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给皇帝写信的康有为:梦想是一个人成长最大的动力

爱给皇帝写信的康有为:梦想是一个人成长最大的动力

()
中文名:
爱给皇帝写信的康有为:梦想是一个人成长最大的动力
别名:
国籍:
人物简介:

每个人都有梦想,而且我们的梦想都特别美好。但是对于我们很多人而言,梦想可能真的就只是一个梦想而已,仅仅只是一个想法 也许只是在梦里边想想,并没有太努力去实现它。而历史上的牛人,与我们这些普通人,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此。 他们也有梦想,而且一旦有

清朝名人推荐

每个人都有梦想,而且我们的梦想都特别美好。但是对于我们很多人而言,梦想可能真的就只是一个梦想而已,仅仅只是一个想法

也许只是在梦里边想想,并没有太努力去实现它。而历史上的牛人,与我们这些普通人,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此。

他们也有梦想,而且一旦有了梦想之后,他们就会不顾一切的去实现他,从而成就一番伟业,竟然能够史册留名,彪炳后世。

康有为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康有为1858年3月19日生于广东省,南海县苏村。

在中国近代史上,对中国能够产生巨大影响力的人物,无论是正面的,无论是反面的,大部分来自中国南方,比如说广东的洪秀全,广东的孙中山,湖南的曾国藩,浙江的蒋介石,还有我们今天的主人公,广东的康有为,实在太多了。

康有为的出身要比我们很多人好很多,可谓是出身于书香门第的名门望族,用康有为自己的话来说,他们康家简直就是“从戎仕宦,朱紫盈门”。他们家当官的、当兵的、当将军的,当文官的,太多了,朱紫盈门。那么事实确实也是这样子的。

比如说,康有为的叔祖康国器,曾官居二品,就是清朝的封疆大吏了。而且康有为这位叔祖,当了大官之后为康家做了很多很多事,比如说重修祠堂,建造园林等等等等,

但是对康有为影响最大的,应该是康国器,他在衣锦还乡时购置了两万卷书,澹如楼和“两万3卷书楼”。

作为康家子弟,康有为想读书破万千,真的是太容易了。

而且康有为的叔祖,以及父辈的他们那些叔叔们,就很多人都是拿起书能做学问,放下书本能打仗的牛人,都上得了书房下得了战场。

比如康有为的叔叔康达行,曾任福建候补之府,曾经随沈葆桢去台湾打击过日本侵略者,后来还跟随左宗棠收复新疆。康有为的另一个叔叔,康达腾和这个康达迁,曾跟随冯子材参加过抗法战争。

所以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了,康有为绝对不是纨绔子弟,也绝不是仅仅只是一名普通的求取功名的书生,他一定是有着非凡的梦想和超强的实践能力的。

但是衣食无忧的康有为,很快就迎来了人生的第一个磨难。他的父亲去世了,这一年康有为只有11岁。

但是我觉得对康有为影响最大的,是下面这么一件事。

康有为的爷爷康赞修,一个清朝大官,官舍里自然有他这个级别的官员能够看到的邸报,朝廷邸报,这上面有清朝的很多的各种的文书以及当时的很多的时政新闻。

康有为在他爷爷家里边读书,在爷爷身边读书,自然是能够看到这些东西的。

因此,在康有为疯狂的汲取书本知识的同时,他还能对当时清朝的大政方针,以及各种的重大事件有了系统的认识,他又知道了曾国藩,知道了左宗棠等等这样的大人物,也知道了这些大人物所取得的巨大的成绩。

所以说与同龄人相比,康有为读书读的最多,对时事也了解最为清楚,所以小小的康有为,他就已经见过大大的世面了。

这一点对我们是很有启发的,我们想办法要想尽办法多读点书。

因为现在的很多年轻人,包括很多这个这个小朋友,中学生成年人就不愿读书,成天抱着手机刷短视频,碰到搞笑就傻乎乎的笑一笑,适当放松是没问题的,但是如果成天这样,真的是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和生命。

所以大家一定要记住,在任何时代在任何的情景下,读书人在社会上都是永远受人尊敬的,都是过得还是可以的,这个时代和这个社会是不会辜负、不会亏待这些读书人的。

还有一点我们要记住,就是我们要多见世面,所谓的见世面,不一定要去周游世界,要见大人物,

不是这样子的,我们可以在家里边,看看时事的新闻,多读读报纸,多读读杂志,多读一些人物传记,这也是一种见世面的方式,而且是最省钱的方式。

你读了书,又有了大世面,又有大见识,这个社会怎么可能会亏待你呢?不可能!对不对?

