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历史,看历史知识,尽在讲历史网

​管仲病榻论相为什么齐桓公不听

来源: 2023-05-08 11:41:00 人气:
字号: 小号| 大号
【内容导读】管仲是春秋时期齐国著名政治家,他辅佐齐桓公成就霸业,并成为春秋五霸之首。等管仲去世后,齐桓公的下场却是凄惨无比,朝内奸臣横行,公子相互争斗,谁都不在意齐桓公的死活,最后齐桓公停尸两月,未得殡殓,实在令人唏嘘。其实管仲临终前曾告诫齐桓公远离小人,但齐桓公失去管仲
管仲是春秋时期齐国著名政治家,他辅佐齐桓公成就霸业,并成为春秋五霸之首。等管仲去世后,齐桓公的下场却是凄惨无比,朝内奸臣横行,公子相互争斗,谁都不在意齐桓公的死活,最后齐桓公停尸两月,未得殡殓,实在令人唏嘘。其实管仲临终前曾告诫齐桓公远离小人,但齐桓公失去管仲的辅佐后,明显还是有些不太适应。下面就来讲讲管仲病榻论相的故事,一起来了解看看吧。

做为管仲第一粉的诸葛亮,其在《出师表》中说过这样一句话,“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而事实上,管仲主政齐国期间,桓公身边有三个著名小人——烹子奉君的易牙,自阉入宫的竖刁,不事父母的卫开方。
管仲既然被后世尊为“华夏第一相”,那他为什么不劝齐桓公远离这三个小人呢?咱们的故事,就先从管仲病榻论相说起,或许从中能对管仲的智慧管窥一斑。

病榻论相管仲识人之准

想要了解一个人,就先看他的相貌。相由心生,是看穿一个人最好的镜子。许多人一听这个就感觉心虚,甚至暴躁。其实,人的相貌如同江河之水,随时随地都在发生着改变。你内心向善,相貌也会向善的方向改变;你内心向恶,相貌也会随之变恶。只不过,世人通常性格刚强,愚痴难改。正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心性不改,相貌自然也就难有变化了。这就是本性之病。
就比如说一个人身体明明有病了,神医来到身边却又不信,那么再高的神医又有何用呢。如同曹操之病,第一个看出来的是左慈。左慈让他放弃功利之心跟随自己去学道,结果曹操要杀左慈。病重难忍之时,又请来盖世神医华佗。华佗欲为其实施开颅手术,曹操疑其害之,于是杀了华佗。
关于齐桓公,也有一个类似的故事。就是《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记载的扁鹊见齐桓公的故事。至于扁鹊见的是蔡桓公、齐桓公、还是晋桓公,争议也是颇多。因为前后时间跨度相差了数百年。咱们就依史记来说吧。反正重点说的是一个道理。
扁鹊三次见齐桓公,他两次说桓公有病,桓公就是不信。等到第三次见面时,扁鹊二话不说,就逃走了。看来扁鹊比华佗聪明啊,很懂得自保。
当然,这段故事发生在管仲病榻论相之后。

