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r1] 司马昭和司马师的性格差不多,做事心狠手辣。司马昭的上台,也意味着司马氏对权力的控制得到了加强。司马懿、司马师已经经营魏国六年多了,先后铲除了许多股反对势力,尤其是消灭保皇派集团后,司马氏在京师权力圈的地位可谓稳如泰山。 司马昭
秦国能统一天下,源于历代君王对人才的重视与正确的策略
他是春秋战国真正的战神,白起得对他甘拜下风,孙武应称其为老师
《大秦赋》秦王嬴政躺赢的一生,前半生靠吕不韦,后半生靠李斯
宋义
史上最长寿的公主,鲁国公主活了多久
曾国藩读《孟子》感悟:人要出头就靠一个字,孟子:你没读明白
晋国赵武:如何从险遭灭族的“赵氏孤儿”变为春秋“一代贤臣”?
不同历史时期,《孔子圣迹图》在绘制和刻印手段上,呈现出不同的样式
战国四大名将之人屠白起—战无不胜,战必全歼为,却死在秦王剑下
历史上有哪些人曾经刺杀董卓?他们最后结局如何?
如果秦国相国按照功劳大小排名,李斯只能排第四
金庸小说中的两次合纵(上):慕容氏的复兴大燕计划有可行性吗?
荆轲刺秦王的最后一击!“徐夫人匕首”,是最早的钢制兵器?
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天下后,周天子的待遇如何?
孔子为何离开鲁国十四年,冉有又是如何说服鲁王迎接孔子回家?
罗布泊楼兰古国神秘遗址,惊现大量干尸,难道山海经所言非虚?
他在位两年办了两件事,一件影响秦国三百年,一件影响华夏两千年
齐桓公时期的齐国是不是在推行三军之制呢?
此人号称第二诸葛,一生致力北伐,最后却惨死魏国
春秋战国时期的“礼下庶人”,及对基层社会的管理作用
[var1]
司马昭和司马师的性格差不多,做事心狠手辣。司马昭的上台,也意味着司马氏对权力的控制得到了加强。司马懿、司马师已经经营魏国六年多了,先后铲除了许多股反对势力,尤其是消灭保皇派集团后,司马氏在京师权力圈的地位可谓稳如泰山。
司马昭的历史任务很简单,就是继续对内巩固核心权力,对外扫清反对司马氏的武装势力。前不久毌丘俭、文钦叛乱事件给司马昭敲响了警钟,司马昭很可能已经意识到了,他现在面对着最大的挑战,不是内部权力斗争,而是外部的军事斗争。
不过就内部反对派的实力来看,司马昭后来遇到的曹髦是最弱的,曹髦手下不过几十个老苍头而已。在对付曹髦的过程中,司马昭承担的不是军事压力,而是政治压力,毕竟曹髦是皇帝。至于外部反对派,说来好笑,司马氏父子三人遇到的外部反对派全部来自淮南,也就是魏国的扬州。
在扑灭内外反对势力的过程中,司马氏父子三人的情况不太一样,司马懿和司马师都是先平定内部反对派,然后再平定外部反对派。司马懿先灭曹爽,后灭王凌;司马师先灭李丰,后灭毌丘俭。而司马昭则相反,他先是消灭了诸葛诞集团,然后再拿掉曹髦。
[var1]
诸葛诞和千古名相诸葛亮都是西汉司隶校尉诸葛丰之后。三国时代的诸葛家族非常显赫,诸葛亮仕蜀,诸葛瑾仕吴,诸葛诞仕魏,外加一个诸葛恪,都是官场一线人物。《世说新语》把诸葛三兄弟分仕三国比喻成“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
诸葛诞真正的发迹,是在曹爽执政之后,曹叡刚死不久,诸葛诞就爬上了扬州刺史的高位。诸葛诞和曹爽集团的骨干成员夏侯玄、邓飏等人是铁哥们,穿过一条裤子。从这个角度来看,诸葛诞也算是曹爽集团的重要人物。司马懿当年打掉了曹爽,并没有彻底清除曹爽集团的所有成员,这也是出于稳定大局的考虑。诸葛诞是个聪明人,在形势不利的时候,他不会强出头装大爷,老老实实地给司马父子卖命,深得信任。
前不久毌丘俭发动叛乱时,曾经派人来找时任豫州刺史的诸葛诞,要求联合反对司马师。诸葛诞没有同意,反而杀掉来使,向天下公布了毌丘俭造反的消息。在消灭毌丘俭的过程中,诸葛诞是出了大力的,这让司马师非常感动。当然,诸葛诞讨好司马氏,并不是说司马懿父子有多大的人格魅力,而是司马懿父子做事过于心狠手辣,诸葛诞不得已才低头的。但正因为司马懿父子心狠手辣,恰恰对诸葛诞造成了很大的心理震撼,一旦惹毛了司马师,自己的下场比毌丘俭还不如。
[var1]
出于这种考虑,诸葛诞在主政淮南期间,大施仁政,收买人心,同时收养死士数千人,以备时变。诸葛诞最大的心愿其实只是想保住淮南,给自己留个安稳的窝,并没有想取司马氏而代之的野心。但诸葛诞这么做,依然触犯了司马氏的利益,司马昭不可能容忍在自己的势力范围内出现一个独立的军政集团。
司马昭开始怀疑诸葛诞的忠诚,但又不敢把诸葛诞逼得太急。按司马昭的意思,他打算把诸葛诞召回京师,解除他的兵权,从而恢复司马氏对淮南的统治。在甘露二年(公元257年)的五月,诏书一下来,就逼反了诸葛诞,诸葛诞杀掉扬州刺史乐琳,正式向司马昭发起了挑战。
诸葛诞的造反,很大程度上是被司马氏父子逼出来的,也许司马昭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司马昭刚刚当上首辅,威望远不如哥哥,如果他不能获得一场战争的胜利,在乱世中的威望是很难提高的,司马昭需要一场由他亲征的战争!
