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因进言献策被杨行密看重,得以参与军事谋划。杨行密平定三叛后,授徐温右衙都指挥使。这也完全符合杨行密后期提拔北来人的策略。在杨行密病重期间,徐温坚持拥戴长子杨握,与以周隐为首的“诸将”意见相左。周隐希望由杨行密部将刘威继任节度使。 这与杨行
武三思
杜如晦
杜甫的诗《兵车行》揭露了唐王朝连年征战给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灾难
李白喝的酒究竟度数是多少?为何能斗酒诗百篇?原来奥秘都在这里
李白也曾情场失意,被女子拒绝后,写下一首诗,流传至今
任见:唐代烧尾宴,洛阳绽奇葩【原创】
汉朝的刀剑,为何比唐朝的刀剑还要好?
唐朝虽设置归义军,但对当地有心无力,归义军实际上属于半独立政权
武则天墓前放61个无头石人,成最大谜团,却被两位农民破解
杨广有哪些功绩?罪在当世功在千秋
由《为徐敬业讨武则天》浅谈骆宾王的“不识时务”
流传较广的秦始皇画像是照唐代画作《历代帝王图》摹本推演而来的
她与武则天有杀父之仇,却成其贴身女秘,多年不复仇被唐明皇干掉
武则天有一伟大发明,中国使用超千年,至今无论男女都在用
梅妃本是虚构的人物,却成了杨贵妃的情敌,古代人也爱看宫斗戏
女皇不止武则天,细数历史上的四位女皇帝,第一位女皇仅在位一天
安禄山是杨贵妃干儿子?干妈还给干儿子洗澡,这是真的吗?
隋唐、薛葵、说岳、明英烈等书中的四猛八大锤,谁最厉害?
杜甫给李白写诗,为什么李白不回应?原因有两点,看完你就明白了
高句丽是个什么样的存在,为什么隋炀帝三次都失败了?
后因进言献策被杨行密看重,得以参与军事谋划。杨行密平定三叛后,授徐温右衙都指挥使。这也完全符合杨行密后期提拔北来人的策略。在杨行密病重期间,徐温坚持拥戴长子杨握,与以周隐为首的“诸将”意见相左。周隐希望由杨行密部将刘威继任节度使。
这与杨行密的心意不符,但似乎是诸将的心声,因为《九国志》称“诸将皆无言”。之所以诸将不认可杨握,也是因为杨握“素无令誉”、“轻易信谗,喜击球饮酒”,不能服众。而徐温坚决支持杨握,徐温了解杨行密自三将叛乱以来的心态,即严重害怕部将,尤其淮西部将;并希望将吴国基业传给子嗣,世袭同替。
此时徐温进见杨行密并提出立杨握为嗣,杨行密很可能同意。见徐温深知己意,杨行密决意以徐温、张颖为顾命大臣。张颖也是北来人(蔡州),与徐温一同表态支持杨握。杨行密去世后,张颖和徐温共同拥立杨握继立。杨握也不希望受制于人,自选亲信,令徐、张二人感到不安。于是不久之后两人就架空杨握,最后发动政B,拭杀杨握改立杨隆演,并共同执政。而后徐温又处理了张颖,自己独揽大权。
对于杨握及其继位,以及张颖、徐温的辅政,尤其是徐温的独自上台,部分淮西系的杨氏旧将是不支持的。周隐在杨行密面前就公开反对立杨握为嗣,因此在杨握继位后就被借故杀害。宣州刺史李遇不服徐温,常有怨言,最终在宣州起兵作乱,遭到徐温坚决剿杀;袁州刺史刘崇景也起兵。淮西宿将陶雅、刘威虽然也不喜欢徐温,但见李遇被杀,便一同拜访徐温,表明无二心,方才获免。其余淮西将领们则纷纷表示归附,不再公开对徐温表示反抗。
由此看出,对待淮西武人,徐温的大致策略是,对坚决反对自己的淮西系杨氏元从予以绝罚,不反对的则不再过问。李遇等公开反对徐温权势的,都遭到了诛杀;而刘威、陶雅等不想惹祸上身,向徐温低头,也能得以安全。则可见徐温并非想要大规模清洗淮西势力,只需要他们对自己的权威表示认可和服从。
除了徐温过人的手段以外,与周边局势似也是密切相关的。任何吴国内部的大事件都可能影响到吴国的安危,徐温作为实际统治者,很清楚这样的局势,因此不对淮西势力大开杀戒,是较为明智的。这也有利于徐温自身权力稳固。这些淮西将领则能够继续担任刺史、节度使职位,但势力已然大不如前。
