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分封制度:分封诸王,晋武帝失败的治国“智慧”

西晋分封制度:分封诸王,晋武帝失败的治国“智慧”

([!--gaiyao--])
中文名:
西晋分封制度:分封诸王,晋武帝失败的治国“智慧”
别名:
国籍:
[!--guoji--]
人物简介:

西晋为中原带来短暂统一的王朝,快速崛起又火速灭亡,国祚五十一年。被内部斗争过度消耗的司马晋王朝,由宗室兴起再由宗室灭亡。历来被视为有效制衡地方的分封制度为何在西晋王朝失灵了呢?今天一起来了解一下晋武帝的治国“智慧”。 西晋建国的背景 1、司

商朝名人推荐
[!--ziliao--]

西晋为中原带来短暂统一的王朝,快速崛起又火速灭亡,国祚五十一年。被内部斗争过度消耗的司马晋王朝,由宗室兴起再由宗室灭亡。历来被视为有效制衡地方的分封制度为何在西晋王朝失灵了呢?今天一起来了解一下晋武帝的治国“智慧”。

西晋建国的背景

1、司马家族三代努力

七十岁的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铲除曹爽而获得曹魏实权。其子司马昭发动甘露之变,杀害曹魏皇帝,另立为魏元帝。司马家族势力不可撼动。司马昭意外去世,让原本有机会做更多筹划的司马炎有一些被动。司马炎原本无法获得父亲的爵位。司马昭是想把爵位传给司马师的儿子司马攸的,但因群臣反对而作罢。五月司马炎做世子,八月父亲去世,十二月改魏变晋。两次政变,一次胁迫,司马家族成功窃取了曹魏的胜利果实。

2、曹魏政权的遗留问题

同父辈的浴血奋战不同,司马炎是站在祖辈的肩膀上摘得这颗桃子的。司马炎没有自己的政治班底,也没有自己的政治功绩。而其他司马旁系分支,在曹魏时代就有过功勋。于此同时朝中的仍有曹氏余留势力虎视眈眈。加之南方东吴政权还未消灭。可以说司马炎一上位,面临的就是内忧外患的局面。新手皇帝稍有不慎就会失去政权。

晋武帝的分封策略

1、第一次分封

面对如此错综复杂的局势,司马炎选择学习西周的礼制,恢复分封制度。他扶持司马旁系势力,以巩固他的政治根基。泰始元年十二月,司马炎开始分封宗室王亲。从爷爷司马懿的弟弟司马孚那一辈开始算起,到同辈司马孚的孙子司马楙为止,共计册封二十七王。而司马炎的下一代未作册封。司马孚一脉成为第一次分封的最大受益族。司马炎借助司马孚一族在曹魏时期就建立的威望稳固政权。

2、第二次分封

司马炎有一个脑袋不聪明的嫡长子司马衷。咸宁初,司马炎病重之际,朝中大臣希望司马师的儿子司马攸继位。这件事情深深地震撼了司马炎,他认为宗室和权臣正在架空他的权力。于是咸宁三年,他着手对封地进行调整,打压司马攸,封皇子为王。这一次分封,是为了限制宗室皇权,保证司马炎一家的帝权。

3、第三次分封

这一次分封的背景就复杂了起来。其一,司马炎的正室妻子弘农杨艳出自豪门世家,是三国望族,也是司马衷的生母。杨艳去世后,杨家将杨芷送到司马炎身边做皇后。杨家成为朝中重要的一支力量。司马炎在灭掉东吴以后,开始宠信后宫,重用外戚,杨家三子杨珧、杨骏、杨济在朝中势力如日中天。太康以后,朝中对于三杨的反对声浪越来越高。

其二,司马衷的妻子贾南风是晋朝建国功臣贾充的女儿,其野心和势力也不容小觑。司马衷脑子不灵光,司马炎后期动了不立儿子立孙子的念头。而这个孙子并非贾南风所生,司马炎担心孙子将来会受到贾南风的迫害。

