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道德经》问世以来,一直被人视为最难读懂的经典。可以说,有关《道德经》的整个读解历史,乃是一个不断被曲解的过程。有关《道德经》的这种命运,老子本人其实早就在《道德经》里就有所预言:“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战神白起杀了多少人
《老子》的十大精髓哲理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公布成文法活动始于郑子产“铸刑书”
盘点中国历史上兔死狗烹的五大人物
八卦史记之四十:奇葩的船震事件
道德经的奥秘,老子写《道德经》的目的是什么?
战国时代魏国著名策士 – 唐雎
郭隗:尊贤从我开始
姜子牙后人为何会被周天子扔进大锅烹杀?
春秋历史上齐桓公的孙子为啥戒除酒肉七年?
刺客系列:非典型刺客,但很有效
甘茂妙喻秦武王释疑
屈原为什么投汨罗江
中国历史上以“畜牲”骂人始于谁?
庄子识人九法
齐桓公宴群臣管仲耍脾气:迟到把酒当众倒掉
西施发明了耳环,古代四大美女的四大秘密
孔子思想,孔子的思想,孔子的教育思想
《列子》中经典的六句话,蕴含大道理!
女人系列:芈月的嫂子和屈原有绯闻?
由于是山顶上的风景,因此,老子的学说,一变成学问,就已入了中士闻道。而后人所有关于老子的研究,大都处于若存若亡的状态。其中的原因有许多。比如,老子不像孔子那样四处奔走,寻找机会,始终处于一种默默无闻的状态,生平事迹,难以考据。以致做学问踏实认真如钱穆者,也竟然会一不小心错读了老子的生卒年代。在《先秦诸子系年》一著中,钱穆先生一口咬定,老子是孔子的晚辈。
《道德经》问世之后的流传,也是问题多多。由于年代过于久远,难免出现错简衍文。再加上文字的古奥,让历代学者着实忙乎了二千多年。从当年王弼注老子《道德经》到钱钟书《管锥编》中的《老子王弼注》,学者们在《道德经》字句的注释和解释上,实在是没有少花力气。不管他们的聪明程度如何,也不管他们做学问的态度认真与否,更不必计较他们治学方式上的新旧巧拙,他们的努力当然值得肯定,学问也做得有模有样,遗憾的只是,这些个努力并没有给世人理解《道德经》带来多少进展。
这可能主要是因为古代汉语的文字太深奥。中国人选择的象形文字一直有个像不像或者形不形的问题。由此有了诸如文字学,训诂学,考据学,乃至小学,大学,等等的学问。就养活成千上万个学者而言,象形文字无疑功劳卓著。但这些学问本身,对于解释《道德经》到底有多大的价值,则可能是连老子也说不清楚的。想当年,老子写作《道德经》所使用的,很可能是相当通俗的言语,甚至可能是《红楼梦》作者所说的那种俚语村言。只是,隔了如许年代,再通俗的言语,也会变得深奥无比。就像几千年后的中国人,即便是阅读二十世纪下半叶中国官方的**文件,都会深奥得像是在读天书一样的屈诘赘牙,不知所云。
然而,就算老子的生平尚未完全考证清楚,就算《道德经》在文字上还有许多待解的疑难,也并不妨碍人们对《道德经》文本的阅读和理解。生平也罢,字句上的考证也罢,并没有在根本上造成《道德经》无法解读的障碍。无论就学术的角度,还是就思想文化的角度,有必要澄清的,与其说是生卒年代和文字句读,不如说是其言说的语境和其话语的奥义。
对老子的刻意曲解,始于战国时代的韩非子。可以说,后人之所以读老子总是读得一头雾水,大都起因于韩非子的《解老》、《喻老》。由于韩非子之于老子的曲解,使老子的形象始终被遮蔽在了韩非子的阴影里。就连司马迁,也看不清楚老子和韩非子之间,究竟有如何实质性的区别。
司马迁虽然知道:“老子所贵道,虚无,因应变化于无为,故著书辞称微妙难识。……韩子引绳墨,切事情,明是非,其极惨礉少恩,皆原于道德之意,而老子深远矣”(《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但他同时又认定“韩非,喜刑名法术之学,而其归本于黄老”(同上)。因此,他会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不无自以为是地写道:“李耳无为自化,清净自正;韩非揣事理,循势理。作《老子韩非列传》”。司马迁的这一列传,无意间把韩非子对老子的曲解,变成了韩非子之于老子在思想上的自然承传。按照司马迁的说法,一个是“虚无”,一个则是“切事情,明是非”。这换成现代学术的术语则是:老子是形而上,韩非子是形而下,彼此相得益彰。司马迁由此将老子和韩非子的关联,在学术话语和思想文化上同时一锤定音,并且一定就是将近二千年。