我们会发现一个特别奇怪的现象,就是命运似乎在捉弄这个康有为,也似乎是在考验康有为。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读了很多书的康有为,他去参加科举考试的时候,并不是特别顺利,14岁的时候,康有为第一次参加童子试,失败了;15岁又参加又失败,难道是康永为读书读的不行吗?

其实不是的,因为有了大见识的康有为,脑子里有想法,就觉得八股文非常讨厌,坚决不写八股文,坚决不学习他的写作思路,坚决不学习他的写作技巧,他觉得这玩意害人不浅。

他说:“于时益吐弃八股,名为学文,绝不一作,诸父极责,大诘之先祖前。”诸父极责,大诘之先祖前。就说我这个人特别讨厌八股文,我绝不写任何一篇的八股文,结果我的父辈就天天骂我:说你这个康有为,你这个王八蛋,不好好学习。

康有为虽然说学问好,但是拒绝做八股文,而人家清朝考试考的就是八股文,你不学你不按这个套路来,那你就是考不上,连童子试你都考不过。

你讨厌一个东西,我们当然有权利去讨厌任何一个东西,但是如果你发现,你是需要依靠这个东西来生活的时候,你怎么办?

就我个人建议,先顺从这个你讨厌的东西,然后等你获得一定的实力之后,有了一定的基础,有了一定的实力,有机会你可以去废除他。

你看康有为现在很讨厌八股文,但后来搞戊戌变法,里面有一条就是要废八股文除考试。这才是牛人!我讨厌他,我将来我升上大官之后我要废除他,牛不牛?

有人说,不对,刚才不是说康有为没考上吗?对啊,是没考上,而且两次都没考过。

但是康有为的爷爷是个大官,清朝规定官员达到一定的级别,家里的子弟是可以直接免去参加童子试的考试的,可以直接参加乡试,直接考举人了。

那么康有为在19岁的时候,他的爷爷康赞修,就给他办了这个免考童子式的绿色通道。但是呢,康有为,似乎并没有很好的利用好这种机会,因为他这次乡试考举人还是失败了。

那么乡试失败的康有为觉得我应该去,世界上看一看。世界这么大,我康有为想去看一看。

去哪里看一看呢,香港离广东近,那去香港看一看吧。所以你看有钱人做事情就是蛮任性的,想去哪里去哪里。所以在1879年的年底,康有为就到香港去游历了。所谓的游历就是去旅游。

我们知道,香港是在1842年割让给英国的,英国在这里已经经营了快40年了,那么香港给康有为留下的是个什么样印象呢?

康有为曾经写道说:“览西人官室之瑰丽,道路之整洁,巡捕之严密,乃史之昔人之治国有法度,不得以古旧之夷狄视之。”

什么意思呢,也就是说,香港给康有为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就是英国人修这个房子好大,英国修路真宽、真整洁,警察办案真认真,洋人治国是依法治国,所以我们不应该再把人家看作蛮夷了。

康有为陷入了深思,香港和广东挨得这么近,为什么在不同的治理下会有如此显著的差别。

大清朝一定有什么做的不太对,不对的地方就一定要改变他,而要拯救这个国家就要变法,就要学习人家先进的治国理念。so easy,治国就这么简单。香港之行,在康有为心中埋下了一个大大的梦想,就是要让这个国家变得更美好,而要让这个国家变得更美好就要变法,就要自强。

但是光有大梦想的康有为参加乡试还是一再失败,这让家里边人很失望,家里的母亲和他的叔父们都一再强调,必须考出个功名来,不然你这么大的孩子,天天就知道游山玩水,也没个工作成天混吃等死,刷短视频,打小游戏这不像话。

康有为说让我考试也行,我去北京考。在1882年的时候,康有为就去北京参加考试了。

参加乡试,那么大家猜这次考上了没?还是没考上。说明康有为这个时候还没有掌握科举考试的八股文的写作技巧,还是比较排斥八股文,那当然考不上了,这一转眼就过了好多年了。

到了1888年的时候,康有为第二次去北京参加乡试,这次康有为干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件,什么事呢?

