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r1] | 第一次会面 | 历史上孔子第一次会见老子时,老子还在周王朝藏书室中做史官。 这次会面孔子除学到了很多礼制制度外,对孔子感悟最深的应该是老子的这段话,这也正是“上善若水”的精髓。 两人离别时,老子指着黄河说道:“你为何不能
秦国能统一天下,源于历代君王对人才的重视与正确的策略
他是春秋战国真正的战神,白起得对他甘拜下风,孙武应称其为老师
《大秦赋》秦王嬴政躺赢的一生,前半生靠吕不韦,后半生靠李斯
宋义
史上最长寿的公主,鲁国公主活了多久
曾国藩读《孟子》感悟:人要出头就靠一个字,孟子:你没读明白
晋国赵武:如何从险遭灭族的“赵氏孤儿”变为春秋“一代贤臣”?
不同历史时期,《孔子圣迹图》在绘制和刻印手段上,呈现出不同的样式
战国四大名将之人屠白起—战无不胜,战必全歼为,却死在秦王剑下
历史上有哪些人曾经刺杀董卓?他们最后结局如何?
如果秦国相国按照功劳大小排名,李斯只能排第四
金庸小说中的两次合纵(上):慕容氏的复兴大燕计划有可行性吗?
荆轲刺秦王的最后一击!“徐夫人匕首”,是最早的钢制兵器?
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天下后,周天子的待遇如何?
孔子为何离开鲁国十四年,冉有又是如何说服鲁王迎接孔子回家?
罗布泊楼兰古国神秘遗址,惊现大量干尸,难道山海经所言非虚?
他在位两年办了两件事,一件影响秦国三百年,一件影响华夏两千年
齐桓公时期的齐国是不是在推行三军之制呢?
此人号称第二诸葛,一生致力北伐,最后却惨死魏国
春秋战国时期的“礼下庶人”,及对基层社会的管理作用
[var1]
| 第一次会面 |
历史上孔子第一次会见老子时,老子还在周王朝藏书室中做史官。
这次会面孔子除学到了很多礼制制度外,对孔子感悟最深的应该是老子的这段话,这也正是“上善若水”的精髓。
两人离别时,老子指着黄河说道:“你为何不能学习水的德行呢?”
孔子不解,问道:“水的德行又是怎样的?”
老子回答说:
“善行的最高境界就像水一样,滋润万物而不争名逐利,处于天下众生所厌恶的地方,反而更接近于道,这是谦虚的德行。
江河之所以能够成为一切河流的归宿,是因为它善于处在下游的位置上,成为百谷之王。
天地之间,最柔弱的东西莫过于水,但是它却能穿透最坚硬的事物,水滴石穿。
可见,柔能克刚,弱能胜强。
不见具体形状的东西,可以进入到没有缝隙的东西中去。
由此可知,无言的教化和无为的益处更甚于有为。”
孔子恍然大悟,说:
“先生的话使我茅塞顿幵。天下之人都高高在上,只有水处在下方。
天下之人都喜欢安逸,只有水处于艰险;天下之人都喜欢洁净,只有水处在污秽之中。
水趋向的处境都是天下人厌恶的,所以没有人能与之相争,这就是最高境界的善。”
老子接着说:
“当你不与天下人相争时,天下将没有人能与你相争,这就是效仿水德行事。
水最接近于道,道无处不在,水无所不利。水避高趋下,从不回流,善于利用地势的起伏。
你看那深潭中的一汪碧水,表面淸澈而平静,却是那样的深不可测。
水也会有流失,但却从不会枯竭。
默默无闻的滋润万物,却不求回报,这就是水至善至仁的品格。
它遇到圆形障碍就绕其而行,遇到方形障碍就折回而走,遇到堵塞就暂时停止,一旦出现决口就浩荡奔流,这就是水的信誉。
它能洗涤肮脏污秽,能使崎岖的地势趋于平缓,这就是水的能力。
它用浮力载物,用清面照人,用坚毅的恒心克服障碍,这就是水的长处。
它日夜而人、贤人和聪明的人都善于选择时机,能随机应变、顺天应时,就像皓皓明月,静观世事沧桑。
你现在冋去,应该戒骄戒躁。
要不然,你人还没到,名声就已经传来,身体还未动,声势已经先行,张张扬扬,就像老虎走在大街上。
这样,谁还敢用你呢?”
