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唐代守选专设起始时间考制度,人才选拔的“停年格”

浅析唐代守选专设起始时间考制度,人才选拔的“停年格”

()
中文名:
浅析唐代守选专设起始时间考制度,人才选拔的“停年格”
别名:
国籍:
人物简介:

当然,除了经济方面的强大,还有被视为封建王朝中璀璨瑰宝的科举制的发展。 图源网络 无论是唐太宗李世民,还是一代女皇武则天,都对科举制的完善倾注了大量心血。尤其是有着“停年格”之称的守选制度,一经推出,极大地推动封建王朝中对官员及人才的优选

唐朝名人推荐

当然,除了经济方面的强大,还有被视为封建王朝中璀璨瑰宝的科举制的发展。

图源网络

无论是唐太宗李世民,还是一代女皇武则天,都对科举制的完善倾注了大量心血。尤其是有着“停年格”之称的守选制度,一经推出,极大地推动封建王朝中对官员及人才的优选优用。

不过,如此前所未有的新制度,是如何产生并运用实际的?又如何给科举制度锦上添花呢?

图源网络

科举制度是世界上使用时间最长的选官制度,有学者认为其源于隋朝,也有人考证发现,汉朝不仅有分科举人、按科举人,还有考试进用,但是,毋庸置疑的一个观点是:它在唐朝得到飞速发展。

图源网络

相较于之前出现的选官制度,如世卿世禄制、察举制、征辟制与九品中正制,科举制度是唯一一个面向全社会学子的考试制度,且所有考生都在同一套衡量标准下接受检验,不夹带任何私情,公平公正。

图源网络

因此,科举制出现以后,越来越多的人才凭借能力,入仕做官,改变个人乃至全族的命运。不过,这种人才济济,积极参加考试的现象,也并非一直都有,特别是唐朝建立的初期阶段。

图源网络

那时,百姓经历隋末兵乱,刚获得安宁的生活,只想要休养生息,哪里顾得上读书参加考试。可是,与此同时,唐朝初期的官员制度尚未成型,亟需人才添补。

因此,吏部不得不要求各地政府,征召大量士人赶赴长安参加科举选拔。可以说,只要参加考试的人几乎都被授予官职,尽职尽责地建设大唐江山。

图源网络

唐朝史书中记载:初,武德中,天下兵革方息,万姓安业,士不求禄,官不从员。”

渐渐地,唐朝的官员体系趋于稳定,各项社会发展也呈现奋发之势。因此,朝廷不缺官员,而百姓却又争着抢着要参加科举。

图源网络

如此一来,从原来官职与人才的供大于求,转变成供小于求。再加上朝廷并未对参加科举制度实行年龄与次数上的限制,一些先前科考失败的人,又重新苦读,报名参考。

比如诗人韩愈,六次科考之旅,才中进士,依此担任节度推官、监察御史、宰相的行军司马与吏部侍郎,死后被追赠“礼部尚书”。

图源网络

由此可见,唐朝举行的每次科考,其参加人数只增不减。但是,考生人数太多,不仅仅会因为管制太少而导致社会阶层之间的矛盾,还会造成一目了然的社会问题。

当时,唐朝有三种情形的考试地点,分别是:京都长安、东都洛阳、双都并试。主要是以长安为主,而每次举行科举考试时,都会涌入将近3000人的考生。

图源网络

包括独自进京赶考的穷书生,还有带着数个书童的富家子弟,可想而知,都城长安的人口数量之多。随之而来的不仅是衣食住行上的拥挤与艰难,还有物价的上涨。

要知道,自古以来,供不应求现象出现后,往往是价高者得。而富家子弟可以肆无忌惮地一掷千金,但多得是寒门学子,甚至连基本的笔墨纸砚都买不起,面临无法参考的窘况。

图源网络

除了对考生的影响,也造成京城原住民的诸多困扰。比如物价上涨导致基本生活支出的增多,以及人员众多难以管理后出现治安问题,可谓是怨声载道,民愤四起。

总得来说,参加科举考试的人太多,有百害而无一利。因此,朝廷必须做出宏观调控,但是,要想从根源上杜绝种种矛盾,谈何容易呢!

