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三大痼疾,哪个对唐朝危害最大?毫无疑问是朱温

晚唐三大痼疾,哪个对唐朝危害最大?毫无疑问是朱温

()
中文名:
晚唐三大痼疾,哪个对唐朝危害最大?毫无疑问是朱温
别名:
国籍:
人物简介:

盛唐 盛唐 汉朝的灭亡令人诧异,因为汉朝最强盛的时候是汉宣帝时期,此后的元帝、成帝时候汉朝依旧强大,而短短几十年后便灭亡了,实在令人费解。不像晋朝和宋朝,本身就很弱小,灭于外族入侵。 唐朝的灭亡却是盛极而衰,从安史之乱时就已经埋下了灭亡

唐朝名人推荐

盛唐

盛唐

汉朝的灭亡令人诧异,因为汉朝最强盛的时候是汉宣帝时期,此后的元帝、成帝时候汉朝依旧强大,而短短几十年后便灭亡了,实在令人费解。不像晋朝和宋朝,本身就很弱小,灭于外族入侵。

唐朝的灭亡却是盛极而衰,从安史之乱时就已经埋下了灭亡的隐患。晚唐时期,形成了危害朝廷的三大痼疾——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相争。

这三大痼疾每一个对朝廷的危害都极大,但是,非要说哪一个对朝廷危害最大,毫无疑问是

藩镇割据

。因为,宦官专权和党争在其他朝代都很常见,比如东汉和明朝时期的宦官专权,明朝时期的党争,而藩镇割据,却是唐朝独有的特色,也是灭亡唐朝的主要因素。

宦官专权

唐朝和其他朝代相比,有一个有趣的想象,那就是唐朝的皇帝很少出现昏君,但却大多死于

食用丹药

。是不是唐朝皇室自认是老子的后代,便要像太上老君一样,食用丹药成仙?前段时间朋友推荐《与君歌》,里面的故事明显是取自于晚唐,她非常喜欢男主,男主最后也是死于长期服用丹药,她说唐朝的皇帝是因为要和宦官斗争,所以吃丹药,蒙骗宦官,这是毫无逻辑的。不过,虽然这是一个虚构的言情剧,但里面的一些细节也是有史料可考究的,比如,宦官专权。

宦官专权是晚唐三大痼疾之一,看看晚唐的皇帝有多少个是死于宦官专权。

唐宪宗李纯,平复藩镇割据的局面,创造了“元和中兴”的中兴之君,公元820年被宦官称弘志所害,享年43岁。唐敬宗李湛,公元827年被宦官刘克明所杀,年仅17岁。唐文宗李昂,甘露之变失败后被软禁,公元840年郁郁而终,享年31岁。这几个皇帝都是直接被宦官所杀,还有因为得罪宦官被迫退位,如唐顺宗,唐懿宗被宦官把持朝政,唐昭宗因为灭一个宦官,最终引来了朱温。

这么一对比,就能发现唐朝的宦官专权跟明朝的宦官专权不一样,明朝的宦官看似专权,但最终的大权始终把握在皇帝手中,但唐朝的皇帝却连续几个都被宦官所杀。

自秦汉以来,宦官在东汉末年日益猖獗,掌管宫廷,控制皇帝性命,专权之名由此得之。

唐代玄宗以来,宦官开始涉足朝堂,宪宗、穆宗、敬宗、文宗朝再一次地达到巅峰,穆、敬、文三帝皆由宦官扶持上位,敬宗直接死于宦官之手,而文宗则被宦官控制,形同虚设。文宗本是一位励精图治的帝王,从他登位的第一天起,就莫不以整除穆宗、敬宗二朝的弊端为己任。

“对藩镇割据,文宗采取抚、剿、拉、谈等多种方式,力图保持割据势力不要加强,割据版块不要扩大。对付朋党,文宗不得已采取逐渐抽薪的策略,将牛李二党成员陆续排出中央。”剩下的,便是这萦绕在文宗心头挥之不去的阴霾了。

