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为何要重农抑商?重农抑商给汉朝带来了什么?

汉朝为何要重农抑商?重农抑商给汉朝带来了什么?

()
中文名:
汉朝为何要重农抑商?重农抑商给汉朝带来了什么?
别名:
国籍:
人物简介:

引言 重农抑商自古以来便是统治者信奉的基本国策,自从两周“士农工商”阶级确定之后,封建王朝便有了重农抑商的惯例。 重农抑商政策和封建制度绝非是偶然出现的,而是封建自然经济下的必然产物。 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经济政策归根结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

三国名人推荐

引言

重农抑商自古以来便是统治者信奉的基本国策,自从两周“士农工商”阶级确定之后,封建王朝便有了重农抑商的惯例。

重农抑商政策和封建制度绝非是偶然出现的,而是封建自然经济下的必然产物。

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经济政策归根结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中国古代社会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因此历代统治者都将发展农业作为立国之本。

而将工商业视为末业,进行了遏制,汉朝重农抑商的倾向就极其明显。

汉文帝曾公开表示过“夫农,天下之本也”,汉武帝出台过“盐铁官营”等一系列政策,由中央统一管控盐和铁两项重要物资,遏制商人自由发展。

汉朝的重农抑商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汉朝不仅使重农抑商的政策在实践的过程中更具制度性和法律性,而且还通过教化让其成为了一种深入人心的传统观念。

那汉朝的国情如何?古代统治者为何对重农抑商政策情有独钟呢?

先秦时期,重农抑商思想抬头

中国历代王朝皆强调以农为本,将重农抑商的思想视作中国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指导思想,用法律来发展农业,遏制商业。

其实重农抑商政策并非是汉朝首创,早在秦朝之时便已经出现了。

春秋战国时期,秦王实行商鞅变法,重农抑商政策初具雏形。

秦王鼓励农民种田,只要农民种好田地,多交粮食,便可以获得爵位,而商人做生意赚钱却要交纳重税,商人赚的钱越多,交的税便越多。

商鞅之所以提倡重农抑商,是因为当时各诸侯国之间征伐不断,战士在前线作战需要大量军粮供应。

而商人们却喜欢操纵物价,从中牟利,扰乱市场经济,不利于军事国防的稳定发展。

秦朝一统天下之后仍旧推行重农抑商的基本国策,打压商人的发展,但是秦王打击商人的力度却并不大,只是遏制了部分商人的事例。

秦始皇达到“六王毕,四海一”的政治目的之后,建立了强盛的大秦王朝,但是由于秦始皇重用法家思想,惹得百姓苦不堪言,激起了农民起义的热潮。

彼时,例如刘邦、项羽、陈胜、吴广之类的农民领袖纷纷起义,挑起战乱,破坏了大量耕地

秦朝灭亡之后,中国又经历了长达四年的楚汉争霸战争,刘邦最后取得胜利,建立了统一的大汉王朝。

汉朝建立之时国内一片凋零,彼时,国家千疮百孔,遍地废墟,耕地破坏,百废待兴。

汉朝初年,国内仍存在着大大小小的农民起义,朝中甚至还出现了“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这样的现象。

