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七雄,秦国的实力并不强,为何能接连吸引商鞅、张仪等人才?

战国七雄,秦国的实力并不强,为何能接连吸引商鞅、张仪等人才?

()
中文名:
战国七雄,秦国的实力并不强,为何能接连吸引商鞅、张仪等人才?
别名:
国籍:
人物简介:

[var1] 嬴政 剧照 然而一开始的秦国实力并没有这么强大,秦之所以能够统一六国,离不开秦国历代先王的苦心经营,更离不开以商鞅、张仪为代表的能臣名将们的出谋划策,那么,为何这些人才会在那时放弃比秦国实力更强大的诸侯国,反而甘愿委身于前期实

秦朝名人推荐

[var1]

嬴政 剧照

然而一开始的秦国实力并没有这么强大,秦之所以能够统一六国,离不开秦国历代先王的苦心经营,更离不开以商鞅、张仪为代表的能臣名将们的出谋划策,那么,为何这些人才会在那时放弃比秦国实力更强大的诸侯国,反而甘愿委身于前期实力不强的秦国呢?

群雄争霸,实际上是人才争夺战

西周末年,王室衰微,贵族失势,王室和贵族在失去政治垄断权力的同时,也失去了文化垄断权,由此文化和教育开始逐渐下移,民间出现了私学,使得平民有了接受教育的机会,进而推动了不同思想文化在社会的广泛传播。

[var1]

历史的脚步踏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社会文化的繁荣期,各种文化和思潮的坚持者都有自己的文化派别和政治思想,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一个人才的爆发期在这样的氛围之中悄然来临。

与此同时,各诸侯国的实力逐渐发展起来,诸侯王之间明争暗斗,纷纷卯足了劲想要称霸中原,他们想方设法地让自己的国家发展壮大,一方面训练军队开疆扩土,大规模的开始征伐战争;另一方面疯狂招揽能人奇士,建设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

[var1]

人才是当时各个诸侯国争夺的重要资源,换句话说,诸侯国的争霸战争,本质上就是对于资源的掠夺和人才的争夺,人才和资源的拥有量决定了一个国家在诸侯国中的位置和影响力。

这样的时代大背景下,各国都拥有了相当数量的非本国出身的人才,那么秦国国内能够聚集一大批原本不是秦人的人才,自然不足为奇了。

那是一个诸侯国和人才相互成就的时代,时势造英雄,英雄也能造就时势。

在彼时的人才争夺战之中,秦国并不占优势,相比于东方六国,秦国的历史底蕴和根基其实要浅得多,在其他诸侯国开始发展准备争霸战争的时候,秦国还在西陲边境挣扎,在其他诸侯国准备改革的时候,秦国还在与少数民族交战。

[var1]

一个连年征战、内忧外患的新兴诸侯国是没有办法吸引很多的人才的,更何况秦国还地处偏远,条件恶劣,在早期的人才争夺战中,秦国几乎没有任何优势可言,然而各类人才还是因为或多或少的原因走进了秦国,成为秦国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商鞅入秦,人才与国君的相互成就

春秋战国伊始,秦国与其他诸侯国相比实力是很弱小的,就是在后来战国七雄形成之时,秦国的国力在七国之中还是只处于中游水平,算不上是强大,甚至刚刚在边境站稳脚跟的秦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处于模仿其他各国的水平。

[var1]

秦孝公 剧照

后来经过发展,到了公元前380年,秦孝公嬴渠梁登上了秦国国君的宝座,彼时的秦国,虽然已经算得上是诸侯国中较为强大的一个,但政治局面并不乐观,内有贵族之间争权夺利,外有河西地区被魏国占领,几次的东征战争也均以失败告终。

为了实现成就秦国霸业的梦想,秦孝公广施恩德,救济孤寡,招募战士,明确法令制度以及一系列富国强兵之策,并且在国内颁布了求贤令,以此希望招募到能为秦国所用的人才。

[var1]

秦孝公 剧照

秦孝公继位之后一系列政策的颁布使全国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但距离秦孝公称霸天下的目标还有很远,因此他急切需要一个可以帮他达成霸业的人才。

很快一个叫做商鞅的人便出现在了秦国的朝堂之上,商鞅原本在魏国的大臣公叔痤的手下做官,公叔痤深知商鞅的本领,因此在临死的时候,特意提醒魏国国君,并留下了一句话:“主公如果不用商鞅,一定要杀掉他!”

