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凌烟阁功臣中有一个非常特别的人物,他和其他功臣一样有着超强的能力,在玄武门事变和对吐谷浑、高昌的战争中立有大功,为大唐扬威西域,但是性格决定命运,他自视甚高,桀骜不逊,在遭遇挫折之后就转而以参加阴谋的方式报复太宗,最终把自己送上了断头台。而他的所作所为也大大
武三思
杜如晦
杜甫的诗《兵车行》揭露了唐王朝连年征战给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灾难
李白喝的酒究竟度数是多少?为何能斗酒诗百篇?原来奥秘都在这里
李白也曾情场失意,被女子拒绝后,写下一首诗,流传至今
任见:唐代烧尾宴,洛阳绽奇葩【原创】
汉朝的刀剑,为何比唐朝的刀剑还要好?
唐朝虽设置归义军,但对当地有心无力,归义军实际上属于半独立政权
唐太宗的御马天纵时刻
武则天墓前放61个无头石人,成最大谜团,却被两位农民破解
杨广有哪些功绩?罪在当世功在千秋
由《为徐敬业讨武则天》浅谈骆宾王的“不识时务”
隋唐福将程咬金的传奇一生
晚景凄凉的唐玄宗:大权旁落后的他,本也是有为之主
张巡“草人借箭”
高昌国和唐朝是什么关系
唐朝在黄巢起义后已经是名存实亡了吗
流传较广的秦始皇画像是照唐代画作《历代帝王图》摹本推演而来的
她与武则天有杀父之仇,却成其贴身女秘,多年不复仇被唐明皇干掉
武则天有一伟大发明,中国使用超千年,至今无论男女都在用
在凌烟阁功臣中有一个非常特别的人物,他和其他功臣一样有着超强的能力,在玄武门事变和对吐谷浑、高昌的战争中立有大功,为大唐扬威西域,但是性格决定命运,他自视甚高,桀骜不逊,在遭遇挫折之后就转而以参加阴谋的方式报复太宗,最终把自己送上了断头台。而他的所作所为也大大伤害了太宗皇帝,太宗甚至为此再也不登凌烟阁。这个人就是侯君集。
侯君集是关中豳州人,他的生年不详,史籍没有记载他的身世。但是1958年他的母亲的墓志出土了,透露出他的母亲姓窦,官宦世家,那么侯君集家门第也可能不低,古人讲门当户对嘛。墓志称侯君集父亲曾为泰州刺史,但是有可能是侯君集发达之后的赠官,送你个官衔,因为你儿子是大官、名人嘛。
史籍记载侯君集事迹是从他投靠李世民开始的。当时太原举兵不久,李世民一方面四处征战,一方面到处网罗人才,侯君集就是个人才,《旧唐书》记载说他胸有大志,但是不踏实,原文是这么说的:“性矫饰,好矜夸,玩弓矢而不能成其艺,乃以武勇自称。”比较骄傲,很自负,学射箭也学了个半截子,但是不耽误他以武艺自夸。不过从他后来的经历来看,侯君集有很强的军事指挥能力和行政才干,他的自负也不是没有资本的。当然了,他有点太自负了,所以不能与同事处好关系,也不能正确对待人生低谷,一句话,智商可能很高,但是情商大大不足。
李世民当秦王的时候侯君集就一直陪伴左右,在玄武门事变之前,侯君集的态度和长孙无忌、尉迟敬德等人是一致的——先下手为强。所以史籍记载说:“建成、元吉之诛也,君集之策居多。”(《旧唐书·侯君集传》)李世民最看重这个。侯君集因此官拜右卫大将军。
侯君集的前半生可谓顺风顺水,他最突出的贡献是连续打了两场战争,建立了很大的功勋;
第一场战争:对吐谷浑的战争。
