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同治皇帝能力不强,却也知道不能继续让慈禧太后大权独揽,在生命最后的时刻,他急忙召见自己的老师、军机大臣李鸿藻和皇后阿鲁特氏,商议要使载字辈中年龄最长的载澍继承皇位,这样慈禧太后就没有借口垂帘听政了。 同治皇帝严防着慈禧太后口传了遗诏,
韩慕侠
方伯谦
薛蟠
难怪雍正从未怀疑过眉庄:你看她怀孕时做了啥,比甄嬛聪明多了
详解:光绪银币丁未双龙一两
义和团的精神胜利法,义和团为何不怕死?
曾国藩消灭太平天国后手握重兵,为何不反清称帝呢?
康熙帝撤藩的原因,有些孩子气,却因此成就大业,圣祖天赐啊
王丁 | 康有为游记中的牛剑诸校花名册
1920年的民国,街上处处是军人和乞丐,这场灾难祸及千万人
朱坤明:松锦大战,明军最后的反击,曹变蛟袭击皇太极大营
老公有“外遇”,该如何是好?其妻来信使梁启超吓得满头大汗
传奇人物陕西首富周莹曾是慈禧干女儿,为何死后凄惶,一人独葬?
帕麦斯顿:清朝应尽快允诺协议,否则发生任何事情,皆是咎由自取
清朝在与列强签条约时,用什么称呼自称?
香妃为何独得乾隆宠爱?香妃是否因“不从”康熙而被皇太后处死?
清朝名将岳钟琪兵败被捕入狱,兵部判定“斩决”,雍正为啥不杀他
她是人人追捧的民国神秘女神,收情书到手软,史学家:他是个男人
《延禧攻略》历史上纯妃有几个孩子?儿女结局如何?
清朝八旗中竟有俄罗斯人?他们是清朝抗击沙俄入侵黑龙江的见证
即使同治皇帝能力不强,却也知道不能继续让慈禧太后大权独揽,在生命最后的时刻,他急忙召见自己的老师、军机大臣李鸿藻和皇后阿鲁特氏,商议要使载字辈中年龄最长的载澍继承皇位,这样慈禧太后就没有借口垂帘听政了。
同治皇帝严防着慈禧太后口传了遗诏,让李鸿藻记录下来,这样他还不放心,亲自看了一遍遗诏才放心。但是他所托非人,李鸿藻胆小怕事,他从同治那里出来后就直奔往慈禧太后处。
慈禧看了遗诏后大怒,把诏书撕得粉碎,赶走了李鸿藻,而且禁止任何人去看同治皇帝,不给他饭和药,不久之后同治就驾崩了。
慈禧太后坚决反对载澍继承皇位,同治的遗诏成了一堆废纸。
在当时,最符合祖制的继承人选有两个,一个是道光帝长子长孙溥伦,一个是恭亲王之子载澄。
慈安太后提名溥伦做继承人 ,他是同治帝下一辈中年龄最长的人。慈禧太后表示了激烈反对,她的理由是溥伦血脉与皇族疏远。
溥伦是道光长子奕纬的孙子,但是溥伦的父亲载治不是奕纬的亲生子而是养子,因为奕纬无子,溥伦是从乾隆帝第十一子永瑆那一支过继来的,实质上是永瑆的亲孙子,因此血统离得很远,不够理想。
按照清代立嗣规定,同治帝是“载”字辈,他死之后,应在下辈“溥”字辈中选拔继承人。如果依照该规定的话,慈禧就成了太皇太后。清朝规定太皇太后不能够垂帘听政,这将会迫使她交出权力,这是慈禧完全不能忍受的。于是她坚决拒绝“溥”字辈的人继位,主张立“载”字辈,也就是同治的堂兄弟为新皇帝。
但是恭亲王奕䜣的儿子载澄也被慈禧投了反对票。政治原因是因为恭亲王和慈禧早就不是一条船上的同盟者,此前恭亲王联手慈安干掉了慈禧的心腹太监安德海,这事让慈禧一直耿耿于怀。
就算从情感的原因来看,慈禧也极度痛恨载澄。载澄是同治皇帝的伴读,和同治的年龄相仿,脾气也投机。同治去烟花柳巷寻开心,都是载澄负责联络的,慈禧埋怨他带坏同治,恨得牙根发痒。
对于慈禧来说,要想在日后继续执掌满清大权,必须要推出有利于自身的继位人选。
1874年,最高权力争夺战在养心殿展开,28位王公重臣被召进了养心殿。在召集相关人士之前,慈禧提前布置了两件事,一是让自己的亲信荣禄带领人马严密布防,二是急调李鸿章淮军火速入京,除此之外,她还派出得力太监成功离间了溥伦和恭亲王。
干完这些后,慈禧召见大臣,让他们提议应该由谁继承大统,大臣们都是人精子,心里明白慈禧肯定已经有了最佳人选,同他们商议无非是走过场而已,如果说错了惹得她生气,以后日子肯定好过不了,因此大家大眼瞪小眼,谁也不敢说话。
当然啦,不开眼的人物也是有的,军机大臣文祥觉得自己是三朝元老,又不是宗室中人,有说话的责任,又无偏袒的嫌疑,因此他奏称应当立“溥”字辈的宗室子弟为太子,奕䜣当场表示反对。
慈禧抓住机会,立即表示“溥”字辈中没有合适人选,而醇亲王的次子载湉今年4岁,又是皇上的至亲,因此他应该继承大统。
4岁的载湉,也就是后来的光绪,满足了慈禧太后的全部要求。他是载字辈的,慈禧仍然是皇太后;他年龄幼小,慈禧能够继续掌控大权;他是醇亲王与慈禧太后亲妹妹的儿子,血缘比较近也更好控制。