近代学者章太炎,无论在学问上还是思想上,堪称佼佼者。太炎先生知道在中国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应该选择联邦制――当年叫做联省自治――的道路。针对达尔文的进化论,太炎先生提出过著名的俱分进化说。但一面对老子,章太炎先生却像司马迁那样地陷入了韩非子当年编织的话语圈套。在《国学讲演录诸子略说》中,太炎先生认定:“道家所以流为法家者,即老子、韩非同传可知之。《老子》曰:“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此二语是法家之根本,唯韩非能解老喻老,故其成为法家者矣。”
六年前,我把《道德经》翻译成英文并且加以重新解释的时候,曾经在“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一语后面,几乎是不加思索地以初级水平的英语写下了如下一段文字:
Fish couldn’t leave deep water, The powerful objects of nation couldn’t be shown to others—I suspect whether this section was written by Lao-Tzu or not, because Lao-Tzu never concerned something like the powerful objects of nation couldn’t be shown to the others, and it is most likely was what Han Fei-Tzu said. I guess it was inserted Tao-Te-Ching with the confusion by some copier. The difference between Lao-Tzu and Han Fei-Tzu is that Han-Fei-Tzu is a typical schemer so-called “Fa-Jia” in Chinese history, and Lao-Tzu is an innocent dream maker in the history of human being. Unfortunately however, according Mr.Lau’s opinion in his notation, he did not car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Lao-Tzu and Han-Fei-Tzu, and it seems Lao-Tzu was delivering his intelligence to the rulers in his Tao-Te-Ching as Han-Fei-Tzu did in Han’s works.
这段文字翻译成中文即是:
我怀疑这二句话是否出自老子。因为老子从来不关注诸如国之利器不可示人一类的事情。这二句话很可能是韩非子说的。我认为这二句话是被哪个抄写者混掺其中的。老子和韩非子的区别在于,韩非子是中国历史上那个号称法家的著名阴谋家,而老子则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相当纯粹的理想主义者。然而,很不幸的是,劳先生(注:即D.C.劳,是《道德经》最为权威的英译者之一)却没有注意到老子和韩非子的这种区别,从而误以为老子像韩非子那样,向统治者如此进言。
推荐阅读:
· 老子简介、老子名言、道德经简介
· 道德经全文及译文、道德经下载
· 道德经全文讲解、道德经朗读(道篇)
· 道德经朗读(德篇)、道德经逐句翻译
· 道德经与风水学、“道”的意思
· 人生感悟、老子故里、老子的思想
· 老子的智慧、老子的故事
· 《道德经》全文概括、三句话了解《道德经》