管仲病重之时,桓公身板还硬朗着呢。关于这段故事,《左传》、《史记》都有详细记载,篇幅较长,就不原文引用了。咱们就说说其中管仲的智慧高明之处到底在哪。
管仲要死了,谁能接替他的相位,这是桓公最想知道的问题。于是他在病榻前来询问相父。桓公问:“群臣之中谁可为相?”管仲就说了一句话:“知臣莫如君。”
到底谁能为相,管仲不直接说。这不是圆滑,而是智慧。管仲的意思是,你是一个开明的君主,当然最了解你的这些臣子,谁能为相你自己做主。
于是,桓公就开始一个一个说出自己心目中的人选了。
第一个就是厨子易牙。管仲说:“易牙烹其子讨好君主,没有人性。”
第二个人选是竖刁。管仲说:“竖刁阉割自己伺候君主,不通人情。”
第三个是卫开方。管仲说:“背弃自己的父母侍奉君主,不近人理。”
桓公心中三个最理想的人选,都被相父无情地否决了。桓公心想,看来不能从我的近人里找,要从相父的近人里找。
那跟管仲关系最好的当然是鲍叔牙了。最起码桓公是这样想。于是,桓公再提鲍叔牙。管仲说:“鲍叔牙善恶过于分明,一旦知道别人的过失,终身不忘。所以不可为相。”
《菜根谭》说,“持身不可太皎洁,一切污辱垢秽要茹纳得;与人不可太分明,一切善恶贤愚要包容得。”《论语·公冶长篇第五》又说:“不念旧恶,怨是用希。”意思是,不念旧恶的人,心中的怨恨才会少。从管仲对鲍叔牙这一点的评价看,他对鲍叔牙的了解非常精准,堪称知己,不愧是管鲍之交。据《列子·力命》记载,鲍叔牙知道此事后,不但不怪管仲,还赞曰:“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既然这几个人都不行,桓公又提出一个人选,就是公孙隰朋。这次管仲回答得很痛快,他说:可以。不过,接着他又说出另外一番耐人寻味的话来。
据《管子·戒篇》记载,管仲喟然而叹曰:“天之生朋,以为夷吾舌也,其身死,舌焉得生哉?”
事实上,管仲对隰朋的评价一直都非常高。据《管子·小匡》记载,管仲曾这样评价隰朋:“升降揖让,进退闲习,辩辞之刚柔,臣不如隰朋,请立为大行。”大行,相当于古代的外交部长。
如今,管仲卧于病榻之上,他虽然向桓公推荐了隰朋。不过他觉得,隰朋就像自己的舌头一样,身体死了,舌头又怎么可能独存呢?
管仲死后,桓公按照他的临终遗言,果然立隰朋为相。可惜的是,隰朋一个月之后也死了。不禁让人惊叹管仲相人之准。
那么隰朋死了之后呢?桓公继续遵从相父之意,不敢重用“三奸”,只能立鲍叔牙为相了。
鲍叔牙说,让我为相可以,你必须先开除易牙、竖刁、卫开方这三个奸臣。桓公于是遵从了他的意思。
那这样的话,奸臣都被驱逐了,桓公霸业在鲍叔牙辅佐之下,是不是完全有可能重兴呢?事情如果这么简单的话,那当初管仲何不早除“三奸”呢?
  • 大唐第一战将:当老板怀疑你的时候,用一次次胜仗怼他

    详情>>

    2023-05-08
  • 信仰的力量:这对党员夫妇为筹措革命经费不惜“卖”掉儿子

    1951年11月毛泽东为蔡协民烈士遗像题词1929年7月,性情耿直,甘愿为理想,为革命牺牲一切,对党忠心耿耿的红四军政治部主任蔡协民(1901—1934,湖南华容人,1925年入党)携妻子曾志由军队转入福建,领导福建的地方斗争。1931年5月由于叛详情>>

    2023-05-08
  • 他是雍正帝的心腹重臣,连雍正帝都要向他表“忠心”,后来呢?

    雍正二年(1724年),雍正帝给他写一道圣谕,其文字犹如一封表“忠心”的肉麻书信,大家不妨来读上一读:“你此番心行,朕实不知如何疼你,方有颜对天地神明也。正当西宁危急之时,……尔等此用心爱我处,朕详情>>

    2023-05-08
  • 东周的最后一位天子是谁

    周赧王姬延亦称王赧,是东周的第25位国王,也是最后一位国王。姬姓,名延,为周慎靓王之子。公元前314-前255年在位,共59年。但他在位时期,东周王室的影响力仅限于雒邑。早在他的祖父周显王在位期间,秦国的势力迅速膨胀,以西戎霸主自居。周赧王时期,秦昭襄王基本上详情>>

