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思绾本为赵匡赞部下亲信,赵匡赞与父赵延寿勾结契丹,为朝廷所不容。赵匡赞从河中调任京兆尹后,为了活命主动赴汁梁请罪,留赵思绾等数百人在长安。朝廷命赵思绾也随后赴汁,赵思馆以为赵匡赞己被处死,自己也难逃一死,遂占据长安造反,并派使表示愿意投到
武三思
杜如晦
杜甫的诗《兵车行》揭露了唐王朝连年征战给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灾难
李白喝的酒究竟度数是多少?为何能斗酒诗百篇?原来奥秘都在这里
李白也曾情场失意,被女子拒绝后,写下一首诗,流传至今
任见:唐代烧尾宴,洛阳绽奇葩【原创】
汉朝的刀剑,为何比唐朝的刀剑还要好?
唐朝虽设置归义军,但对当地有心无力,归义军实际上属于半独立政权
武则天墓前放61个无头石人,成最大谜团,却被两位农民破解
杨广有哪些功绩?罪在当世功在千秋
由《为徐敬业讨武则天》浅谈骆宾王的“不识时务”
流传较广的秦始皇画像是照唐代画作《历代帝王图》摹本推演而来的
她与武则天有杀父之仇,却成其贴身女秘,多年不复仇被唐明皇干掉
武则天有一伟大发明,中国使用超千年,至今无论男女都在用
梅妃本是虚构的人物,却成了杨贵妃的情敌,古代人也爱看宫斗戏
女皇不止武则天,细数历史上的四位女皇帝,第一位女皇仅在位一天
安禄山是杨贵妃干儿子?干妈还给干儿子洗澡,这是真的吗?
隋唐、薛葵、说岳、明英烈等书中的四猛八大锤,谁最厉害?
杜甫给李白写诗,为什么李白不回应?原因有两点,看完你就明白了
高句丽是个什么样的存在,为什么隋炀帝三次都失败了?
赵思绾本为赵匡赞部下亲信,赵匡赞与父赵延寿勾结契丹,为朝廷所不容。赵匡赞从河中调任京兆尹后,为了活命主动赴汁梁请罪,留赵思绾等数百人在长安。朝廷命赵思绾也随后赴汁,赵思馆以为赵匡赞己被处死,自己也难逃一死,遂占据长安造反,并派使表示愿意投到李守贞麾下,守贞遂任命其为晋昌节度使。
王景崇在汉初任右卫大将军,被汉高祖任为凤翔巡检使,与节度使侯益不睦。侯益入京后,厚贿权贵,中伤王景崇。王景崇不愿回京,遂鼓动军士拥戴自己主持府事,朝廷遂任其为邻州留后,另任赵晖为凤翔节度使。于是其举兵造反,与赵思绾共推李守贞为秦王,加入到这一叛乱集团中去。
面对这种情况,朝廷遂任命陕州节度使白文坷为河中府城下一行都部署,以潞州节度使常思为河中一行副都部署,即讨伐李守贞的正副统帅。从这年四月至七月,诸军大集,然白、常二人却不敢进军。
郭威八月六日从汁梁出发,至二十日抵达河中。进军如此顺利,主要就是幢关、同州皆为官军据守,李守贞无力阻止其进军。当时在讨论进军方略时,从史籍记载看,官军还是分别命将进攻赵思结、王景崇的,只是以郭威所率主力专攻河中而已。
大军进抵河中后,当时立有三寨,以筑垒相连,打算长期围困河中。李守贞自然不能束手待毙,多次出兵攻击官军之连垒,郭威则是坏则补之,李守贞又派其将王继勋率精兵千人,王继勋袭击的是河西碧。为什么要循河而南呢?郭威为什么担忧河西碧呢,原因就在于他以白文坷为主将,此人老迈无能,故担忧其为敌乘。李守贞连战连败,城中粮食也不多了,其部下诸将见大势已去,纷纷出城投降。
乾佑二年七月,郭威督兵攻破河中外城,李守贞收兵固守子城。诸将请求急攻,郭威之所以不愿急攻,一是他料定城中粮尽,必不能持久;二是不愿多死士卒,以收买将士之心。果然数日后,李守贞外无救兵,内无粮草,遂与其妻及子李崇勋等自F而死。河中叛乱至此平定。从乾枯元年八月进兵至河中,至二年七月平定,历时十一个月。
关于长安城中的赵思绾,在其反叛之初,朝廷己派镇宁节度使郭从义为都部署、内客省使王峻为都监率军攻之,赵思绾凶暴异常,乾裕二年七月,赵思结计穷,出城投降,被郭从义斩杀。
王景崇决定反叛后,一面送其子于后蜀,作为人质,请求援兵;一面积极备战。朝廷则派新任凤翔节度使赵晖率军讨伐,赵晖深恨王景崇,故攻击甚急。由于蜀军数次出动援救王景崇,进军至陇州神前,赵晖告急于郭威,郭威亲自增援,到达华州时蜀军因粮尽而退去。于是官军包围凤翔城,四面攻打。王景崇困兽犹斗,直到乾褚二年十二月,力竭自F而死。至此三叛全部平定。