此时,以徐温为核心的不带有武人气质的统治集团在吴国也悄然形成。这得益于徐温巧妙的策略。首先徐温从政策上杜绝了武将进一步得势的根基。徐温执政时期(908-927 ),开始奉行保境安民、定立法纪的治国政策,将内部事务放在首位,减少战争。尤其是天拓十五年(918)全部占领江西之后,吴国版图大致固定下来。除非必要的边境护卫战争,吴基本不再向外扩张。
这样使武将基本没有主动用兵的可能。这是鉴于杨行密后期,拥兵一方的悍将田领、安仁义、朱延寿,经常挑动战事,伺机扩展势力乃至叛乱,前文已经论及。故徐温不能给淮西将领类似的机会。另外这时徐温考虑的,是要建立自己的集团,尤其是文士集团,尽可能排斥淮西将领,这是徐温首要目标。
徐温的执政,除淮西派X对此有过异议以外,其它派X反响没有如此激烈。这为徐温组建自己的集团提供了便利。徐温亲信见诸史籍者,主要有严可求、陈彦谦、骆知祥、钟太(泰)章、柴再用、陈拓、刁彦能、徐价、翟虔等。其中严、柴、刁、徐、翟、贾皆为北来人。严可求,同州人,避乱家于江都,早在杨行密时期便辅佐徐温,后助徐温铲除张颖。
在徐温后期又多次“劝温以知询代知浩。”是徐温的首席谋士。柴再用,蔡州汝阳人,初为秦宗权、孙儒部将,后归附杨行密。帮助徐温平定李遇,其后长期为徐温信任,作为亲信武将。刁彦能,蔡州上蔡人。因及时稳定王茂章叛逃后宣州局势,被徐温任命为军事校使,隶属徐知训。徐价,徐州人,为人一向狡黯善变。他曾任吉州刺史,后进入相府,也多次向徐温进言以嫡子替代徐知浩辅政。翟虔,徐州人,被徐温委派阎门宫城武备等使,因对吴帝杨溥防制甚急,令杨溥非常不适,甚至向徐温诉苦。还是因杨溥劝说才免于徐温的严惩。
另有未见于史籍者,据墓志知这些人也得徐温任用。贾潭,洛阳人,早年为徐温所用,执掌书记。孙彦思,庐州合肥人,父为温州司马。可能早年就跟随杨行密征战。天拓十年(913 )被任命为黄州制置使,次年拜为刺史。除柴再用外,其余皆是徐温亲自提拔并信任的北来文武。
对于淮西派X,徐温也进行了拉L,不少人因而投身徐温府邸,辅佐徐温。骆知祥,庐州合肥人,在徐温幕下职掌财赋。钟太章,庐州合肥人,帮助徐温诛杀张颖,立下汗马功劳。其次女嫁予徐知浩长子徐景通(后来的南唐元宗),虽为姻亲,可能另有监视徐知浩的意图。陈拓,和州历阳人,早年归杨行密,也协助徐温杀张颖,成为徐温亲信将领。
除淮西人之外,还有陈彦谦,常州人,早年任杨行密泅州司马,以干略闻名,徐温居金陵,使其主军国事,他曾劝徐温推动杨吴称王建国,并力主徐温嫡子主政。徐温在主要重用北来人之外,对部分淮西人等也加以任用,扩大统治基础。
随着徐温势力逐步稳固,“论功行赏”也提到了议事日程。对于徐温而言,其权力来源是吴主的授予,那么通过提升吴主的权威,就能相应巩固自己的合法性。于是天拓十六年(919),徐温策动吴主杨隆演称帝。个中缘由,第四章将具体论述。结果杨隆演拒绝称帝,只称吴国王,改元武义,追封杨行密、杨握,并加封徐温以下诸官员。
在这份任命名单里,除了徐温继续实际掌控吴国朝政以外,徐知浩因此前“朱瑾事件”进入京城,代替徐知训成为辅政人物。而进入中枢机构的文臣中,王令谋籍贯不明,严可求、骆知祥明确是徐温重要幕僚,卢择为京兆醋泉人,杨迢祖杨敬之祖籍掳州弘农。殷文圭为池州人,游恭是建安人。沈颜,唐书法家沈传师之孙,苏州人。因而中央重要人员都属于北来、江南人,并无淮西甚至淮东人。
徐温如此用意,想来是重用北来、江南人,排挤淮南本土,以达到平衡吴国地域派X的目的。在武将中,柴再用为徐温亲信。陈章疑为陈璋,许州人,原为钱谬部将,街州刺史,后归杨行密,多次攻打湖南、吴越。钱镖为吴越钱谬之弟,天拓八年(911)投奔吴国。则进入中枢的武将也以北来人为主,且多并非杨氏元从(如柴再用原为孙儒部将,陈璋、钱镖原为钱谬部将)。徐温不信任淮西杨氏元从的心态也似可管窥。