因为司马昭在朝中的威望尚浅,他担心他走后,有反对派利用皇帝曹髦的身份在后院放火,司马昭干脆挟持曹髦和皇太后一起“亲征”。只有这样,司马昭才能放心地去敲打诸葛诞。
[var1]
从军事角度看,诸葛诞的实力并不比司马昭弱,他除了控制十多万淮南兵,还新招五六万人马。再加上吴国的援军三万人,诸葛诞有足够的本钱和南下的司马昭军二十六万人抗衡,何况他的最高目标只是打退司马昭,而不是消灭。
但司马昭的最高目标则是彻底消灭诸葛诞,他确信自己有这个实力。随司马昭南征的都是魏国官场顶级精英,比如钟会、王基、石苞、州泰、胡烈,再加上司马昭本人的军事应变能力非常强,这场战争从一开始就朝着对司马昭有利的方向发展。在战争开始阶段,真正和魏军交锋的不是淮南军,而是远道而来的吴军。魏军的战斗力并没有因为国内政局出现动荡而有所下降,吴军被魏军打得头破血流,损兵折将,好不狼狈。
吴国头号权臣孙琳为了推卸责任,杀掉了名将朱异,导致军心大乱。这本是吴国内政,但司马昭却敏锐地发现了孙琳杀朱异的另外一层目的,就是通过此举向被困寿阳的诸葛诞发出信号,希望诸葛诞能顶住司马昭的进攻,给吴军反击争取时间差。
司马昭想到了一条计策,他先是派人给淮南军放出风声,说吴国援军即将赶来,而且魏军缺粮,撑不了多久。诸葛诞的粮食不太多,但听说魏军也没粮了,就敞开肚皮吃粮。结果等淮南军粮食吃光了,吴军也没来,魏军也没有撤,诸葛诞这才知道上了当。
一直耗到了甘露三年(公元258年)的春天。形势对诸葛诞越来越不利,最要命的是淮南军高级将领不断投降魏军,诸葛诞和吴国派来增援的文钦产生了矛盾。
[var1]
诸葛诞一怒之下杀了文钦,将寿春城中的两派矛盾彻底激化,文钦的两个儿子文鸳、文虎逃出城投降了司马昭。司马昭是个玩弄权术的高手,他不同意部下杀掉文鸳兄弟,反而特赦文家兄弟,封为将军。司马昭这么做是告诉淮南叛军:文钦当年叛魏,罪不容诛,文鸳兄弟按律也当斩,可我却重用他们。叛臣之子我都可以既往不咎,何况你们?司马昭此举彻底瓦解了淮南军的斗志,“城内皆喜”,除了诸葛诞的嫡系部队,其他人都没心思再给诸葛诞卖命了。
司马昭见总攻时机到了,下令攻城,魏军很快攻进寿春,诸葛诞见势不妙想逃,被魏军当场干掉,夷三族。倒是诸葛诞养的那些死士很有气节,宁死不降,他们被司马昭一个一个地杀掉,最终没有一个人投降,可见诸葛诞平时养人之德。
闹得沸沸扬扬的诸葛诞叛乱被司马昭平定了,司马昭发现了王凌、毌丘俭、诸葛诞接连在淮南发动叛乱的原因,就是他们全是曹爽余党,在政治上极端不可靠。司马昭改派心腹王基主政淮南,从而消除了来自淮南造成的隐患。
司马昭灭掉诸葛诞,他收获的绝不仅是战争红利,同时收获的还有一个政治上的大红包。乱世中要树立威望,首先是军功,有了军功,才有可能在政治上大捞一把。司马父子三人通过三次对淮南的征服,基本打消了外藩武力反抗的念头,谁也不想落得和王凌、毌丘俭、诸葛诞一样灭三族的悲惨下场。外部形势的稳定也必然能巩固司马昭在政治上的地位,曹氏天下早晚必为司马氏取代,这已经成为天下人的共识。
在许多电视剧和小说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名叫“芈姝”的角色。她聪明、机智,善于权谋,深受观众喜爱。那么,历史上真的有这样一个人物吗?她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呢?本文将带您一探究竟。 一、芈姝的历史原型 经过查阅大量史书资料,详情>>
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既没有战死,也没有自杀,而是率领着王族和所剩的军队撤退到了自己祖先曾经兴起的故地——蒙古高原,在中国完成了一次外来政权全身而退的“奇迹”。 元朝的灭亡,只是使蒙古帝国失去了中国的领土,详情>>
1、将、相这两个官职最大的区别就是它们一个是文官,一个是武官。其中丞相在很多朝代都是皇帝之下的最高行政官,是名副其实的“百官之长”。2、而将军则通常是指等级非常高的武官,他们是“一军之长”,通常都要率兵打仗、守土护疆。将、相这两个职位虽然在不同的朝代都有细微的详情>>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国家,历史是非常悠久的,这其中的历史事件、故事、人物和文化也是非常多,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讲讲关于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这一内容。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根据《列女传》的记载,齐国宣王的妻子钟无艳(也叫钟离春或钟无盐)详情>>
背景: 中央红军从湘江战役突围后,8.6万红军仅剩不足3万人。与湘西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计划被敌人识破,在去湘西的路上布下天罗地网,正等着红军去钻口袋。红军进入湖南后截获敌人电报,知道敌人在靖县,会同,绥宁北部等地布下三、四十万重兵,情况万分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