战乱使得汉朝初年生产凋敝,国家经济步步溃败、民不聊生,贫困者无以为生、无以为家

统治者面对巨大的压力,不得不将目光放在了农业之上,大力发展农业、维护财政需要、巩固统治基础。

彼时的大汉王朝既坚固又脆弱,统治者为了顺应百姓愿景,弱化社会矛盾,采用了“休养生息”、“无为而治”的思想理念,减轻百姓的税赋。

用重农的方式减轻了社会矛盾,恢复了生产,为汉朝初年经济恢复国家、和平稳定奠定了基础。

汉朝初年,统治者在采用“无为而治”基本国策的情况下,加强了对农业的重视。

从政治立法上采取了一系列重农的措施,使得重农思想在汉朝更具规模化、法律化、制度化。

第一、汉高祖刘邦下令赦免了大量因为生活困难而卖身为奴隶的人,并鼓励百姓开垦荒地,从事农业生产。

第二、大力鼓励生育,凡是农民生子,便可以免除两年徭役,以此来增加劳动力,发展农耕。

第三、发布“复故爵田宅令”,让农民们重新获得土地。

第四、奖励农耕,颁布劝农诏书,嘉奖在农业生产方面有突出贡献的人。

史书记载,从汉文帝二年到汉景帝后元三年,中央一共颁布了八次劝农诏书,可见其力度之大。

汉朝统治者为了鼓励农耕,无限提高了文人的地位,并亲自耕田以表对农业的重视,在上行下效的影响下,重农的社会风气蔚然成风。

第五、减免赋税,汉武帝之时,改税率为“十五税一”,下令“约法省禁,轻田租,十五而税一,量吏禄,度官用,以赋于民”。

汉文帝时期,推行”除田之租税半”,汉景帝为了减轻百姓负担,更是直接将税率降到了“三十而税一”。

让百姓切切实实的感受到了福利,增加了农耕生产的积极性,改善了生活条件

据研究,西汉末年,汉朝已经一扫开国之颓废之风,耕田面积已然达到了8270500多顷,奠定了汉朝的强盛。

汉朝统治者在重农的同时制定了诸多政策,打击商人发展

汉朝建国之时,商人与农民的矛盾及其尖锐,彼时,生产凋敝,经济下行。

商人为了与农民、国家争权夺利,大肆抢夺土地,争夺劳动资源,引发了尖锐的社会矛盾,部分商人为了赚取钱财,竟然囤积居奇,贱买贵卖土地人口,引起了市场的动荡。

商人随意买卖土地人口的行为与“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统治观念相矛盾,引起了统治者的高度不满

汉朝初年,甚至还有富商以财力影响政治,实行土地兼并之事,激起了农民的反抗情绪,引发了农民起义之类的暴乱,危害到了国家统治与社会安定。

因此,抑商政策其实是统治者的必然选择。

汉朝初年,奴隶制生产关系仍旧存在,封建地主为了个人的富贵,随意买卖奴隶、打压百姓。

他们在吸纳了大量劳动力之后,居然垄断了“冶铁”“煮盐”之类关系到西汉王朝经济命脉的部门,把持着工商业的生产和交换大权,使得奴隶制度在工商业经济中泛滥成灾。

到了文景之治之时,地方的诸侯王也涉足工商业,使得钱权交换之事横行,他们在兼并土地、买卖奴隶的过程中收揽了大量财富,危害到了国际根本。

更有甚者,甚至还妄图改变土地所有制的性质,恢复奴隶制生产关系,如果统治者不及时解决这个矛盾,生产关系就将被工商业领域残存的奴隶制生产关系所吞噬

西汉初年,那些出身于地主阶级的诸侯王效仿工商业奴隶主,插足工商领域,累积了大量政治资本和经济资本,他们利用手中的特权,以钱财谋利,对西汉生出了不臣之心。

当他们的经济实力膨胀到一定程度时,就不满足自己已经享有的政治特权了,他们为了谋取更多的利益,产生了推翻西汉王朝的想法

西汉之时,吴王刘濞就大力发展工商业,冶铁煮盐,私铸钱财,发展军事,囤积粮食,发动了七国之乱,妄图一举推翻西汉王朝,彻底惹怒了统治者。

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说,

贾谊也同样在《过秦论》之中提出了,

如果汉朝统治者不尽快解决这一社会矛盾,可能还会走了秦朝末年激起民变的老路。

汉朝为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打压商人的新政策,自汉朝建国开始,刘邦便明令禁止不准商人做官、不准商人穿丝坐车,并加重了商人的赋税。

汉文帝、汉景帝又采纳了贾谊和晁错的建议,用“入粟受爵”的方式,提高了农业生产的地位。

不过他们都没有伤到商业发展的根本,一直到汉朝经历了数十年的休养生息,国家稳定之后,汉武帝才在桑弘羊的支持下,对商业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强制实行了“盐铁酒类专卖”、“统一铸币”等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让工商业走回了封建生产关系的正轨,弱化了尖锐的矛盾。

汉景帝为了平定七国之乱,削弱了诸侯王手中的特权,使得重农抑商的方针在各个阶级得到了彻底的贯彻。

汉武帝为了收归权力也推行了“推恩令”,取消分封制,剥夺了地方诸侯王的政治特权,将“盐铁官营”等政策落实到了实处。

重农抑商政策普遍推广之后,受到了百姓特别是平民阶级的广泛认可,自此之后,该思想便成为了大汉王朝的指导思想,奠定了中国封建王朝的基本格局。

重农抑商也有一定的消极性

第一,在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下,农业迅速发展,生产工具得到改进,经济迅速恢复,保证了国家财政。

