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能吃状元李蟠简介,李蟠最后结局

史上最能吃状元李蟠简介,李蟠最后结局

()
中文名:
史上最能吃状元李蟠简介,李蟠最后结局
别名:
国籍:
人物简介:

“状元”这个称号不管是在现代还是古代,都是一个很有重量的称号。能冠上此称号,便是对才能的肯定。然而你想不到历史上有这样一位状元,能登上高位,竟然是因为能吃。康熙三十六年开丁丑科,各地举子们纷纷赶考进京。当时的科举考试,不像咱们今天的高考,考完一科就可以出考场

清朝名人推荐

“状元”这个称号不管是在现代还是古代,都是一个很有重量的称号。能冠上此称号,便是对才能的肯定。然而你想不到历史上有这样一位状元,能登上高位,竟然是因为能吃。

康熙三十六年开丁丑科,各地举子们纷纷赶考进京。当时的科举考试,不像咱们今天的高考,考完一科就可以出考场。古代为了防止作弊行为的出现,书生们入考场之后,一定要等所有科目都考完之后方能出场。

因为完全封闭,所以食物都是在进考场前自备,经检查后携带入场。为了方便,许多人往往带几个大饼匆匆果腹便可。但是历史上有这么一位状元,揣36个馒头上考场,而且还不够吃。此人就是康熙丁丑科状元李蟠。

李蟠身材高大,特别能吃。进入考场之后,他一边思考,一边吃馒头,一边答题。时间慢慢的过去,他的36个馒头也吃完了。

李蟠思路来的慢,没了馒头填肚子后,就更慢了。许多考生都交卷了,李蟠还在慢慢答题呢。虽然时间还没到,但是考官也顺便过来看了,当然可能带了那么点让他快点,注意时间的意思。

李蟠本来就饿的有些着急,监考官如此,让他馒头大汗。李蟠说:“学生毕生所学在此一举,还请大人不要催逼,容我慢慢写完。”

监考官见他如此,心生怜惜之意,便没有在督促。写了没一会儿,李蟠实在饿得受不住了,又厚着脸皮找到监考官,讨了几个馒头。

李蟠后来顺利考完考试,但是他讨要馒头的事情,却不知道怎么的传到康熙耳朵里。康熙知道后,并不责怪他,反而认为他是一位难得的苦学之士,印象分大增。

后来殿试,康熙因此特别留意李蟠,见他对军政、吏治、河防靖条答对贴切,符合事理,且很有自己的见解,龙颜大悦,竟然将李蟠钦点为一甲第一名,俗称状元,授官翰林院编修。

因为这件事,同榜探花郎还专门写诗调侃“望重彭城郡,名高进土科。仪容好绛勃,刀笔似萧何。木下还生子,虫边还出番。一般难学处,三十六饽饽”,此后“饽饽状元”李蟠的大名传遍士林。

康熙三十八年,李蟠任顺天府乡试主考官,因为一些流言蜚语被罢官。其实这件事李蟠是被冤枉的,一切都是因为他太正直了。

李蟠出生书香门第,担任主考官期间,不畏权贵,坚持唯才是举。当时他选出许多有才干的俊彦,如鄂尔泰、史贻直、杜讷,都是后世响当当的名臣。

但是李蟠的不近情面,让当时许多落第学子记恨,又因为他得罪了权贵。所以京城里一时间关于李蟠徇私作弊的谣言,风风火火,他因此被罢职。

后来查明李蟠被冤枉,李蟠却已经回到家乡闭门著书不入官场。康熙南巡的时候,还曾召他重新入官,都被李蟠推辞拒绝了。

就这样史上最能吃的状元,在官场上昙花一现,但至少他最后安稳度过余生。

历史解密 战史风云 野史秘闻 风云人物 文史百科

将朱元璋在世时分封的那些藩王逐个废黜(朱元璋为何要分封)

按照周朝时期的教训来说,分封是会导致诸侯割据最终国家力量四分五裂的,那么朱元璋为什么要分封呢?根据相关史料记载,朱元璋在登上皇位之后,加强中央集权,他总结了历朝历代灭亡的原因,发现军权是最重要的防护工具,于是就想将权利放在皇帝手中,由皇帝详情>>

美军电磁炮要复活了?美国国会知道被忽悠,但拜登还想上杆子给钱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赞赏!作者:毅品文团队战巡基洛夫,欢迎转发!对于火炮来说,实现更远的射程,更快的炮口初速度以及更优秀的打击精度无疑是最重要的追求目标。但是如果走传统的火炮技术发展路线的话,想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付出很大的代价,比如说详情>>

建国后尚小云全国巡演 黄牛把票价炒到原来三倍

何亮亮:在京剧四大名旦之中,尚小云的政治待遇不算高,戏曲改革实践却是最超前的。在梅兰芳、程砚秋入选全国政协之时,尚小云正在参加为期两个月的首期戏曲讲习班,衷心接受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教育,新中国开国大典刚刚落幕,尚小云剧团的第一部新戏就问世了详情>>

年羹尧作为雍正初期的心腹重臣 雍正到底有多宠年羹尧

我们国家上下5000年历史悠久,大部分人在上学时期只能在课本中获得有限的历史知识,实际上,历史是一个广阔无边的海洋,里面蕴含着无限的故事和奇闻异事。今天,我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关于年羹尧作为雍正初期的心腹重臣 雍正到底有多宠年羹尧的历史内容,来探索这个海洋中的一部详情>>

袁学军:期雨燕成文化使者,望香港小朋友有机会来北京看看

北京雨燕的迁徙路程一直是个谜,直到有专家通过给雨燕安装光敏定位器,才发现北京雨燕令人震惊的万里大迁徙。跟踪数据显示,每年北京雨燕都要经过数月的飞行旅程,从刚果盆地一路北上途径非洲和亚洲37个国家,行程超过一万三千公里。北京中轴线遗产保护中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