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和孔子是古代两位有名的先贤哲人,两人生活在同一个百家争鸣的时代,历史上两人曾见过三次面,每一次会面老子的话都道尽玄机,让孔子受益匪浅。 老子是道家学说开创者,孔子是儒家学说的开创者,两位哲人的学说影响了后世几千年。两人的交流是两种学说的
秦国能统一天下,源于历代君王对人才的重视与正确的策略
他是春秋战国真正的战神,白起得对他甘拜下风,孙武应称其为老师
《大秦赋》秦王嬴政躺赢的一生,前半生靠吕不韦,后半生靠李斯
宋义
史上最长寿的公主,鲁国公主活了多久
曾国藩读《孟子》感悟:人要出头就靠一个字,孟子:你没读明白
晋国赵武:如何从险遭灭族的“赵氏孤儿”变为春秋“一代贤臣”?
不同历史时期,《孔子圣迹图》在绘制和刻印手段上,呈现出不同的样式
战国四大名将之人屠白起—战无不胜,战必全歼为,却死在秦王剑下
历史上有哪些人曾经刺杀董卓?他们最后结局如何?
如果秦国相国按照功劳大小排名,李斯只能排第四
金庸小说中的两次合纵(上):慕容氏的复兴大燕计划有可行性吗?
荆轲刺秦王的最后一击!“徐夫人匕首”,是最早的钢制兵器?
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天下后,周天子的待遇如何?
孔子为何离开鲁国十四年,冉有又是如何说服鲁王迎接孔子回家?
罗布泊楼兰古国神秘遗址,惊现大量干尸,难道山海经所言非虚?
他在位两年办了两件事,一件影响秦国三百年,一件影响华夏两千年
齐桓公时期的齐国是不是在推行三军之制呢?
此人号称第二诸葛,一生致力北伐,最后却惨死魏国
春秋战国时期的“礼下庶人”,及对基层社会的管理作用
老子和孔子是古代两位有名的先贤哲人,两人生活在同一个百家争鸣的时代,历史上两人曾见过三次面,每一次会面老子的话都道尽玄机,让孔子受益匪浅。
老子是道家学说开创者,孔子是儒家学说的开创者,两位哲人的学说影响了后世几千年。两人的交流是两种学说的融合和碰撞,其间每一次对话都值得我们后人反复品味。
孔子第一次拜见老子是在青年时期,孔子听说老子在周王室做国家档案馆的管理人员,饱览群书,学识渊博,便带着弟子南宫敬叔专门从路过前去洛阳拜访。
[var1]
孔子在洛阳逗留了几天,在洛阳老子和孔子互相谈论了很多道理,孔子受益良多。临走时,老子前去送行,途中经过黄河,孔子发出了那句流传千古的感叹:“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孔子感叹人生年华易逝,如河水一般一去不回,又不知其归处。
老子便说:“人是从天地之间而来,所以与自然本就是一体,人的生老病死就如春夏秋冬一样,都是自然规律,并没有什么可以悲伤的。人若顺然自然便不会被烦忧所乱,若为仁义奔走,若让名利留心,焦虑烦恼就会产生。”
[var1]
孔子说:“我为人间大道而忧虑,仁义不施,各国的战乱灾祸就不能停止。人生短暂,我长叹难以有功于世,不能有为于民。”
老子指了指奔腾的黄河说:“你知道水的德行吗?”孔子很疑惑,老子就说:“上善若水,水就是最高境界的善。它能温养滋润天地间一切事物,却从不追名逐利,以求回报。它敢于处在人所厌恶之处,这样的德行反而更接近大道。”孔子听后恍然大悟,拜谢老子。
[var1]
水随波逐流,善于根据环境改变自己,顺应自然之道,从不随意争斗,虽柔弱,却又能击穿顽石,这便是最高境界的善道。具有完美品性的圣人,应该如水一般,不骄不躁,顺应自然规律,包容世间的一切。
孔子第二次拜见老子时,距离前一次已经过了很长时间,这时的老子已经辞官,回到了家乡苦县。
当时孔子收集了很多儒家经典书籍,想把这些书放在周王室档案馆里,以便流传后世。档案馆官吏不同意,孔子的弟子便说:“老子曾在此做官多年,不如找他求情吧。”于是孔子便带着弟子前去拜访老子。
[var1]
孔子见到老子,说出了来意。没想到的是,老子拒绝了他的请求。孔子就向老子陈述起了收集到的经典书籍,想让老子明白,他的书确实是传世经典,值得流传后世。老子却听得很不耐烦,说:“你直接说重点吧。”
孔子说:“重点就是‘仁义’。”老子就问:“你所说‘仁义’,是人与生俱来的品性吗?”
