衡不能说他们无才,但也就是小聪明而已,并非什么治国良才,归根结底也就是文化程度较高的俳优,因此他们也没得到什么重用。至于隐蕃,胡综觉得在建业给他安排个不怎么重要的职位就可以了。
不过孙权却不这么看,他认为隐蕃还是有能力的,因为在交谈中他发现隐蕃精通刑法诉讼,这一点很对提倡法术治国的孙权的胃口。
这个人在东吴没有背景,而且还是江北人,只能依附于皇权。而他又精于刑律,完全可以让他对付儒学士人。于是孙权没有听从胡综的劝告,任命隐蕃做廷尉监。
廷尉属九卿之一,专门负责司法,而廷尉监是廷尉的属官,孙权已经准备让隐蕃成为日后政治斗争的武器了。
然而他没想到的是,这一任命正中隐蕃的下怀,因为这一切都是早有安排的。
其实这件事的始作俑者还是东吴,之前孙权听说曹魏振威将军,都督河北诸军事的吴质遭到朝廷猜疑,于是命胡综伪造了三封降书以栽赃吴质。不过等这三封降书在曹魏流传开后,吴质已经被召到洛阳去做侍中了。
当年曹丕是非常信任吴质的,他登基后立刻将吴质召到洛阳做北中郎将,随后又晋升为河北都督。
不过吴质出身寒门,身份上低了一筹,而他又仗着曹丕的宠信肆意妄为,得罪了不少人,弄得自己名声很差,再加上一朝天子一朝臣,曹睿登基后肯定要培养自己的班底,因此便将吴质召回中央做个闲职,继续掌握地方上的实权是不可能了。
而后来吴质去世后谥号为丑侯,得到这种恶谥,说明吴质在曹睿这里已经失宠了。
可是当初在地方掌权时吴质都没有谋反,失宠进京后怎么反而要谋反了呢?这明显不合常理,因此东吴的离间计也就不攻自破了。
这种有些上不得台面的诡计让曹睿非常愤恨,既然东吴先挑衅,自然是有来无往非礼也,在这一背景下,隐蕃粉墨登场。
作为一名间谍,隐蕃被曹睿寄予厚望,他希望熟悉刑律的隐蕃能凭借自己的才能在东吴得到廷尉一职。到时候就可以凭借手中的权力对东吴重臣进行构陷和处罚,以制造混乱。
黄龙年间的暨艳案和张温案,想必曹睿已经有所耳闻,通过这件事他对东吴内部有了一定的了解,清楚孙权和儒学士人们的斗争迟早会再次升级,孙权需要的正是隐蕃这种人。
隐蕃确实没有辜负曹睿的期望,他的行动比较成功,虽然暂时还没做到廷尉,但被任命为廷尉监,也算成功了一半,而且他的顶头上司廷尉郝普非常看好他,并认为他有王佐之才。
郝普是蜀汉降臣,对于和他身份类似的隐蕃,郝普自然会产生亲近感,再加上隐蕃确实有才能,因此郝普已经隐隐有把他当做自己接班人培养的打算了。
不过隐蕃的本事不光是能取得上级的信任,他的社交才能更是厉害,此人口才出众,人缘极佳,很快就成了大家争相结交的人物。
太常潘濬之子潘翥与隐蕃来往密切,并赠送给他不少钱粮。不仅如此,与隐蕃友善的还不乏一些大人物,比如左将军朱据和卫将军全琮就是其中的代表。
朱据和全琮可不是一般人,他们都是孙权的女婿,以一个降臣的身份,能在短时间内结交到这样的人物,可见隐蕃的本事。
然而这件事是不寻常的,隐蕃的一切举动让人不禁想到一个人,他和当年的魏讽实在太像了。
一样的能言善辩,一样的善于社交。魏讽最终因叛乱未遂被杀,隐蕃会不会也有问题呢?或许他的人格魅力让大家忽视了其中的隐患,但却瞒不过所有人。
比如太子中庶子羊衜及宣诏郎杨迪坚决不和隐蕃来往。而对隐蕃有所怀疑的人中,最有名的就是潘濬。
当时潘濬正在荆州率兵讨伐武陵蛮夷,听说儿子和隐蕃来往密切后万分震怒,当即写信斥责他结交曹魏降臣的行为,并要求潘翥索回赠给隐蕃的粮饷,然后来自己这里受杖责一百。
众人都不理解潘濬的做法,认为他太上纲上线了,其实潘濬才是有大智慧的人,就如同当年识破魏讽底细的刘晔一样。
隐蕃太高调了,高调得有些不正常。一个敌国叛徒,本应该夹着尾巴做人,可他却如此张扬,不怕被针对吗?他的行为肯定是有目的性的。
潘濬的判断非常准确,他的先见之明让自己的家族躲过了一场祸患。不过隐蕃也是个聪明人,他不知道自己这样会引起怀疑吗?
