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政变之后又该如何 五代以来政权的建立者大都是具有军事实力的武将,毕竟乱世之中文教不行,那么武德必须充沛,才能有机会称王称帝。这个时期就不要说谈论品官将士的忠诚了,他们对刚刚推翻其旧主的新统治者俯身便拜,因为在政权流转如跑马灯似的时代里
曾巩
“文臣无所不能,武将一无是处”,没人害死狄青
决胜江淮:南宋名将荟萃,蒙古八十万大军兵败如山倒
此人是金庸笔下的多情王子,实际却是一代明君,曾向宋徽宗进贡
梁山上此2人最狂,得罪一位虎将,若非与宋江护短,很难留在山上
明朝的东西厂、锦衣卫在清兵打来时没有行动么?
明仁宗张皇后:历经六朝,被称女中尧舜,曾有机会避免土木堡之变
开封危急,崇祯皇帝释放狱中的孙传庭,率军救急
“靖康耻”到底有多耻辱?三千妃嫔身披羊皮,皇后无奈自尽
别再被水浒传欺骗了,蔡京真的可以算得上是一个好人
嘉靖年间,一男子去朋友家做客。盛情之下,朋友想要宰一只鸡来款待他
万贞儿是如何迷住宪宗的?《明史》中说她恶毒,其实是宪宗的最爱
司马光真砸过缸救过人?马未都提出不同意见,老师从不说后来的事
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面对韩世忠的质问,秦桧为什么没有报复?
朱棣兵临南京城下,建文帝尚有二十万守卫军,怎么最后不战而亡了?
崇祯让法师预测明朝国运,法师说了四个字,崇祯高兴明朝却亡了
给宋朝带来绝望的女真族究竟是何方神圣?现在他们是否还存在?
朱棡逝世打乱朱元璋布局,朱允炆:三叔若活着,朱棣肯定不敢造反
他被称蛐蛐皇帝,却是一代明君,但这个国策却导致了明朝的灭亡
高晓松说明朝是“三无朝代”?关于看他说历史,我有个人生建议
一、政变之后又该如何
五代以来政权的建立者大都是具有军事实力的武将,毕竟乱世之中文教不行,那么武德必须充沛,才能有机会称王称帝。这个时期就不要说谈论品官将士的忠诚了,他们对刚刚推翻其旧主的新统治者俯身便拜,因为在政权流转如跑马灯似的时代里,能够一心事主的人本来就少,忠心于国家的人更是凤毛麟角的存在。皇帝由将领拥立,而将领又由手下的将士所拥立,但这种联系是十分薄弱的,一旦手下将士野心膨胀,那么将领就会被昔日的拥戴者所杀死,同理,皇帝也是这样被干掉的,也就造成了“置君犹易吏,变国如传舍”的现象。宋太祖面临的也是这样一种情况,但他必须迅速稳定下新政权,不然宋政权很快就会变成五代之后的“六代”
兵变成功之后,赵匡胤返回都城,并对回都的将士下达了禁令:不允许抢劫市民,不得干扰市民的正常生活。在我看来,这是宋太祖决心要与五代撇清关系的一条重要措施,因为按照五代的乱世逻辑,君主由将士所拥立,作为对将士拥立之功的馈赠,君主一般在占领都城时会许诺其军队大肆抢劫市民。但是宋太祖的做法截然相反,在严格的军纪之下,军队占领都城之后,其市民“无所惊扰,市肆如故”,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一、使得人民对新政权产生好感,得到人民的支持。二、保存了后周积累的财富和国力,为后来的镇压叛乱和完成统一提供支持。从这一点来看,赵匡胤不仅是个杰出的军事指挥官,还是一个有着长远目光的政治家。
但这完全不够,不论怎么说,赵匡胤依然是篡逆者,宋政权的建立名不正言不顺,而且不光彩。这是无可置疑的事实,正如控制京城之后,赵匡胤想要得到后周首相范质的支持,却被范质怼得抬不起头。赵匡胤回到自己的殿前司公署,首相范质也被如狼似虎的将士带到此处,但是他却一点都不慌,当即质问赵匡胤:“先帝养太尉如子,今身未冷,奈何如此。”他完全不把赵匡胤当作“新皇帝”看待,还是叫他太尉。赵匡胤只好装出一副自己是受害者的样子,只得“呜咽流涕曰:‘吾受世宗厚恩,今为六军所迫,一旦至此,惭负天地,将之若何?’”把锅全部扔给手下的将士。但是事已至此,赵匡胤的手下可不管那么多,其中一人举刀威胁范质说道:“我辈无主,今日必得天子。”就是把话挑明了,后周已亡,大宋当立。范质见大势已去,于是提出条件,让赵匡胤举行禅让仪式,以此取代周朝,并且不得残杀后周王室,要善待后周太后和年幼的恭帝。而这些也恰好是赵匡胤所考虑过的,便一一答应下来。新政权由于禅让礼的完成而获得了合法性,大宋政权完美的通过了第一关。
二、平定叛乱,流血不可避免
新政权确实取得了表面上合法性,但是能不能得到别人的承认,这可不好说。赵匡胤称帝之前也不过就是后周的殿前都点检,虽然在武官职位上已达到顶峰,但是说到底也不过还是后周的臣子,也就是仗着自己的军事力量夺得了皇位。既然他能做皇帝,那其他武官又有何不可?更何况在原后周里,还有不少地位名望都高于赵匡胤的节度使,他们怎么可能就心甘情愿的臣服于赵匡胤之下呢?于是,叛乱出现了。