    2023-05-08
  • 庄子的思想主张有哪些

    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宋国人。他崇拜自然、蔑视权威、追求个体的精神自由;他的文章想象丰富、气势恢宏、机智辛辣,是中国思想史、文学史上的瑰宝,他是战国中期道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庄子生于战国时期宋国蒙地,曾在蒙地做过漆园小吏,但不知是因他不善管理而被罢免,还是他瞧不起详情>>

    2023-05-08
  • 管仲病榻论相为什么齐桓公不听

    管仲是春秋时期齐国著名政治家,他辅佐齐桓公成就霸业,并成为春秋五霸之首。等管仲去世后,齐桓公的下场却是凄惨无比,朝内奸臣横行,公子相互争斗,谁都不在意齐桓公的死活,最后齐桓公停尸两月,未得殡殓,实在令人唏嘘。其实管仲临终前曾告诫齐桓公远离小人,但齐桓公失去管仲详情>>

    2023-05-08
  • 中国战甲的创始人是谁

    姒杼(zhù)夏朝第七任君主,姒少康之子,槐(姒槐)的父亲。杼在位期间发明一种用兽皮做的甲,他是中国战甲的创始人。有了战甲之后,士兵战斗力大增,夏朝便积极对外扩张,夏朝国势也进入鼎盛期。姒杼(前1887年---前1871年),在位17年。姒季杼,详情>>

    2023-05-08
  • 为什么韩信会看不起秦国战神白起

    白起是战国时期秦国的“战神”,而韩信则是秦末汉初刘邦的开国功臣“兵仙”,两个人虽然素未谋面,也并没有生活在一个时代,但是他们两个人的称号,就已经表明,他们都是领兵打仗的军事奇才,一个是传说中坑杀过四十万赵国军队的详情>>

    2023-05-08

历史解密 战史风云 野史秘闻 风云人物 文史百科

朱棣报复建文帝旧臣(朱棣为什么要杀建文旧臣)

诛九族来自于秦商鞅变法之后的“夷三族”。“九族”的包括内容有不同的内容,一说是上自高祖、下至玄孙,即玄孙、曾孙、仍孙(古时称从本身下数第八世孙为仍孙)、子、身、父、祖父、曾祖父、高祖父。一说是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父族四是指姑之子(姑姑详情>>

美军电磁炮要复活了?美国国会知道被忽悠,但拜登还想上杆子给钱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赞赏!作者:毅品文团队战巡基洛夫,欢迎转发!对于火炮来说,实现更远的射程,更快的炮口初速度以及更优秀的打击精度无疑是最重要的追求目标。但是如果走传统的火炮技术发展路线的话,想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付出很大的代价,比如说详情>>

建国后尚小云全国巡演 黄牛把票价炒到原来三倍

何亮亮:在京剧四大名旦之中,尚小云的政治待遇不算高,戏曲改革实践却是最超前的。在梅兰芳、程砚秋入选全国政协之时,尚小云正在参加为期两个月的首期戏曲讲习班,衷心接受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教育,新中国开国大典刚刚落幕,尚小云剧团的第一部新戏就问世了详情>>

信仰的力量:这对党员夫妇为筹措革命经费不惜“卖”掉儿子

1951年11月毛泽东为蔡协民烈士遗像题词1929年7月,性情耿直,甘愿为理想,为革命牺牲一切,对党忠心耿耿的红四军政治部主任蔡协民(1901—1934,湖南华容人,1925年入党)携妻子曾志由军队转入福建,领导福建的地方斗争。1931年5月由于叛详情>>

探索古建保护和城市生态和谐相生,呵护北京雨燕在正阳门筑巢——专访北京中轴线遗产保护中心文保专家袁学军

“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这首耳熟能详的儿歌,是很多人儿时对燕子的最初印象。而对于“雨燕妈妈”袁学军而言,黑褐色羽毛、胸腹有白色细纹的北京雨燕则倾注了她满满的热爱。身为北京中轴线遗产保护中心的研究人员,袁学军和团队在国内开创性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