孔子回答:“这当然,君子没了仁义怎么在社会上怎么立足呢?没有了仁义的人生还有什么价值呢?修养仁义不仅是君子的本性更是人的本性,先生为何这样问呢?”
[var1]
老子说:“那仁义究竟该如何做呢?”孔子回答:“仁义就是心思端正,为人谦和,博爱世人。”
老子说:“你的话太迂腐,太不现实了,世道如此之坏,你却教人博爱。人不停宣扬对人无私,推行仁义,反而才是最大的自私。”
“天地万物本就有其运行规律,日月星辰,散发光泽。禽兽飞鸟,物竞天择。花树草木,挺立大地。摆脱仁义的束缚,遵循大道而行,方能求得至高境界,不停宣扬和追求仁义,就就如同敲着鼓去追丢失的孩子,不仅惹人发笑,对寻求大道也没有帮助。”
[var1]
老子认为,宇宙自然,天地万物都有其自有规律,人只要遵循天道本性,自安其乐就好,不断标榜和推崇所谓的仁义,反而会扰乱人的本性,离大道越来越远。
孔子第三次拜见老子时是在五十一岁,此时的孔子已名扬天下,老子已隐居许久。已过天命之年的孔子依然还未寻求到心中的大道,便前去找老子请教。
面见孔子后老子就问:“你又来找我做什么啊,我听说你如今已经是北方有名的贤人了,难道还没有寻到心中的大道吗?”孔子有些惭愧的说:“是的,还未寻到心中的大道。”
[var1]
老子就问:“你是如何追寻你心中的道的呢?”孔子回答:“最开始,我向天地寻求大道,过了五年,没有求到。后来我又从阴阳变化中寻求大道,二十年后依然未寻得大道。”
老子说:“你这样真的是很难求到道的,如果大道可以奉献,那么臣子就一定会把大道奉献给国君,如果大道可以举荐,子女都会把大道送与父母至亲,如果大道可以随意传授的话,那么人都会把大道传给子孙后代。但这一切显然是无法做到的。”
[var1]
老子认为,大道之所以不可以随意传授,就是因为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品格,每个人只有通过自己的内心,用心去感受和体会道的运行,才能识得大道。内心开悟道理,没有外在顺应,道就不会运行,外在进入内心,心中没有主导,道就不会停留。只有心中开悟,外部顺应,方能领悟到真正的大道。
孔子作为一代宗师,学识渊博,可以长途跋涉,虚心前去求教老子,这份严谨谦逊的治学态度,就值得后世所有人敬佩。
中华文化是儒道结合,相辅相成的文化,既讲究清静无为,又讲究积极入世,如何选择取决于那个思想更顺应时代,孔子和老子都是独具人格魅力的先贤,他们的思想对后世都产生了意义深远的影响。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在许多电视剧和小说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名叫“芈姝”的角色。她聪明、机智,善于权谋,深受观众喜爱。那么,历史上真的有这样一个人物吗?她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呢?本文将带您一探究竟。 一、芈姝的历史原型 经过查阅大量史书资料,详情>>
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既没有战死,也没有自杀,而是率领着王族和所剩的军队撤退到了自己祖先曾经兴起的故地——蒙古高原,在中国完成了一次外来政权全身而退的“奇迹”。 元朝的灭亡,只是使蒙古帝国失去了中国的领土,详情>>
1、将、相这两个官职最大的区别就是它们一个是文官,一个是武官。其中丞相在很多朝代都是皇帝之下的最高行政官,是名副其实的“百官之长”。2、而将军则通常是指等级非常高的武官,他们是“一军之长”,通常都要率兵打仗、守土护疆。将、相这两个职位虽然在不同的朝代都有细微的详情>>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国家,历史是非常悠久的,这其中的历史事件、故事、人物和文化也是非常多,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讲讲关于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这一内容。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根据《列女传》的记载,齐国宣王的妻子钟无艳(也叫钟离春或钟无盐)详情>>
背景: 中央红军从湘江战役突围后,8.6万红军仅剩不足3万人。与湘西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计划被敌人识破,在去湘西的路上布下天罗地网,正等着红军去钻口袋。红军进入湖南后截获敌人电报,知道敌人在靖县,会同,绥宁北部等地布下三、四十万重兵,情况万分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