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国实力远胜吴国,为何在江淮一带却长期处于守势

魏国实力远胜吴国,为何在江淮一带却长期处于守势

()
中文名:
魏国实力远胜吴国,为何在江淮一带却长期处于守势
别名:
国籍:
人物简介:

魏国和吴国是三国时期的两大政权,两国长期处于对峙中。由于魏国实力远胜于吴国,所以魏国做梦都想吞并了吴国。但直到魏国灭亡,魏国也没有干掉吴国。有趣的是,在长期的对抗中,魏国不仅没有拿下吴国,反而经常遭到吴国的攻击。吴国曾多次北伐,给魏国造成了

秦朝名人推荐

魏国和吴国是三国时期的两大政权,两国长期处于对峙中。由于魏国实力远胜于吴国,所以魏国做梦都想吞并了吴国。但直到魏国灭亡,魏国也没有干掉吴国。有趣的是,在长期的对抗中,魏国不仅没有拿下吴国,反而经常遭到吴国的攻击。吴国曾多次北伐,给魏国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很多人不禁感到奇怪,魏国实力远胜吴国,为何在江淮一带却长期处于守势?

[var1]

首先,魏国虽然实力远胜吴国,但并不具有压倒性优势。魏国的人口长期保持在吴国的2-3倍水平上,兵力比吴国也多了一倍。不过魏国虽然人口和兵力多,但驻守的面积也大,需要对付的对手也多,蜀国、匈奴、鲜卑等势力一个比一个强、魏国不得不分兵对付他们,所以魏国在江淮一带的势力实际上并不比吴国强。反而是吴国因为地利等因素,占有一定的优势。

[var1]

魏国和吴国的战场主要集中在长江下游的江淮之间的扬州一带,当地曾是袁术的地盘。孙家长期依附于袁术,在当地势力很大,影响力很强,当地很多士族豪强全都拥护孙家。魏国能在当地站稳脚跟其实就已经不容易了。同时,魏国依仗的主要是其强大的军事力量。但魏国的兵力在江淮地区并不占优势,同时江淮地区水网密布、河湖众多,气候又比较湿热,魏国的北方士兵在当地非常不适应。最严重的是当地不适合陆战,而适合水战,但魏国的水军很弱,根本不是吴国的对手。

[var1]

吴国利用水军的优势,不断向魏国发动攻击。孙权在位期就进行了四次大规模的北伐,每次动用的兵力不下十万人,这在当时是个非常庞大的数字了。由于吴国攻势凶猛,魏国军队又不善于水战,所以只能被动防守。尽管吴国的进攻屡次被打退,但吴国每次进攻都会掠夺大量的百姓和钱财,给魏国造成巨大的损失。魏国虽然非常恼火但又非常无奈。为了改变这种被动挨打得局面,魏国主动后撤,把长江以北的百姓全部向北方迁徙,在两国之间建立了一条缓冲带。由于北方地势平坦,非常利于魏国的骑兵作战,缓冲带又没什么可以抢的,所以双方在江淮一带进行了长期的拉锯战。

[var1]

不过这种拉锯战随着魏国实力的不断增强而逐渐改变。因为魏国的底子和潜力远远强于吴国,经过长期的休养生息,到魏国中后期,魏国的实力已经碾压吴国,在江淮地区的力量也逐渐压倒了吴国。即使水军方面,魏国也已经赶上了吴国。魏国灭蜀后,魏国的优势更加明显。魏国不仅实力碾压吴国,而且从荆襄、江淮等多个方向包抄,对吴国形成了半包围之势,灭亡吴国只是时间的问题。但还没等魏国实现灭吴的计划,就被晋国取代,灭吴的桃子被司马家摘了。但即使如此,晋国也用了十几年的时间才灭了吴国,最终统一了中国。

参考资料:《三国演义》、《三国志》

历史解密 战史风云 野史秘闻 风云人物 文史百科

揭秘历史人物:芈姝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

在许多电视剧和小说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名叫“芈姝”的角色。她聪明、机智,善于权谋,深受观众喜爱。那么,历史上真的有这样一个人物吗?她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呢?本文将带您一探究竟。  一、芈姝的历史原型  经过查阅大量史书资料,详情>>

揭开霸气十足的元朝灭亡之后的蒙古人去向

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既没有战死,也没有自杀,而是率领着王族和所剩的军队撤退到了自己祖先曾经兴起的故地——蒙古高原,在中国完成了一次外来政权全身而退的“奇迹”。 元朝的灭亡,只是使蒙古帝国失去了中国的领土,详情>>

将和相的区别(相与将的区别)

1、将、相这两个官职最大的区别就是它们一个是文官,一个是武官。其中丞相在很多朝代都是皇帝之下的最高行政官,是名副其实的“百官之长”。2、而将军则通常是指等级非常高的武官,他们是“一军之长”,通常都要率兵打仗、守土护疆。将、相这两个职位虽然在不同的朝代都有细微的详情>>

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国家,历史是非常悠久的,这其中的历史事件、故事、人物和文化也是非常多,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讲讲关于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这一内容。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根据《列女传》的记载,齐国宣王的妻子钟无艳(也叫钟离春或钟无盐)详情>>

长征中毛泽东挽救仅剩三万红军的重要会议

背景: 中央红军从湘江战役突围后,8.6万红军仅剩不足3万人。与湘西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计划被敌人识破,在去湘西的路上布下天罗地网,正等着红军去钻口袋。红军进入湖南后截获敌人电报,知道敌人在靖县,会同,绥宁北部等地布下三、四十万重兵,情况万分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