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秦取得灭韩首功的“内史腾”,是《大秦赋》里韩国降臣宁腾吗?

为秦取得灭韩首功的“内史腾”,是《大秦赋》里韩国降臣宁腾吗?

()
中文名:
为秦取得灭韩首功的“内史腾”,是《大秦赋》里韩国降臣宁腾吗?
别名:
国籍:
人物简介:

在剧中,他本来是公子韩非的侍从,后来被秦国姚贾策反,成为了秦国在韩国的间谍,并且成功助秦国灭了韩国,是和赵相郭开同样性质的人物。 但是,历史记载中,为秦国灭掉韩国的是一个被称为“内史腾”的人,他和《大秦赋》中的“宁腾”是同一个人吗? [va

秦朝名人推荐

在剧中,他本来是公子韩非的侍从,后来被秦国姚贾策反,成为了秦国在韩国的间谍,并且成功助秦国灭了韩国,是和赵相郭开同样性质的人物。

但是,历史记载中,为秦国灭掉韩国的是一个被称为“内史腾”的人,他和《大秦赋》中的“宁腾”是同一个人吗?

[var1]

“内史腾”何许人也?在两次灭国大战中都扮演了重要角色

这个“内史腾”在秦国甚至秦朝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参与了当时非常多的重大事件,且都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但很遗憾的是,我们今天能看到的史料中,只有这个名字以及他的些许事迹。

“内史腾”姓氏为何,生于何年,死于何时又葬于何处等等信息,目前都不可考。《大秦赋》中所说的“宁腾”实际上是一个小说中的人物,他并不是真正的“内史腾”。

[var1]

在秦国,“内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官职,文书订立,法令施行,以及爵位废置、君王诏命,都在其工作范畴之内。

而这位名字是“腾”的官员,因为担任了“内史”一职,所以在史书中被称作“内史腾”。

但有趣的是,这样一位重臣,和《大秦赋》中说的一样,确实是从韩国投降来的。

《史记·始皇本纪》中有这样一段记载:

十六年九月,发卒受地韩南阳假守腾……十七年,内史腾攻韩,得韩王安,尽纳其地,以其地为郡,命曰颍川。

是说,秦王政16年9月,秦国从韩国手中接收了“南阳”这块地方,而当时驻守南阳的是南阳假守腾。假守一职并不是正牌的地方官,而是被派去临时掌管该地的最高领导。

[var1]

可以看到,这个时候“腾”的官职还是韩国的南阳假守。但是第二年,就出现了“内史腾”的说法。说明这位曾经的韩将已经变为了秦将,并且还领军灭了韩国。

从这一段文字中也可以看到,“内史腾”在韩国是备受重视的,而到了秦国也得到了一众秦臣的信任,将灭国的首功都交给了这位从韩国来降的将领。

而“内史腾”也不负众望,在秦王政16年的时候,投降秦国,并为秦国继续治理南阳;第二年便出师灭韩,行事雷厉风行,灭国之战打得异常干脆,可见其军事指挥能力出众。

[var1]

南阳是韩国重镇,驻扎的也是韩国精锐,所以内史腾的投降不是自己来的,他带来的还有大量韩军,灭韩之战的主力也就是这一批人,可见内史腾的治军确有一套。

灭韩之后,内史腾被调离了韩国境内,奉命筹备另一场灭国大战,其地点就是南郡,也是曾经的“郢都”。

楚怀王被扣留在秦国之后,继位的就是楚顷襄王,他背弃了与秦的盟约,想要合纵攻秦。

所以,从公元前280年开始,秦昭襄王连续四年出兵伐楚,领军主将就是白起。

[var1]

公元前278年,白起打了一场精彩的“鄢郢之战”,攻下了楚国的都城“郢都”,使得其被迫迁徙到了“陈”地。而之前的“郢都”就变成了秦国的南郡。

所以,南郡这个地区曾经作为楚国的中心,对于整个楚国都有着牵制作用,这里是伐楚的大本营,而

内史腾就是作为先遣人员,被派来管理这个大本营的。

只不过,这次内史腾并没有作为领军大将,而是成为了后勤主管,奉命经营南郡,为前线作战的王翦、蒙武大军提供后援支持。

[var1]

这同样也是一个非常艰巨且重要的任务,而内史腾做得极好,这也使得其治国理政的才能被发掘出来了。

因为“内史”一职工作地点在咸阳,“腾”担任“内史”是在回到咸阳之后了,这时候的“腾”还只是南郡郡守。只不过史书为了叙述统一、方便,就全都用其主要官职来称呼。

那么,“内史腾”在治国理政上有何贡献呢?