图源网络

有人建议:“改变科举考试的时间。”可是,科举制度形成已久而且规模大、影响深远,岂能随意变更。既然基本政策无法改变,只能以补充政策,间接调整。

要知道,绝大多数人参加科举制度的直接原因,是中了进士后可以加官进爵,甚至在世人的认知中,只要是登榜考生,一定会在不久后受到皇帝授官。

图源网络

换句话说,只要存在“科考及第便能高枕无忧”的想法,众人一定会前仆后继地参考。反之,只要改变这项固有观念,便能遏制考生人数。

因此,守选制度应运而生。其内容是新进士及第之人中六品以下的入选者,在完成科举考试后,需要等待一定时间才能入朝为官,直到吏部通知期限截止,才算是守选结束。

图源网络

也就是说,一个人若想入仕,要经过读书、参加考试、守选结束这三个流程,缺一不可。而先前不少人参加完科举考试便可万事大吉的计划也沦为一场空,不得不变得三思而行。

如此一来,不仅考生人数得到控制,而且朝廷可以利用守选时间,对现有官职进行调整,确保人尽其才。因此,守选也被称为人才选拔的“停年格”。

图源网络

唐朝士人科举登科后,算是获得做官的资格,但最终能不能成功做官,仍是未知数。

唐朝史书上记载:“为官择人,唯才是待。今选司并格之以年数,合格者,判虽下劣,一切皆收;如未合格,而应科目者,才有小瑕,莫不见弃。”

图源网络

大致意思是官员在选拔考生时,以才能学识作为主要选拔要求,等级高且完全合格的,最终会入仕为官,若等级低但未合格或有小瑕疵,则也不能放弃,要慎重对待。

进入守选阶段的考生被称为“守选官”,期间有重新选择的机会,可以更加自主地选择未来。

图源网络

而留到守期结束的守选官,则会参加最终的“铨选”,即接受吏部与皇帝关于“身、言、书、判”的评判,即身材样貌、言辞辩论、楷法字体、文理程度,后经过德行评判,最终确定官职。

值得一提的是,六品以上的官员由皇帝亲自主持选官工作,以下则由吏部代劳。

图源网络

根据历史记载,守选制的大规模推行是在唐玄宗开元盛世的中后期,是毫无疑问的唐朝首创。此后经过五代的发展,逐渐成熟,让官职数量与考生数量之间的矛盾得到极大缓解。

也有人说:“科举制度本是不拘一格降人才,如此繁琐的选官制度,是否违背初心呢?”答案是否定的。

首先是公平公正。

图源网络

唐朝入仕并非只有科举制一条道路,还有门第出身或勋贵嘉赏以及技艺高超等等。因为出身不同,认知与能力也不尽相同,单调的选官制度有可能会埋没人才。

因此,在守选期间,考生可以一目了然地认识到自己的优缺点,选择更好地前程。

图源网络

另外,守选也可以培养考生的能力。寒窗苦读十年,只能说掌握了课本上的知识,但为官之道却依旧陌生。因此,复杂的选官制度,可以提前帮助考生适应做官,并培养一些必备能力。

图源网络

最后选优弃劣。唐王朝的选官制度是历朝历代最完善、最合理、最客观的选官制度。如此严苛的选拔也避免“高分低能”的考生鱼目混珠,减少官场无能者。

因此,守选制度无论是从自身影响,还是辐射到整个选官制度上,都深得后世青睐。而一大批有能力有才华的官员,也促成了唐朝的盛世光景。

历史解密 战史风云 野史秘闻 风云人物 文史百科

朱棣成功了吗(朱棣打赢了吗)

建文初年,朱棣在北方起兵靖难,建文帝闻讯后,派出65岁的老将耿炳文“帅师伐燕”,“兵号三十万”,向朱棣的大本营北平开进。耿炳文是明朝的开国武将,在朱元璋时代就屡立军功,曾打下安徽广德和江浙之门户长兴。大明建国后,他又率军北清沙漠,南平云南详情>>

美军电磁炮要复活了?美国国会知道被忽悠,但拜登还想上杆子给钱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赞赏!作者:毅品文团队战巡基洛夫,欢迎转发!对于火炮来说,实现更远的射程,更快的炮口初速度以及更优秀的打击精度无疑是最重要的追求目标。但是如果走传统的火炮技术发展路线的话,想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付出很大的代价,比如说详情>>

建国后尚小云全国巡演 黄牛把票价炒到原来三倍

何亮亮:在京剧四大名旦之中,尚小云的政治待遇不算高,戏曲改革实践却是最超前的。在梅兰芳、程砚秋入选全国政协之时,尚小云正在参加为期两个月的首期戏曲讲习班,衷心接受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教育,新中国开国大典刚刚落幕,尚小云剧团的第一部新戏就问世了详情>>

张惠:后梁太祖朱温发妻,为人贤明精悍,敢做敢言

在学校里学习历史时,我们只能获得有限的历史知识。实际上,历史是一个广阔无边的海洋,里面蕴含着无限的故事和奇闻异事。今天,我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关于张惠:后梁太祖朱温发妻,为人贤明精悍,敢做敢言的历史内容,来探索这个海洋中的一部分历史。人物生平丽华之叹张惠,后梁太祖详情>>

山东省属于华东咽喉重地,1979年,为何驻扎了3个精锐军?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关于解放军部队建设发展和各个军区变迁的故事,例如沈阳军区、武汉军区、兰州军区等等。今天,我们聊聊济南军区。在五六十年代,济南军区管理了山东省各地的部队和其他武装力量。1979年,山东省境内合计驻扎了3个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