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太炎:诸葛亮借孙权之手除掉关羽,诸葛亮为何要害关羽?

章太炎:诸葛亮借孙权之手除掉关羽,诸葛亮为何要害关羽?

()
中文名:
章太炎:诸葛亮借孙权之手除掉关羽,诸葛亮为何要害关羽?
别名:
国籍:
人物简介:

公元234年的一个傍晚,一片暮色之中,诸葛亮带着他那未竟的北伐大业,病逝于五丈原,终为后世留下了一段“出师未捷身先死”的莫大遗憾。 千年以来,围绕着诸葛亮的是是非非,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在小说戏剧里,他是集忠心与智慧于一身的智者;在《三国

三国名人推荐

公元234年的一个傍晚,一片暮色之中,诸葛亮带着他那未竟的北伐大业,病逝于五丈原,终为后世留下了一段“出师未捷身先死”的莫大遗憾。

千年以来,围绕着诸葛亮的是是非非,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在小说戏剧里,他是集忠心与智慧于一身的智者;在《三国志》里,他是力挽狂澜,成就三足鼎立之势的能臣;在一些史学家眼中,诸葛亮过于保守,善治国而不善用兵。

然而令人大感意外的是,在章太炎笔下,诸葛亮竟成为借孙吴之手除掉关羽的背后主谋!

那么,诸葛亮到底是忠心耿耿的治国能臣,还是党同伐异、害死关羽的罪魁祸首?章太炎何出此言?今天的我们作为读者,又该如何看待章氏笔下的诸葛亮?

章太炎笔下的“法家本色”

诸葛亮,作为蜀汉集团创业初期的骨干成员,从最早的南征北讨,到危急时刻的受命托孤,再到后来的六出祁山,兢兢业业,始终如一。

相比于庞统短暂的效力,诸葛亮对于整个蜀汉集团而言,无疑是一位灵魂人物。

在《三国演义》之中,这一人物被罗贯中塑造成一位忠君爱国、才略超人之士,身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理想。

然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章太炎看来,诸葛亮为了能使蜀汉集团在刘备去世后仍然上下一心,政令通畅,不惜背后促使孙权偷袭荆州,并且在关羽兵败之后不派兵相助,从而除掉了这位功高而无罪的“虎臣”。

在1900年出版的《訄书》当中,章太炎以一篇《正葛》专写此事。

“正”,匡正之意,“葛”,即是指诸葛亮。

言下之意,就是要匡正人们对于诸葛亮的认识。

而最令人耳目一新的是,章太炎在文中将诸葛亮定义为“法家”,而非“儒家”。

何为“法家”?法家强调“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

在如今的我们看来,以法治国、赏罚分明便是法家思想最鲜明的特色。

而在饱读诗书、通经晓义的章太炎看来,法家思想远不止于此。

国家内部的高度集权,才是法家最关心的事情。

因此,法家最担忧的事情,便是“魁柄下移”。

《管子·国蓄》有言:“利出一孔者,其国无敌;出二孔者,其政不诎;出三孔者,不可以举兵;出四孔者,其国必亡。”