· 历代名家评《道德经》、世界名人评《道德经》
· 赵孟頫小楷《道德经》、王羲之小楷《道德经》
· 行书欣赏《道德经》、罗大伦讲《道德经》
· 南怀瑾讲:《道德经》、南怀瑾:《老子他说》
· 《道德经》无标点原版、《老子》中的成语大全
· 《道德经》中英文对照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与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前文是“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与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这一段所论述的方式,叫做“微明”,亦即是对非常细微之事作非常细微的洞察。至于这段的结论则是:“柔弱胜刚强”。这个结论后面,应该不会再有什么赘言了。没想到,突然冒出二句:“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这二句后语不仅在行文上不搭前言,而且从逻辑上也跟前面的论述毫无关系。尤其是在口气上,突然从一个政治哲人变成了庙堂谋士。可以说,这几乎是一看便知的假冒伪劣之赘言,就像安徒生童话中的皇帝身上的那件新衣一样。但偏偏是这件皇帝的新衣,居然在老子身上穿了二千多年。
老子的政治思想,就像他的人文思想一样,既有具体的历史语境,又有十分明确的形而上指向。与韩非子渴望成为帝师相反,老子的《道德经》是对世人一种基督式的告诫。或者说,基督以被钉上十字架的方式说出来的道理,在老子是以一部《道德经》说出来的。韩非子将自己的话语受众锁定在帝王身上,老子却只面对历史,不管是过去的、还是当下的,或者是未来的历史。老子根本不关心任何一个帝王的王位。老子的这种话语方式,与当年箕子对周武王谈论《洪范九畴》,可谓异曲同工。箕子对周武王讲说《洪范九畴》,并非是像韩非子那样在为帝王效劳,而是居高临下地对周武王耳提面命。因为在箕子时代,圣贤不仅独立于帝王的权力,而且在世人、尤其是在帝王的心目中,其地位远远高于帝王。当年帝尧也曾像周武王那样地让许由耳提面命过(详情可参见庄子《逍遥游》中尧和许由的那段对话)。因此,老子的言说姿态和言说方式,是箕子的方式,是许由的方式,而不是韩非子的方式,也不是孔子的方式。从这种说话方式的区别上可以看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一语,乃是帝师的口气,也即是说,是朝思暮想地期盼着成为帝师的韩非子的口气,而不是箕子、许由的口气,因而也不是老子的口气。
须知,这二句被添加到《道德经》里的赘言,乃是将韩非子和老子联接到一起的关键词语。就好比一根人造的无形锁链,将老子和韩非子连为一体。一如章太炎所说:“此二语是法家之根本。唯韩非能解老喻老,故其成为法家者矣”。孩子般纯真的章太炎,即便在受骗上当之际,也会毫无遮拦地说出他人所不能言之语,道出韩非子正是通过这二句话、把自己装扮成老子哲学传人的真相。假如将这二句话还给韩非子,那么韩非子的所有论述,跟老子的《道德经》就很难联接上了。“道家之所以流为法家者”,并不完全“即老子、韩非同传可知之”,更可以从“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一语的掺入《道德经》而知之。这样的偷梁换柱,要说复杂很复杂,要说简单很简单,只是不知是否还需要学者们再做二千多年的学问来加以证明。
当然,比起在文章中给《道德经》加上这二句话,韩非子在把老子所说的哲理转变成一种阴柔的权术时,更加肆无忌惮。韩非子在《喻老》中,例举这么二个事例,解读老子的《道德经》:
句践入宦于吴,身执干戈为吴王洗马,故能杀夫差于姑苏。文王见詈于王门,颜色不变,而武王擒纣于牧野。故曰:“守柔曰强。“越王之霸也不病宦,武王之王也不病詈。故曰:“圣人之不病也,以其不病,是以无病也。”(注)
周有玉版,纣令胶鬲索之,文王不予;费仲来求,因予之。是胶鬲贤而费仲无道也。周恶贤者之得志也,故予费仲。文王举太公于渭滨者,贵之也;而资费仲玉版者,是爱之也。故曰:“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知大迷,是谓要妙。”
