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教育发展

唐朝的教育发展

()
中文名:
唐朝的教育发展
别名:
国籍:
人物简介:

唐朝的学校以官办为主。中央设国子监,下辖六学,为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这些学校主要招收贵族官僚子弟,也招收少量平民子弟。由博士与助教授课,学生称生徒。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传授以九经为主的儒学经典,按生徒家中官位的高低分级招收。三品以上官员的子

唐朝名人推荐

唐朝的学校以官办为主。中央设国子监,下辖六学,为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这些学校主要招收贵族官僚子弟,也招收少量平民子弟。由博士与助教授课,学生称生徒。

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传授以九经为主的儒学经典,按生徒家中官位的高低分级招收。三品以上官员的子孙可入国子学,有生徒三百余人;五品以上官员子孙可进太学,有五百余生徒;四门学兼收五品以下官员及庶民子孙,生徒多达千人。律学、书学、算学教授实用学问,收纳八、九品官员及庶民子弟,名额限于十余人。地方设立州学、县学,每校有学生十来人。

学校旨在培养官僚书吏,亦为科举考试服务。名望好的学校保送生徒参加科举考试。科举制度在唐朝进入了逐渐完备期,分为常举和制举两种。常举每年举办考试,科目有明经、进士、明法、明书、明算等。此外还有秀才、道举、童子、一史、三史等科目。常举的应考举子有两个来源,一是保送的生徒;二是乡贡选拔出来的自学者。应考举子主要集中在明经和进士两科。 

明经科主要考试儒家经典,难度较低。进士科主要考诗赋和政论,难度高,但其是主要的高官晋身之阶。明经科的录取率约为十分之一二,进士科不过百分之一二。时有谚曰: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而制举则是临时考试,是为了网罗非常人才,不常举行。因为科举制度比较公平且机会相等,平民得以晋身,所以成为士族末落、门第消融的起点。

科举制度除外,还有门荫和流外入流两种入仕渠道。门荫即晚辈承接前辈职务。流外入流指九品以下的官员通过考验,升职为品官。唐初,以此二途入仕的为主流,后来唐太宗大力推广学府,科举制度逐渐取代九品中正制。唐代教育的普及,削弱了传统世族的特权,加强了有效的行政管理,扩大了政权的社会基础。盛唐时期,东亚多国遣送其贵族子弟来唐入学,又将儒家文化传授国外。

不拘一格的文教政策

唐王朝十分重视教育,它采取了不拘一格的文教政策,大力发展官学,同时鼓励私人办学,形成了相当完备的教育体系。大家都知道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教育发展很早,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官学和私学两大教育系列,并且经过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发展,中国的教育已经有了相当的基础。到了唐代前期,统治者认为教育体制还不够完备,所以采取了加强、完善教育体制的措施,从而形成了官学和私学两大系统。官学是由政府出资兴办的学校,私学是由私人出资兴办的学校,其中仅私学就包括成人教育、童蒙教育和家庭教育等不同层次。

唐代不拘一格的教育体系不仅仅体现在兴盛的官学和私学,其本质上更是一种全民教育。唐代有很多大家族,在家族内就有“家风、家传、家学”,这类具有文化底蕴的家族特别重视自己的子弟,家族内往往开设私学用来教授所有的子弟。而且并不是只有贵族子弟才学习,有条件的家庭都会让孩子读些书,也不光是男子学习,女孩子在唐代也是可以学习的,所以唐代诗文中常常描写到好多女孩子拿着书包到学校里去学习的这种情景。在唐代很多女性都是有知识,有文化的,这也是唐代教育开放、不拘一格的结果。

唐代的教育体系虽然十分开放,但是对于教学质量的要求也十分严格。在唐朝之前,统治者采取的选官用人制度是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最初是要考察人的品行、才能和学识,结果最后却沦为了达官贵人的工具,形成了所谓“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这种情况,在这种情形下,人才的质量也难以尽如人意。这种弊端在隋朝的时候就已经被发现,因此隋炀帝创立了进士科,通过考试的办法来选官用人,到了唐朝,统治者就开始大力地推广科举制。在这种社会趋势之下,一些优秀的社会上的知识分子终于找到了晋升之路,因此,唐朝无论是官学还是私学,对于教育质量的要求是十分严谨的,比如说对于考核以及纪律的种种规定等等。