其三,被视为继位人选的齐王攸曾经是司马衷的老师。与贾南风的父亲贾充同为太子太傅。值得一提的是,贾充在群臣提议司马攸继位时并未表态。这令司马炎感到了压力。贾充在之后的政治斗争中失去了名望。外戚杨氏在贾充去世后更加肆无忌惮,借助司马炎的信任使齐王攸出镇青州,达到了排除异己的目的。

太康十年,司马炎生了一场重病,这让他不得不重新审视现在的局面。假设立司马衷为继承人,那么杨氏很可能会把控朝局,重蹈司马夺曹的覆辙。假设立孙子司马遹为继承人,那么贾氏极有可能会戕害太子,以夺政权。种种思虑下来,司马炎决定采用王佑的计谋。这一次分封,司马炎封的是年长的皇子和皇孙,以期能遏止外戚。实际上造成这种局面的一部分是司马炎的怠政,还有一部分原因在于他这个不成器的嫡长子。当然归根结底,司马炎还是想要保住他自己一脉的帝权。

分封为西晋埋下巨雷

1、中央权力被盘剥

随着三次分封,司马炎付诸地方诸侯的权力也越来越大。食邑从万户到两万户到五万户到十万户,所封郡从一郡到十郡。有学者称太康分封早就了全新的“超级王国”。这样体量的诸侯,其收入堪比太子。曹魏时期就拥有一定权力的门阀氏族,带着在上一届朝廷积累的权力顺利地传承到了西晋。司马炎在司马旁支、贾充、杨氏一族等权力集团斡旋。很显然分封并未使局面达到制衡的状态,反而使中央愈发薄弱。

2、八王之乱

司马炎去世以后,司马衷即位,晋朝步入了后宫夺权的时代。外戚杨骏在与皇后贾南风的斗争中失败。杨氏一族陷落,司马衷又是一个没有执政能力的傀儡,这就意味着政权中心处于真空状态。贾氏连同司马家族的你争我夺拉开了序幕。

杨氏被灭之后司马亮掌权,掌握军队的司马玮在贾南风的授意下,擒杀司马亮。而后贾南风以楚王假传诏命为由,处决了司马玮。八王被贾南风灭掉了两个。贾南风执政十年,被司马伦司马冏所废。司马冏、司马颖、司马颙组成联军擒了司马伦,帝权落入司马冏手中。紧接着,司马颙命司马乂讨伐司马冏,司马冏被斩首,司马乂接棒政权。司马颖联合司马颙率精兵攻打司马乂,二王屡次失败,后在司马越的帮助下擒得司马乂,司马颖成为掌权人。司马越先后灭掉了司马颖和司马颙,结束这场长达十六年的战乱。东海王司马越最终成为晋朝执政人。

这场由宫廷内部向外扩张的内乱,使西晋王朝内部动荡,民生经济被大肆破坏,严重损耗了一个国家的实力,为后续异族入侵埋下伏笔。

3、五胡乱华

酝酿了几个朝代的北部少数民族终于看到了入驻中原的希望。趁着西晋内乱之际,氐族和匈奴趁机建国,南下进行资源和人口掠夺。而西晋内部并没有看到这种问题的严重性,原以为请来的是外援,而实际上是引狼入室,导致中原地区长达一百多年的战争纷乱。华北地区长期的战乱造成人口锐减,西晋贵族不得不前往南方避乱,进而使经济政治中心南移。

历史上的分封制度

1、西周封建

周朝设有公侯伯子男五等可以世袭的爵位,并在诸侯的各封地国以天子任命的方式配置卿和大夫等监视职位。看似是将资源分配给各个诸侯,实际上对于土地的管治权依然掌握在中央天子手中。西周最初的势力偏西,借两次封建将封地向东迁移。诸侯从周天子那里获得的封地和人民,更多的是用来开发土地,逐步扩大统治范围。所以西周的封建起到在政治上巩固中央,在军事上威慑地方殷商遗民叛乱的作用。

