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这个镇,地处三省交界地,因为一位晋朝文人而得名

邯郸这个镇,地处三省交界地,因为一位晋朝文人而得名

()
中文名:
邯郸这个镇,地处三省交界地,因为一位晋朝文人而得名
别名:
国籍:
人物简介:

束皙因文才而名垂青史 束皙博学多才,文章写得好又没有纨绔子弟的臭毛病。束皙的爷爷、父亲两代人都当过太守(近似于今天的市长),生于这样家庭,按理说束皙当官是轻而易举的事儿。但是,他和哥哥束璆最初都只能闲待在家里“啃老”。原来,束璆娶了重臣石鉴

唐朝名人推荐

束皙因文才而名垂青史

束皙博学多才,文章写得好又没有纨绔子弟的臭毛病。束皙的爷爷、父亲两代人都当过太守(近似于今天的市长),生于这样家庭,按理说束皙当官是轻而易举的事儿。但是,他和哥哥束璆最初都只能闲待在家里“啃老”。原来,束璆娶了重臣石鉴的侄女当老婆,这俩人婚后大概老是吵嘴,一气之下,束璆选择离婚。这件事儿对哥俩的影响不小。

西晋时代推行九品中正制,大意是地方人才由官府推荐,他们再出来做官。

比起声名显赫的石家来,束氏的家底儿还是差点意思。不对等的婚姻很难有好结果,这桩婚姻从一开始就有点儿束璆攀附权贵的感觉。自己侄女成了“弃妇”,石鉴当然不满,他打算给俩人点颜色瞧瞧,就给地方州县“打招呼”,不能举荐这兄弟俩当官。

束皙不以为意,回到家著书作文,他专门写了一篇《玄居释》,文中说学问不能当作做官的敲门砖。辅政大臣张华一瞅,觉得人才难得,在他极力推荐下,束皙才正式步入仕途。

不过,束皙的官宦生涯确实不够显达,大多数时间,他只是朝廷的六品官,主要是写写文章,顺带“操心”下朝廷的规章制度。不过,史官还是把他列入正史列传,原因是他的学问和文章太出色了!

晋武帝司马炎在位时,一个胆大的毛贼,挖开了汲郡(今河南省卫辉市)的魏王陵墓。挖没挖到金银珠宝咱不知道,倒是“出土”了几十车的竹简,上边写的全是先秦典籍。一时间,汲郡车马如云,大家都想看看老祖宗到底写了点啥。但是,一看竹简上的“蝌蚪文”,大家瞬间蒙了,一个字也不认识。

官府招来束皙、荀勖、卫恒这一帮学者,他们点灯熬油,用晋朝使用的文字,对古文进行了“翻译”,整理出了先秦古书十多种,计75篇。这批著作被学界称作《汲冢书》,其中就包括著名的《竹书纪年》。

可以说,在保存文化典籍的工作中,束皙功莫大焉。

束皙的作品受到后世学者推崇

西晋文坛浮华空洞,士大夫的文章不接地气,束皙的文章却与众不同。他的文风质朴,重点反映民生疾苦,受到了后世学者的重视。

束皙的《贫家赋》展现民生苦痛,他的《劝农赋》讥讽官府爪牙对民众的压榨,束皙的文章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他将文学作品从无关痛痒的视角挪开,转而关注流血流汗的底层民众。就这一点来说,他的作品是开创性的。

重修束皙祠堂碑(右)

当地方官时,他组织民众抗旱,保证大家有饭可吃。他还一再上书,希望皇帝能关心农业生产,不要因饥荒造成流民,他还建议政府组织移民,促进西部开发。以现在眼光来看,束皙的建议是超前的,可惜他人微言轻,皇帝只当耳旁风。

从某种程度上说,束皙的政治处境有点尴尬,皇帝看重的是他的学问,但是想过多参与朝政?不好意思,没门!

史书记录,束皙生前撰有文集七卷,可惜大都在战乱年代散失。今存的束皙作品只剩下了《补亡诗》六首和四篇赋文。

束皙晚年,婉拒了赵王司马伦(晋文帝司马昭的幼弟)的邀请,以有病为托辞回到老家授徒教书。司马伦后来逼退晋惠帝,自己称帝,其他七王起兵征讨,史称“八王之乱”。司马伦兵败后被赐死,凡是和司马伦一道参与谋反的官员大都受到了处理。

司马伦看中了束皙文才,打算让他当自己秘书,专门写案牍、檄文。如果束皙接受任命,那司马伦反叛的文件少不了经过他手,回头秋后算账,束皙一家保不齐有灭族之祸。好在束皙洞若观火,不肯同流合污,避免了家族悲剧,也为束氏家族留下了一条根脉。