所谓“孔”,即指途径、通道,政令出于一人,则国家无敌,而出于多人,则国家必会衰亡。

其言之意,便是宣扬国家高度集权的优势,而痛陈多人干预政治的弊病。

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自然会深谙此理。

因此,我们能够看到,诸葛亮在刘备集团当中大力推行赏罚分明的政策,更是对不服政令之人痛下杀手,不论位高权重,或是劳苦功高。

刘备养子刘封如此,同为托孤重臣的李严同样如此。

毕竟在法家看来,内部的团结统一,要比对外的领地得失更加重要。

读到这里,是不是有些眼熟?近代蒋公的“攘外必先安内”,同出此理。

因此,在面临内部统一和外部胜利二选一的时刻,诸葛亮都会义无反顾地选择前者。

令人唏嘘的是,关羽恰恰是一介虎将,虽然以忠义著称,然而其最大特点,便是能力出众的同时不好驾驭,因此便无法融入到诸葛亮以法家思想建构的统治系统之中。

适逢晚年的关羽,不仅功高盖主,更是将诸葛亮先前制定的“联吴抗曹”战略弃置一旁。

考虑到刘备死后,关羽辈分甚高,将无法驾驭,因此诸葛亮便有理由将他除掉。

所以,章太炎据此认为,关羽之死,是诸葛亮为了实现统治集团内部高度统一的牺牲品。

在《正葛》一文中,章太炎将诸葛亮暗害关羽一事比作“萧何之戮韩信”,其目的是为了在刘备死后能够继续维持统治集团的内部稳定。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对于诸葛亮这种“背后插刀”的行径,章太炎并未表现出深恶痛绝之情,甚至有些辩驳维护之意,这又是为何呢?

“一切历史即是当代史”

正如法国哲学家克罗齐所言:“一切历史即是当代史”,对历史的解读,从来没有逃脱出时代的影响。章太炎解读诸葛亮,同样如此。

在这部《訄书》出版之前的19世纪末,正是中华民族深陷危亡之时。

鸦片战争后,国门洞开,而一部分人赖以自救的洋务运动,也随着甲午战争的失败而宣告破产。

曾令天下士子报以希望的戊戌变法,最终却化为一场“百日维新”的政治闹剧。

眼见着“无药可救”的民族危机,促使着一代又一代学子痛思治国方略,章太炎便是其中之一,而对于学富五车、年轻有为的章太炎来说,寻找解决当下问题的途径,是他最需要做的事情。

1900年之前,天下思变,以康有为为代表,大多数人仍然寄希望于“君主立宪”,即保留君主制,但是要制定法律,推行宪政。

彼时的章太炎,还是康有为的忠实拥泵。

然而如何让这个已经推行近五千年“人治”的古老社会改弦更张,推行法制?

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重新发现解决问题的办法,无疑是一种相对缓和而且看似有效的办法。

所以,在《訄书》当中随处可见这种“借古喻今”的色彩,《正葛》也不例外。

借助对诸葛亮在关羽战死一事中的表现进行品评,驳斥了他文中所谓的前人“失策”之论,从而宣扬了最接近现代法制理念的法家思想。

对当时的天下士人而言,这无疑是“用你听得懂的话来给你讲道理”。

然而,章太炎的这番解读,一定是对诸葛亮这位千古名臣的正解么?

“隆中对”里的宏图大略

“卧龙凤雏,得一可得天下。”相比于善出计策的“凤雏”庞统,“卧龙”诸葛亮可谓治国理政的能才。

彼时的刘皇叔,仅仅占据了新野一地,麾下部众不过寥寥,与曹操、孙权相比更是难望相背。

幸得人和之利,此时的刘备在徐庶的推荐下三顾茅庐,和诸葛亮进行了一场后世皆知的“隆中对”,确定了“先取荆州,后进益州,西出秦川,东进宛、洛”的战略,这才为后来的“三足鼎立”树立了明确的规划。

赤壁之战后,凤雏相继来投。

在卧龙、凤雏二人的辅佐之下,刘备一度占据了川渝、荆襄之地,汉中之战大败曹操,荆州也在关羽的统率下,北上进攻中原,形势大好。

当年“隆中对”的规划蓝图,竟已几乎全部完成!假如关羽小心谨慎,保护好荆州,东联孙吴,共同抗击曹操,那么“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的愿景就能完全实现了。

可惜天不遂人愿,随着关羽“大意失荆州”,刘备集团痛失荆襄这一可以北进中原、东出江淮的战略要地,从此只能偏安川渝、甘陇地区,再也无力复刻当年“隆中对”当中的战略构想。