隐蕃当然知道,不过他仍要故意为之。
按照最初计划,隐蕃要先谋取到廷尉一职,然后再找机会对东吴重臣进行迫害。可是这一计划周期比较长,虽然郝普信任自己,但是想取代他绝非一朝一夕的事。
于是隐蕃改变了最初的计划,他准备尽快扩大东吴内部的裂痕。
前文说到,曹魏对东吴政局必然是有一定了解的,派隐蕃来卧底,自然有激化孙权与儒学士人之间矛盾的目的。
不过孙权对儒学士人的态度在不断地摇摆修正。自从张温案后,孙权和他们的关系尚处于一个缓和期,新一轮的矛盾还没有爆发,或者说孙权还没有找到爆发的借口,于是隐蕃便来给他添上一把火。
我们可以注意到,隐蕃主要结交的人物有两类人,第一是荆州降臣(潘濬和郝普),只不过他的底细被潘濬看透了未能成功。而第二类人就是江东士族成员,而且是他们中和孙权关系最为密切的(朱据和全琮)。
孙权对江东大族是既打压又重用的,他希望能从中拉拢一些人成为自己的亲信,这样不仅能拉近和他们的关系,而且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对这一集团进行分化瓦解,这就是孙权召朱据和全琮为婿的原因。
隐蕃结交的人之所以没有把江北人包括在内,就是要给孙权造成一个江东人和荆州人打成一片的印象。江北人是孙权更加信任倚重的,而和他疏远一些的人却成天混在一起,这会不会有什么阴谋呢?
要知道孙权是最忌讳结党的,这些人即便和孙氏结下姻亲,却仍然显得不是那么忠诚,以孙权玩弄权术的手段,肯定不会善罢甘休。而这样一来,隐蕃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当然,这样肯定会招致孙权的怀疑,但隐蕃的使命感让他完全顾不得这些了。
没过多久,隐蕃谋反一事就案发了。他究竟是如何暴露的呢?
隐蕃只是个廷尉监而已,手中没什么力量,只要他头脑正常就不会发起毫无胜算的叛乱,因此他要么是被逼无奈,要么是另有图谋。
一种观点认为隐蕃暴露一事和东吴发动的一次诈降行动有关。
黄龙三年(231年),孙权命中郎将孙布对曹魏扬州刺史王凌进行诈降,骗他发兵来迎,而东吴则派大军守株待兔。这其实就是周鲂断发赚曹休的翻版,不过王凌一开始还真信了,后来发觉不对才撤了回去。
因此有人将隐蕃一案和这件事联系在一起,认为他这飞蛾扑火一般的叛乱是在为王凌示警。
不过我认为这有些太牵强了,没有任何史料支持这两件事有联系。
按照潘濬在外公干时给儿子写信一事来看,说明黄龙三年年初隐蕃还未暴露,那么案发时应该就是这一年下半年,倒是和诈降王凌的时间吻合。但问题是王凌发觉东吴的计谋并非由于隐蕃示警,而是另有原因。
当初王凌收到孙布的降书后,立刻去向上司扬州都督满宠请求发兵。王凌和满宠一向不和,他暗中诋毁满宠年老体衰,不堪大任,只等朝廷将他调走,自己就可以独享功劳取而代之了。而这种急功近利的心态令他明知很可能中计却依然要铤而走险。
满宠深知其中有诈,因此瞒着王凌直接给孙布写信搪塞,而且在朝廷将他召回调查时特意嘱咐不要拨给王凌军队。王凌求兵不得,只好命人率步兵骑兵七百人前往迎接孙布。
这让东吴大失所望,七百人还不够塞牙缝的,因此那支正在埋伏的大军也用不上了,孙布直接对王凌的小部队发起袭击,将其消灭大半。
由此可见,满宠的警惕才是王凌没有吃大亏的原因,跟所谓的隐蕃示警没有半点关系。
我认为隐蕃叛乱一案根本没有真凭实据,孙权很可能只是因为有所怀疑才将他拿问的。因为隐蕃并没有实际行动,按照记载,他只是“谋叛”而已。
隐蕃被捕后受尽拷打,但此人却是条硬汉,始终拒不交代自己的同党,于是孙权亲子对他进行审问:“你何必为别人承受这皮肉之苦呢?”