于是,慈禧悍然打破祖制,不为同治立嗣,而是以为丈夫咸丰立嗣的名义,宣布立同治的堂弟载湉,即光绪帝继位,自己继续垂帘听政。
慈禧如此任性的原因是自从1861年她诛杀肃顺等以来,历经14年时间,权势极为巩固,朝野上下没人敢提反对意见,老太后霸气。
但是在5年后的1879年,违背祖制的慈禧却遇到了大麻烦。有个叫吴可读的六品小官,在参加了同治棺椁安葬仪式之后,触景生情,他不满慈禧违背祖制选立光绪,采用了“死谏”的方式反对慈禧垂帘听政,要为同治帝争大统。
他在自杀进行“死谏”前写了份1000多字的奏折。文中谈到清代历朝皇位传继的规定,希望两宫皇太后不要破坏祖宗及朝廷的法规,并强烈要求为同治皇帝立嗣。
要说这个吴可读,也是槽点满身的一个人物。他虽然号称清流名士,早年间却喜欢逛窑子,沉迷其中乐不思蜀。
后来他当御史时,曾给同治帝上书要求惩治后台极硬的乌鲁木齐提督成禄,话说得有点狠:“请皇上先斩成禄之头悬之藁街以谢甘肃百姓,然后再斩臣之头悬之成氏之门以谢成禄。”
据说同治皇帝看到这段狠话被气哭了,他认为吴可读这是在欺负他年幼,故意出言顶撞,因此要杀他的头不可。
这事还是慈禧太后给压下来的,她认为杀言官是亡国之兆,不吉祥。
就是这样一位险些被同治砍头的官员,却在同治死后五年挺身而出,他怀揣遗折,在郊外寺庙中上吊,这一事件引发了一场朝野风暴。
慈禧扶持光绪继位的用心昭然若揭,但没人敢说破,只有这个小官挺身而出,说出了大家没敢说出口的真相,此举让慈禧备受质疑,甚至连统治地位都遭到了威胁。
说实话这事要放到现在挺让人不理解的。简单来说光绪能当上皇帝是因为被过继给了咸丰当儿子,他相当于绕过同治直接立嗣,但不属于继承大统,从同治那里继承皇位才属于正统,而同治帝后续无人,大统没人继承,就这么点事,古人就得以死明志。
大臣们对吴可读事件多数以沉默应对。如果顺着慈禧说,太对不起自己良心,如果按照事实说,肯定惹祸上身。刑部尚书翁同龢倒是有心替慈禧开脱,说来说去却也没说出个子丑寅卯来。
关键时刻张之洞挺身而出,呈上救急奏折。先说立光绪“合乎天下臣民之心”“皇上所深愿”,给慈禧的举动披上合法外衣。然后大笔一挥,说慈禧太后本来就等着光绪成年后生下皇子,然后把继承皇位的皇子过继给同治帝做儿子,这样就属于既立嗣又立统,而且还不违背康熙不预立太子的国策。
弯弯绕一大堆,说来说去还是肉烂在锅里,其终极目的只是为慈禧开脱而已。
张之洞此举得到了慈禧极大的赞赏,慈禧认为此人对自己高度忠心,又能将难题轻易化解,因此大力提拔他,张之洞得以跻身晚清四大重臣之列。
有人说,清代有两座诗词高峰,一座叫纳兰性德,一座叫仓央嘉措。1685年,纳兰性德病逝,年仅30岁。这一年,仓央嘉措两岁。他们,一个是京城人间富贵花,一个是雪域高原最大的王。迥然不同的命运,最终却怀揣着一致的深情,一样的身不由己,殊途详情>>
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既没有战死,也没有自杀,而是率领着王族和所剩的军队撤退到了自己祖先曾经兴起的故地——蒙古高原,在中国完成了一次外来政权全身而退的“奇迹”。 元朝的灭亡,只是使蒙古帝国失去了中国的领土,详情>>
1、将、相这两个官职最大的区别就是它们一个是文官,一个是武官。其中丞相在很多朝代都是皇帝之下的最高行政官,是名副其实的“百官之长”。2、而将军则通常是指等级非常高的武官,他们是“一军之长”,通常都要率兵打仗、守土护疆。将、相这两个职位虽然在不同的朝代都有细微的详情>>
其实历史除了课本上的一些重要人物和事件,还有很多有趣的历史故事和历史小知识是鲜为人知,所以接下来小编就为广大喜爱历史的小伙伴们讲讲关于东吴皇帝孙休登基之后,都有哪些作为?。大多数人读三国,在诸葛亮死后基本上对后三国时代的人物基本没什么了解。今天咱们来聊聊吴国第详情>>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关于我国各省之间区划变迁的故事,例如江苏省与山东省、河南省与河北省等等。今天,我们聊聊陕西省与湖北省之间的区划变迁。在建国初期,湖北省西北部的6个县,曾经划入了陕西省代管。因此,在1950年的陕西省地图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