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师阴养三千死士的真实性 《晋书》对司马师阴养死士做出了明确记载,真实性应该无疑。 初,帝阴养死士三千,散在人间,至是一朝而集,众莫知所出也。——《晋书》 所谓“阴养”就是暗中培养,即没有暴露在明面上,这也是应有之意。 司马懿作为
郭女王
三国中迷住曹式两兄弟的美人,竟也未能善终,难道真是红颜薄命?
三国乱世里,蜀汉五虎上将之一,勇猛非凡且刚毅果敢
钩弋夫人死因有多种说法,但与汉武帝受到后宫干政的阴影不无关系
蜀汉灭亡之后 东吴是怎么坚持十七年之久的
李广墓前一副对联34字,却道尽一生荣辱,专家感叹:只有他配得上
诸葛亮未能兴复汉室,是否愧对刘备父子?
孙权给朱元璋“看门”
220年3月15日 曹操逝世
考古队意外挖出纪信墓,出土大量陪葬品,揭开了刘邦真实的为人
“襄阳说”为什么弱不禁风?“古隆中”为什么不是诸葛亮躬耕地
比魏延还冤的蜀汉名将,因错杀诸葛亮的姐夫,刘备想救都没办法救
司马懿为什么在曹操死了30年才敢造反呢?
楚王韩信,可信还是不可信?
三国赤壁一战,是什么原因让曹魏在很长时间不能组织大规模南征?
班婕妤为何被称作中国古代妇德的楷模?班婕妤有何成就?
赵云死后,张郃就称雄三国了吗?除了魏延,这2人还可匹敌张郃
汉朝名将李广后代,为义“叛国”,全家遭遇诛杀
媲美霍光的政治高手金日磾,本是异国太子,他靠什么而崛起的呢?
曹操手底下的五子良将,手中分别有多少兵力,按照多少如何排序?
《晋书》对司马师阴养死士做出了明确记载,真实性应该无疑。
初,帝阴养死士三千,散在人间,至是一朝而集,众莫知所出也。——《晋书》
所谓“阴养”就是暗中培养,即没有暴露在明面上,这也是应有之意。
司马懿作为从曹操时期的老臣,树大招风,肯定是不能明面上豢养死士的,所以只能暗中培养。
在“高平陵政变”之前, 这些死士是被“散在人间”,言外之意就是这些人都有各自的生活,并没有被司马家养在地窖里,或者什么暗无天日的环境中。
只待司马家准备干大事的时候,再派人通知这些死士,然后将他们聚集起来。
这时候,上至皇帝、曹爽,下至文武百官,才发现原来司马家还有这么一支武装力量。
可是,按照三国时期人口的推测来看,三国人口合起来不到千万,哪怕是最大的都市洛阳,人口也不过二三十万。
这其中,老弱妇孺起码占了一半有余,又有皇宫,以及文武百官的府邸,都是人口大户,三千青壮可以说是占有了极大的比重。
司马昭又是如何暗中培养,而不被皇帝,或者说掌权的曹爽等人发觉的呢?
“死士”一词,我们经常在各种文学作品或者影视作品中接触到,他们往往可以与“绝对的忠诚”划等号。
文学作品中的“死士”,在任务失败,或者被俘虏之后,往往会用牙间藏毒的方式自尽,以表明宁死不屈的精神。
事实上,这样的“死士”不是没有,但是绝对不可能大规模培养。
大多数的死士,不过是敢于拼命,根本做不到“明知死路一条却依旧甘愿赴死”的程度。
而司马昭的“三千死士”中,假如司马昭让他们自杀,猜猜又有多少人能做到?
唐·陈子昂《上军国机要事》有一句:“臣欲募死士三万人,长驱贼庭,一战扫定。”
这个“死士”倒是与司马昭阴养的“死士”概念相似,为了荣华富贵,或者说说报恩,他们愿意拿性命去拼搏。
当然,司马昭的死士忠诚度必然更高一筹,他们也不仅仅是那种拿钱卖命的雇佣兵可比的。
否则的话,别说三千,三万人都能招来,但是这样的人缺乏忠诚度,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要知道,司马家干的事,可以说是抄家灭族的大事,要真的只是靠着利益去拉起一帮人,恐怕当他们得知真相,或者被更大的利益诱惑的时候,不仅不能成为助力,反而会在危急关头调转枪头吧!
为了防止这些死士见利忘义,必然要培养死士的忠诚度。
这就是“阴养”与“招揽”的区别!
