筷子最早被叫为“箸”!中日韩三国的筷子有什么区别?

筷子最早被叫为“箸”!中日韩三国的筷子有什么区别?

()
中文名:
筷子最早被叫为“箸”!中日韩三国的筷子有什么区别?
别名:
国籍:
人物简介:

筷子,早先称为“箸”,也称为“梜”,是中国独特的进食工具,中国人使用它的历史至少持续了三千年。 “箸,从竹者声,说明“箸”最初就是用竹木制成的,因而形成“箸”字时,就缘其最初所用质材,故从“竹”,以象征其本质。 [var1] 相传大禹在治理

秦朝名人推荐

筷子,早先称为“箸”,也称为“梜”,是中国独特的进食工具,中国人使用它的历史至少持续了三千年。

“箸,从竹者声,说明“箸”最初就是用竹木制成的,因而形成“箸”字时,就缘其最初所用质材,故从“竹”,以象征其本质。

[var1]

相传大禹在治理水患时三过家门而不入,都在野外进餐。有时时间紧迫,汤水沸滚无法下手,就折树枝夹肉或粉粢(米饭)食之,这就是“筷箸”最初的雏形。

传说虽非正史,但因熟食烫手,筷箸因运而生,合乎人类生活发展规律的。

史籍上关于“箸”的记载最早是为战国时期,《韩非子·喻志》中讲道:“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

商王纣以象牙为箸,挥霍无度,大臣箕子为之恐惧。

[var1]

由此可见在殷商时期,就有筷子的存在。

1994年湖北长阳县香炉石遗址出土了商代中期(前15—前14世纪)的骨箸,长16厘米。考古学认证了这一点。

虽然筷子的起源历史悠久,但在先秦时代,“箸”并不是吃饭的工具。

《礼记》中记载:“羹之有菜者用梜,其无菜者不用梜。”当时的筷子只是用来夹取汤羹中之“菜”的,而且要与勺子(匕、匙)分工。

[var1]

两汉时期,吃饭的时候依旧是匕箸并用。

不过“箸”的用量明显加大,而且使用等级已经显现。西汉早期时多用竹箸,而在东汉贵族们的墓穴里,铜箸更为常见。

东汉历史学家班固在《汉书·张陈王周传》中写道过:“上居禁中,召亚夫赐食。独置大载,无切肉,又不置箸。亚夫心不平,顾谓尚席取箸......”请人吃饭却不摆好筷子,会让人感到羞辱,是一种非常失礼的行为。在那时,筷子已经是礼仪的象征了。

[var1]

等到了隋唐、五代时期,箸的质料更显夸张,出现了金箸、银箸、玉箸、犀箸、木香箸。开元年间,唐玄宗曾将一双金箸赠送给了明相宋璟。唐朝时的黄金餐具器皿均被皇宫垄断,私造金器是犯法的,当宋璟听说皇上要送他金筷子,惊喜之中也带着点恐慌。

“宋璟为宰相,朝野人心归美焉,时春御宴,帝以所用金箸令内臣赐璟。”

——《开元天宝遗事》五代王仁裕。

[var1]

到了宋代,筷子已经融入到各种风俗之中《东京梦华录》中记录了一个非常有趣的风俗——回鱼筯。“筋”也是为箸。

说凡娶媳妇,先起草帖子,两家允许,然后起细帖子,男方以网装酒瓶与大花八朵赠女家,女方,则用三五只活鱼和一双筷子,回赠男方

“女家以淡水二瓶,活鱼三五个,筯一双,悉送在元酒瓶内,谓之回鱼筯。”

——《东京梦华录》。

[var1]

在餐饮行业,也有筷俗。据《梦梁录》记载,南宋临安的面食店有个规矩:

客人进店坐定,店小二必须马上过来,拿着筷子遍问坐客,冷热随叫,服务态度堪称五颗星级别。

“每店各有厅院,东西廊庑,称呼坐次。客至坐定,则一过卖执箸遍问坐客。”

——《梦梁录》。也就是从宋代以后,箸不再和匕与匙一起使用,独自霸占了餐桌。

[var1]

至于“箸”从什么时候叫作“筷子”,则从明朝开始的。明成化十一年(公元1475),陆容在《菽园杂记》中写道:“民间俗讳,各处有之,而吴中为甚。如舟行讳‘住’,讳‘翻’,以‘箸’为‘快儿’。”