吐谷浑是青海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政权,由于多次侵犯唐朝边境,所以唐太宗发兵攻打它。主帅是老将李靖,侯君集是副手。但是侯君集在这场战役里起到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在唐军登上高原之前,侯君集给李靖建议,要出其不意突袭敌人,李靖采纳了他的意见,派遣轻骑兵携带干粮猛扑敌人腹地。敌军被打了个措手不及,于是向青藏高原腹地逃跑,那里海拔高,唐军会不适应。而且吐谷浑人一边跑一边在身后放火,将大片大片的草原烧个干干净净,用意很简单——让唐军的马没草吃。 唐军此时应该见好就收呢,还是该宜将剩勇追穷寇?部将们争论不休,侯君集当然是主张继续追击的,最后李靖再次采纳了他的建议,兵分两路,“靖与薛万均、李大亮趣北路,使侯君集、道宗趣南路。” (《旧唐书·侯君集传》)两路人马紧紧追赶,不给敌人喘息之机。
这一路唐军要克服高原反应,还要给马找草料,没水喝就饮冰啖雪,有的地方连冰雪都没有,就用刀刺马身,喝马的血。侯君集他们就是这样以惊人的毅力咬牙坚持下来,行程二千余里,终于追上并且大破敌军。侯君集还客串了一把地理学家,带人去寻找并观察黄河源头。我们知道,黄河、长江都发源于青藏高原。最后侯君集与李靖会师,胜利凯旋。
回来之后唐太宗拜侯君集为陈国公,而且让他担任吏部尚书,管理全国的公务员。这时侯君集一个短板暴露出来了,怎么呢?原来他小时候没有好好学习,认字没问题,就是没学问。唐代选拔官员,讲究“身言书判”,身,看你身材和相貌,太猥琐的人在唐代没法当官的;言,看你口才言辞;书,看你书法,狗爬字当不了官;判,看你断事能力。这四个标准中除了第一条之外,其余三条都要求主考官自己有文化水,否则你怎么判断别人好坏呢?侯君集是吏部尚书,可是这些方面他真不行,但是他奋发图强,“君集出自行伍,素无学术,及被任遇,方始读书。典选举,定考课,出为将领,入参朝政,并有时誉。” (《旧唐书·侯君集传》)也就是说他恶补文化水,读了很多书,而且在主持选拔、考核官员的时候展现了很强的行政能力,为当时人所称道。
过了几年,又有一场重大战争等着侯君集去打,那就是对高昌的战争。
第二场战争:对高昌的战争。
高昌就是今天的新疆吐鲁番,高昌国是个民族成分多样化的国家,因为它地处丝绸之路上,所以是个多元文化交融的地方。它的国王叫麴文泰,是汉族人。这人在贞观四年曾经携夫人来过唐朝。唐太宗盛情款待,而且还封他的夫人为公主。那还不是为了笼络他嘛。但是这次唐朝之行却给麴文泰一个错误的印象,他认为唐朝这个国家不行。怎么呢?原来隋朝的时候麴文泰来过中原,当时隋朝国力非常强盛,它那个国力强盛到何等地步呢,隋炀帝大业五年的各项经济指标,唐太宗终其一生都没有能够超越,一直到唐朝建国之后一百多年的开元、天宝年间国力才超过了那个时期。再加上隋炀帝本人好大喜功,爱摆谱,爱显摆,尤其在外国人面前总是充大个儿,比如他曾经举办过万国大会,外国人在城里吃饭都不要钱,京城里的树干都用丝绸包裹,通宵达旦举行歌舞表演,乐队人数成千上万,就为了在外国人面前展现一把国力,让老外服咱。所以麴文泰来到隋朝,觉得隋朝真是富丽堂皇,厉害。