首先叛乱的是李筠。赵匡胤刚投身行伍,还在熬资历的时候,李筠就已经是后周开国皇帝郭威的大将了。其后受到重用,历任义成军节度使、昭义军节度使,太祖末年还加同平章事为使相,世宗初年又晋升为侍中级使相,而这时的赵匡胤才刚刚受到世宗的重用,还要过几年才升到节度使的职位。而且,李筠和世宗关系特别要好,他自认为“与世宗义同昆弟”,即便李筠在藩镇擅权,世宗也只是下诏责问不处罚,可见两人关系确实不一般。从名望地位、兄弟情义和为人臣子几方面来看,赵匡胤的篡位建宋之举,都不可能得到李筠支持。事实也确实是这样,赵匡胤登位之后,派遣使者去给李筠升迁官职,以此表示笼络之心,顺便告以改朝换代之事。李筠心中是不愿意的,只是在左右的极力劝说下才勉强下拜表示归顺,使者走后又痛哭流涕的挂起世宗的画像。这只能说明心中不满,不愿意归顺。恰好此时,北汉获悉这一消息,于是联合李筠一起反宋。李筠也愿意和北汉合作。
李筠之所以敢于叛乱,是因为他确实有叛乱的资格和实力。他起兵攻宋举起的是反宋复周的大旗,而且后周皇嗣尚在,完全可以匡扶周室的名义将赵匡胤这一伙乱臣贼子置于君臣道义的背叛者地位,从而号召更多的人加入李筠的“正义之师”来孤立赵匡胤。而且,李筠早年间曾在禁军中任职,现在的禁军中有很多人都是他的旧部,以为凭借自己的人脉和威望,只要自己振臂一呼,这些人“必倒戈归我”,而且确实也有很多地方的节度使对赵匡胤的篡位之举也不满,如郭崇、袁彦、孙行友等,他们都在观察局势,并不诚心归附。考虑到这些,李筠认为自己必定会获胜,于是960年四月末勾结北汉公然起兵反宋。
但现实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李筠叛乱最终还是被宋太祖所镇压。李筠之乱引起太祖的重视,随即派遣在京的禁军最高统帅侍卫亲军副都指挥使石守信和殿前副都点检高怀德前去平叛,随后又增加军力,让在河北领兵的殿前都点检慕容延钊率领部分禁军会攻李筠。不久,宋太祖有下诏亲征,到前线督战,可以说是倾其全部以攻李筠。而李筠方面,原先料想的
“反戈之军”并没有出现,甚至连北汉也没有做到援助的诺言。李筠所守泽州(今山西晋州)被围困十余天之后城破,他也自杀而亡。
其后还有其他叛乱,但都没有形成颠覆宋朝之势,其中大部分有叛乱心思的人,在看到李筠的下场之后,也都纷纷朝见宋太祖表示了忠顺,稍微像样一点的还有李重进叛乱,但最终也被宋太祖所化解。
建国之初叛乱危机已解除,但并不意味着大宋从此就走上了盛世的康庄大道。相反,真正的重头戏刚刚开始。如何才能将五代时期,将士随意拥兵自立以至于改朝换代的乱象予以纠正?如何才能将傀儡一般的皇帝变成真正的天下共主,以保宋室天下永存?答案就在于制度的改变,咱们就留着下回再说。
参考书籍:《宋史》陈振
《剑桥中国宋代史》崔瑞德(英)、史乐民(美)
《涑水记闻》司马光(宋)
《宋史》脱脱(元)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国家,历史是非常悠久的,这其中的历史事件、故事、人物和文化也是非常多,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讲讲关于官渡之战充满了偶然,曹操运气不一般这一内容。决定一场战争的因素向来复杂,除了取决于战争双方各自的统帅能力以外,还和手下战将的执详情>>
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既没有战死,也没有自杀,而是率领着王族和所剩的军队撤退到了自己祖先曾经兴起的故地——蒙古高原,在中国完成了一次外来政权全身而退的“奇迹”。 元朝的灭亡,只是使蒙古帝国失去了中国的领土,详情>>
1、将、相这两个官职最大的区别就是它们一个是文官,一个是武官。其中丞相在很多朝代都是皇帝之下的最高行政官,是名副其实的“百官之长”。2、而将军则通常是指等级非常高的武官,他们是“一军之长”,通常都要率兵打仗、守土护疆。将、相这两个职位虽然在不同的朝代都有细微的详情>>
在学校里学习历史时,我们只能获得有限的历史知识。实际上,历史是一个广阔无边的海洋,里面蕴含着无限的故事和奇闻异事。今天,我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关于崔玄暐:唐朝时期宰相,曾发动神龙政变复辟李唐的历史内容,来探索这个海洋中的一部分历史。出身博陵崔氏大房。早年历任库部员详情>>
古代厕所多“豪华”,不可想象 对于穷人来说,厕所就是在地里挖个坑,解决内急问题,粪便用于还田。但对于古代的富人来说,厕所也是一种炫富的工具。古代的厕所有多豪华,令现代人都瞠目结舌。 秦汉时期,皇帝专设“侍中”一职,侍中的工作内容之一,就是随时侍候皇帝大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