在此期间,李守贞曾派朱元间道向南唐求援,南唐中主保大六年(948)六月,实际上只是虚张声势,进至沂州而返。 赵思缩、王景崇均向后蜀送子为质,请其增援。后蜀也数次派兵援求,主要在凤翔方向作战,双方在散关、宝鸡、渭水一线都发生过激战,互有胜负,蜀军最远进至陇州神,由于道路艰险,粮草不继,无法持久,稍遇挫折,便退至凤州,然后返回兴元。 定难军李彝兴也曾出兵增援,在这些外援中,只有李彝兴所在的夏州距河中最近,但由于其并不诚心援救,使李守贞的希望终成画饼。
李守贞等三镇之所以失败,其原因除了缺乏有力的外援外,三镇各自为战,不能互相协调、相互配合作战,反而被分割包围,最终难免被各个击破。此外,李守贞阵营缺乏战略纵深,其既没有守住憧关,也没有夺占同州,致使官军直接开到河中城下,陷入了困兽犹斗的局面。这种态势远不如王重荣时期的情况,那时王氏家族据有河中、华州、陕彼三镇,可以控制撞关天险,三镇也可以互相呼应,协同作战。即使如此,当王重荣与朝廷发生盐利之争时,他仍抢先出兵攻占同州,从而使其获得了比较充分的战略纵深。李守贞叛乱以来,处处被动,而朝廷方面却处处抢占先机,缺乏谋略也是其失败的一个原因。
在这场战争中,获利最大者乃是郭威,此人虽贵为枢密使、同平章事,但在此之前,既无尊贵的身份,也无显赫的功勋,本为刘知远属下的河东蕃汉兵马都孔目官,在当时的政治舞台上仍属于新进之辈。经过此战,在朝野上下获得了崇高的威望,此外,郭威还注意收买军心,借河中城内军士之口,大造天命所在的舆论了。
这一时期的河中镇还有一个特点,即任节帅者,多为武臣,这与唐代河中镇的清况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唐时文臣占60.6%;五代文臣仅占8. 7%。对比是十分鲜明的。河中镇发生的这种变化实际上是整个五代时期藩镇制的一个缩影,也是这一时期国家政治的一个鲜明特点。五代时期的政治如果用一句话来归结的话,那就是武人政治,整个统治阶级成份出现的这一变化不能不影响到藩镇节帅的构成,因此河中镇出现的这种变化也是整个五代藩镇节帅的缩影,具有很强的代表性。
武人政治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政治的稳定性比较差,短短的五十多年的时间内,走马灯般地换了五个王朝,每个王朝的开国皇帝无一不是武人出身,十国中的开国帝王亦是如此,无一例外。最高统治者尚且如此,其下的各地藩镇节帅就更是如此了,因为他们都是帝王们的部下将领,随着其主子从藩帅登上了帝王宝座,而攀龙附尾当上节度使的,于是就形成了这一历史时期节帅多为武人的局面。
关于武人政治稳定性差的深层次原因,由于教育事业的衰退,统治阶层文化素质的急剧下降,使得儒家思想的影响大打折扣,伦理纲常观念对人们行为的约束也就大大松弛了。中国古代教育自从汉代罢默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完全以儒家思想教育为主,强调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伦理准则。五代武人大都不读书,有的甚至目不识丁,自然对儒家提倡的这一套伦理观念非常生疏,君权神授的观念也非常淡漠,敢于使用暴力去争取自己的利益。
如后晋时的成德军节度使安重荣,当时的社会现状,代表当时一大批武人的思想观念,很有典型性。由于这些因素遂造成了这一时期的政治呈极不稳定的状态,不仅中央局面极不稳定,而且地方藩镇的统治也非常不稳定。社会因此动荡,战乱频起也就不可避免了。
前面己经论及五代时期藩镇的不同特点,即藩镇对抗中央的叛乱有所减少,但落镇内部的兵乱却大大增加了,有唐一代河中镇的兵乱就不如五代时期多。这是骄兵悍将大量出现的结果,从根子上看,也是武人政治所导致的一个后果。
