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科场风云:古代“考公”的那些八卦事儿

隋唐科场风云:古代“考公”的那些八卦事儿

()
中文名:
隋唐科场风云:古代“考公”的那些八卦事儿
别名:
国籍:
人物简介:

古代的科举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为什么能让人们如此悲喜交加却又趋之若鹜、前赴后继? 由郑州大学文学院教授、《百家讲坛》主讲嘉宾、中国历史文化专家王士祥老师撰写的《隋唐科场风云》,为我们科普了隋唐时期科举制度的发展历史和专业知识,改变原有的刻板印

唐朝名人推荐

古代的科举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为什么能让人们如此悲喜交加却又趋之若鹜、前赴后继?

由郑州大学文学院教授、《百家讲坛》主讲嘉宾、中国历史文化专家王士祥老师撰写的《隋唐科场风云》,为我们科普了隋唐时期科举制度的发展历史和专业知识,改变原有的刻板印象和误解。并以通俗有趣的语言,旁征博引,讲述古代科考历史中的许许多多逸闻趣事,揭秘古代“考公”的那些“八卦”事儿。

中国的科举制度是古代的一种选官制度,按照不同科目进行考试和选拔官吏,也就是古代的“考公”。朝廷通过这个方式来广为选拔优秀人才为己所用。而读书人如果考上便有了编制,进入国家机关单位工作,走上人生巅峰。这在当时可是光宗耀祖的大事,也是底层人民、寒门弟子能够出人头地的一个重要渠道。

考试科目大致包括常科和制科。常科是每年都要按时考试的科目,包括进士科和明经科。制科是皇帝根据特殊需要临时设置科目选拔特殊人才,名目灵活繁多。

追溯科举的历史起源,可以远至西周和春秋战国时期的选拔官员,汉代则有察举征辟制度,魏晋南北朝有九品中正制。如果从真正的“分科考试”来说,则是从隋朝才开始,唐朝进行了继承并将其发扬光大。

可以说,科举制度施行了一千三百多年,对中国、外国以及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甚至被一些人称为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像现代的各种考试制度,如中考、高考、公务员考试等,都学习了科举的考试方式。

现在说起科举制度,很多人都会将其跟八股文等死板的负面印象联系在一起,觉得科举并不是好事,存在很多弊端,有着不完善的地方。但在当时的时代和政治环境中,科举制度已经是尽可能地实现公平公正,打破世族豪门的垄断,为广大底层人民提供了一个上升的通道,也给朝廷带来新鲜血液。

科举考试几乎任何一个科目都会涉及倡导“中庸和谐”的儒家思想,因此考生们都必须要学习相关的儒家经典,这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中国文人的个人品格和价值观。

当时的读书人都指望着通过科举考试金榜题名、一朝成名,成为人上人,尽可能接近国家权力中心,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和人生抱负,这其中也包括了很多我们熟悉的著名诗词名家。

科举考试考得最多的、最受青睐的便是诗和赋,认为这能体现个人的学识才能。事实上,不少著名诗人名家都曾经参加过科举考试,也有不少人通过科举考试的优异表现而成名,常有人因为写出一首好诗或一篇赋而考上进士,甚至被考官和皇帝赏识而成为状元,其作品也因此流传千古。

当时还有一种风气,就是考生会找有身份地位的人举荐,增加中举系数。比如天才诗人王维和杜牧都被达官贵人推荐过,王维还得到王爷和公主的推荐,最后拿下状元。杜牧被推荐时则直接就给定了名次。

虽然这样似乎是“走后门”不太公平,但也是需要经过考试的考核,考生的业务水平的确要过硬、有真才实学才能经得起考验,不负众望。

不过,也有不少人虽然有着真才实学、才高八斗,但在科场上却缺乏一些运气,最终怀才不遇,蹉跎岁月。

比如诗人孟浩然,大家都会背诵他那首著名的唐诗《春晓》吧,可见是个很有才气的人。他也很渴望能通过科考获得成功,但终究是缺了运气。孟浩然考试失利后,难得地得到一个觐见皇帝的机会,却因为内心不忿而作出的两句诗得罪了皇帝,最终错失官场。只能说,性格决定命运。

诗圣杜甫曾经两次参加科举考试,却留下了诸多遗憾。后来经过多次努力,在多年后才当上一个小小的官,结果又遭遇安史之乱。

那么有没有人不曾去参加科考的?有,他就是一生活得肆意潇洒的“诗仙”李白。李白的才气自不必说,他的诗作可是得到了皇帝和贵妃的认可和喜爱。

关于他为什么不参加科考,学术界有多种说法。有的认为李白不屑于参加科考。李白才气过人,又不愿折腰向达官贵人示好,加上中举后分配的官职往往是比较低级的,自然是看不上了。

也有认为李白是不敢且不能参加。因为李白的家族曾有犯罪流放的经历,他的家世和籍贯又不清不楚,无法提供身份证明,不符合考试规定,他也怕科考会暴露自己家族的不光彩历史。

不管怎样,李白并没有走上科考晋级的道路,他的才气学识也没有因为不参加考试而受到损害,依然通过其他方式表现出来,成为盛唐文化的标杆人物和后世景仰的历史名家。

关于隋唐时期“考公”的那些八卦事儿还有许多,我们从中看到了文人士子的百味人生和历史命运。

不得不承认,从古到今,考试都是一种相对公平合理的考核与选拔手段,考试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无论我们在人生中要面对什么样的考试,鼓起勇气去努力尝试,总会有改变命运的时候。

历史解密 战史风云 野史秘闻 风云人物 文史百科

朱棣成功了吗(朱棣打赢了吗)

建文初年,朱棣在北方起兵靖难,建文帝闻讯后,派出65岁的老将耿炳文“帅师伐燕”,“兵号三十万”,向朱棣的大本营北平开进。耿炳文是明朝的开国武将,在朱元璋时代就屡立军功,曾打下安徽广德和江浙之门户长兴。大明建国后,他又率军北清沙漠,南平云南详情>>

美军电磁炮要复活了?美国国会知道被忽悠,但拜登还想上杆子给钱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赞赏!作者:毅品文团队战巡基洛夫,欢迎转发!对于火炮来说,实现更远的射程,更快的炮口初速度以及更优秀的打击精度无疑是最重要的追求目标。但是如果走传统的火炮技术发展路线的话,想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付出很大的代价,比如说详情>>

建国后尚小云全国巡演 黄牛把票价炒到原来三倍

何亮亮:在京剧四大名旦之中,尚小云的政治待遇不算高,戏曲改革实践却是最超前的。在梅兰芳、程砚秋入选全国政协之时,尚小云正在参加为期两个月的首期戏曲讲习班,衷心接受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教育,新中国开国大典刚刚落幕,尚小云剧团的第一部新戏就问世了详情>>

张惠:后梁太祖朱温发妻,为人贤明精悍,敢做敢言

在学校里学习历史时,我们只能获得有限的历史知识。实际上,历史是一个广阔无边的海洋,里面蕴含着无限的故事和奇闻异事。今天,我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关于张惠:后梁太祖朱温发妻,为人贤明精悍,敢做敢言的历史内容,来探索这个海洋中的一部分历史。人物生平丽华之叹张惠,后梁太祖详情>>

山东省属于华东咽喉重地,1979年,为何驻扎了3个精锐军?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关于解放军部队建设发展和各个军区变迁的故事,例如沈阳军区、武汉军区、兰州军区等等。今天,我们聊聊济南军区。在五六十年代,济南军区管理了山东省各地的部队和其他武装力量。1979年,山东省境内合计驻扎了3个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