那么唐王朝不遗余力地动用社会力量来兴办教育的目的何在呢?除了统治者为了促进社会文化发展,提高国民素质以外,其实最主要的还是为维护国家统治而选拔人才。因此,教育其实本质上是为科举制选拔人才而进行的储备活动。然而,正是由于教育的普遍和发达,唐王朝对于人才的选拔标准也十分之高,尤其是进士科的考察和选拔,可谓是难于上青天。考进士科的学子不仅要对儒家的经义有理解,且还要现场考察诗赋和时务策,考生需要兼具诗文修养以及对于国家政治民生的敏感,因此往往很多人考了一辈子也难以上榜。

新科进士放榜之时乃是长安城的一件大事,往往会举行规模盛大的庆祝活动,并且进士们要在活动结束以后去慈恩寺的大雁塔题名,此时年轻的进士就会感到格外的自豪。比如白居易考上进士的时候比较年轻,他那一科考上了十七个人,他最年轻,于是他就作了一首著名的诗“大雁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意气风发之状可以想见。考上进士以后被称作登龙门或者蟾宫折桂,这是一件极有难度同时也是十分荣耀的事,所以说很多考上进士的人很高兴,往往吟诗作赋,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孟郊考上进士之时也曾作诗“昔日龌龊不堪言,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遍长安花。”

唐代的科举考试如同教育体系一样,也是相当完备的。通过科举考试,唐王朝选拔出了很多优秀的人才,这对于改良国家政治,曾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其实唐代科举与教育的关系是紧密相关不可分割的,学校教育直接为科举服务,为科举考试输送人才,另一方面,唐代的科举制度反过来又对学校的教育具有反作用,因为科举考试的内容需要学校重点教授。尽管唐代兴办教育、发展科举的目的主要还是为统治者选拔人才,但是我们知道在唐代参加学习的人数很多,且男女老少不限,通过教育,他们的文化素质得到了提高。所以说唐代的教育和科举的积极作用很大,推动了文化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而这一结果正是归功于其不设限制、不拘一格的教育体系。

历史解密 战史风云 野史秘闻 风云人物 文史百科

太监是怎么出现的?为什么同在宫中太监需要净身御厨却不用?

历史内容除了大家在上学期间的历史书可以学到一些,但其实在历史的海洋中有许许多多的故事,等待大家来挖掘,今天小编就为大家整理了关于太监是怎么出现的?为什么同在宫中太监需要净身御厨却不用?这一内容。太监的产生,是中国古代皇权社会的一个怪胎。自从父系社会以来,那些手详情>>

美军电磁炮要复活了?美国国会知道被忽悠,但拜登还想上杆子给钱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赞赏!作者:毅品文团队战巡基洛夫,欢迎转发!对于火炮来说,实现更远的射程,更快的炮口初速度以及更优秀的打击精度无疑是最重要的追求目标。但是如果走传统的火炮技术发展路线的话,想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付出很大的代价,比如说详情>>

建国后尚小云全国巡演 黄牛把票价炒到原来三倍

何亮亮:在京剧四大名旦之中,尚小云的政治待遇不算高,戏曲改革实践却是最超前的。在梅兰芳、程砚秋入选全国政协之时,尚小云正在参加为期两个月的首期戏曲讲习班,衷心接受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教育,新中国开国大典刚刚落幕,尚小云剧团的第一部新戏就问世了详情>>

投军一年多就能统率三万人马,朱元璋是如何取得信任的?

虽然我们在上学期间学习历史,但其实历史的领域非常广阔,除了课本上的知识外,还有许多有趣的历史故事等待我们去发掘。今天我为大家整理的是关于投军一年多就能统率三万人马,朱元璋是如何取得信任的?这一历史内容的详细介绍。至正十二年(1352年)闰三月初一日,一个衣衫褴详情>>

山东省属于华东咽喉重地,1979年,为何驻扎了3个精锐军?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关于解放军部队建设发展和各个军区变迁的故事,例如沈阳军区、武汉军区、兰州军区等等。今天,我们聊聊济南军区。在五六十年代,济南军区管理了山东省各地的部队和其他武装力量。1979年,山东省境内合计驻扎了3个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