纵使后来诸葛亮六出祁山,也只是在江河日下的形势中不断地利用现有的资本通过战争进行无意义的豪赌。

因此,相比于内部团结统一,荆州之失对诸葛亮来说绝对是更加严重的损失,这无关乎法家思想的治国理念,而是曾经的统一大略顷刻间付诸东流,对于刘备集团而言,无疑是一场晴天霹雳。

所以,站在更广阔的视角来看,关羽之死和荆州之失,并不是诸葛亮所期待的结果,因此章太炎所谓“诸葛亮借东吴之手除掉关羽”的观点也就有失偏颇。

此外,就当时而言,刘备集团第一代核心成员,即刘、关、张三人,正处于事业的上升期,准备一展宏图一统天下,并未有即将去世的征兆,就连多年之后诸葛亮在《出师表》当中也说“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可见对诸葛亮而言,刘备的去世是带有些许意外的。

所以,彼时关羽败走麦城之时,并非诸葛亮开始考虑为后世之君作政治铺垫的时候。

因此,从以上两点出发,我们可以看到,关羽之死并非诸葛亮所希望看到的结果,而章太炎所谓“诸葛亮借东吴之手除掉关羽”,也只是其单从法家理念的单一视角,对特定的历史事件进行了片面的解读。

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正所谓“千人千言”,对于一个历史上影响甚远的著名人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读,本就是人之常情。

而章太炎能够从纷繁浩杂的史料中,解读出诸葛亮背后的法家思想,已然是富有新意的卓见。

在经历了多年的政局动荡之后,晚年的章太炎又提笔写下了《思葛》一文。

在文中,章太炎不仅对诸葛亮敬称“武侯”,更是坦然承认了当年《正葛》当中对“诸葛亮除杀关羽”一事的误解,重新赞颂诸葛亮“济世救民”的博大胸怀。

一代学者能够如此正视自己曾经的错误,其严谨态度,诚然如斯,更值得后世的我们深深敬佩。

历史解密 战史风云 野史秘闻 风云人物 文史百科

朱棣成功了吗(朱棣打赢了吗)

建文初年,朱棣在北方起兵靖难,建文帝闻讯后,派出65岁的老将耿炳文“帅师伐燕”,“兵号三十万”,向朱棣的大本营北平开进。耿炳文是明朝的开国武将,在朱元璋时代就屡立军功,曾打下安徽广德和江浙之门户长兴。大明建国后,他又率军北清沙漠,南平云南详情>>

美军电磁炮要复活了?美国国会知道被忽悠,但拜登还想上杆子给钱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赞赏!作者:毅品文团队战巡基洛夫,欢迎转发!对于火炮来说,实现更远的射程,更快的炮口初速度以及更优秀的打击精度无疑是最重要的追求目标。但是如果走传统的火炮技术发展路线的话,想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付出很大的代价,比如说详情>>

建国后尚小云全国巡演 黄牛把票价炒到原来三倍

何亮亮:在京剧四大名旦之中,尚小云的政治待遇不算高,戏曲改革实践却是最超前的。在梅兰芳、程砚秋入选全国政协之时,尚小云正在参加为期两个月的首期戏曲讲习班,衷心接受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教育,新中国开国大典刚刚落幕,尚小云剧团的第一部新戏就问世了详情>>

张惠:后梁太祖朱温发妻,为人贤明精悍,敢做敢言

在学校里学习历史时,我们只能获得有限的历史知识。实际上,历史是一个广阔无边的海洋,里面蕴含着无限的故事和奇闻异事。今天,我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关于张惠:后梁太祖朱温发妻,为人贤明精悍,敢做敢言的历史内容,来探索这个海洋中的一部分历史。人物生平丽华之叹张惠,后梁太祖详情>>

山东省属于华东咽喉重地,1979年,为何驻扎了3个精锐军?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关于解放军部队建设发展和各个军区变迁的故事,例如沈阳军区、武汉军区、兰州军区等等。今天,我们聊聊济南军区。在五六十年代,济南军区管理了山东省各地的部队和其他武装力量。1979年,山东省境内合计驻扎了3个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