结果唐朝时麴文泰再来,形势不一样了,唐朝还没从战乱中完全康复,再加上唐太宗没那么强的虚荣心,不搞那些虚招子。麴文泰入朝这一路上物资供应都不能完全保障,史籍记载说:“往年文泰入朝,所经州县,犹不能供。”(《旧唐书·魏徵传》)所以麴文泰开始轻视唐朝,他对自己的大臣说:“吾往者朝觐,见秦、陇之北,城邑萧条,非复有隋之比。”(《旧唐书·高昌传》)我这一路看仔细了,唐朝不行,比隋朝差远了。所以他有了不臣之心。再加上此时西突厥不断拉拢他。西突厥是唐朝的敌人,他们无时无刻不想着控制丝绸之路,而高昌是丝绸之路重镇,所以他们不断对高昌进行利诱。麴文泰心目中的天平倾斜了,他倾向西突厥了。
他再也不来朝贡,而且率军攻打唐朝的属国伊吾国、焉耆国,西域各国到唐朝进贡的使节只要经过高昌的,他一律扣住不放。有隋末逃亡到高昌的内地民众想回国的,他也扣住不放。丝绸之路名存实亡。
唐太宗十分恼火,派使者前去责备,希望高昌能幡然醒悟,结果麴文泰大大咧咧说了这么一番话:“鹰飞于天,雉窜于蒿,猫游于堂,鼠安于穴,各得其所,岂不活耶!” (《旧唐书·高昌传》)鹰是天上飞的,野鸡是草里窜的,猫在厅堂上行走,老鼠在洞穴里躲着,各安其所多好。意思是我不惹你你也别惹我。那唐太宗能善罢甘休吗?唐朝是当时东亚世界的领袖,保卫丝绸之路是义不容辞的责任。说实话,以当时唐朝的经济结构而言,丝绸之路的贸易绝不是国家根本,中国是个重农国家,外贸在当时最多是个锦上添花,但是对于中亚西域很多小国来说,丝绸之路那是生命线,全指着它发财致富呢。所以很多西域国家希望唐朝能来拯救他们。
经过一番思考,唐太宗决心任命侯君集为交河道大总管,率领兵马数万人攻打高昌。
消息传到高昌,麴文泰竟然不怕,他说:“唐去我七千里,沙碛居其二千里,地无水草,寒风如刀,热风如烧,安能致大军乎!”(《资治通鉴》卷195)大漠戈壁两千多里地,他们能来才怪。一句话,他还是轻视唐朝的国力,认为唐朝没力量组织一场大规模远征。
但是侯君集是一个毅力顽强的将军,在他的带领下,唐军克服了沿途的艰难险阻,大军直逼高昌腹地。而且还带着一大批善于制造攻城器械的工匠,一出戈壁找到树林就动手造各种器械,撞车、抛石车、巢车什么的,撞车撞城门用的,抛石车抛射大石块,可以毁掉敌人城墙和门楼,巢车上面带个筐,高过城墙,里面坐着瞭望哨,瞭望敌情,向主帅报告,而且还可以帮着抛石车瞄准,类似于今天的炮兵观察哨。
麴文泰听说唐军真的来了,您猜怎么着?嘎巴一下吓死了,也不知道是脑溢血还是心脏病,总之是吓死了,你很牛啊,可是还是没牛到底。他的儿子麴智盛即位。
侯君集得到情报说麴文泰死了,而且即将举行葬礼。部下建议趁着敌人国葬之际发动突然袭击。侯君集不同意,他说:“不可,天子以高昌无礼,故使吾讨之,今袭人于墟墓之间,非问罪之师也。” (《资治通鉴》卷195)我们是文明之师,问罪之师,要打堂堂正正的战争,不能利用人家办丧事的机会。
于是大军在他指挥下徐徐推进,麴智盛开始还想抵抗一下,但是高昌军队的战斗力跟唐军相比就是个渣,唐军包围住敌人的城池,各种攻城器械都招呼上,用木头填塞壕沟,在巢车配合下抛石机将敌人城楼和城墙打坏,又使用撞车撞击城墙,城墙塌了好几丈,根据考古勘查,高昌故城是夯土城墙,所以撞车可以撞坏它。这样的猛攻使得高昌再也无法支持,麴智盛不得不向唐军求和。他写了一封信给侯君集:“有罪于天子者,先王也。天罚所加,身已丧背。智盛袭位未几,不知所以愆阙,冀尚书哀怜。”(《旧唐书·侯君集传》)得罪唐朝的是先王,他已经死了,我即位没几天,还求您哀怜。
