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知兵,翻为盗憎。膑足口行冤,坐筹运能。救赵存韩,军振威棱。削诸丑类,夫差马陵。功镂鼎彝,书揆缄藤。龙豹之韬,何愧典刑。——陈元靓《事林广记后集》 魏国的称霸,离不开魏文侯的文韬武略。 魏国的衰落,离不开魏惠王的四处征战。 战国时期,诸侯
秦国能统一天下,源于历代君王对人才的重视与正确的策略
他是春秋战国真正的战神,白起得对他甘拜下风,孙武应称其为老师
《大秦赋》秦王嬴政躺赢的一生,前半生靠吕不韦,后半生靠李斯
宋义
史上最长寿的公主,鲁国公主活了多久
曾国藩读《孟子》感悟:人要出头就靠一个字,孟子:你没读明白
晋国赵武:如何从险遭灭族的“赵氏孤儿”变为春秋“一代贤臣”?
不同历史时期,《孔子圣迹图》在绘制和刻印手段上,呈现出不同的样式
战国四大名将之人屠白起—战无不胜,战必全歼为,却死在秦王剑下
历史上有哪些人曾经刺杀董卓?他们最后结局如何?
如果秦国相国按照功劳大小排名,李斯只能排第四
金庸小说中的两次合纵(上):慕容氏的复兴大燕计划有可行性吗?
荆轲刺秦王的最后一击!“徐夫人匕首”,是最早的钢制兵器?
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天下后,周天子的待遇如何?
孔子为何离开鲁国十四年,冉有又是如何说服鲁王迎接孔子回家?
罗布泊楼兰古国神秘遗址,惊现大量干尸,难道山海经所言非虚?
他在位两年办了两件事,一件影响秦国三百年,一件影响华夏两千年
齐桓公时期的齐国是不是在推行三军之制呢?
此人号称第二诸葛,一生致力北伐,最后却惨死魏国
春秋战国时期的“礼下庶人”,及对基层社会的管理作用
孙子知兵,翻为盗憎。膑足口行冤,坐筹运能。救赵存韩,军振威棱。削诸丑类,夫差马陵。功镂鼎彝,书揆缄藤。龙豹之韬,何愧典刑。——陈元靓《事林广记后集》
魏国的称霸,离不开魏文侯的文韬武略。
魏国的衰落,离不开魏惠王的四处征战。
战国时期,诸侯国的征战本无可厚非,但战争并不是儿戏,需要强大的国力进行支撑,而当魏国同时得罪了四周的邻居时,这也就意味着魏国的衰落亦无可避免,因为魏惠王时期的魏国,还不具备四处开战的实力。
[var1]
战国战争场面
就拿战国末期的秦国来说,也是采取了远交近攻的策略,实施各个击破才完成统一大业的,一言以蔽之:双拳难敌四手。
我们接着说魏国,魏国的衰败,政策上的失误固然是根本原因,但还离不了直接原因,而直接原因就是庞涓两次被孙膑打败,而强极一时的魏武卒也几乎损失殆尽。
说起这两次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不少人会立即浮现出孙膑坐在轮椅上决策于千里之外的英姿,但真实中的桂陵之战,或许并不是我们以为的那般。
[var1]
桂陵之战
本篇飞鱼就来说说被误读的桂陵之战,齐国没有打败魏军主力,庞涓也攻破了邯郸,继而说说被神化了的孙膑,桂陵之战的胜利,离不开孙膑把士兵当成了诱饵,别着急,说此之前,我们还必须先交代一下桂陵之战的背景。
赵国攻打小卫国,惹毛了大魏国。
卫国,是周朝分封的诸侯国,虽然到了战国后期,早已成为了极其不入流的小国,但这个诸侯国却足以担起”人杰地灵“四字,就举卫国的几位名人为例,商鞅、吴起、李悝、吕不韦、荆轲都是卫国人。
此外,卫国还有一点值得骄傲,那就是天下林立的诸侯,卫国却是最为长命的,一直到秦二世继位,卫君才被二世贬为庶民,卫国才算真正的灭亡。
[var1]
周朝主要诸侯国
公元前354年,赵国磨刀霍霍向卫国发起了进攻,并且抢走了卫国的两块地,这下魏国不愿意了,因为此时的小卫国是大魏国的附庸,打了小卫国,自诩为战国霸主的魏国,自然抹不开这个面(《古本竹书纪年·魏纪》记载:梁(魏)惠成王十六年,邯郸伐卫 ,取漆富丘,城之)。
于是魏惠王命令庞涓,进攻赵国,庞涓倒也不客气,直接率兵包围了赵国的国都邯郸,邯郸危在旦夕,于是向齐国求救。
孙膑不顾士兵安危,以牺牲弱兵麻痹庞涓。
齐国得到了赵国求救,经过一番论战,得出了要救援赵国的结论,这下可乐坏了孙膑,因为当初庞涓陷害孙膑让其终身残疾的仇,终于有机会报了,你这里如果要问,齐国救赵国,和孙膑的仇有什么关系呢?