江南地区的船家在开船过程中,期盼尽快而安全地到达目的地,因而忌讳说“住”(停止)、“翻”等不祥之字,“箸”与“住”音同,故将“箸”称为“快儿”。

此名迅即传开,以致士大夫也跟着叫起。“快儿”再加一竹字头,就成为“筷子”。

[var1]

隆庆年间,李豫亨在《推篷窹语》中也说:

“亦有讳恶字而呼为美字,如立箸讳滞,呼为快子,今因流传之久,至有士大夫之间亦呼为筷子者,志其始也”。

到了清朝,“筷子”一词逐渐普及。《红楼梦》里,“筷子”的用法已经看不出什么鄙俗色彩,从凤姐到贾母都说“筷子”。

同时筷子上边方下边圆,长度多在25厘米左右的模样,也是在明清时期形成。

[var1]

筷子被我们的祖先发明后,因为方便好用,逐渐传到了朝鲜半岛和日本。

韩国出土的最早的筷子来自公元6世纪,比中国晚了上千年。

至于日本,通常的说法是,筷子在弥生时代(公元前300-公元250年)末期由中国经朝鲜半岛传入。

不过跟中国成对的筷子不同,它是用竹子做成的镊子一样的东西,日语叫“折箸”,主要在祭祀活动中使用,被认为是神器。

[var1]

因为文化、饮食特点等原因,筷子的长度、形状和材质在中日韩三国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

最长的是中国的,韩国次之,日本的最短。

我们的筷子足部往往又圆又粗;韩国的筷子筷身纤细,足部扁平,据说是为了方便夹豆子,又容易在小碟里撕开泡菜;

日本的箸则头尖身短,保留了隋唐遗风,这跟日本人爱吃鱼有关系,因为它适合挑鱼刺。

[var1]

从材质上看,中国筷子的传统材料有竹、木、骨、金属;

韩国人喜欢用金属制作的筷子,铁筷与不锈钢等。因为木材资源的匮乏,加上他们喜欢吃烤肉,金属筷又耐高温,不易变形。

日本的纯竹木筷子在材料上虽些寒碜了,不过在16世纪,

日本人就开始在筷子上涂漆,用各种各样的花纹颜色,以彰显富有和尊贵。

[var1]

日韩两国筷子皆源于中国,但是在1980年,日本将每年8月4日设为“筷子节”。2015年,韩国将每年11月11日设为“筷子节”。

在筷子节这一天,两国通过举行供奉筷子的仪式,以感谢筷子一日三餐地为人们服务。

但作为中国人,一双筷子的含义早已超越了他的实际意义,

它不仅仅是饮食餐具,更承载了启迪、传承、明礼、思念、睦邻、守望和感恩。

历史解密 战史风云 野史秘闻 风云人物 文史百科

揭秘历史人物:芈姝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

在许多电视剧和小说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名叫“芈姝”的角色。她聪明、机智,善于权谋,深受观众喜爱。那么,历史上真的有这样一个人物吗?她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呢?本文将带您一探究竟。  一、芈姝的历史原型  经过查阅大量史书资料,详情>>

揭开霸气十足的元朝灭亡之后的蒙古人去向

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既没有战死,也没有自杀,而是率领着王族和所剩的军队撤退到了自己祖先曾经兴起的故地——蒙古高原,在中国完成了一次外来政权全身而退的“奇迹”。 元朝的灭亡,只是使蒙古帝国失去了中国的领土,详情>>

将和相的区别(相与将的区别)

1、将、相这两个官职最大的区别就是它们一个是文官,一个是武官。其中丞相在很多朝代都是皇帝之下的最高行政官,是名副其实的“百官之长”。2、而将军则通常是指等级非常高的武官,他们是“一军之长”,通常都要率兵打仗、守土护疆。将、相这两个职位虽然在不同的朝代都有细微的详情>>

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国家,历史是非常悠久的,这其中的历史事件、故事、人物和文化也是非常多,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讲讲关于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这一内容。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根据《列女传》的记载,齐国宣王的妻子钟无艳(也叫钟离春或钟无盐)详情>>

长征中毛泽东挽救仅剩三万红军的重要会议

背景: 中央红军从湘江战役突围后,8.6万红军仅剩不足3万人。与湘西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计划被敌人识破,在去湘西的路上布下天罗地网,正等着红军去钻口袋。红军进入湖南后截获敌人电报,知道敌人在靖县,会同,绥宁北部等地布下三、四十万重兵,情况万分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