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法律用身高确定刑事责任

秦国法律用身高确定刑事责任

()
中文名:
秦国法律用身高确定刑事责任
别名:
国籍:
人物简介:

秦朝有一条奇怪的法律,男子必须身高在六尺以上才具有刑事责任能力,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这种以身高作为确认刑事责任的标准,只有在秦朝发生过,其背后应该有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法律方面的原因。1975年12月,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墓中出土了一批竹简,内容主要是秦朝的

春秋战国名人推荐

秦朝有一条奇怪的法律,男子必须身高在六尺以上才具有刑事责任能力,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这种以身高作为确认刑事责任的标准,只有在秦朝发生过,其背后应该有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法律方面的原因。

1975年12月,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墓中出土了一批竹简,内容主要是秦朝的法律制度、行政文书、医学著作,是研究秦朝政治、法律、经济、文化的宝贵资料,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竹简中,秦律的内容占了一半,分别是《秦律十八种》《效律》《秦律杂钞》《法律答问》与《封诊式》。“身高六尺”的规定就出现在《法律答问》中。

经过多年的发展,到秦穆公时,秦国开始参与到中原的列国争霸之中,并逐渐壮大成战国七雄之一。秦国的崛起引起东方诸国的联手抵制,各国之间战争不断。可以说,秦的大一统是由一系列充满暴力的战争实现的,在当时情势下,这是实现统一的唯一途径。最终在公元前221 年,横扫关东六国,完成了统一大业。

长年的战乱,造成的不仅仅是人口的减少和财富的消耗,各国包括户籍档案在内的许多重要材料都毁于战火。虽然秦朝统一后即建立了户籍管理制度,但短时间内不可能摸清六国的人口年龄等基本情况。因此,秦朝统治初期,在涉及人的年龄问题时,就采用了比较直观的身高作标准。

秦以身高六尺作为承担法律责任的基本界限,那为何是 “六尺”而不是其他尺寸呢?

关于秦人的身高,我们可以参考一下秦始皇的兵马俑。兵马俑最低 1.71 米,最高 2 米,多数在 1.75 米以上。如果去掉鞋、发髻和冠的尺寸,秦俑平均身高大概在 1.75 米左右,约合秦七尺五寸。兵马俑基本上是按一比一的比例制作的,因此出秦人男性的平均身高并不低。

睡虎地秦简中,和秦人身高有关的记载也不少。“子小男子某,高六尺五寸”,说明身高六尺五寸仍属 “小”的范畴; “男子丁壮,长七尺一寸”,说明身高七尺一寸属秦人中的 “壮”的标准。按照这个标准,身高六尺在秦人中仍属于未成年人,或者接近成年的年龄。从这时起,开始承担法律义务,是非常有道理的。

身高确定刑事责任的案例

秦朝以身高为标准确定刑事责任,出土的《法律答问》中就有不少案例 ,让我们来看看秦朝是如何执行的:

案例一:甲偷牛时身高六尺,被关押一年后长到了六尺七寸,对甲如何处罚?

案例二:甲身高不足六尺,放牧时马受惊乱跑,吃了别人的庄稼,对甲如何处罚?

案例三:甲教唆乙盗窃杀人,得到赃款,乙身高不足六尺,对甲如何处罚?

案例四:甲为人妻,身高不足六尺,逃离夫家后被捕获自首,对甲如何处罚?

在这四个案件中,第一个案件的结局是判处甲“完城旦”的刑罚,也就是剃了胡须从事徒刑。第二个案件的结局是甲没有到担负刑事责任的年龄,所以不必赔偿。第三个案件甲因为是教唆犯,要施以被分裂肢体处死的磔刑。第四个案件中,如果是政府登记的合法婚姻就不受处罚,如果是非法婚姻就要受处罚。

虽然秦朝法律以严峻闻名,但受“矜老恤幼”的影响,也并非一味主张“严刑峻法”,而是体现出虽严且公,虽苛且正的特点。从以上四个案例来看,罪与量刑之间还算合理。

以身高确认刑事责任的标准,是与秦朝特定的历史背景密切相关的。秦国贯彻法家的重刑主义法制思想,大力征发徭役和兵役,以身体高度确定人是否成年,不仅是一个习惯问题,还是依法治理国家,以遏制犯罪,保护中央集权制的统治秩序的历史需要。

历史解密 战史风云 野史秘闻 风云人物 文史百科

朱棣报复建文帝旧臣(朱棣为什么要杀建文旧臣)

诛九族来自于秦商鞅变法之后的“夷三族”。“九族”的包括内容有不同的内容,一说是上自高祖、下至玄孙,即玄孙、曾孙、仍孙(古时称从本身下数第八世孙为仍孙)、子、身、父、祖父、曾祖父、高祖父。一说是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父族四是指姑之子(姑姑详情>>

美军电磁炮要复活了?美国国会知道被忽悠,但拜登还想上杆子给钱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赞赏!作者:毅品文团队战巡基洛夫,欢迎转发!对于火炮来说,实现更远的射程,更快的炮口初速度以及更优秀的打击精度无疑是最重要的追求目标。但是如果走传统的火炮技术发展路线的话,想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付出很大的代价,比如说详情>>

建国后尚小云全国巡演 黄牛把票价炒到原来三倍

何亮亮:在京剧四大名旦之中,尚小云的政治待遇不算高,戏曲改革实践却是最超前的。在梅兰芳、程砚秋入选全国政协之时,尚小云正在参加为期两个月的首期戏曲讲习班,衷心接受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教育,新中国开国大典刚刚落幕,尚小云剧团的第一部新戏就问世了详情>>

唐昭宗李晔生平介绍

李晔(867年3月31日-904年9月22日),初名李杰、李敏,京兆府长安县(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唐朝第二十位皇帝(888年4月22日-904年9月22日),唐懿宗李漼第七子,唐僖宗李儇异母弟。李晔攻书好文,尤重儒术,神气雄俊。初封寿王,领幽州大都督。文德元年详情>>

探索古建保护和城市生态和谐相生,呵护北京雨燕在正阳门筑巢——专访北京中轴线遗产保护中心文保专家袁学军

“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这首耳熟能详的儿歌,是很多人儿时对燕子的最初印象。而对于“雨燕妈妈”袁学军而言,黑褐色羽毛、胸腹有白色细纹的北京雨燕则倾注了她满满的热爱。身为北京中轴线遗产保护中心的研究人员,袁学军和团队在国内开创性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