宦官专权,文宗深恶痛绝。宪宗、敬宗的覆辙他不想在自己的身上上演,由此,他把铲除宦官当做了政务之首。而且,文宗的这个想法得到了朝中广泛人士的支持,代表为太和二年(828)制举中举人刘黄,他说能否消除宦官之祸,关系到宫胭将变,社稷将危,天下将倾,海内将乱。这个呼声似乎成为了谶言,宦官之祸,除之,则是百姓之福,社稷之福,不除之,天下则危亡。

第一次诛谋宦官的行动失败,文宗郁闷在心,患上风疾,口不能言。后来在郑注、李训的开导之下,文宗的心事再一次地被提到了心尖上。为再一次诛杀宦官,文宗任命李训为宰相,郑注为凤翔节度使,内外双向,彻底剿灭宦官之祸。然而,由于李训、郑注二人互相猜疑,却妒忌贤臣,诛杀宦官之事倒是变成了二人的邀功之事,且二人人品低下,才能不足。导致了大和九年(835年)的“甘露之变。”不仅李郑二人被诛杀,连宰相朝臣被诛连而死者竟达六七百人。

文宗两次诛杀宦官之谋皆以失败告终,壮志未酬,文宗竟未老先衰。陈寅恪对文宗处置藩镇、朋党、宦官之事有着精辟的见解。

“夫唐代河朔藩镇有长久之民族社会文化背景,是以去之不易,而牛李党之政治社会文化背景尤长于河朔藩镇,且此两党所连结之宫廷阉寺,其社会文化背景之处更有种族问题,故文宗欲去士大夫之党诚甚难,而欲去内廷阉寺之党则尤难,所以卒受‘甘露之祸’也。况士大夫之党乃阉寺党之附属品,阉寺既不能去,士大夫之党又何能去耶?”

可以从这一段话中看出,中晚唐的三大痼疾有其坚实的政治文化背景,且一脉相连,党争依附宦官而存在,宦官之祸不除,唐王朝终无安宁之日。

中晚唐的皇帝之所以短命,实在是太过操劳了,在宦官专权、朋党相争和藩镇割据之间互相平衡。中晚唐之后,皇帝不是在和宦官斗争,便是和大臣斗,用朝臣消灭宦官之后,便会引来朋党相争、互相倾轧,用宦官灭朋党之祸,便会导致被宦官控制,如果重用藩镇消灭宦官和朋党,最后连整个王朝都改朝换代了。

朋党相争

党争历朝历代都有,但唐朝的朋党相争最经典的要属牛李党争了。

何为朋党,《资治通鉴》中的一段对话简明扼要地概括了。

“上问宰相:人言外间朋党大盛,何也?李绛对曰:自古人君所甚恶者,莫若人臣为朋党,故小人僭君子必曰朋党。何则?朋党言之可恶,寻之则无迹故也。东汉之末,凡天下贤人君子,宦官皆谓之党人而禁锢之,遂以亡国。此皆群小欲害善人之言,愿陛下深察之!夫君子固与君子合,岂可必使之与小人合,然后谓之非党邪!”又有言“上常语宰相:人臣当力为善,何乃好立朋党!朕甚恶之。裴度对曰: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君子、小人志趣同者,势必相合。君子为徒,谓之同德;小人为徒,谓之朋党;外虽相似,内实悬殊,在圣主辨其所为邪正耳。”

从李绛和裴度的话中我们可以看出,自古便不存在真正的朋党,所谓朋党,皆是由小人诬陷而来。放在今日的说法,就是乱扣帽子。

我说你是,你就是!

东汉末年,党锢之祸,宦官痛恶贤人能臣,便污蔑其结为朋党。唐朝中叶以来,贤臣与贤臣结交,小人与小人志趣相投,同类者合,不同类者分,所以便有了朋党大盛。而在李训、郑注当政期间,他们与李宗闵交恶,为了把持朝政,把他们眼中所谓的牛党、李党一一贬斥,而其实并没有这么多所谓的党人,无非是政治势力打击异己的借口,而借此夸大。

“小人欲害君子之言皆为之朋党,所以不可以相信。”

