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英华】清龙安知府蒋德钧的李白情结‖蒋卫华

【文史英华】清龙安知府蒋德钧的李白情结‖蒋卫华

()
中文名:
【文史英华】清龙安知府蒋德钧的李白情结‖蒋卫华
别名:
国籍:
人物简介:

本文载《巴蜀史志》2021年第1期 清龙安知府蒋德钧的李白情结 蒋卫华 曾祖父蒋德钧(1852-1937),字少穆,湖南湘乡人。清光绪八年至十九年(1882-1893)任四川龙安府知府。在任11年,励精图治,兴利革弊,体恤民情,重教兴文

唐朝名人推荐

本文载《巴蜀史志》2021年第1期

清龙安知府蒋德钧的李白情结

蒋卫华

曾祖父蒋德钧(1852-1937),字少穆,湖南湘乡人。清光绪八年至十九年(1882-1893)任四川龙安府知府。在任11年,励精图治,兴利革弊,体恤民情,重教兴文,政绩卓著。在他“行”“法行”“爱行”的治理下,龙安府一带,百姓安居,社会稳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太平景象。光绪十七年(1891),士民同建“郡侯少蒋公德政”,以资纪念。

蒋公的“德政”,得益于天时地利人和诸多因素。其中有一点值得关注,那就是他发掘了一个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资源 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出生地、读书地、隐居地山,以及1000多年来为世代学习景仰的李白文化传承。山文化、李白文,影响到蒋公以德施政、以教化民、以文养性、以勤治惰,兴农桑、修水利、保平安的为官理念。

清光绪十六年(1890),蒋公编纂过一本《山图志》。此书湮没、失传100余年。20世纪90年代,江油市物资局的张先生将其珍藏的此书孤本捐献出来,1997年经江油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整理重印,得以重新面世,让我们一睹图志的真实面容。

山图志》是一本介绍山的地理历史图册,共4卷。卷一介绍山的地理位置及历史承载,卷二介绍历代文人学士写匡山的一些诗文,卷三记载友朋以及编纂者一起游山的唱和诗文,卷四收集关于匡山书院的几篇碑文。全书不到2.5万字,所记内容都与李白有关,篇篇诗文无一不在介绍、讲述、歌咏李白的行迹、故事和诗风神韵等,为我们了解出之前的李白开辟了一扇窗口。

太白祠坐落于山,创建于何时已不可考。丙戌(1886)八月,蒋公宾客到大匡山,见残存的太白祠一派狼藉,遂有了重修的举措,至第二年(1887)七月竣工。太白祠建成后,前来拜谒的人士络绎不绝。学子文士常聚于太白祠读书赋诗,可谓开启了“李白读书台”活动的新时期。

重修太白祠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而蒋公并未居功自傲,为已有。他在《新修山太白祠二十四韵并记》中谦虚地表示,自己仅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开拓了一步,当年太白读书习剑之风已经不存,只有召回他的精灵,才能使故土重现昔日之辉煌。蒋公曾将这首诗寄给他的父亲蒋泽(字嗣炎,号溶川,曾任江西盐运使,浙江即知府),得到父亲的赞赏与鼓励。蒋泽在《子德钧寄呈重修山太白祠记》 -诗中,肯定了儿子的政绩,并抒发了自己的感受。从父子二人的诗文交流中,可以窥见他们对李白的共识与崇敬,也可以窥见其深厚的父子感情及良好家风家教的传承和影响。

蒋公在修建太白祠后,又在其修建了颇具规模的匡山书院,将龙安府各书院生童迁并其中,以弘扬李白尚学之风,提升士民文化道德修养,培养社会栋梁之材。这一振兴教育的重大举措,在当时的龙安府影响很大,办学之风因此而鹊起。据匡山书院山长李字申夫,州人,咸丰壬子进士,翰林院庶吉士,曾任湖南布政使)的文字记载,匡山书院规模很大,有讲堂、宿舍40间,蒋公将龙书院的学生集中到匡山书院就读,采用“古道树人”之法(包括修身、读书、书法、作文、治世五方面),教育生徒100余人。在修建匡山书院过程中,李提出过很多好的建议。蒋公太白祠、建匡山书院,在当时得到很多人赞扬,产生了热烈的社会反响。深谙“读书自是千秋事”的李在其诗中风趣地感慨道:“回首十年下路,没人游草青青。”“今日江增二,未应再买山钱。”今昔对比,太守功德,尤显其

位于江油太白公园内的蒋公德政坊

山图志》卷四辑录了几位学士名人关于山、匡山书院的记事文章,与蒋公有关的后三篇文章,不仅记载了修建书院的经过,还讲述了它的作用和意义。其中明进士、内阁中书王麟的《匡山书院记》文采横溢,洋洋千字,极尽山之秀,畅叙山文化之悠久。王麟英在其《匡山书院记》中说道,由先贤圣哲开创的自先秦、两汉、魏晋、唐、宋一路发展起来的中华文化,理应传承光大,就好比展翅高翔的飞鸟,终归要休养生息于青山林木之中,所以郡守蒋公才有“书院之”,得以让广大学子有读书求知的地方,千古诗人李白为楷模,使其精神继往开来,“将使酒仙如,千载下尚有朋;法非,一堂中斯为俎豆”,起到“宏倡涪雅,兴起才”的作用,此乃“郡守之意”“郡人之福”也!王麟言辞中肯,太守蒋公建造书院的初心,就是为了弘扬先贤李白精神,使其后继有人,为发展川蜀文化培养人才。