他给光绪皇帝,就当时的皇上光绪皇帝写了封信,也就是我们后来所熟知的,《上清帝第一书》。

他给光绪皇帝怎么写信:Dear,emperor光绪I miss you so much,it has been such a long time,不拉不拉是这样吗?不是的。他给光绪写信就是要告诉皇帝这个国家如何治理的更好,如何变得更好。

在这封信中,康有为告诉皇帝,大清国现在好危险,好多坏人要搞我们,我们可不能假装看不见,这样我们就有负于国家,有负于人民,有负于祖先,我们得赶紧变法,得赶紧了解人民的想法,而且小心身边的坏人。

确实你看康有为看的真准,也很有见识,也确实是为了国家好,一定能感动光绪皇帝的。但是康有为这么敢说,我觉得我是光绪皇帝,谁给我这么写信,我就很生气,但是人家光绪皇帝就是不生气,你猜为啥呢?因为光绪皇帝根本就没有看到这封信。你说气人不气人。

其实道理很简单,为什么光绪皇帝看不到这封信呢?第一康有为自己身份很低微,他根本就不具备给皇帝上书的资格。第二,康有为写的特别大胆,清朝哪个官员敢给康有为把这封信转给光绪皇帝,不要命了,不敢的。

所以说康有为第一次给皇帝写信并不成功。而且康有为这次在北京参加乡试,又再次失败了,可谓是失意至极,只能打道回府了。

回到广东的康有为就只能以教书为生,开了一个培训班,那个时候也没双减。就开培训班,叫万木草堂,然后招揽学生、收培训费。

他有一个很牛的学生叫梁启超。梁启超,我们也知道,他是一位在中国近代史上也声誉极高的历史人物。在1893年的时候,家里人再次要求康有为你别光顾着办培训班了,别光顾着挣钱了,你还得去参加科举考试。

所以这一年康有为又参加考试,但是这一年是他的转运年,因为他终于考上了举人。1894年,考上举人的康有为和自己的学生梁启超一起再到北京参加科举考试。

不过这次,康有为要参加的是会试,考过的话就是进士及第了,就是当进士了。但是康有为就特别倒霉,他下车的时候就脚崴了,脚一崴就没法参加考试,只能返回广东养伤。

但是,我们要注意,在1894年以及随后的1895年,中国发生了一件特别大的事,那就是中日甲午海战,大清战败了,随后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割地赔款,这简直是我们中华4000年之奇耻大辱。

《马关条约》的签订传到北京之后,举国震惊,康有为就大呼道:“呜呼噫嘻,万里之广土,四万万之众民,而可有此约哉!”什么意思呢?我嘞个天呐,中国万里的国土,4亿人民,怎么能有这么耻辱的条约来约束我们呢?

随后,康有为就命令他的弟子梁启超,领衔81名广东举人联名上书清廷,这就是“公车上书”的源头。

大家注意,随后康有为走到历史的前台,带领众多弟子多方联络,召集了18省的举人,策划了更大规模的公车上书,这就是“联省公车上书”。这次康有为用了一天两夜的时间,起草了18000字的上皇帝书,也就是我们后来所熟知的《上清帝第二书》。

康有为在信里边给皇帝说:大清要拒和,要迁都,要变法,要练兵。随后,命令弟子们将上清帝第二书抄写1000多份,在北京广为传阅。

不过不出意外的是康有为给皇帝写的第二封信,皇帝又没看到,道理也非常简单。他身份过于卑微。

但是,皇帝看不看得到这个事已经不重要了,因为北京的达官贵人已经看到了这1000多份抄件,而且各国驻华公使,也看到了康有为的《上清帝第二书》的抄本,康有为事实上已经成为当时中国变法图强的领袖了。

康有为的影响力就过于强大,以至于北京的一些守旧官员就觉得一定不能让康有为通过这次会试。

这次会试的那个总裁徐桐明目张胆的要求阅卷官员说,但凡是看见了康有为的卷子,一定要小心,一定不能让康有为通过考试,但是没想到的是就那个时候阅卷也是封闭阅卷,考官是看不见考生的名。

所以考官在阅卷的时候,就发现了一张疑似康有为的卷子,说这肯定是康有为的,不让他过,说这个卷子不可取,但是后来很奇怪的是,康有为的名字依然在榜单上。为什么呢?