且不说按照当时的人格标准,即便是按照中国人后来的道德观念,句践的如此忍辱负重,也是难以接受的。汪精卫还没有像句践那样替日本人牵马洗马,在许多中国民众的心目中已经作为一个汉**遗臭万年,更何况句践式的卑躬屈膝。以这样的手段最后致胜,其心术之阴险,让任何一个赤子之心尚存的人看了,都会感到恶心。韩非子竟然脸不改色心不跳地以尽可能优雅的文字,颂赞如此下流的权谋,并且硬扯上老子的《道德经》,为之作注。就好比把权术上的不择手段,说成是释迦牟尼在《金刚经》里所说的不着相一样,韩非子把句践、文王的阴柔心术,说成是老子所推崇的“圣人不病”,以此把那两个猪头安到了大象身上。
也许句践、文王确实是韩非子心目中的圣人,但绝对不是老子所说的圣人。老子所说的圣人,像婴儿一般纯真。老子曾在《道德经》中,一口气提出了一系列衡量圣人何以为圣的标准: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鉴,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老子有关圣人的任何一条标准,都跟韩非子所颂赞的句践、文王无关。老子的圣人标准,是句践和文王所无以抵达的,也是韩非子所难以理解的。正如心地阴暗的毛泽东理所当然地嘲笑宋襄公的恻隐之心,是蠢猪式的仁义。韩非子绝对无法想像,圣人原来是跟婴儿相似的。不仅无离无疵,而且还无为无知。这让句践和文王听了,没准会哈哈大笑。但在韩非子看来,则可能是不知所云。因为在韩非子的心目中,圣人就是像句践那样,可以阴忍到毫无尊严可言的地步;或者像文王那样,在辱骂跟前面不改色。句践以此反败为胜,杀死了当年铙了他性命的夫差。文王也以此成全了姬氏家族夺得天下的千秋大业,其儿子“武王擒纣于牧野”。
至于韩非子例举的那个文王资费仲玉版的故事,让人读出的与其说是文王的圣明,不如说是文王的阴险。文王姬昌的这种心计深深深几许,直到后来的《三国演义》,才成为枭雄们争夺天下的政治常识。在当时的时代,姬昌的这种作为,不仅为圣贤所不齿,即便是他的儿子周武王姬发,也没有如此阴毒。从某种意义上说,后人应该感谢善于讲故事的韩非子,说出了被孔丘孟轲深深掩藏的历史真相,说出了被儒生们供奉了二千多年的周文王的真实面目。
推荐阅读:
· 老子简介、老子名言、道德经简介
· 道德经全文及译文、道德经下载
· 道德经全文讲解、道德经朗读(道篇)
· 道德经朗读(德篇)、道德经逐句翻译
· 道德经与风水学、“道”的意思
· 人生感悟、老子故里、老子的思想
· 老子的智慧、老子的故事
· 《道德经》全文概括、三句话了解《道德经》
· 历代名家评《道德经》、世界名人评《道德经》
· 赵孟頫小楷《道德经》、王羲之小楷《道德经》
· 行书欣赏《道德经》、罗大伦讲《道德经》
· 南怀瑾讲:《道德经》、南怀瑾:《老子他说》
· 《道德经》无标点原版、《老子》中的成语大全
· 《道德经》中英文对照
在本著的第二章里,笔者曾感叹,孔子这块平地之所以变成了高山,是因为中国人尤其是中国文化人的惊人退化。在此,笔者又十分惊讶历代中国文人学士,竟然很少有人读出句践、文王的心术之阴暗,很少有人读出韩非子例举出句践、文王式的阴暗权术,将老子《道德经》所说的圣贤光环,硬生生地套到句践、文王的头上。他们究竟是给韩非子吓着了,还是让句践、文王给镇住了?在毛泽东时代,一些文人墨客还争相写作诸如《胆剑篇》、《吴王金钩越王剑》之类的剧本,为句践立传,向独裁者献媚。因此,直到今天,句践依然是一尊不能推翻的历史偶像。因为专制的历史还没结束,枭雄偶像依然还有效。“五四”运动固然提出了打倒孔家店,但那场运动非但没有触动专制传统的另一个侧面,枭雄文化,而且还把“五四”新文化的历史果实,拱手相送到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个枭雄手里。最后一个跟斗翻到原地,从“五四”的科学民主回到秦始皇。可见,孔儒式的奴才文化和从韩非子到《三国演义》、《水浒传》的枭雄文化,乃是专制传统得以经久不息地在中国历史上不停滚动的两个轮子。这两个轮子不仅碾碎了中国最古老最美丽的始源文化,而且还碾碎了中国文化人的灵魂。