关于五代时期藩镇还有一个特点,即虽有跋启者,但却极少有长期割据者,而且叛乱藩镇的总体数量也不比唐代多,还没有出现与中央长期对抗却无法平定的藩镇。以河中镇为例,真正起兵对抗中央的节帅也就是李守贞一人,且在一年之内就顺利平定了。像唐代那样的河朔型藩镇在五代时是不存在的,即使像淮西镇那样虽然最终被平定了,然对抗时间之长,出动兵力之多,花费资财之巨,可以说举全国之力才勉强平定。类似这样的藩镇在五代时期是不存在的,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原因。
第一,中央与地方藩镇的实力不对等。唐代中央虽然有禁军神策军,但在与叛乱藩镇作战主要依靠其他藩镇军队,神策军的出动次数并不多,换句话说,藩镇军队才是平定叛乱藩镇的主要力量。五代时期的情况却大不相同,平叛主要依靠的是中央禁军,其他藩镇的军队则起配合作用,此次平定李守贞之乱就是一个实例。
原因就在于这一时期禁军实力大大地增强了,欧阳修的这一段话错误之处甚多,比如说亲军之号起于明宗、殿前军不见其更置之始等,但是其认为五代时期方镇之兵弱,而天子禁军实力强大,却是不争之事实。由于中央具有压倒地方藩镇的军事实力,扫平任何一个跋启藩镇,对五代诸朝来说都不存在很大问题。
关于河中镇被平定的具体原因,具体作战持续了十一月时间,如果把调兵遣将等准备时间算在内,则超过了一年的时间。虽然比唐代平定叛乱藩镇的时间短得多,相对于这一时期平定其他跋息藩镇而言,时间还是比较长的。其原因并不是禁军战力不强,将士不愿用命,主要在于郭威采取了长期围困的作战方针,不愿在战争中死伤更多的将士。在此前后,凡中央平定叛乱藩镇,只要全力进攻,没有不在数月之内解决问题的。
中央与藩镇实力不对等还体现在经济与政治实力方面,由于五代藩镇大都辖区狭小,经济实力有限,因此难于维持长期的战争消耗,这也是五代藩镇叛乱持续时间较短的一个原因。至于政治因素,就比较简单了,无非是以顺讨逆,以上对下,中央始终站在政治的制高点上。
第二,中央对地方藩镇采取了种种限制、削弱的措施,经过几代人的努力,至北宋初终于完成了这一历史进程。关于其采取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削弱与铲除藩镇牙兵。众所周知,唐代藩镇军队中的中坚力量就是牙兵,其多为久战之兵,且父子相袭,亲党胶固,其内部具有很强的凝聚力,通常所说的骄兵悍将,多指牙兵。五代时期对藩镇牙兵主要采取两种措施,一种就是直接铲除,如朱全忠屠S魏博牙兵,至于在平定兵乱时屠S牙兵的事例就更多了;另一种则是收编,将藩镇牙兵收编到中央禁军中,尤其是经过周世宗的栋选,地方藩镇兵乱的根源牙兵就基本从历史舞台上消失了。
(二)削减藩镇支郡,分割强大的藩镇,所谓“众建诸侯而少其力”。这一方面前面已有论述,就不重复了。(三)选练地方军队和州兵为厢军,这一过程在五代就已开始,至宋代最终完成。(四)罢“诸道作院”,使其失去军械之来源。五代诸道皆有作院,以生产军械,供给本军。采取的措施有二:一是禁止诸道作院生产军器,将其工匠调送朝廷;二是即使允许生产,但必须定期向中央进贡。在不同的王朝采取不同的方式,将这两种方式交替推行,基本抑制了诸道军器的生产,从而极大地削弱了其军队的作战能力。
(五)削除诸道军需体制,目的在于削弱其经济实力。五代时期藩帅往往派亲吏到县、场监督或主持赋税征收,五代各朝均颁布诏救,禁止这种行为。如后唐天成三年二月规定:“自今后请抵委主簿、县令勾当,不得更置监征。”其他各朝也都颁布过这样的禁令,甚至规定地方的两税、关市、征榷等收入,除少量的行政开支外,全部输运京师。这些措施的长期实施,遂使五代时期藩镇制度与唐代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使其实力大受削弱,无法长期与中央对抗。
因此,五代时期的藩镇实力不强,是导致其无法抗衡中央的根本原因。