“阴养”重在一个“养”字,意思是长年累月供养,哪怕这些人另有一份谋生的手段,但是作为主家,司马师也不能少了他们的那一份。
而“招揽”更多的则是临时招揽,事到临头才会拿利益去诱惑他们给自己打工,虽然这些人也能不吝生命去拼死,但是忠诚度就差了不止一层。
想要“阴养死士”,不仅需要一份庞大的家底,而且需要长时间没有回报的投入。
在高平陵政变之前,之所以谁也不知道司马师还养了这么多死士,是因为他从来没有利用这些死士为自己做过什么。
如此一来,这些年来,他一直在不计回报地投入,足可见其心渊似海。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死士愿意为主家卖命,最主要的无非也就是利益纠葛罢了。
若主家只是一个普通富商,哪怕给再多钱,恐怕一生也难以豢养三五位死士。
而当主家是一个权倾朝野的大官的时候,哪怕一分钱不出,恐怕也能拉起一队死士。
除了最直接的金钱之外,威望、恩惠等等也都是司马师阴养死士的手段。
三国名将邓艾,原本也是大族出身,但是他出生之后已经家道中落,所以在曹操麾下只能做一个小吏。
文武双全的邓艾当然不甘心,后来被司马懿赏识,屡屡提拔,最终成为司马氏的心腹,因灭蜀之战成为一代名将。
邓艾愿意为司马懿赴死么?
若是在高平陵政变之时,司马懿有召,邓艾愿意做这个“死士”么?
答案是不言而喻的!
无论是因为他已经受过司马懿的恩惠,还是为了自己的前途,他都会欣然前往。
或者说他已经与司马氏绑定,一旦司马家被灭族他也难逃清算。
当然,邓艾这样的人算不上司马师阴养的死士,但是方式差不多。
不谈司马懿,以及司马家的威望,单单司马师本身就不是常人。
从曹叡时期,司马师就多次担任中护军一职,也就是禁军统领,堪称位高权重。
在这样的背景下,他想要施恩于人,岂不是易如反掌?
从后世结果来看,高平陵政变之后,司马家一家独大,最终攫取了曹氏政权,是司马家篡权的基础。
但是事实上,高平陵政变本身其实是以司马家为首的士族集团,打败以曹爽为首的宗室势力的一次政变。
正因为如此,司马懿代表的司马家族并非孤军奋战,他们还有很多支持者,比如太尉蒋济、司徒高柔。
而更多的人,则是冷眼旁观,既没有帮助曹爽,也不明确支持司马懿。
如此一来,司马家族的阻力就小了很多。
而落到实处,司马师阴养死士的阻力也小了很多,哪怕有很多朝堂高官,世家大族发现了他的小动作,也不会去告发。
曹芳这个傀儡皇帝没有实权,掌握实权的曹爽又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大草包,手下也没有几个能干实事的人。
这些人的目光都集中在司马懿身上,待司马懿称病之后,就觉得万事大吉,根本没有将目光放到司马懿的儿子身上。
这才导致了司马师“阴养三千死士”,却无人知晓的局面。
“高平陵政变”发生在洛阳,是司马家族利用曹爽与曹芳出城的机会,把控了洛阳。
但是,并不代表司马师的死士就一定非要养在这个显眼的京城,毕竟政变并非一日而成,也需要时间准备。
司马师完全可以先暗中将养在四周的死士召集到京城之后,再发动政变。
洛阳,乃魏国都城,又是当世第一大城市,受万众瞩目,要是真的在洛阳豢养三千死士,难度自然非同一般。
可若是在周边地区阴养,那难度就小多了,比如司马氏的老家河内郡。
河内郡本身就属于司隶,与洛阳并不远,司马氏作为河内郡望之族,养个两三千死士想要不被人发现,难度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
总结:司马师“阴养三千死士”确有其事,这些人在高平陵政变中也的确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是这些死士并不一定就是都在洛阳,忠诚度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高。在司马氏日渐强盛的年代,想要拉起这么一批死士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不过司马师能长期阴养而不被人发现,其眼光长远,也非常人所能及。
建文初年,朱棣在北方起兵靖难,建文帝闻讯后,派出65岁的老将耿炳文“帅师伐燕”,“兵号三十万”,向朱棣的大本营北平开进。耿炳文是明朝的开国武将,在朱元璋时代就屡立军功,曾打下安徽广德和江浙之门户长兴。大明建国后,他又率军北清沙漠,南平云南详情>>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赞赏!作者:毅品文团队战巡基洛夫,欢迎转发!对于火炮来说,实现更远的射程,更快的炮口初速度以及更优秀的打击精度无疑是最重要的追求目标。但是如果走传统的火炮技术发展路线的话,想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付出很大的代价,比如说详情>>
何亮亮:在京剧四大名旦之中,尚小云的政治待遇不算高,戏曲改革实践却是最超前的。在梅兰芳、程砚秋入选全国政协之时,尚小云正在参加为期两个月的首期戏曲讲习班,衷心接受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教育,新中国开国大典刚刚落幕,尚小云剧团的第一部新戏就问世了详情>>
在学校里学习历史时,我们只能获得有限的历史知识。实际上,历史是一个广阔无边的海洋,里面蕴含着无限的故事和奇闻异事。今天,我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关于张惠:后梁太祖朱温发妻,为人贤明精悍,敢做敢言的历史内容,来探索这个海洋中的一部分历史。人物生平丽华之叹张惠,后梁太祖详情>>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关于解放军部队建设发展和各个军区变迁的故事,例如沈阳军区、武汉军区、兰州军区等等。今天,我们聊聊济南军区。在五六十年代,济南军区管理了山东省各地的部队和其他武装力量。1979年,山东省境内合计驻扎了3个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