束馆镇因束皙而得名

回到老家没多久,束皙因病去世,年仅40岁。听闻消息,元城百姓非常悲痛,城中商人停止营业,农民辍耕,大家自发来到束家悼念,哀恸者往来穿梭不绝于途。束皙的门生、旧友在他墓前树碑纪念,后来又为束皙修建了祠堂。

束皙的老家位于元城安贤镇,后来被改称为束馆镇(馆的意思是学校)。清初学者顾祖禹的《读史方舆纪要》中说,束馆镇曾被叫做束庙堡、束馆堡,因境内有纪念束皙的庙和束皙所建的学校。地名中之所以有个“堡”字,是因这里地处三省交界地,生逢乱世,土匪纵横,百姓为了安全,就在四周修土寨墙,引马颊河水为“护城河”,保一方百姓安全。

旧时束馆镇中间高四周低,古镇形似棋盘,镇中两条十字大街通往四个寨门,传闻束馆老街有72座庙、72口井,寨墙外还有九桥十八洞,当然这只是概数。古代束馆镇商业繁荣,明朝初年,政府就在此设收税机关,每逢集市,周围数县百姓往来其间,闻名三省的鸡窝烧饼、豆腐丝慰藉着远道而来的食客、商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依据不同的方位分出了四个村子,这就有了今天的东束馆、西束馆(束馆镇政府驻地)、北束馆和南束馆。

束馆镇地处河北、山东、河南三省交界地,又因为和束皙千丝万缕的联系,给大名古城平添了一段斯文往事。

大名县被束氏家族看作祖庭地

束馆镇的束皙祠堂饱经风霜,元、明时代进行过多次修缮。到了晚清时期,本地士民再度出资重修。大家树碑镌刻,讲述束皙生平故事。后来大名县建立石刻博物馆,这通刻于清同治五年(1866年)、2米多高的古碑被异地安置保护。

大名县也挺重视对家乡名人的宣传,在古城中树立了束皙塑像。流传于束馆镇一带的民间故事《束馆与束皙》更是被列为了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旧时有“元城十二景”之说,其一就是“束馆春华”,明清时代的县志更是保留了吟咏束皙和束馆镇的一些诗篇。

根据资料记录,元城的束氏族人在唐朝时为避战乱纷纷南迁,束氏家族在河南南阳安家落户。束氏族人追念先祖,仍把今天的大名县看作祖庭地之一,束皙因是家族翘楚,受到了后世族人的尊敬。

在今天的束氏祠堂,依然有关于束皙生平事迹的对联,其中的“诚感神明,咸歌黍稷之盛;才储博洽,独识蝌蚪之文”一联,高度概括了他一生光辉灿烂的功绩。

※本文相关参考及引用资料:《晋书·束皙传》。

■文/本报记者郭会哲,本文原刊于《河北青年报》2023年3月9日“发现河北”专栏,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引用。

■供图/大名县融媒体中心

历史解密 战史风云 野史秘闻 风云人物 文史百科

朱棣成功了吗(朱棣打赢了吗)

建文初年,朱棣在北方起兵靖难,建文帝闻讯后,派出65岁的老将耿炳文“帅师伐燕”,“兵号三十万”,向朱棣的大本营北平开进。耿炳文是明朝的开国武将,在朱元璋时代就屡立军功,曾打下安徽广德和江浙之门户长兴。大明建国后,他又率军北清沙漠,南平云南详情>>

美军电磁炮要复活了?美国国会知道被忽悠,但拜登还想上杆子给钱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赞赏!作者:毅品文团队战巡基洛夫,欢迎转发!对于火炮来说,实现更远的射程,更快的炮口初速度以及更优秀的打击精度无疑是最重要的追求目标。但是如果走传统的火炮技术发展路线的话,想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付出很大的代价,比如说详情>>

建国后尚小云全国巡演 黄牛把票价炒到原来三倍

何亮亮:在京剧四大名旦之中,尚小云的政治待遇不算高,戏曲改革实践却是最超前的。在梅兰芳、程砚秋入选全国政协之时,尚小云正在参加为期两个月的首期戏曲讲习班,衷心接受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教育,新中国开国大典刚刚落幕,尚小云剧团的第一部新戏就问世了详情>>

张惠:后梁太祖朱温发妻,为人贤明精悍,敢做敢言

在学校里学习历史时,我们只能获得有限的历史知识。实际上,历史是一个广阔无边的海洋,里面蕴含着无限的故事和奇闻异事。今天,我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关于张惠:后梁太祖朱温发妻,为人贤明精悍,敢做敢言的历史内容,来探索这个海洋中的一部分历史。人物生平丽华之叹张惠,后梁太祖详情>>

山东省属于华东咽喉重地,1979年,为何驻扎了3个精锐军?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关于解放军部队建设发展和各个军区变迁的故事,例如沈阳军区、武汉军区、兰州军区等等。今天,我们聊聊济南军区。在五六十年代,济南军区管理了山东省各地的部队和其他武装力量。1979年,山东省境内合计驻扎了3个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