其实还真有,因为此时的孙膑已经得到了齐王的赏识,他的那一套关于用兵打仗的理论早已经征服了齐王,并且这次救赵,齐王还一度想让孙膑作为将军,但是被庞涓谢绝了,因为古代有着残废不能为将的俗规。
[var1]
桂陵之战
于是齐王就任命田忌为主将,孙膑为军师,前去救援赵国,不过孙膑虽然不是主帅,但是军事行动却以孙膑为主,你可能又要说了,田忌难道对孙膑言听计从?其实还真是,因为孙膑曾帮助田忌赢得了赛马。
当田忌和孙膑出发之时,田忌建议直扑邯郸,孙膑却摇了摇头,说,不如攻魏国必救的大梁,这样庞涓必定回师救援,然后在路上堵截庞涓就好,田忌就说了万一庞涓带着大部队前来,我们也打不过啊,孙膑说不要紧,我们只需用最弱的兵去麻痹庞涓,庞涓轻敌必定舍弃大部队前来救援。
齐军未破魏军主力,庞涓一举攻克邯郸。
各位看官请注意,孙膑说的用弱兵去麻痹庞涓的意思,就是让齐国最弱的两城兵力去送死,只有庞涓觉得齐国不堪一击,才可能不带大部队回救,说白了就是用士兵的命,换庞涓的轻敌。
而结果呢,庞涓确实没有带领大部队回救了,也中了孙膑在回救路上设置的埋伏,而且庞涓还被孙膑给活捉了,但庞涓是攻破了邯郸之后回救的,也就是说齐军并未攻克魏军的主力,庞涓攻打赵国也成功了。
[var1]
孙膑
《战国策·齐策》记载:(庞涓)乃起兵南攻襄陵,七月,邯郸拔,齐因承魏之弊,大破之桂陵,这里的“邯郸拔”,就是邯郸被攻克的意思。
另外,在杨宽先生的《战国史料变年辑证》中也明确肯定了这个观点,他说,桂陵之战(齐军)并没有击溃魏军主力,齐国也没有正式进攻魏国首都大梁,赵国首都邯郸仍为魏国所占领。
飞鱼说:
被误读的桂陵之战:齐国没有打败魏军主力,庞涓也攻破了邯郸,说到这,可能不少人会有疑问,既然庞涓攻克了邯郸,那为何后来邯郸一直是赵国的国都呢?
这点太史公已经给出了我们答案,根据《史记·赵世家》记载:(赵成侯)二十四年,魏归我邯郸,与魏盟漳水上,这意思是说,魏惠王和赵成侯在漳水旁结盟,魏国把赵国的邯郸给还了回去。
[var1]
影视中的庞涓和孙膑
而庞涓也可能就在这时被放回了魏国,这也能解释了十年后的马陵之战,庞涓为何仍为魏国主将了,当然,在马陵之战中,庞涓就没有那么好的运气了,因为孙膑直接把庞涓给射死在了一颗大树下。
我们回过头来,继续看桂陵之战,庞涓的失败,固然离不开其轻敌,但庞涓的轻敌,却是因为孙膑肯下本,毕竟用士兵的生命作为诱饵,庞涓不信都不行,而且在此之前,还没有围魏救赵这种打法,可以说,孙膑踩着普通士兵的尸体,开创了一种战争的新模式。
当然,成王败寇,而孙膑或许只是被我们后来人神化了而已。
对此,您怎么看?
参考文献:《战国策》、《史记》、《战国史料变年辑证》等。
(本文系飞鱼原创作品,百家号独发,抄袭必究,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END】
在许多电视剧和小说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名叫“芈姝”的角色。她聪明、机智,善于权谋,深受观众喜爱。那么,历史上真的有这样一个人物吗?她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呢?本文将带您一探究竟。 一、芈姝的历史原型 经过查阅大量史书资料,详情>>
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既没有战死,也没有自杀,而是率领着王族和所剩的军队撤退到了自己祖先曾经兴起的故地——蒙古高原,在中国完成了一次外来政权全身而退的“奇迹”。 元朝的灭亡,只是使蒙古帝国失去了中国的领土,详情>>
1、将、相这两个官职最大的区别就是它们一个是文官,一个是武官。其中丞相在很多朝代都是皇帝之下的最高行政官,是名副其实的“百官之长”。2、而将军则通常是指等级非常高的武官,他们是“一军之长”,通常都要率兵打仗、守土护疆。将、相这两个职位虽然在不同的朝代都有细微的详情>>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国家,历史是非常悠久的,这其中的历史事件、故事、人物和文化也是非常多,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讲讲关于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这一内容。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根据《列女传》的记载,齐国宣王的妻子钟无艳(也叫钟离春或钟无盐)详情>>
背景: 中央红军从湘江战役突围后,8.6万红军仅剩不足3万人。与湘西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计划被敌人识破,在去湘西的路上布下天罗地网,正等着红军去钻口袋。红军进入湖南后截获敌人电报,知道敌人在靖县,会同,绥宁北部等地布下三、四十万重兵,情况万分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