可隐蕃却道:“大丈夫做事岂能没有志同道合之人?死我一人即可,不必牵连他人。”结果他至死都没有再说半句话。
他早已经有所觉悟了,最初隐蕃是作为“生间”来东吴卧底的,需要活着来为国效力。而当隐蕃为了提高效率改变了计划后,他就变成了一名“死间”。
隐蕃案发后,郝普在惶恐下自尽,而朱据也被禁止出入宫殿,遭到了孙权的疏远,过了很长时间才得以解禁,唯有全琮没有受到什么惩罚,想必是妻子孙鲁班为他求了情吧。
因此隐蕃的计划已经很成功了,他确实达到了离间东吴君臣的目的,而且在遭到怀疑的情况下即使死不承认也没意义了,因为他不可能再次得到信任。甚至有可能在不经意的情况下变成为敌所用的“反间”。
如今诸事已毕,是该发挥一名死间最后价值的时候了。
至于隐蕃临死前说的那番话,就是为了给孙权心里留下一个疙瘩,所谓的同党一天挖不出来,孙权一天就不能安心,他对群臣的不信任感又增强了。
其实隐蕃到底还有没有同党呢?这个谜底已经被隐蕃带进坟墓里了,但没关系,只要孙权觉得有就行了。不是还有同党没被揪出来吗?那就继续深挖吧,这件事给了他动手的理由。
隐蕃作为三国时代的顶级谍报人员,他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完美地完成了国家交给他的任务,直到临死前仍然为孙权挖了个坑,他的勇气和智慧值得钦佩。
隐蕃案虽然暂时结束了,但此案的余波却远未平息,东吴的政治斗争很快将进一步升级。
我们国家上下5000年历史悠久,大部分人在上学时期只能在课本中获得有限的历史知识,实际上,历史是一个广阔无边的海洋,里面蕴含着无限的故事和奇闻异事。今天,我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关于雍正王朝中死鹰事件的主谋到底是谁?的历史内容,来探索这个海洋中的一部分历史。被任命为详情>>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赞赏!作者:毅品文团队战巡基洛夫,欢迎转发!对于火炮来说,实现更远的射程,更快的炮口初速度以及更优秀的打击精度无疑是最重要的追求目标。但是如果走传统的火炮技术发展路线的话,想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付出很大的代价,比如说详情>>
何亮亮:在京剧四大名旦之中,尚小云的政治待遇不算高,戏曲改革实践却是最超前的。在梅兰芳、程砚秋入选全国政协之时,尚小云正在参加为期两个月的首期戏曲讲习班,衷心接受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教育,新中国开国大典刚刚落幕,尚小云剧团的第一部新戏就问世了详情>>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国家,历史是非常悠久的,这其中的历史事件、故事、人物和文化也是非常多,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讲讲关于巨鹿之战项羽一战成神 项羽当初拥有多少军队这一内容。秦朝完成一统后仅仅存活了14年就被推翻,这其中最大的转折点就是巨鹿之战。而详情>>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关于山东省各个城市经济发展和区划变迁的故事,例如淄博市、临沂市、枣庄市等等。今天,我们聊聊山东省的即墨区,也就是当年的即墨县级市、即墨县。在几十年的时间内,围绕即墨县的归属,青岛市与烟台市之间,先后反复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