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一说公元前404年)的旷日之久的争霸战争,周王朝境内的诸侯国数量大大减少,三家分晋后,韩、赵、魏跻身强国之列,战国七雄格局正式形成,这七国分别是:燕、赵、魏、韩、楚、秦、齐。但是,同样是来自于晋国的三个国家,韩国无
战神白起杀了多少人
《老子》的十大精髓哲理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公布成文法活动始于郑子产“铸刑书”
盘点中国历史上兔死狗烹的五大人物
八卦史记之四十:奇葩的船震事件
道德经的奥秘,老子写《道德经》的目的是什么?
战国时代魏国著名策士 – 唐雎
郭隗:尊贤从我开始
姜子牙后人为何会被周天子扔进大锅烹杀?
春秋历史上齐桓公的孙子为啥戒除酒肉七年?
刺客系列:非典型刺客,但很有效
甘茂妙喻秦武王释疑
屈原为什么投汨罗江
中国历史上以“畜牲”骂人始于谁?
庄子识人九法
齐桓公宴群臣管仲耍脾气:迟到把酒当众倒掉
西施发明了耳环,古代四大美女的四大秘密
孔子思想,孔子的思想,孔子的教育思想
《列子》中经典的六句话,蕴含大道理!
女人系列:芈月的嫂子和屈原有绯闻?
经过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一说公元前404年)的旷日之久的争霸战争,周王朝境内的诸侯国数量大大减少,三家分晋后,韩、赵、魏跻身强国之列,战国七雄格局正式形成,这七国分别是:燕、赵、魏、韩、楚、秦、齐。但是,同样是来自于晋国的三个国家,韩国无疑成为了其中最弱小的一个。那么,问题来了,相对于魏国和赵国,韩国为什么最弱小呢?
一
首先,虽然魏赵韩都来自于晋国,但是,大多数人看来,魏国才是那个继承晋国衣钵的诸侯。具体来说,在战国时期,粮食对国家的强弱产生直接的影响。其中,就赵国来说,在战国时期分得了太原盆地、河北山麓平原等产量区,魏国则拥有晋西南、关中渭北平原等产粮区。而韩国的粮食来源,主要就是河南中部平原。与此同时,分家后的赵国拥有太行之险可守,魏国更是获得了黄河之险和太行山脉,而韩国在没有吞并郑国之前,可以说是无险可守。
二
其次,在战国这一历史阶段,各国的强盛,往往都是在变法的基础上。最为典型的就是秦国,在商鞅变法之前,秦国饱受魏国的打击。当然,就魏国来说,之所以在战国前期狠狠压制秦国,也是李悝、翟璜、吴起等人的变法后,才逐渐成为战国前中期的霸主。而对于赵国来说,虽然战国初期不比韩国好到哪去。但是,在赵武灵王这位明主开启胡服骑射后,赵国日益强大,不仅吞并了中山国,还让自己的领土扩大了三倍左右。与此相对应的是,韩国推行的申不害变革,其作用主要稳固了韩国君主的统治。
三
再者,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经济同样直接影响到国家的强弱。对于韩国来说,地理位置上处于多个国家的交汇地带,特别是在公元前375年,韩哀侯灭郑国,迁都新郑(今河南郑州)后。在交通和地理位置的优势下,韩国的商业和手工业在当时都比较发达,还一度吸引吕不韦到这里经商过。不过,比较可惜的是,韩国却没有积极鼓励工商业的发展。相对于春秋时期的齐国,韩国并没有促使发达的经济条件转化为国力。
四
最后,当然,能从战国开始存活到秦始皇灭六国时,韩国也有自己的优势。韩国以其著名的兵器--弩,为各国所畏惧,所谓“天下之强弓劲弩皆从韩出”。同时,韩国国势最强是韩昭侯在位时。他用法家的申不害为相,促使韩国完成了小康之治。但是,由于地处中原,韩国被魏国、齐国、楚国和秦国包围, 所以完全没有发展的空间,国土也是七国之中最小的一个。最终,韩国成为山东六国中第一个被秦所灭的诸侯国,于公元前230年覆亡。
诛九族来自于秦商鞅变法之后的“夷三族”。“九族”的包括内容有不同的内容,一说是上自高祖、下至玄孙,即玄孙、曾孙、仍孙(古时称从本身下数第八世孙为仍孙)、子、身、父、祖父、曾祖父、高祖父。一说是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父族四是指姑之子(姑姑详情>>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赞赏!作者:毅品文团队战巡基洛夫,欢迎转发!对于火炮来说,实现更远的射程,更快的炮口初速度以及更优秀的打击精度无疑是最重要的追求目标。但是如果走传统的火炮技术发展路线的话,想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付出很大的代价,比如说详情>>
何亮亮:在京剧四大名旦之中,尚小云的政治待遇不算高,戏曲改革实践却是最超前的。在梅兰芳、程砚秋入选全国政协之时,尚小云正在参加为期两个月的首期戏曲讲习班,衷心接受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教育,新中国开国大典刚刚落幕,尚小云剧团的第一部新戏就问世了详情>>
1678年,一封来自中华帝国的书信在欧洲引起了轰动。这封信是当时正为康熙皇帝效力的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写给欧洲耶稣会士们的,他在信中说,中国皇帝强烈希望了解世界,并且尤其喜欢学习西方的科学知识,因此他呼吁欧洲各国能派遣更多的传教士来华。令人鼓舞的是,没过几年,在详情>>
“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这首耳熟能详的儿歌,是很多人儿时对燕子的最初印象。而对于“雨燕妈妈”袁学军而言,黑褐色羽毛、胸腹有白色细纹的北京雨燕则倾注了她满满的热爱。身为北京中轴线遗产保护中心的研究人员,袁学军和团队在国内开创性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