牛李党争的起源在唐宪宗元和三年(808年)四月,按例举行了一场以君主名义主持的制举,具体科目为贤良方正、直言极谏。时任宰相是李吉甫,李吉甫是后来李党首领李德裕的父亲,是门荫入仕、世家大族的代表。当时参加科举的牛僧儒、李宗闵指责朝政,而且无所顾忌,被李吉甫厌恶,于是李吉甫上书皇帝,赶走了牛、李二人,而且贬斥了当时的主考官。以此事为标志,拉成了中晚唐朋党之争的序幕,以李吉甫之子李德裕为首的李党和以牛僧儒、李宗闵为首的牛党,相互倾轧,历经宪宗、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宣宗六朝共四十余年。

一场小小的科举考试,竟然引起了中晚唐政坛上延续四十多年的朋党之争,实在是令人唏嘘不已。

在牛李党争的过程中,两党的主张也都不同,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待藩镇割据叛乱,李德裕政治集团坚决主张讨伐,牛党则是姑息养奸。

(二)对待回鹘、吐蕃的政策,李德裕遣使镇抚,后又集中力量击溃,维护国家统一,牛党则完全与其相反。

(三)对待宦官专权,李德裕主张取消宦官监军的权力,并与宦官保持距离,而牛党中人则是结交官宦,以保官位。

(四)对待佛教僧侣,李德裕主张抑制其膨胀,会昌灭佛便是其政策之一,而牛党中人则在宣宗年间,重新恢复佛教势力。

(五)对待冗官冗吏,李德裕主张裁减,牛党则在大中年间增设冗官。

(六)用人政策上,李党唯才是举,牛党则排斥异己,结党营私。

用今天的眼光来看,比起牛党,李党的主张关系国家大义,更像是先进的一方。

姑且不论当时李党、牛党的政绩,只论牛李党争本身对朝廷的危害,似乎没有宦官专权和藩镇割据危害更大。而且从对朋党的定义来看,李德裕还不一定是李党呢?只是和牛党的主张不同,不和牛党的人交往而已,不能乱扣帽子。明朝后期党争更是严重,甚至导致了明朝的覆灭。所以,党争之祸,对于唐朝来说,并不是致命一击。真正让唐朝灭亡的,是藩镇割据。

藩镇割据

各朝各代都有灭亡的原因,像西晋和宋朝是灭于外族,有些则是灭于农民起义,唐朝的灭亡,则是藩镇割据导致的。《唐鉴》中指出“唐之乱亡,皆由藩镇。”以至于宋朝吸取唐朝灭亡的教训,直接收了武将的权利,导致了宋朝弱的连一个外敌都打不过。

唐朝,则是武力值爆表!

唐朝盛极而衰的标志是安史之乱,也是藩镇割据的一个表现。

安史之乱是中央与地方矛盾激化的产物。此后,藩镇雄踞一方,越来越不受中央控制,在宪宗元和年间,唐王朝在经历了大动荡,大破坏,长达数十年的藩镇割据叛乱和吐蕃、回鹘侵扰。唐宪宗时期,收复了几大藩镇,藩镇割据的局面暂时得到了缓解,可是没过几年,藩镇割据的问题又接踵而来。

那么,唐朝的藩镇割据是怎么来的呢?

其实,也是因为安史之乱造成的。可以这么说,唐朝的藩镇割据导致了安史之乱,安史之乱引起了更严重的藩镇割据。因为安史之乱,唐朝为了平定叛乱,把将军镇制度扩展到了内地,最重要的州设立节度使,指挥几个州的军事。

节度使一职是唐代借鉴前朝旧制而设立的一种新型地方制度,唐代的地方军政长官因在受朝廷职位时都会被赐予旌节,所以得名。

唐朝的节度使

唐玄宗在位时期,由于均田制瓦解,建立于其基础上的府兵制亦随之瓦解,开始实行募兵制。唐玄宗大量扩充军镇,设节度使,赋予军事统领、财政支配及监察管内州县的权力,共设九个节度使和一个经略使。伴随着边地藩镇的设立,府兵制逐渐被募兵制所取代,边地置有大量的精兵,共计四十九万士卒和八万匹战马屯驻边地。