[var1]

商鞅 剧照

谁知刚愎自用的魏惠王根本没有把商鞅这个小人物放在眼中,商鞅一看自己在魏国也得不到重用,恰巧秦孝公此时又发布了求贤令,于是他连夜逃离魏国,抵达秦国,前后三次分别从帝道、王道和霸道之术游说秦孝公,结果都没有成功。

帝道讲究的是帝王的御下之术,用于在朝堂上平衡各方势力,更适合统一之后的国家,当时的秦国显然不适宜使用这样的政策。

而王道则以儒家的仁治为基础,这一套办法更适合守成之君,也不适合秦国的发展。对于霸道之术,秦孝公很感兴趣,但当时的强国实力并不强大,想要实行这样的治国策略,需要一个强大的基础。

[var1]

商鞅 剧照

此时在秦孝公的眼中,开疆扩土,富国强兵才是正道,听着商鞅所讲的其他道术,自然就昏昏欲睡了。幸而商鞅懂得把握时机,揣测秦孝公心中所想,提出富国强兵之术,这才引起了秦孝公的注意,决定重用商鞅。

于是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商鞅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并在秦国取得了巨大的成效。

[var1]

秦孝公以一人之力扛下所有质疑,大力支持商鞅,商鞅最终也不负秦孝公期望,商鞅变法由此出名,这是君臣相互成就的结果,但也和当时秦国自身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关系。

首先,秦国是当时的诸侯国中唯一一个没有自己的发展风格的国家,也就是说秦国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制度根基,没有政治制度方面的思想束缚,改革的阻力相对其他六国要小。

商鞅思想的核心就是通过变法来使一个国家强大,这在其他国家是行不通的,因为变法要触及到旧贵族和旧制度,如果在底蕴深厚的其他国家推行,势必会引起旧贵族们的反感与阻挠,这难免要艰难得许多,但相比那些将本国各项制度改得七七八八的其他诸侯国来说,在秦国推行自己的思想就显得顺利许多。

[var1]

各项制度还停留在模仿其他国家阶段的秦国相比之下就如同一张白纸,那些能臣如同上好的画家,再好的艺术家都无法在一张已经铺满了墨的纸上做出精美绝伦的画来,而在一张白纸上,显然要容易许多。

商鞅变法是政治、经济、文化、思想、法律等各个方面的一次彻底的改革,变法提高了秦国的综合实力,为秦国打造的一支战无不胜的军队,秦国迅速崛起,成为了诸侯国中不可忽视的一支力量。

[var1]

但是商鞅改革终究还是触及到了旧贵族的利益,秦孝公死后,商鞅被车裂处死,然而变法依旧在秦国实行了下去,随着秦国实力的增强,其他诸侯国越来越感到不满和恐慌,合纵政策正在悄悄酝酿,秦国逐渐也感受到了危机。

张仪入秦,合纵与连横的对抗

眼看着秦国逐渐崛起和强大,其他六国坐不住了,他们在苏秦的建议下提出了合纵政策,准备联合起来对抗日益强大的秦国,把秦国争霸的野心扼杀在摇篮之中,诸国的围攻让秦国头疼不已,急需要一个解决眼前困境的办法。

[var1]

秦惠文王 剧照

当时在位的秦惠文王是个雄才大略的帝王,他即位之后先是处死商鞅,将国家大权牢牢地握在自己的手中,使朝堂安定下来,随后出兵攻打周边少数民族,稳定了国家的边境,接下来他便开始苦寻人才来解决合纵政策给秦国带来的困境。