武人普遍充任藩帅还有一个很大的弊端,就是使地方治理长期缺失,或者遭到很大的破坏。而亲吏代判有很多弊端,容易倚仗主帅权威而擅权,滋生腐败。这个问题终五代之世始终没有解决,直到北宋初年才有所改变。在五代作为中央而言,其在选任节帅、牧守时,诬这样不仅使武人充任节帅的现象愈演愈烈,而且使地方治理进一步颓坏,故五代时期社会动荡、生产衰退、法制不立的状况,与武人普遍充任节帅、州牧的现象密切相关。
河中镇只不过五代时期众多藩镇中的一个,通过解析其节帅身份构成,可以揭示出其背后隐藏的一些历史之迷,以小见大,能够反映当时藩镇制度存在的一些共性。
唐朝灭亡之后,五代时期的政治中心随着形势的变化,从长安转至中原地区的洛阳和汁梁,河中镇在地域上不再是近徽方镇,因此失去了拱卫京师的作用。尽管河中地区仍然拥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然其政治地位不可避免地被边缘化了。
由于五代继续推行唐末以来的削藩政策,河中镇如同其他藩镇一样被分而治之,辖区不断缩小,一度只有一州之地,藩镇的实力与辖区的大小有着直接的关系,这说明五代时期河中镇的实力与唐朝时相比己经是天壤之别。
五代时期藩镇节度使的武臣化趋势,直接影响了政治的稳定性。在这种政治环境下,河中节度使的任职从朝廷重臣逐渐转变为缺乏治理能力的武人;中央在削藩的同时,通过加强中央禁军的力量使得中央具有压倒地方藩镇的军事实力,因此中央在平定为数不多的跋息藩镇中具有压倒的优势地位。
此外通过削弱和铲除牙兵、削减藩镇支郡、罢除“诸道作院”、削除诸道军需体制等措施的大力推广,使得五代时期的藩镇的实力大受削弱,在军事、政治、经济上均处于劣势地位的五代藩镇最终失去了与中央抗衡的资本。因此五代时期,河中镇和其他藩镇一样,在总体上与中央保持了比较和睦的关系,尽管一度出现了李守贞的叛乱,但也比较快地被平定了。五代时期藩镇体制的这些变化,为北宋时期最终消除藩镇割据,加强中央集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建文初年,朱棣在北方起兵靖难,建文帝闻讯后,派出65岁的老将耿炳文“帅师伐燕”,“兵号三十万”,向朱棣的大本营北平开进。耿炳文是明朝的开国武将,在朱元璋时代就屡立军功,曾打下安徽广德和江浙之门户长兴。大明建国后,他又率军北清沙漠,南平云南详情>>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赞赏!作者:毅品文团队战巡基洛夫,欢迎转发!对于火炮来说,实现更远的射程,更快的炮口初速度以及更优秀的打击精度无疑是最重要的追求目标。但是如果走传统的火炮技术发展路线的话,想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付出很大的代价,比如说详情>>
何亮亮:在京剧四大名旦之中,尚小云的政治待遇不算高,戏曲改革实践却是最超前的。在梅兰芳、程砚秋入选全国政协之时,尚小云正在参加为期两个月的首期戏曲讲习班,衷心接受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教育,新中国开国大典刚刚落幕,尚小云剧团的第一部新戏就问世了详情>>
在学校里学习历史时,我们只能获得有限的历史知识。实际上,历史是一个广阔无边的海洋,里面蕴含着无限的故事和奇闻异事。今天,我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关于张惠:后梁太祖朱温发妻,为人贤明精悍,敢做敢言的历史内容,来探索这个海洋中的一部分历史。人物生平丽华之叹张惠,后梁太祖详情>>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关于解放军部队建设发展和各个军区变迁的故事,例如沈阳军区、武汉军区、兰州军区等等。今天,我们聊聊济南军区。在五六十年代,济南军区管理了山东省各地的部队和其他武装力量。1979年,山东省境内合计驻扎了3个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