或许是意识到韩非子之于老子的这种劫持,当今学者张远山在《间世异人资耀华》一文中,特意以《道德经》见证一位金融家在乱世中得以幸存的人生。以《庄子奥义》著称于当今学林的张远山,将老子置于了庄子式的观照。张君以正文叙述人生沧桑、注文引述老子的复调互文的文体,铺陈出老子之于一位间世异人的人生哲理。倘若对照韩非子将老子捆绑在一群盖世枭雄身上的《解老》、《喻老》,张君将老子作为对一个幸存者的注解,无疑具有一种颠覆性和解构力。张君以此有意无意地作了将老子从韩非子的劫持中解救出来的努力。
张君虽然明白,“资公难懂,《老子》难读,拙文难写”,但依然不得不在文章最后标明:“为使高尚其志者明白,‘大象无形’的至高境界决非古今哲人形诸文字的向壁虚构,确有身心俱到、圆融证成的终生履践者,我不得已撰写了或违资公初衷的本文。” 在这段话后面,张君引用的老子是:“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四十一章: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相对于韩非子在《解老》中声称:“道有积而德有功,德者道之功。” 张远山的努力正好相反,把所谓的德之功,归还于道本身,从而以一位善者的人生,解构韩非子把老子置于人间恶斗的“道之功”。韩非子劫持老子,为所有争夺天下的枭雄人物保驾护航。张远山解救老子,有志于为无数不为人知的间世异人树碑立传,从而把老子救回到庄子身边。这比之于中国历代学者,无论眼光还是心胸,都要高出不知多少倍。在张君的这种努力面前,再回过头去读读其他学者有关老子和韩非子的论述,对比鲜明,高下立判。这里随便引述其中的一个:
在韩非子那里,老子的“无为而治”,转而为“中主守法而治”;老子的“去私抱朴”,转而为“去私”“抱法”;老子的非仁义的思想,转而为“言先王之仁义无益于治,明吾法度,必吾赏罚”(侯外庐)。
这可能就是章太炎所谓“道家所以流为法家”的思路了。实在是不想菲薄前辈学人,但事实就是这般的严峻。从字面上和概念上把老子和韩非子的区别说成是道家法家,是容易而轻松的。但要从精神上和气质上区分出圣者和枭雄的天壤之别,竟是那么的困难,那么的艰辛。二千多年的学问,不知做到哪里去了。
也许正是中国历史上如此荒唐如此昏暗的学术局面,致使张远山的努力之中,含有一种深深的孤愤。基于这样的孤愤,张君明知自己的努力“或违资公初衷”,依然在文章末了如此慷慨陈词:“资公既非头面,亦非耳目,更不是心腹,而是脊梁。正是资公这样无数不为人知的间世异人,组成了支撑中华民族挺立于天地之间的脊梁。”
相对于中国人总是把枭雄流氓奉为英雄,顶礼膜拜,张远山的激愤是可以理解的。张君的如此激昂,很有可能顺便将笔下的主人公过于理想化。由于对所处时代的深深失望,90年代以降的中国学人,通常将美好的目光投向民国人物。不知张君是否也有这样的矫枉过正之嫌。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这里有必要指出,善者之所以成为善者,并非为了成为支撑一个民族的脊梁。老子有言,上善如水。脊梁是向上耸起的,水是向下流动的。中国的圣贤,一如张君深知的庄子,谦卑处低。这种上善如水的方式,既不同于苏格拉底的高昂,也不同于基督的博爱。水一般的圣贤,全神贯注于生命本身的意味,无意于面对历史的种种担当。他们把平常留给自己,把脊梁让给别人。用庄子的说法叫做,“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圣贤一有名,圣名已经打了折扣。当然,如此这般的上善如水方式,最后成全了历史上所有的枭雄流氓,致使一部中国历史,成了胜利了的枭雄流氓史。从这个意义说,韩非子的劫持老子是成功的,并且完全得逞了。
庄子不管历史由谁去主宰。但老子可能看到了这样的历史后果,在《道德经》里以十分无奈的口气,讲述了他的政治思想。在中国的学术思想史上,可能只有一位学者,真正领略过老子的政治思想。但他没有像其他学者那样煞有介事地讲说老子如何如何谈论政治,而是将老子的政治思想,不动声色地写在一篇看上去很不起眼的文章里,叫做《述东晋王导之功业》。作者,陈寅恪。