侯君集回答他说,假如已经服软,你当亲自来我军中投降。但是麴智盛还心存侥幸,迟迟不肯投降。怎么回事呢?原来他还在希冀西突厥能来救他,他爸爸之所以反唐不就是西突厥怂恿的吗?西突厥有大部队就在离高昌不远的地方,麴智盛就指望他们来救援,互为表里。但是没想到的是西突厥是个纸老虎,看见侯君集大军赫赫军容,竟然不敢来,而且拔营远遁,跑了,一跑就是一千里地。麴智盛这下没招了,加上唐军攻城越来越急,麴智盛不得不投降,当了侯君集的俘虏。唐军获得三郡、五县、二十二城,人口三万多,马四千多匹。
降服高昌使得丝绸之路重新畅通,西域国家欢欣鼓舞,唐朝国威再一次得到展现,侯君集也达到了他人生的顶点。可也就在此时,他性格中阴暗的一面开始暴露,也使得他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什么阴暗面呢?自高自大,忘乎所以。主要有两个体现:
第一,磨班超碑自述功劳:
侯君集有个部下名叫姜行本,这小子在行军途中看到了汉代班超记功碑,珍贵文物啊,您猜他怎么干?“其处有汉班超纪功碑,行本磨去古刻,更刊颂陈国威灵。”(《新唐书·姜行本传》)他把班超碑文给磨掉,然后刻上新的内容,称赞“陈国”的功勋,“陈国”就是陈国公,侯君集的封号。部下干的事侯君集不可能不知道,不说是他授意的吧,起码是默许了。这就有点张狂了。咱先不追究什么破坏文物的罪过,那时也没有保护文物的意识,咱就不苛求他了,主要的问题是——你侯君集灭了高昌,功劳很大,可是你的功劳能盖过班超吗?
班超那是我最佩服的古人之一,投笔从戎,代表汉朝出使西域,以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精神生生替汉朝打开一片新局面,有一度汉朝皇帝都对西域局势感到失望,想把所有军队撤回来,班超却决心留在西域,凭一己之力,在没有汉军大部队支援的情况下,凭借高超的外交手段和汉朝的赫赫威名,将众多西域国家团结在自己麾下,纵横捭阖数十年。从此西域归于大汉,可谓功绩赫赫,败在他手下的除了西域那些不顺服的国家之外,还有匈奴、大月氏等强敌,病危时刻怀念祖国,上书求皇帝让自己退休,以求“生入玉门关”,最后逝世于洛阳。班超的功绩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你侯君集灭一个国家就觉得功劳盖过班超,我觉得你太狂了,不知轻重。这是他那种张狂性格的一个体现。
第二,军纪败坏:
进入高昌都城后,侯君集带头破坏军纪。要知道高昌是丝绸之路国家,这样的国家珠宝金银不会少,侯君集可能早就垂涎三尺了。史籍记载说他“辄配没无罪人,又私取宝物。将士知之,亦竞来盗窃,君集恐发其事,不敢制。”(《旧唐书·侯君集传》)将无辜的平民发作官奴婢,又盗取各种宝物,将士们看到主帅这样干,也都纷纷效仿,侯君集怕大家说是学他,所以不敢严肃军纪,听之任之。这件事给唐军的声誉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也使得长安舆论哗然。
当侯君集班师回到长安的时候,等待他的不是庆功宴,而是牢狱之灾,侯君集遭到了弹劾,罪名就是军纪败坏,有关部门将其下狱要进行审判。此时大臣岑文本站出来替侯君集说话,他说:“记人之功,忘人之过,宜为君者也。”意思是当君主的要善于记住部下的功劳,忘记部下的过错,他列举了汉武帝宽恕李广利、隋文帝宽恕韩擒虎的故事,他引用了黄石公《军势》里的一段话:“使智,使勇,使贪,使愚。故智者乐立其功,勇者好行其志,贪者邀趋其利,愚者不计其死。”意思是部下有聪明的,勇猛的,贪婪的,愚钝的,你应该充分顾及他们各自的特点,由着他们的天性,但是可有一条,要把他们的天性和力量都纳入为国效力这个渠道中来,让智者为立功而骄傲喜悦,让勇者发挥他们的勇猛,让贪婪者因为利益诱惑而发挥能量,让愚钝者不畏其死,总之一句话——君主要善于使用各种人,要善于发挥他们的特点,哪怕是缺点,也要变成为我所用的正能量。因此他恳求唐太宗原谅侯君集,毕竟这是个不可多的人才。