而藩镇割据的局面是在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形成的。安史之乱时期,玄宗下令给予各道节度使自调兵食、总管内征发、任免管内官吏等权利,采访使得权限被节度使架空,乾元元年肃宗下诏,罢省采访使,改为观察处置使。此后,这个职务由节度使兼任,藩镇的军权和行政督察权彻底合而为一,藩镇割据一方的格局至此形成。

此后,中央集权削弱、藩镇强大、互相争战的局面便成为了唐中后期的三大痼疾之一。藩镇叛乱时有发生,唐宪宗自即位伊始,便一直在进行讨伐各地叛镇的战争。

以元和十二年十月李愬平定吴元济为标志,至此,自安史之乱后绵延六十余年的藩镇割据叛乱局面暂时结束,唐王朝终于实现了名义上的全国统一。藩镇问题在宪宗时期得以解决既是人民所望,朝廷头等政治大事,同时也是宪宗朝君臣齐心协力开创中兴治世的表现。

唐宪宗之后的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宣宗时期又经历了宦官专权,皇帝被宦官控制、或者杀害,这几大痼疾错综复杂又交织在一起,导致皇帝根本无法集中精力应对。

幕府,这一名词在历史书中,似乎是存在于在日本封建时代,但是,唐朝也是有幕府制度的。

晚唐著名诗人李商隐的一生就是在幕府中渡过的,如郓州幕、太原幕、华州幕、兖海幕,幕府,这是唐朝的独有产物,也是地方藩镇割据。

唐朝末年的几大藩镇,如杨行密、李克用,朱温,李茂贞。

唐代末期,唐昭宗李晔为了应对宦官专权,消灭大宦官田令孜,暂时没有精力应对藩镇割据。同时,由于中央禁军折损大半,有效兵员不足。导致了宣武节度使朱温的壮大,最后唐朝被朱温所灭,可以说,唐朝的灭亡就是藩镇割据直接造成的。

朱温这个名字有什么问题么

公元907年,朱温逼迫唐哀帝禅位,建国后梁,唐朝灭亡,中国进入大分裂时期——五代十国。

历史解密 战史风云 野史秘闻 风云人物 文史百科

朱棣成功了吗(朱棣打赢了吗)

建文初年,朱棣在北方起兵靖难,建文帝闻讯后,派出65岁的老将耿炳文“帅师伐燕”,“兵号三十万”,向朱棣的大本营北平开进。耿炳文是明朝的开国武将,在朱元璋时代就屡立军功,曾打下安徽广德和江浙之门户长兴。大明建国后,他又率军北清沙漠,南平云南详情>>

美军电磁炮要复活了?美国国会知道被忽悠,但拜登还想上杆子给钱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赞赏!作者:毅品文团队战巡基洛夫,欢迎转发!对于火炮来说,实现更远的射程,更快的炮口初速度以及更优秀的打击精度无疑是最重要的追求目标。但是如果走传统的火炮技术发展路线的话,想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付出很大的代价,比如说详情>>

建国后尚小云全国巡演 黄牛把票价炒到原来三倍

何亮亮:在京剧四大名旦之中,尚小云的政治待遇不算高,戏曲改革实践却是最超前的。在梅兰芳、程砚秋入选全国政协之时,尚小云正在参加为期两个月的首期戏曲讲习班,衷心接受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教育,新中国开国大典刚刚落幕,尚小云剧团的第一部新戏就问世了详情>>

张惠:后梁太祖朱温发妻,为人贤明精悍,敢做敢言

在学校里学习历史时,我们只能获得有限的历史知识。实际上,历史是一个广阔无边的海洋,里面蕴含着无限的故事和奇闻异事。今天,我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关于张惠:后梁太祖朱温发妻,为人贤明精悍,敢做敢言的历史内容,来探索这个海洋中的一部分历史。人物生平丽华之叹张惠,后梁太祖详情>>

山东省属于华东咽喉重地,1979年,为何驻扎了3个精锐军?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关于解放军部队建设发展和各个军区变迁的故事,例如沈阳军区、武汉军区、兰州军区等等。今天,我们聊聊济南军区。在五六十年代,济南军区管理了山东省各地的部队和其他武装力量。1979年,山东省境内合计驻扎了3个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