2、西汉分封

周朝的封建制度最终导致诸侯势力庞大,使中央失去对地方得控制权。秦朝吸取了这个教训,采用了郡县制,设三十六郡,配守尉监管理。秦朝过度中央集权导致百姓反叛,快速葬送了王朝。即便如此,唐代柳宗元依然认为“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刘邦执政后,吸取了先辈们的教训,并行执行郡县制和分封制两套制度。

刘邦为巩固刘氏王朝的天下,和吕后打配合,先后铲除了打天下时封的六个异姓诸侯王。刘邦立下“白马之盟”要求“非刘不王”。另一方面,刘邦大封同姓诸侯王。刘氏诸侯的权力日益扩大,其所领封地甚至大于中央管辖的土地。发展到文帝景帝时中央便开始执行削藩政策。武帝用“推恩令”进一步弱化诸侯国。

3、分封的意义

西周开始的分封本意是为了巩固中央权力,让地方的生产力扩大,成为保护中央的屏障。发展到封建社会,分封则变成了执政者和权力集团分享胜利果实的工具。建国之初,使用分封控制朝廷局面,安抚地方,防止其谋乱篡权。但无可厚非的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地方积攒的权力一旦扩大到某种程度,势必会对中央集权产生影响。这是封建社会不可避免的发展规律。

总结

司马炎在效仿西周西汉的分封制度时,没有充分考虑西晋王朝面临的困境。西周的封建制度有充分的礼制做背景,加之生产力严重低下,地方势力积累原始资本的时间漫长,从而使得封建制度在一定时期内行之有效。西汉的分封制度,有汉武帝的“推恩令”中期削弱,以保证中央地位的不可动摇。司马炎在执政时期一不考虑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二不考虑真正的制衡之策,三不考虑国家兴衰。最终葬送晋王朝,并使中原陷入百年动荡。

参考文献:《晋书》《孟子·万章篇》《封建论》《史记》

历史解密 战史风云 野史秘闻 风云人物 文史百科

外国公主远嫁蒙古帝国,为何却向家人哭诉太苦?

虽然我们在上学期间学习历史,但其实历史的领域非常广阔,除了课本上的知识外,还有许多有趣的历史故事等待我们去发掘。今天我为大家整理的是关于外国公主远嫁蒙古帝国,为何却向家人哭诉太苦?这一历史内容的详细介绍。在十三、十四世纪,欧洲出现了一个词,叫做“黄祸”,这个词详情>>

揭开霸气十足的元朝灭亡之后的蒙古人去向

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既没有战死,也没有自杀,而是率领着王族和所剩的军队撤退到了自己祖先曾经兴起的故地——蒙古高原,在中国完成了一次外来政权全身而退的“奇迹”。 元朝的灭亡,只是使蒙古帝国失去了中国的领土,详情>>

将和相的区别(相与将的区别)

1、将、相这两个官职最大的区别就是它们一个是文官,一个是武官。其中丞相在很多朝代都是皇帝之下的最高行政官,是名副其实的“百官之长”。2、而将军则通常是指等级非常高的武官,他们是“一军之长”,通常都要率兵打仗、守土护疆。将、相这两个职位虽然在不同的朝代都有细微的详情>>

德妃作为雍正的生母 德妃为何没有做皇太后

我们国家上下5000年历史悠久,大部分人在上学时期只能在课本中获得有限的历史知识,实际上,历史是一个广阔无边的海洋,里面蕴含着无限的故事和奇闻异事。今天,我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关于德妃作为雍正的生母 德妃为何没有做皇太后的历史内容,来探索这个海洋中的一部分历史。公详情>>

古代罪犯被判流放,为何衙役们争着抢着去押送

在古代的时候有一种刑罚,为了维护社会治安,但是罪犯又不至于处死,或者是被法外开恩的,就会将他们判为流放。所谓的流放就是把他们押解到偏远的敌方,一般距离家乡动辄几千里路。因此不仅是罪犯,就是押解他们的衙役也是很辛苦的。然而正是这样一件劳累的差事,古代的那些衙役们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