太宗听从了岑文本的劝告,释放了侯君集。但是要我说,这叫法外开恩,岑文本这一番高论实际上是一种政治实用主义,不顾法制原则,也不顾政治影响,就因为侯君集能力强就不顾此事的恶劣影响网开一面。他这番言论救得了侯君集一时,救不了他一世。为啥呢?侯君集因为此事觉得自己受到了莫大的委屈,越发觉得自己冤枉了,你看小孩就是这样,一个家庭教育孩子的时候,一个大人训斥孩子,特别忌讳另一个大人在旁边打岔,“孩子还小不懂事”,“你干嘛那么大声,吓着孩子”,你就瞧吧,越打岔,那孩子越觉得自己委屈,哭得越厉害。对不对?侯君集就是这么个熊孩子。
这件事虽然过去了,但是侯君集的怨气积下了,他这种性格张扬的人容易激动,也容易被挫折搞得一蹶不振。史籍记载说他“自以有功于西域,而以贪冒被囚,志殊怏怏。” (《旧唐书·侯君集传》)总觉得自己受了天大的委屈。所以一股子邪气没处释放。
咱们先把这段放下,谈一谈侯君集的人际关系,他之所以到最后身败名裂、众叛亲离,跟他的人际关系有很大关系,此人情商太低,所以跟大家都搞不好关系。我们拣几个主要的来看一看。
一,与李靖的关系:
在侯君集还比较受太宗器重的时候,太宗让他去跟李靖学兵法。李靖是唐朝第一军事理论家嘛。按理说李靖是侯君集老上级,一起打吐谷浑的嘛,可是学了一阵子,侯君集跑到太宗面前告状,说李靖想谋反。他说:“李靖将反。至隐微之际,辄不以示臣。” (《大唐新语》卷七)意思是每每兵法学到紧要关头,李靖就不教我了,他留一手是想造反时候用。太宗把这个话告诉李靖,李靖说他才谋反呢,现在是太平时日,我教给他的兵法已经足以应付一般的战阵了,他非要穷尽我的兵法,是啥意思?“今君集求尽臣之术者,是将有异志焉。” (《大唐新语》卷七)他想穷尽我的兵法,说明他才是有野心的。还有一次,李靖和侯君集一起骑马去尚书省,结果一路上侯君集总是若有所思,走过去了都没发现。李靖立即得出一结论:这小子心不在焉,满脑门子在想什么呢?肯定是谋反啊。这个,说白了就是互相看不顺眼,是一种“疑邻人偷斧”的心态,怎么看对方都觉得有阴谋,不过后来的事证明李靖还真没看错,侯君集的确谋反了。
二,与李道宗的关系:
李道宗是唐朝宗室,一员名将。他早就看侯君集不顺眼。侯君集被太宗赦免之后不是颇有怨言吗?被李道宗觉察到了。有一次宴会上李道宗跟太宗说侯君集这小子不地道,以后要是有谋反阴谋的话,侯君集肯定是个头子。太宗说你依据何在?李道宗说他呀,自打灭了高昌,自以为有天大功劳,耻于位居房玄龄、李靖之下,再加上认为受了委屈,所以整天口吐怨言。太宗回答说你也没真凭实据,不要乱猜测,“朕岂惜重位,第未到耳。” (《旧唐书·李道宗传》)我以后还会重用他的,只不过时候没到。但是很可惜,侯君集等不到那一天就想谋反了。
三,与张亮的关系:
大臣张亮有一次到洛州当都督,侯君集送行时候突然来了这么一句——“何人相排?” (《资治通鉴》卷一九六)谁排挤你去洛州啊?张亮一听这什么话啊?洛州就是洛阳,唐朝的东都,去那里当都督怎么算被排挤呢?于是他随口开了个玩笑:“非公而谁!” (《资治通鉴》卷一九六)除了你还有谁。没想到就这一句玩笑引发了侯君集好一通牢骚:“我平一国来,逢嗔如屋大,安能仰排!” (《资治通鉴》卷一九六)我平了一个国家,带来的责难比一个屋子还大,我还有本事排挤你啊?然后他撸胳膊挽袖子说:“郁郁殊不聊生!公能反乎?与公反!” (《资治通鉴》卷一九六)唉,真是不想活了,你能不能造反?你要是造反,我和你一起反。
张亮听了这个话吓出一身冷汗,侯君集走了张亮悄悄去找太宗皇帝,把这件事报告给太宗。太宗问侯君集和你说话时候有没有第三人在场?张亮说没有,太宗说既然如此,我要以你的话为证据责问侯君集,他必然不承认,到时无旁证、无物证,案件审不下来,还会搞得人心惶惶,所以算了,这事我记着,但你也别和别人说了。就算把这个事压下来了。
通过以上三个例子可以看出来,侯君集此时是自高自大,目中无人,而且怀着极大的怨气,唐太宗几次为他摆平事情,但是你认为唐太宗就真的没想法?说侯君集要谋反的人又不是一个两个,那么多人因为不同的原因揭发侯君集,太宗即便嘴上说不信,心里能不敲鼓吗?
结果太宗的担心变成了现实,侯君集真的谋反了,他深深卷入了太子李承乾的谋反阴谋之中。李承乾贵为太子,但是遭到了魏王李泰的威胁,太子位可能不保,所以李承乾就暗地里招募人手,以备不时之需,别忘记他爸爸唐太宗就是兄弟相争、兵戎相见上台的啊。李承乾也想动手。侯君集这个满怀怨气的家伙跟李承乾是一拍即合。李承乾也知道侯君集对皇上不满,所以就主动联络他。当时侯君集的女婿贺兰楚石是太子部下,所以就通过他招引侯君集。侯君集加入到了这个阴谋集团中,但是据说侯君集心里还有个小九九,“君集以承乾劣弱,意欲乘衅以图之,遂赞承乾阴图不轨。”(《旧唐书·侯君集传》)意思是侯君集认为李承乾是个蠢材,可以利用。这意思是说侯君集有更大的打算,想先帮助李承乾谋反,然后,既然这个家伙蠢笨,那么侯君集是不是想取而代之啊?这个野心可就太大了。
所以侯君集就使劲怂恿太子,而且还曾在太子面前说:“此好手,当为用之。” (《旧唐书·侯君集传》)我这手可是个好手,当为您所用。
加入了阴谋集团,侯君集是寝食不安,搞阴谋嘛,担心泄密坏事啊。有时候睡觉睡着睡着就突然惊醒了,醒了就坐在那里唉声叹气。他夫人看他这个样子好生奇怪,对他说:“公,国之大臣,何为乃耳?必当有故。若有不善之事,孤负国家,宜自归罪,首领可全。” (《旧唐书·侯君集传》)您是国家的大臣,为何这样寝食难安?你肯定是心里有事,假如不是好事,希望你能去自首,多少能保全性命。可见他夫人差不多都猜到了是什么事。但是侯君集没听她的。
当李承乾东窗事发的时候,侯君集也就暴露了,尤其是他那个宝贝女婿贺兰楚石,马上就向皇帝举报了自己的岳丈。侯君集第二次被投入监狱。这次来审问他的不是别人,正是太宗本人。太宗来到牢房,对侯君集说:我不想让那些刀笔吏羞辱你,所以亲自来审问。几项证据一摆,侯君集哑口无言。太宗长叹一口气,看来谋反是实啊。
回到朝堂之上,太宗对群臣说:侯君集也是个对国家有大功的人,我还记着他的好。现在这事出来了,按理说侯君集是死罪,但是我想饶他一命,你们觉得如何?群臣们纷纷说:“君集之罪,天地所不容,请诛之以明大法。” (《旧唐书·侯君集传》)他罪不容赦啊。群臣们等于是判了侯君集的死刑。这就是侯君集糟糕的人际关系的体现,当他落难的时候没有一个人站出来支持他,当年那个支持他的岑文本也不吭声。还有个人很欣赏他,谁呢?魏征。魏征曾经对太宗说侯君集有宰相之才。可是问题在于魏征在这一年年初就去世了啊,于是掉在井里的侯君集只看到群臣丢下斗大的石头,却没有一根救命的稻草。
