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神记》是我国第一部神奇怪异故事的小说集,内容十分丰富,有谶纬神学、有神仙变幻,有精灵物怪,有妖祥卜梦,还有人神、人鬼的交通恋爱等故事。 干宝可是个妥妥的恶神童,仕途一路发展下来都非常顺利,后来妥妥的成为了皇帝人命的编修史书的官员,在古代
秦国能统一天下,源于历代君王对人才的重视与正确的策略
他是春秋战国真正的战神,白起得对他甘拜下风,孙武应称其为老师
《大秦赋》秦王嬴政躺赢的一生,前半生靠吕不韦,后半生靠李斯
宋义
史上最长寿的公主,鲁国公主活了多久
曾国藩读《孟子》感悟:人要出头就靠一个字,孟子:你没读明白
晋国赵武:如何从险遭灭族的“赵氏孤儿”变为春秋“一代贤臣”?
不同历史时期,《孔子圣迹图》在绘制和刻印手段上,呈现出不同的样式
战国四大名将之人屠白起—战无不胜,战必全歼为,却死在秦王剑下
历史上有哪些人曾经刺杀董卓?他们最后结局如何?
如果秦国相国按照功劳大小排名,李斯只能排第四
金庸小说中的两次合纵(上):慕容氏的复兴大燕计划有可行性吗?
荆轲刺秦王的最后一击!“徐夫人匕首”,是最早的钢制兵器?
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天下后,周天子的待遇如何?
孔子为何离开鲁国十四年,冉有又是如何说服鲁王迎接孔子回家?
罗布泊楼兰古国神秘遗址,惊现大量干尸,难道山海经所言非虚?
他在位两年办了两件事,一件影响秦国三百年,一件影响华夏两千年
齐桓公时期的齐国是不是在推行三军之制呢?
此人号称第二诸葛,一生致力北伐,最后却惨死魏国
春秋战国时期的“礼下庶人”,及对基层社会的管理作用
《搜神记》是我国第一部神奇怪异故事的小说集,内容十分丰富,有谶纬神学、有神仙变幻,有精灵物怪,有妖祥卜梦,还有人神、人鬼的交通恋爱等故事。
干宝可是个妥妥的恶神童,仕途一路发展下来都非常顺利,后来妥妥的成为了皇帝人命的编修史书的官员,在古代编修史书可是件大事,能够编修史书的人,那地位可想而知。
董狐就是文天祥《正气歌》里那位大力称颂的耿直的史学家“在晋董狐笔”,这可是公认的秉笔直书的典范,当年冒着被杀头的危险写下了“赵盾弑其君”这样的如实陈述。
虽然是“鬼之董狐”,但毕竟时隔一千多年我们看这里面的故事,依然觉着这都是荒诞不经的,可能也就当做是一个鬼故事一笑而过了,但古代这些所谓的鬼故事却能够真实的反应当时人们的想法,正所谓故事可能是假的,但感情绝对是真的正是这个道理。
我们今天任然可以通过《搜神记》准确的看出古代人对于鬼狐神仙的看法,并且能够真实的反映出当时社会文化的大背景。
[var1]
(1)名人的一贯烦恼
自古以来做名人都有很多烦恼,但有一个烦恼似乎是共通的,那就是总有人冒充你的名义说什么话编排是那么故事,余秋雨火的时候网上到处都是他的语录,马云的名言那更是满天飞,很多都难辨真假,鲁迅更是被网友玩坏了,甚至现在出现了肯定的回答“这话我真的说过”。
身为圣人的孔子那就更是有这样的烦恼,不但庄子经常给孔子编排各种事情,后世的人们往往也借着孔子阐发自己的思想,搜神记里同样也有这么一个小故事:
孔子厄于陈,弦歌于馆,中夜,有一人长九尺余,着皁衣,高冠,大咤,声动左右。子贡进问“何人耶?”便提子贡而挟之。子路引出与战于庭,有顷,未胜,孔子察之,见其甲车间时时开如掌,孔子曰:“何不探其甲车,引而奋登?”子路引之,没手仆于地。
这故事有点像武侠小说里的一场偷袭战,孔子带着弟子们周游江湖,有一天晚上在陈国这个地方突然遭到了一个高大的黑衣人的袭击,突然擒住了子贡做威胁,这个时候孔子门下武力值最高的子路出手与这个黑衣人搏斗。
[var1]
眼看着子路也打不过这个黑衣人,还是掌门人孔子厉害,一下子看出来这个人的命门,那就是在下颌,于是子路抓住对方的下颌猛的一提,这个黑衣人立马就被制服了,看到这里完全就是一个精彩的武侠故事,但精彩的事情还在后面。
没想到这个高大的黑衣人被打败之后,露处原形居然是一条大鱼变得,就说这条大鱼成了精,并且孔子认出来这是一条鯷鱼,下面孔子的一番话最能反映出当时的人们对这类精怪的态度:
吾闻物老。则群精依之。因衰而至此......物老则为怪,杀之则已,夫何患焉。或者天之未丧斯文,以是系予之命乎!不然,何为至于斯也。”弦歌不辍。子路烹之,其味滋。病者兴,明日,遂行。
孔子说什么东西年头久了就会成精了,人的气势一旦弱了,他就会找上门来,对于他们不要怕,弄死就行了,正好这是一个大鱼怪,正在个肚子的孔子师徒们钝了一大锅美美的鱼汤,做饭这活当然夫子是不会亲自动手的。
子路做了味道鲜美的鱼汤,大家趁热喝了之后,重新换发了精神,又重新遨游与江湖去了,这个故事虽说是假托与孔子,但很能反应出当时人们务实的态度,什么精什么怪,我通通不怕,你敢来攻击我,我就敢弄死你,这才是当时人们最真实的想法。
[var1]
(2)气运很重要
古人非常讲究气运的重要性,一个人或者组织气势盛的时候,可谓是所向披靡,衰败的时候那简直喝口凉水都塞牙,上面孔子炖鱼的故事提了一句,说人的气势弱的时候,就会有妖怪找上门来,那么如果一个大妖气势弱了,又会怎么样呢,下面这个度朔君的故事就很能说明这个问题:
东汉末,袁绍在冀州(今河北冀县)时,有神出于河东,号度朔君,百姓为立庙,庙设主簿。陈留蔡庸为清河太守,过庙而谒,度朔君为召其亡子之魂。曹操讨袁谭,使人从庙换千匹绢,神不与。曹操遣张合毁庙。未至二里,云雾绕张车,不知庙处。神语庙主簿:“曹公气盛,宜避之。
东汉末年在袁绍的地盘上有一位大神,自称度朔君其神通广大,百姓为之立庙,有一次清河太守特意来求这位神灵,度朔君为他召了其子的魂魄。
这么一个大神偏偏在袁绍的地盘上,于是曹操攻打袁绍的时候向这个神灵换点布匹,结果度朔君不答应于是双方就发生了冲突,曹操派大将张合拆庙,虽说这个度朔君果然是神通广大,弄来云雾遮蔽天空,还笼罩着张合的车队,让这个大将军在“战场”上迷失了方向。
但最终度朔君还是说了一句话,曹操这个时候的气势太盛,我还是躲一躲吧,曹操统一北方的过程正是气运旺盛的时候,这个时候就算是有大神通的度朔君也只能避其锋芒了。
[var1]
但这个时候的度朔君也还不错,起码能够保全自己,于是在胡人的酷寒之地多了三年,实在是有点受不了,于是请求曹操能不能重新修个庙,让自己回来,曹操没说什么,可能还是有点忌惮度朔君的实力吧,果然就在城北修了一个小楼让度朔君居住,接下来的故事就充分说明了曹操枭雄的本色了。
数日,曹公猎得一物,大如麂,色自如雪。夜闻北楼上哭日:“小儿出行不还。”曹公遂将数百犬绕楼下。犬突入,有物大如驴,自投楼下,犬杀之,神乃绝。
曹操给度朔君修了小楼居住,没想到有一天打猎打到一只白色的麂,晚上听到小楼上有哭声,说我的儿子出去怎么还没有回来,曹操知道度朔君气数将尽,于是派了数百只够围攻小楼,最后度朔君被狗咬死,从此这个地方的神灵就此绝迹。
这个故事里说了一个古人认为很重要但却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那就是“气势”,气势盛的时候所向披靡,气势衰的时候,就算你是神灵也不行,度朔君打不过气势正盛的曹操于是逃走了,回来之后曹操趁着度朔君伤心,知道他气势不行了,于是就彻底消灭了这个神灵。
这事虽然是假托曹操,但安在曹操身上很合适,很能反应出曹操本人的气质,同时也很能反应当时人们对于神灵的态度和对于气势的看重,气势是否旺盛是判断一个人能否成功的重要指标。
[var1]
(3)见识不凡的干宝
搜神记里充满了这样的故事,各种动物成精,各种稀奇古怪的事情,但是在干宝笔下,这些最终都没有超出人的认识范畴,甚至是有一种人定胜天的感觉,那些所谓的妖怪只要人不怕他们,敢于和他们斗,一切都不在话下。
李寄斩蛇也是很有名的故事,一个小女孩都有勇气斩杀蛇妖,这样的故事记载在《搜神记》里,完全感觉这分明就不是讲鬼神的小说,而是完全就是在讲人的小说。
很多人初看《搜神记》以为他很迷信,其实干宝作为一流的学者,虽然认识上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干宝对于历史对于人生的见识,其实比大多人都强,他始终坚守了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
干宝在《搜神记》序言里的话很能说明干宝作为一流学者的一流态度:
虽考先志于载籍,收遗逸于当时,盖非一耳一目之所亲闻睹也,又安敢谓无失实者哉。从此观之,闻见之难,由来尚矣。然而国家不废注记之官,学士不绝诵览之业,岂不以其所失者小,所存者大乎。若使采访近世之事,苟有虚错,愿与先贤前儒,分其讥谤。
干宝对于史学的记载很清楚的认识到,就算是正统的二十四史,里面的记载也都不可能完全是真实的,记录历史本来就是一件难事,甚至是忠实的记录客观发生的一切,根本就是不可能的。
于是有的人从此可能就陷入了彻底的怀疑精神,否定一切的历史,成了一个怀疑论者和历史虚入主义者,要么有些人就干脆倒向了宗教,过着一种完全没有怀疑的精神。
但干宝认为这两种思想都不行,史学有着明确的价值,哪怕他记载的事情不是百分之百准确,但是国家之所以重视这件事,就是要最大基本的事实要弄清楚,基本的原则不能错,让人们有一个明确的信仰,至于某些细节照顾不到位的,或者明显有问题的,那就需要后来的读书人认真分辨了。
干宝的这种见识,比现在大多数人都强,现在很多人听到一个什么所谓的历史真相,就全盘要否定某人或者某事,这就是完全没有大局观的表现,我们现在知道的史实基本上都是准确的,至于说里面特点细微的差别,甚至是某人的口述记录什么的,对于这些细微的差别是不影响我们对大势的判断的。
决不能因为所谓的真实细节,而忽略的整个时代的大背景和事情的基本面,这一点干宝做的很不错,不但认识很到位,而且《搜神记》也很能反映那个时代的特色和以人为本的这么一种思想,看似荒诞的鬼狐精怪,背后却是最真实的人间百态。
[var1]
小结:《搜神记》的故事反应了古人对鬼怪的基本认识,那就是不怕他,必要的时候弄个鬼狐精怪也是很容易的,一本讲怪异的书,其实反应的却是人们最朴素的思想,这也是大家对搜神记的最大误解,如果想进一步了解当时人们是如何思考问题和处理怪异的,可以读一读《搜神记》,对于你理解古人的真实想法很有帮助。
在许多电视剧和小说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名叫“芈姝”的角色。她聪明、机智,善于权谋,深受观众喜爱。那么,历史上真的有这样一个人物吗?她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呢?本文将带您一探究竟。 一、芈姝的历史原型 经过查阅大量史书资料,详情>>
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既没有战死,也没有自杀,而是率领着王族和所剩的军队撤退到了自己祖先曾经兴起的故地——蒙古高原,在中国完成了一次外来政权全身而退的“奇迹”。 元朝的灭亡,只是使蒙古帝国失去了中国的领土,详情>>
1、将、相这两个官职最大的区别就是它们一个是文官,一个是武官。其中丞相在很多朝代都是皇帝之下的最高行政官,是名副其实的“百官之长”。2、而将军则通常是指等级非常高的武官,他们是“一军之长”,通常都要率兵打仗、守土护疆。将、相这两个职位虽然在不同的朝代都有细微的详情>>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国家,历史是非常悠久的,这其中的历史事件、故事、人物和文化也是非常多,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讲讲关于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这一内容。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根据《列女传》的记载,齐国宣王的妻子钟无艳(也叫钟离春或钟无盐)详情>>
背景: 中央红军从湘江战役突围后,8.6万红军仅剩不足3万人。与湘西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计划被敌人识破,在去湘西的路上布下天罗地网,正等着红军去钻口袋。红军进入湖南后截获敌人电报,知道敌人在靖县,会同,绥宁北部等地布下三、四十万重兵,情况万分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