地方大员中,刘信、李简、李德诚、张崇、王缩五人都得到了将军封号,可知他们较能得到徐温信任,而且能够长期出镇。还有刘金、刘仁规、刘崇俊祖孙三代甚至可以“世袭”壕州。”这都表明,徐温在打击杨氏亲将的同时,也在拉L他们中的一些人,以便更好地掌控地方。对于各小藩镇,尤其是有过作乱经历的宣州、润州、寿州,徐温更加重视。
宣州宁国军,几任节度使田领、王茂章、李遇接连作乱反叛,徐温一度停止了宁国军的藩号,至天拓十二年(915 )纳入徐温所领镇海军管辖,宣州也成为了徐温的巡属。此后宣州也一直由徐氏家族亲自掌控。润州镇海军,在徐温执政初期便被当做徐氏核心地带管理,徐温自领镇海军,镇海军移治异州后,将润州交由徐知浩统领。寿州清淮军也被交由徐温比较放心的王稳、周本等镇守。
总之伴随着徐温策动杨隆演称吴国王,淮南在名号上正式脱离唐廷封王属性,成为了一个名实皆备的地方政权。但徐温治理这个由藩镇转化而来的政权的策略,依旧没有变化。徐温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对于不信任的淮西人,徐温坚决将其排斥在中枢机构之外。但他对自己的亲近僚属信任有加、照顾备至,不会因为非原则性的问题而妄加处置。
一个例子便是钟太章“请功”之事。古来功高震主,即便有大恩而遭屠S的功臣不计其数,徐温对钟太章如此宽容,足见其珍惜人才的理念,但可能也侧面反映其属下并无较多真正可用之人。严可求、骆知祥、陈彦谦是徐温最重要的谋臣和股胧。而他们分别来自北方、淮西和江南,可以看出徐温构建自身集团时兼容并包的用人倾向。
但遗憾的是除了这七八位亲信之外,朝中其余人员虽然得到徐温任命,却并非直属于徐温府中,更大一部分甚至是徐知浩自行辟任,下章将具体论述徐知浩组建自身班底的过程。总之,徐温府中真正亲信和交心之人寥寥。马令称:“温客尤见信者,唯骆知祥、严可求。”当非虚言。
徐温执政期间,淮西杨氏元从势力依然强大,而上文又提到,徐温亲信并不多,大批淮南本土人冷眼旁观,没有进入徐温的班底中。故徐温始终在朝中建立非常稳固的支持派X,仅依靠部分淮西和北来人,以及实际上是徐知浩僚属的人员在统治吴国。人才难得,这致使徐温终究无法进行禅代。
徐温主张对内休养生息、保境安民,对外结好邻邦,使吴国获得相对安定的发展时间。如贸然禅代,将会引发吴国大规模内江,这是徐温不希望看到的。但徐温依然牢固把持吴国政局,并逐步推进:从天拓十二年封齐国公,出镇润州,以异、润、常、宣、款、池六州为都督府(类似封地),到天拓十四年移镇异州,命徐知训、徐知浩分别留守扬、润州,再到武义元年(919)策动杨隆演称王,拜大承相、封东海郡王。随着吴国的逐步建立,徐温也一步一步地摆脱藩镇僚属的属性,而走向名正言顺的朝廷权臣。
讨论了杨行密和徐温时代的新变化,即淮南开始成为竞争性的场域受外部因素影响较大。这一时期,伴随着高骈的败亡和淮南政治秩序的彻底瓦解,来自淮西庐州的杨行密及其势力崛起,成为整个淮南新的统治者。杨行密部众,最初带有明显的淮西武人特色,是整个政权的中坚力量。同样,在杨行密争霸过程中,许多北方人南下,加入了杨行密的事业,也成为淮南政权不可忽视的地域派X。
在开始治理淮南之后,杨行密面临唐末五代常见的部将问题,他所信赖的庐州同乡田领(宣州节度使)、妻兄朱延寿(寿州节度使),以及较早归附他的安仁义(润州节度使),已成为淮南治下新的割据势力,田领更是频频对外动作,结恩怨于钱谬。本章认为,这些问题是由于淮南政权依旧具有藩镇属性,受制于藩镇体系和外部力量制约导致的。杨行密一方面继续信任其他淮西将领,命其各自镇守一州;另一方面,他开始进一步重用北方武将,使扬州幕府中以北来人为主。最终,田、朱、安三将几乎同时发动叛乱,给杨行密制造了较大的军事压力。