此时张仪便进入了秦国,为秦惠文王提出了“连横政策”以对付其他六国。

张仪是一个了不起的人才,他和苏秦均是“谋圣”鬼谷子的学生,都是著名的纵横家,在军事政治方面都有着杰出的才能。但不同于商鞅的主动入秦,张仪入秦,完全是被迫的。

[var1]

张仪 剧照

张仪本来想投奔苏秦,因为此时提出了合纵政策的苏秦受到了六国诸侯王的重用,是风光一时的六国丞相。但张仪没有如愿以偿,因为飞黄腾达的苏秦并没有给昔日的老同学留情面,甚至还狠狠地羞辱了张仪,顺带断绝了张仪进入六国朝堂的机会。

张仪是个纵横家,学的就是合纵连横的策略,既然苏秦已经提出了合纵政策,那么他就算进入了联合起来的这六个诸侯国也没有用武之地了,因此他只能辗转来到秦国,提出连横政策,对抗其他六国。

[var1]

张仪 剧照

张仪的路很大程度上是苏秦替他选择的,苏秦将张仪逼成了自己的对手,而当时的秦惠文王也乐意接纳这样一个人才,毕竟彪悍的秦惠文王正需要这样一个人才帮助自己征服其他的诸侯王。

当时的秦国一跃成为强国,有着和其他六国对抗的实力,只是没有合适的人才去实行合适的政策,张仪的到来显然是秦国最希望看到的,即使张仪本人带有骗子的属性,但他的政治才华放在那,其他的,对于秦王来说,便显得无足轻重了。

[var1]

张仪入秦之后,秦国很快就破解了六国的合纵政策,此后,六国的合纵联盟再也没能重新建立。

商鞅和张仪使得秦国更加的强大,他们在秦国的成功吸引了一批想要大展宏图的人才,各路人才纷纷涌进了秦国,由于秦国后来的几个君主也都是礼贤下士,渴求人才的明主,秦国的人才便越来越多。

[var1]

总而言之,受到外部大环境的影响,一方面秦国积极调整自身政策,引进人才,为能人异士提供大量施展才华的机会,另一方面人才们由于各种原因最终选择在秦国落地生根,尽心贡献着自己的妙计,他们的加盟为秦国一统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正是人才与国家的相互成就造就了一个辉煌璀璨的大秦。

历史解密 战史风云 野史秘闻 风云人物 文史百科

揭秘历史人物:芈姝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

在许多电视剧和小说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名叫“芈姝”的角色。她聪明、机智,善于权谋,深受观众喜爱。那么,历史上真的有这样一个人物吗?她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呢?本文将带您一探究竟。  一、芈姝的历史原型  经过查阅大量史书资料,详情>>

揭开霸气十足的元朝灭亡之后的蒙古人去向

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既没有战死,也没有自杀,而是率领着王族和所剩的军队撤退到了自己祖先曾经兴起的故地——蒙古高原,在中国完成了一次外来政权全身而退的“奇迹”。 元朝的灭亡,只是使蒙古帝国失去了中国的领土,详情>>

将和相的区别(相与将的区别)

1、将、相这两个官职最大的区别就是它们一个是文官,一个是武官。其中丞相在很多朝代都是皇帝之下的最高行政官,是名副其实的“百官之长”。2、而将军则通常是指等级非常高的武官,他们是“一军之长”,通常都要率兵打仗、守土护疆。将、相这两个职位虽然在不同的朝代都有细微的详情>>

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国家,历史是非常悠久的,这其中的历史事件、故事、人物和文化也是非常多,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讲讲关于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这一内容。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根据《列女传》的记载,齐国宣王的妻子钟无艳(也叫钟离春或钟无盐)详情>>

长征中毛泽东挽救仅剩三万红军的重要会议

背景: 中央红军从湘江战役突围后,8.6万红军仅剩不足3万人。与湘西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计划被敌人识破,在去湘西的路上布下天罗地网,正等着红军去钻口袋。红军进入湖南后截获敌人电报,知道敌人在靖县,会同,绥宁北部等地布下三、四十万重兵,情况万分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