东晋名相王导,以其无为而治的方式,使东渡的东晋王朝获得了江东士族的认同,从而在江东站稳了脚跟。其功业一如老子在《道德经》中所言: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但陈寅恪识出了其中的微妙玄通,一眼看出,王导的无为而治具有什么样的意义。倘若说,政治家通常以做了什么显示其政绩的话,那么还有一类政治家恰好是以不做什么,取得了天下大治。这就是老子说的无为而治,也是王导的政治功业之所在,更是治大国如烹小鲜的奥妙所在。
王导式的功业,是韩非子及其信徒们所无法理解的。假如从秦始皇到毛泽东的历代帝王,稍稍懂得一点治大国如烹小鲜的道理,那么中国人就会少吃许多苦头,中国历史就会全然改观。但是,正如君子有君子的治国方式,枭雄自有枭雄的暴虐手段。枭雄从来不懂得比他人做得更少,而是喜欢比赛谁比谁做得更凶狠,更残酷。秦始皇焚书坑儒不就杀了几百个吗,毛泽东气势磅礴地告诉人们说,他杀了几百万。事实上,因为毛泽东的暴政而屈死的冤魂,高达数千万。
在数千万生灵仅仅因为一个枭雄的专制而涂炭的国度,老子早已成为难以追忆的如烟往事。所谓的评法批儒,使韩非子的枭雄哲学,理直气壮地替代了孔子的奴才伦理。但也正是因为老子思想的历史性缺席,使老子的《道德经》具有了前所未有的现实性。反者,道之动。道的运动是轮回的,就像爱因斯坦所说的弯曲空间。历史走得离老子越远,不知不觉地,离老子越近。在一部胜利了的枭雄史行将终结之际,老子的思想连同庄子的哲学,如同被风尘掩蔽的巨岩,赫然再现;亦如被流沙堵塞的清泉,重新洞开。这也是一种反者道之动。枭雄和奴才的历史走到尽头,自由的心灵自然而然地如同久违了的故人,回归荒芜已久的乡里。
推荐阅读:
· 老子简介、老子名言、道德经简介
· 道德经全文及译文、道德经下载
· 道德经全文讲解、道德经朗读(道篇)
· 道德经朗读(德篇)、道德经逐句翻译
· 道德经与风水学、“道”的意思
· 人生感悟、老子故里、老子的思想
· 老子的智慧、老子的故事
· 《道德经》全文概括、三句话了解《道德经》
· 历代名家评《道德经》、世界名人评《道德经》
· 赵孟頫小楷《道德经》、王羲之小楷《道德经》
· 行书欣赏《道德经》、罗大伦讲《道德经》
· 南怀瑾讲:《道德经》、南怀瑾:《老子他说》
· 《道德经》无标点原版、《老子》中的成语大全
· 《道德经》中英文对照
诛九族来自于秦商鞅变法之后的“夷三族”。“九族”的包括内容有不同的内容,一说是上自高祖、下至玄孙,即玄孙、曾孙、仍孙(古时称从本身下数第八世孙为仍孙)、子、身、父、祖父、曾祖父、高祖父。一说是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父族四是指姑之子(姑姑详情>>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赞赏!作者:毅品文团队战巡基洛夫,欢迎转发!对于火炮来说,实现更远的射程,更快的炮口初速度以及更优秀的打击精度无疑是最重要的追求目标。但是如果走传统的火炮技术发展路线的话,想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付出很大的代价,比如说详情>>
何亮亮:在京剧四大名旦之中,尚小云的政治待遇不算高,戏曲改革实践却是最超前的。在梅兰芳、程砚秋入选全国政协之时,尚小云正在参加为期两个月的首期戏曲讲习班,衷心接受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教育,新中国开国大典刚刚落幕,尚小云剧团的第一部新戏就问世了详情>>
1678年,一封来自中华帝国的书信在欧洲引起了轰动。这封信是当时正为康熙皇帝效力的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写给欧洲耶稣会士们的,他在信中说,中国皇帝强烈希望了解世界,并且尤其喜欢学习西方的科学知识,因此他呼吁欧洲各国能派遣更多的传教士来华。令人鼓舞的是,没过几年,在详情>>
“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这首耳熟能详的儿歌,是很多人儿时对燕子的最初印象。而对于“雨燕妈妈”袁学军而言,黑褐色羽毛、胸腹有白色细纹的北京雨燕则倾注了她满满的热爱。身为北京中轴线遗产保护中心的研究人员,袁学军和团队在国内开创性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