唐太宗召见侯君集,说不杀你不行了,从此与君永别。侯君集涕泪横流,唐太宗也十分伤心,说了这么一句话:“吾为卿,不复上凌烟阁矣。”(《封氏闻见记》)以后再上凌烟阁,看到你的画像我会伤心,从此我也再也不登凌烟阁了。
当侯君集被推上刑场即将就戮的时候,他的表现还算是一条汉子,史籍说他十分镇静,脸色不改,对监刑的官员说:“君集岂反者乎?蹉跌至此!然尝为将,破灭二国,颇有微功。为言于陛下,乞令一子以守祭祀。”(《旧唐书·侯君集传》)我不是谋反者,一时糊涂走错路而已,我好歹也算灭过两个国家,总有点功劳吧,你替我向皇上请求一下吧,留我一个儿子延续香火。太宗听了监刑官的汇报,当即决定赦免侯君集夫人和一个儿子,算是给这个老部下一个安慰。
一代英雄侯君集就此辞世。人的能力和情商究竟哪个更重要呢?我想起码应该并重吧,有能力而无情商,尤其是遇到一点挫折就怨天尤人,自暴自弃,这样的人的能力对他自己来说就是一味毒药,因为有能力,所以他就认为上级应该重用他,对他的缺点应该视而不见;因为有能力,所以他有了谋反的野心,卷入阴谋集团;因为有能力,所以他看不起别人,搞不好人际关系。侯君集的历史就是一个智商太高、情商太低的人的失败史。
历史内容除了大家在上学期间的历史书可以学到一些,但其实在历史的海洋中有许许多多的故事,等待大家来挖掘,今天小编就为大家整理了关于太监是怎么出现的?为什么同在宫中太监需要净身御厨却不用?这一内容。太监的产生,是中国古代皇权社会的一个怪胎。自从父系社会以来,那些手详情>>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赞赏!作者:毅品文团队战巡基洛夫,欢迎转发!对于火炮来说,实现更远的射程,更快的炮口初速度以及更优秀的打击精度无疑是最重要的追求目标。但是如果走传统的火炮技术发展路线的话,想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付出很大的代价,比如说详情>>
何亮亮:在京剧四大名旦之中,尚小云的政治待遇不算高,戏曲改革实践却是最超前的。在梅兰芳、程砚秋入选全国政协之时,尚小云正在参加为期两个月的首期戏曲讲习班,衷心接受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教育,新中国开国大典刚刚落幕,尚小云剧团的第一部新戏就问世了详情>>
虽然我们在上学期间学习历史,但其实历史的领域非常广阔,除了课本上的知识外,还有许多有趣的历史故事等待我们去发掘。今天我为大家整理的是关于投军一年多就能统率三万人马,朱元璋是如何取得信任的?这一历史内容的详细介绍。至正十二年(1352年)闰三月初一日,一个衣衫褴详情>>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关于解放军部队建设发展和各个军区变迁的故事,例如沈阳军区、武汉军区、兰州军区等等。今天,我们聊聊济南军区。在五六十年代,济南军区管理了山东省各地的部队和其他武装力量。1979年,山东省境内合计驻扎了3个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