[var1]

“内史腾”对于“吏治”有很深的研究,对秦国影响深远

“内史腾”在南阳的时候就曾经继续为秦国治理该地,后来调任南郡,为王翦、蒙武等大军提供了稳定的后方。

内史腾在南郡的这段时间,他发布了大量对于“吏治”的规章。

1975年,从先秦古墓中发掘出了大量的竹简,即云梦睡虎地秦简,据说墓主人是一个名为“喜”的小吏。

[var1]

在整理了这些竹简后,关于秦国吏治方方面面的认知都有了很大的补充,非常详实,甚至具体到了记录流产、外伤检验、环境保护、办案流程等等具体的细节。

在整理出的《语书》一文中,开篇是这样写的:

廿年四月丙戌朔丁亥,南郡守腾谓县、道啬夫……

说得很明确,这就是“内史腾”对南郡辖区内各级官吏的教导。这部作品讲述了民的重要性,希望“吏”在治民之时要采取正确的方法,要各级官吏一定要明晓秦国律法,即要有过硬的职业素养。

[var1]

同时,内史腾还对官吏提出了很多要求,告诫他们什么样的是良吏,什么样的是恶吏,并使得下辖官吏充分认识到恶吏对于家国的负面影响。

而在《为吏之道》中,更是详尽指出,如何才能做一个“良吏”。

这是一篇专门讲述“吏治”的文章,可以看到秦国对于“吏治”的重视程度,甚至将这些基层人员当做了“国本”,只要这些人能成为“良吏”,那么社会必然长治久安。

它甚至也打破了秦“暴虐”、“苛政”等印象,通过这样的细则能发现,内史腾等人治理国家并不是完全依靠法家,而是以法为主,儒道等学说都兼而用之。

[var1]

比如说,在《为吏之道》中就明确地指出了“五善”、“五失”。其中的“五善”大概的内容就是忠信、廉洁、公正、善心以及勤劳,而“五失”就是一些具体的如贪墨、倨傲、不公等等恶行。

内史腾在这篇文章中从抽象的“良吏”概念到具体措施,几乎都描述地非常详尽。

最为重要的是,他也明确指出,秦所设定的律法不是为了惩戒犯了错误的人,而是为了通过律法的禁止作用,使得民风淳朴,人人向善。

即律法的根本目的不是惩恶,而是扬善;虽然具有强制性,但更重视教化功用。

[var1]

内史腾在南郡的时间应该并不长,但其影响力却异常深远,以至于如“喜”这等小吏都要将其所撰写的“准则”放在墓葬中,这要么是认为这些内容极为珍贵,要么是平日里经常需要用到的事物。

内史腾在秦国统一之后回到了国都咸阳,正式担任“内史”一职,管理国都的具体事务。

从这些流传下来的史料来看,内史腾最少参与过两次灭国之战,一次作为主将,还是灭国首功,另一次是作为后方保障,地位同样重要;而他还参与了秦国“吏治”的完善,为“以吏为师”的秦国制定了非常详尽的方略。

[var1]

然而,这位堪称“重臣”的内史腾却在后来的史书中缺乏记载,这也是一件比较奇怪的事情。

要么是真的因为战乱等缘由,导致史料有缺,要么就可能是汉代人对于秦朝的偏见,使得他们有意忽略了这位重视“吏治”的降秦官吏。

未来在黑夜隐匿,于此静待晓光。

我是待晓儿,专注于文化的科普与解读,欢迎关注与交流。

历史解密 战史风云 野史秘闻 风云人物 文史百科

揭秘历史人物:芈姝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

在许多电视剧和小说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名叫“芈姝”的角色。她聪明、机智,善于权谋,深受观众喜爱。那么,历史上真的有这样一个人物吗?她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呢?本文将带您一探究竟。  一、芈姝的历史原型  经过查阅大量史书资料,详情>>

揭开霸气十足的元朝灭亡之后的蒙古人去向

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既没有战死,也没有自杀,而是率领着王族和所剩的军队撤退到了自己祖先曾经兴起的故地——蒙古高原,在中国完成了一次外来政权全身而退的“奇迹”。 元朝的灭亡,只是使蒙古帝国失去了中国的领土,详情>>

将和相的区别(相与将的区别)

1、将、相这两个官职最大的区别就是它们一个是文官,一个是武官。其中丞相在很多朝代都是皇帝之下的最高行政官,是名副其实的“百官之长”。2、而将军则通常是指等级非常高的武官,他们是“一军之长”,通常都要率兵打仗、守土护疆。将、相这两个职位虽然在不同的朝代都有细微的详情>>

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国家,历史是非常悠久的,这其中的历史事件、故事、人物和文化也是非常多,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讲讲关于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这一内容。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根据《列女传》的记载,齐国宣王的妻子钟无艳(也叫钟离春或钟无盐)详情>>

长征中毛泽东挽救仅剩三万红军的重要会议

背景: 中央红军从湘江战役突围后,8.6万红军仅剩不足3万人。与湘西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计划被敌人识破,在去湘西的路上布下天罗地网,正等着红军去钻口袋。红军进入湖南后截获敌人电报,知道敌人在靖县,会同,绥宁北部等地布下三、四十万重兵,情况万分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