孔子听后恍然大悟。
[var1]
[var1]
| 第二次会面 |
两人第二次会见,是在老子辞官回到故乡苦县曲仁里。
这次会见,两人谈到了仁义,但老子并没有认同孔子所言的仁义。
在老子看来,这扰乱了人的本性,人应该顺应自然。
老子说:
“人出生在世界上是—种自然现象,因此人的行为也要顺应自然规律。
你看,天地按自然规律运行,日月星辰按次序周而复始的运转,飞禽走兽按彼此的生存之道和谐共处。
这并不是人为的刻意安排, 而是它们遵循自然之理,按天性生存、发展。”
人生于宇宙之间,和天地万物一样有属于自己的生存之理。
人的生、死、荣、 辱,都应遵循自然之道。
顺天而行,顺理而作,任凭人们按自己的喜好自得其乐,人的本性就显示出来了。
人为的标榜仁义的结果,只能离仁义越来越远。
你苦苦求索仁义,意在实现人的本性,可结果却适得其反,扰乱了人的本性。”
| 第三次会面 |
两人第三次会面是在很多年后了,此时孔子已闻名于世,老子隐居于世。
这次,主要探讨的是何谓天道。
对此,老子说:
“阴阳之道,深不可测,人有眼睛却看不见,有耳朵却听不到,有语言却不能传授,是平常人的智慧所不能理解的。
因此,所谓的得道并非真正得道,而只是体道。
假若你像认识宇宙中的有形事物一样去认识它,借助于眼、耳和语言,那将永远无法懂得道。
求道的关键在于内心的觉悟,如果内心体悟不到道的存在,道将不能保留。
心中体悟到了道的存在,还要在现实中进一步印证,得不到现实印证的道,不能畅通无阻的前进。
这就是得道的圣人虽内心有所领悟,却不能为外人道的原因。
一个人仅仅希望能从外界获得关于道的认识,而不去用心体会,即便是圣人也不愿意教授他。”
学问渊博也不一定懂得大道,就像擅长辩论的人不一定有智慧一样。
无用的知识和辩术早已被圣人所摒弃,所以得道的圣人总是处于一种体悟大道的状态。
道,渊深似海,高耸如山,周而复始循环运转,主宰万物并赋予万物以永无穷尽的动力。
宇宙万物,都是因为有了道的给予,才不至于匮乏。
你觉得好,就动动手指转到你的朋友圈共享或点“在看”!
在许多电视剧和小说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名叫“芈姝”的角色。她聪明、机智,善于权谋,深受观众喜爱。那么,历史上真的有这样一个人物吗?她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呢?本文将带您一探究竟。 一、芈姝的历史原型 经过查阅大量史书资料,详情>>
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既没有战死,也没有自杀,而是率领着王族和所剩的军队撤退到了自己祖先曾经兴起的故地——蒙古高原,在中国完成了一次外来政权全身而退的“奇迹”。 元朝的灭亡,只是使蒙古帝国失去了中国的领土,详情>>
1、将、相这两个官职最大的区别就是它们一个是文官,一个是武官。其中丞相在很多朝代都是皇帝之下的最高行政官,是名副其实的“百官之长”。2、而将军则通常是指等级非常高的武官,他们是“一军之长”,通常都要率兵打仗、守土护疆。将、相这两个职位虽然在不同的朝代都有细微的详情>>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国家,历史是非常悠久的,这其中的历史事件、故事、人物和文化也是非常多,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讲讲关于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这一内容。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根据《列女传》的记载,齐国宣王的妻子钟无艳(也叫钟离春或钟无盐)详情>>
背景: 中央红军从湘江战役突围后,8.6万红军仅剩不足3万人。与湘西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计划被敌人识破,在去湘西的路上布下天罗地网,正等着红军去钻口袋。红军进入湖南后截获敌人电报,知道敌人在靖县,会同,绥宁北部等地布下三、四十万重兵,情况万分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