第二,打击了地方豪强和异己分子,维护了国家的统一,统治者在遏制商人发展的同时也打击了地方豪强的专断,维护了社会稳定。

总而言之,重农抑商政策对于小农经济社会具有积极的重大意义。

在统治者的推广下成为了整个封建社会的指导思想,意义深远,但是该政策并非是百利而无一害的,其消极作用也非常明显。

重农抑商的政策只适用于特定环境,而不能一直推行。

古代统治者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即阻碍了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增长、百姓的创造性,也严重影响了中国现代社会的进程。

其一,重农抑商是汉朝统治者不得已而为之的政策。

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后代统治者应,依据环境正确调配商人与农民、工商业与农业的发展关系。

但是历代统治者却将重农抑商视为了历史习惯,视为了基本政策,这是典型的懒惰的表现。

统治者应当依据国情和时代的变化,正确调配农业与工商业的关系,而不应一味的打压商业,抬高农业地位。

统治者对商人的打压使得人们形成了“商人重利轻别离”的负面印象。

直至今日,现代社会仍旧存在商人狡猾吝啬,圆滑世故的固有观念。

这种观念是一种片面、错误、刻板的观念,既不利于工商业、服务业、市场经济发展,也不利于政治文化发展。

其二,导致了人们思想的落后,不利于创造性发展。

小农经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封闭性环境,在重农抑商思想的压制下,百姓形成了封闭、保守、落后、安于现状的思想惯性,延缓了中国近代化发展的步伐。

重农抑商的政策使得人们的思想日趋守旧,畏惧变革,阻碍了文人的积极性,也阻碍了中国民主之风、自由之风的发展。

第三,阻碍了后世统治者“因时而变”。

汉朝制定重农抑商政策,解决社会矛盾的事件告诉我们,在新的社会制度建立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应积极维护新制度,防止旧制度复辟,正确的做出调配。

但是后世统治者却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一味的承袭前人实施的重农抑商政策,没有针对时代的变化及时做出改变,调整农商关系,实际上是一种倒退。

汉朝统治者之所以会实行重农抑商,并不是因为君主自主选择了重农抑商,而是社会条件和时代环境所决定的。

重农抑商政策为汉朝的昌盛打下了基础,为后世立下了典范,也成为了后世的禁锢,我在看待这段历史的时候,应当结合时代背景,用客观、科学的角度分析评判,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做到以史为鉴。

历史解密 战史风云 野史秘闻 风云人物 文史百科

雍正王朝中死鹰事件的主谋到底是谁?

我们国家上下5000年历史悠久,大部分人在上学时期只能在课本中获得有限的历史知识,实际上,历史是一个广阔无边的海洋,里面蕴含着无限的故事和奇闻异事。今天,我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关于雍正王朝中死鹰事件的主谋到底是谁?的历史内容,来探索这个海洋中的一部分历史。被任命为详情>>

美军电磁炮要复活了?美国国会知道被忽悠,但拜登还想上杆子给钱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赞赏!作者:毅品文团队战巡基洛夫,欢迎转发!对于火炮来说,实现更远的射程,更快的炮口初速度以及更优秀的打击精度无疑是最重要的追求目标。但是如果走传统的火炮技术发展路线的话,想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付出很大的代价,比如说详情>>

建国后尚小云全国巡演 黄牛把票价炒到原来三倍

何亮亮:在京剧四大名旦之中,尚小云的政治待遇不算高,戏曲改革实践却是最超前的。在梅兰芳、程砚秋入选全国政协之时,尚小云正在参加为期两个月的首期戏曲讲习班,衷心接受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教育,新中国开国大典刚刚落幕,尚小云剧团的第一部新戏就问世了详情>>

投军一年多就能统率三万人马,朱元璋是如何取得信任的?

虽然我们在上学期间学习历史,但其实历史的领域非常广阔,除了课本上的知识外,还有许多有趣的历史故事等待我们去发掘。今天我为大家整理的是关于投军一年多就能统率三万人马,朱元璋是如何取得信任的?这一历史内容的详细介绍。至正十二年(1352年)闰三月初一日,一个衣衫褴详情>>

山东省的即墨县,青岛市与烟台市之间,为何反复争夺了5次?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关于山东省各个城市经济发展和区划变迁的故事,例如淄博市、临沂市、枣庄市等等。今天,我们聊聊山东省的即墨区,也就是当年的即墨县级市、即墨县。在几十年的时间内,围绕即墨县的归属,青岛市与烟台市之间,先后反复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