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公子高使齐

叶公子高使齐

()
中文名:
叶公子高使齐
别名:
国籍:
人物简介:

在庄子的《人世间》一文中,第二个故事是叶公子高使齐前与孔子的一番对话:楚王派叶公子高出使齐国,叶公子高听说齐国傲慢,内心发酥,急忙请教孔子:“您常说为君王办事,事情如果办不成功,那么必定会受到国君惩罚;事情如果办成功了,那又一定会忧喜交集酿出病害。我今天早上

周朝名人推荐

在庄子的《人世间》一文中,第二个故事是叶公子高使齐前与孔子的一番对话:

楚王派叶公子高出使齐国,叶公子高听说齐国傲慢,内心发酥,急忙请教孔子:“您常说为君王办事,事情如果办不成功,那么必定会受到国君惩罚;事情如果办成功了,那又一定会忧喜交集酿出病害。我今天早上接受国君诏命到了晚上就得饮用冰水,恐怕是因为我内心焦躁担忧吧!我还不曾到齐国去,就已经有了忧喜交加所导致的病患;事情假如真办不成,那一定还会受到国君惩罚。看来,事情成与不成这两种结果,我都难以承受,我该怎么办呢?”

孔子开释叶公子高:“人要遵循天命和道义,作为侍奉国君的人,无论办什么样的事都要让国君放心,这是尽忠。做臣子的原本就会有不得已的事情,遇事要能把握真情并忘掉自身,哪里还顾得上眷恋人生、厌恶死亡呢!你这样去做就可以了!”

孔子告诫叶公子高:“与邻近国家交往一定要用诚信使相互之间和顺亲近,而与远方国家交往则必定要用语言来表示相互间的忠诚。使者、传递的是国家君主之间交往的语言,而传递两国国君喜怒的言辞,乃是天下最困难的事。两国国君喜悦的言辞必定添加了许多过分的夸赞,两国国君愤怒的言辞必定添加了许多过分的憎恶。大凡过度的话语都类似于虚构,虚构的言辞其真实程度也就值得怀疑,国君产生怀疑,传达信息的使者就要遭殃了。无论什么事情恐怕都是这样:开始时相互信任,到头来互相欺诈;开始时单纯细微,临近结束时便变得十分麻烦了。

至于如何传达楚王的语言,孔子说:要原原本本地传达国君的话,不要去计较结果,顺应自然而使心志自在遨游,一切都寄托于无可奈何以养蓄神智,这就是最好的办法。

在这个故事中,孔子提出了处理事物的一种基本原则: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也就是说:当我们知道事情的结果而不能左右的时候,要心平气和地接受。

叶公子高作为楚国的臣子,楚王要他出使齐国,尽管叶公子高明白:事若不成,则必有人道之患;事若成,则必有阴阳之患,横竖是没有好果子吃的。孔子依然劝他:“为人臣子者,固有所不得已。行事之情而忘其身,何暇至于悦生而恶生!夫子其行可矣!”

这、就是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

使臣、是传递君王之间语言的人,而君王的话却往往是过分的、虚构的、不真实、喜怒无常的话:“夫传两喜两怒之言,天下之难者也。夫两喜必多溢美之言,两怒必多溢恶之言。凡溢之类妄,妄则其信之也莫,莫则传言者殃。”

自然、这些傲慢的话、虚假的话,谁都不爱听,不论那个君王听了不高兴,倒霉的,只有使者。

怎么办?孔子说:作为君王的使者,只能“无迁令,无劝成,过度益也。”也就是说:不加修饰、原原本本地传达国君所给的使命,自己“乘物以游心,讬不得已以养中,至矣”。顺其自然、一切都寄托于无可奈何。

至于结果,自然还是庄子的那句老话:“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

历史解密 战史风云 野史秘闻 风云人物 文史百科

朱棣报复建文帝旧臣(朱棣为什么要杀建文旧臣)

诛九族来自于秦商鞅变法之后的“夷三族”。“九族”的包括内容有不同的内容,一说是上自高祖、下至玄孙,即玄孙、曾孙、仍孙(古时称从本身下数第八世孙为仍孙)、子、身、父、祖父、曾祖父、高祖父。一说是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父族四是指姑之子(姑姑详情>>

美军电磁炮要复活了?美国国会知道被忽悠,但拜登还想上杆子给钱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赞赏!作者:毅品文团队战巡基洛夫,欢迎转发!对于火炮来说,实现更远的射程,更快的炮口初速度以及更优秀的打击精度无疑是最重要的追求目标。但是如果走传统的火炮技术发展路线的话,想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付出很大的代价,比如说详情>>

建国后尚小云全国巡演 黄牛把票价炒到原来三倍

何亮亮:在京剧四大名旦之中,尚小云的政治待遇不算高,戏曲改革实践却是最超前的。在梅兰芳、程砚秋入选全国政协之时,尚小云正在参加为期两个月的首期戏曲讲习班,衷心接受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教育,新中国开国大典刚刚落幕,尚小云剧团的第一部新戏就问世了详情>>

李渊为什么要杀李密

李密反隋不成投靠李渊,但是李渊后来却杀了他,李渊为何要除掉李密,究竟因为什么事情?李密本身是出生于贵族家庭,学识渊博,而且文学和武术双全,理想志向非常的远大,常以拯救世界为己任,他的曾祖父是西魏国家的八大支柱之一,父亲是隋朝的上柱国。他的故事至今一直流传着,成详情>>

探索古建保护和城市生态和谐相生,呵护北京雨燕在正阳门筑巢——专访北京中轴线遗产保护中心文保专家袁学军

“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这首耳熟能详的儿歌,是很多人儿时对燕子的最初印象。而对于“雨燕妈妈”袁学军而言,黑褐色羽毛、胸腹有白色细纹的北京雨燕则倾注了她满满的热爱。身为北京中轴线遗产保护中心的研究人员,袁学军和团队在国内开创性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