因为他们看到的其实是梁启超的卷子,然后就错过了康有为的卷子,所以无意间,梁启超就成了康有为的替罪羊了,这是历史上的一个悬案,特别奇怪。就这样,康有为顺利的通过会试及殿试,就正式成为大清的进士了。

康有为真的蛮不容易的,他的科举之路特别坎坷,秀才考了3次,举人考了7次,38岁才中了进士,终于圆了家族的梦想。但是大家注意,这是康有为圆了家族的梦想。

那么康有为自己的梦想怎么实现呢?他的梦想不仅仅是考中进士,他还有更大的更重要的梦想,那就是变法以救国。

中了进士之后的康有为随即于1895年的5月23号写了《上清帝第三书》,而且这次他给皇帝写的第三封信终于上达天听,光绪皇帝终于能看到了康有为的来信了。

6月30号康有又写了《上清帝第四书》。大家可以看,就是在给皇帝写信这件事,康有为可谓是孜孜不倦,不达目的绝不罢休。他为什么要坚持一直给光绪皇帝写信?

大家想想,康有为想变法,谁最能帮助他实现这个梦想,一定是皇帝。所以他就必须想办法能够与皇帝直接对话,能够将自己的主张向皇帝进行表达,从而推动皇帝实施变法以拯救这个国家。

当然了,后边的事我们在历史上都学过了,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戊戌六君子随即被杀,康有为和梁启超逃至海外,光绪皇帝就被囚禁在瀛台。虽然变法失败了,但是我们绝不能否认,康有为在推动中国历史进步过程中所起到的巨大的作用。

他的这种给皇帝写信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真的值得我们好好学习。给皇帝、给中国的最高领导人写信表达自己的救国主张,这是多么大的梦想。

我们现在很多人,给父母发个短信说我爱你,都不好意思。让你给国家领导人写个信,写个建议信,你敢吗?你肯定不敢。但你看康有为,有了救国的大梦想,人家就要想办法去实现这个梦想,一次失败没关系,再来。

二次失败没关系,再来。直到第3次、第4次、第5次、第6次,直到能够与皇帝建立直接联系,并且能够让皇帝接受自己的主张,这种精神还真的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我们今天就是了解了康有为的人生故事,明白了几个道理:

第一:我们要读书,这个很重要,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个我们都是知道的,一定要读书。

第二:我们要有大见识,要了解和认识这个世界,不然我们就是井底之蛙,什么都不知道,这种人就最好骗了,最容易成为被割的韭菜。

第三:我们要有大梦想,这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我们要锲而不舍的去实现这个梦想,不要怕失败,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就能够成功的。

历史解密 战史风云 野史秘闻 风云人物 文史百科

他风流浪荡,却清净无染

有人说,清代有两座诗词高峰,一座叫纳兰性德,一座叫仓央嘉措。1685年,纳兰性德病逝,年仅30岁。这一年,仓央嘉措两岁。他们,一个是京城人间富贵花,一个是雪域高原最大的王。迥然不同的命运,最终却怀揣着一致的深情,一样的身不由己,殊途详情>>

揭开霸气十足的元朝灭亡之后的蒙古人去向

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既没有战死,也没有自杀,而是率领着王族和所剩的军队撤退到了自己祖先曾经兴起的故地——蒙古高原,在中国完成了一次外来政权全身而退的“奇迹”。 元朝的灭亡,只是使蒙古帝国失去了中国的领土,详情>>

将和相的区别(相与将的区别)

1、将、相这两个官职最大的区别就是它们一个是文官,一个是武官。其中丞相在很多朝代都是皇帝之下的最高行政官,是名副其实的“百官之长”。2、而将军则通常是指等级非常高的武官,他们是“一军之长”,通常都要率兵打仗、守土护疆。将、相这两个职位虽然在不同的朝代都有细微的详情>>

东吴皇帝孙休登基之后,都有哪些作为?

其实历史除了课本上的一些重要人物和事件,还有很多有趣的历史故事和历史小知识是鲜为人知,所以接下来小编就为广大喜爱历史的小伙伴们讲讲关于东吴皇帝孙休登基之后,都有哪些作为?。大多数人读三国,在诸葛亮死后基本上对后三国时代的人物基本没什么了解。今天咱们来聊聊吴国第详情>>

陕西与湖北的区划变动,湖北省的6个县,为何划入了陕西省?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关于我国各省之间区划变迁的故事,例如江苏省与山东省、河南省与河北省等等。今天,我们聊聊陕西省与湖北省之间的区划变迁。在建国初期,湖北省西北部的6个县,曾经划入了陕西省代管。因此,在1950年的陕西省地图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