无独有偶,《蒋公德政序》的作者徐大昌(字帆,南川举人,平武训导)在其《匡山书院记》中,不仅表达了与王麟相同的观点,还有对“郡守之意”的深层阐述。文章说,太守蒋公为解决学院经费开支,为学院购置田产,自食其力,使学生有饭吃,能够专心学习。告知学生,“山圣地也,书院盛举也,二者得兼,实公之”,这是太守带给我们的好处!“公之惠众知之,公之心蒙有说矣!”意思是你们知道太守给大家带来了好处,却未必了解他的良苦用心!接着,他说,“飞”“布金满地”的奢华殿堂不是太守的追求,也不是他力所能及的。我们财力极其困难,只能是大家同甘共苦,不要让陶渊明为吃不上饭发愁,也不要嫌弃谢灵运那样心怀杂念的人。不要你争我夺、小觑他人、妄自尊大,而是要引导大家乐善好施、返璞归真、勤俭办学,以“正人心”。太守反对那种不学无术却又好高骛远、不思进取而又妄自菲薄的“自”态度,应该看重生我养我的家园岷山,看到她壮美的景色,以生在这里而感到自豪!这是太守淳化民心、自强自立、“陋俗”的用意啊!还有,太守为筹措修建书院的经费,解决学生饭费和教师薪酬,想方设法,煞费苦心。既不能取之官府,也不能向民间摊派,“不公私”“公之事为难”啊!一个“难”字,暗含太守难中求成的努力。这一切,不正是在传承李白“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知难而上的进取精神吗?

徐大昌在这篇文章里并没有具体说明书院钱款是怎么解决的,但根据其他资料特别是蒋公自己撰写的《建立匡山书院》,可知其详。这篇呈文告诉我们:清光绪十三年(1887),龙安知府为振兴社会风尚,修建了李太白祠和匡山书院。书院的兴建扩充招徕的生日益增多,且学习成效昭著。然办学经费十分困难,除想法购置义田、收回公产外,知府本人还长期捐出自己的薪俸三千作为膏火之(据载,蒋公还时常向湘乡老家要钱,填补公需之不足。入京述职时,竟没有了盘缠)。蒋公的简短白,足以令人动容!他为弘扬李白精神、传承太白学风,延请名师培养人才,可谓殚精竭虑,倾其所有。

耸立在江油太白公园里的蒋公德政,百多年来,几经风霜剑雨,依然完好如。时代发展变迁,而敬仰参观者仍络绎不绝。它表明,无论何时何代,为官者,只要真正为百姓办实事、做好事,廉洁奉公、勤勉奉献,就会得到民众的拥戴,受到历史的褒扬:“大天高,涪江水长,公之无疆而安可?于是大书特书,而剧旁!”(见徐大昌《蒋公德政序》)

先曾祖蒋德钧公的故事还有很多。他从龙安府卸任返回故里之后,积极投身爱国维新运动,开矿山、修铁路、搞实业、办新学、建图书馆、推行乡村自治改革等,成为朝野看重的维新人士。这些,应与他崇尚好学求新、锐意进取、敢为天下先的李白精神有关。从一定意义上讲,龙安知府蒋德钧的“李白情结”,贯穿始终。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蒋卫华(蒋德钧曾孙女,西安文理学院中文系教授)

方志四川部分图片、音视频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文章所含图片、音视频版权归原作者或媒体所有。

历史解密 战史风云 野史秘闻 风云人物 文史百科

朱棣把长颈鹿当麒麟的故事是真的吗(明朝人为什么把长颈鹿叫麒麟)

在很多明代的史书上都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明朝的永乐十二年,榜葛刺的国王派遣使者给大明朝皇帝朱棣进贡了一头麒麟。为此,明朝的宫廷画师们还特意绘制了一副《瑞应麒麟图》,翰林院的翰林们还在这幅画上做了颂,这就是《瑞应麒麟图颂》。然而这幅画上所绘详情>>

美军电磁炮要复活了?美国国会知道被忽悠,但拜登还想上杆子给钱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赞赏!作者:毅品文团队战巡基洛夫,欢迎转发!对于火炮来说,实现更远的射程,更快的炮口初速度以及更优秀的打击精度无疑是最重要的追求目标。但是如果走传统的火炮技术发展路线的话,想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付出很大的代价,比如说详情>>

建国后尚小云全国巡演 黄牛把票价炒到原来三倍

何亮亮:在京剧四大名旦之中,尚小云的政治待遇不算高,戏曲改革实践却是最超前的。在梅兰芳、程砚秋入选全国政协之时,尚小云正在参加为期两个月的首期戏曲讲习班,衷心接受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教育,新中国开国大典刚刚落幕,尚小云剧团的第一部新戏就问世了详情>>

建造泰姬陵的沙贾汗是谁

沙·贾汗(Shahbuddin Mohammed Shah Jahan,1592年1月5日-1666年1月22日),是印度莫卧儿帝国的皇帝。“沙·贾汗”在波斯语中的意思是“世界的统治者”。沙贾汗在位期间,为他的第二个妻子Mumtaz Mahal(波斯人,传说貌详情>>

梅州市的区划变动,广东省的重要城市,为何有8个区县?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关于我国广东省各个城市区划变迁和经济发展的故事,例如湛江市、佛山市、东莞市等等。今天,我们聊聊广东省的梅州市。梅州市属于广东省东部的重要城市,地理位置很重要。总人口接近400万人,合计下辖了8个区县。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