虽然杨行密平息了这场危机,其中暴露的问题还是令杨行密担忧的。杨行密晚年坚持传位给并不贤能的长子杨握,并选用北籍部将张颖、徐温作为顾命辅政,则可能是他对淮西武将不信任,希望抬高北来派X限制淮西派X的具体表现。这也正如本章所讨论的,在当时的情况下,淮南政权仍然具有较多藩镇属性残余,武将势力还能左右政局,即便是乡里情谊也很难改变。
但是,淮南政权已经出现了国家属性,杨氏开始自命文武,并继续保持了自高骈以来的政治独立性。杨行密被唐廷册封为吴王,同时由于朱温篡唐,淮南藩镇与唐廷的矛盾,被转化成了杨吴政权与朱梁政权的矛盾,吴政权又以唐廷册封自居正统,这成为了吴此后一直坚持的对外理念。
徐温通过政B获得执政地位,成为吴国的实际统治者,他对于吴国各派之间的策略是比较明确的,即着力打压淮西派X,重用北来派X,培植自己的霸府班底,以在合适的时机谋求禅代。对于淮西派X,徐温一方面坚决镇Y不服从者,如李遇作乱即被平定,另一方面依旧安抚,如陶雅、刘威表示臣服,徐温也没有过多为难他们。
而骆知祥、钟太章等人主动投奔徐温,在徐温的政权中更是居于高位。对于北来派X,徐温十分重视,严可求、柴再用等文武是其中代表,都是徐温幕府中的股胧之臣,并且徐温力推吴国的文治化。这一时期,吴国逐渐从藩镇向国家转变,徐温的策略使这一趋势更加明显。相较于高骈时期,吴国的内部向心力更强:高骈时期武将在地方拥有大权的情况已经得到压制,但杨、徐也没有像高骈一样完全排斥武人,而是文武兼用、以文为主,同时与邻为善。
这使得吴国能够平稳发展、过渡。徐温一步步推进了专权的程度,通过封爵、劝进,将自己从藩镇部将身份转化为朝廷权臣,但他并未完全做到化家为国,他的班底远未完善,更多的江南士人没有聚集到他身边,人才稀缺是徐温幕府的主要问题,这个情况徐知浩将做出改变。这同样是地方政治受制于各方势力的体现。
建文初年,朱棣在北方起兵靖难,建文帝闻讯后,派出65岁的老将耿炳文“帅师伐燕”,“兵号三十万”,向朱棣的大本营北平开进。耿炳文是明朝的开国武将,在朱元璋时代就屡立军功,曾打下安徽广德和江浙之门户长兴。大明建国后,他又率军北清沙漠,南平云南详情>>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赞赏!作者:毅品文团队战巡基洛夫,欢迎转发!对于火炮来说,实现更远的射程,更快的炮口初速度以及更优秀的打击精度无疑是最重要的追求目标。但是如果走传统的火炮技术发展路线的话,想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付出很大的代价,比如说详情>>
何亮亮:在京剧四大名旦之中,尚小云的政治待遇不算高,戏曲改革实践却是最超前的。在梅兰芳、程砚秋入选全国政协之时,尚小云正在参加为期两个月的首期戏曲讲习班,衷心接受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教育,新中国开国大典刚刚落幕,尚小云剧团的第一部新戏就问世了详情>>
在学校里学习历史时,我们只能获得有限的历史知识。实际上,历史是一个广阔无边的海洋,里面蕴含着无限的故事和奇闻异事。今天,我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关于张惠:后梁太祖朱温发妻,为人贤明精悍,敢做敢言的历史内容,来探索这个海洋中的一部分历史。人物生平丽华之叹张惠,后梁太祖详情>>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关于解放军部队建设发展和各个军区变迁的故事,例如沈阳军区、武汉军区、兰州军区等等。今天,我们聊聊济南军区。在五六十年代,济南军区管理了山东省各地的部队和其他武装力量。1979年,山东省境内合计驻扎了3个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