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627年春夏之交,是一个草长莺飞、花繁叶茂的美好时节,在晋国南部有一个叫做桃林要塞的地方,此刻也正是花团锦簇、群芳争艳,一片欣欣向荣的繁盛景象。然而与这幅景象极不相称的是,在不远处的崤山谷地,隐然间却透露出了一股肃杀之气——此刻正有两
秦国能统一天下,源于历代君王对人才的重视与正确的策略
他是春秋战国真正的战神,白起得对他甘拜下风,孙武应称其为老师
《大秦赋》秦王嬴政躺赢的一生,前半生靠吕不韦,后半生靠李斯
宋义
史上最长寿的公主,鲁国公主活了多久
曾国藩读《孟子》感悟:人要出头就靠一个字,孟子:你没读明白
晋国赵武:如何从险遭灭族的“赵氏孤儿”变为春秋“一代贤臣”?
不同历史时期,《孔子圣迹图》在绘制和刻印手段上,呈现出不同的样式
战国四大名将之人屠白起—战无不胜,战必全歼为,却死在秦王剑下
历史上有哪些人曾经刺杀董卓?他们最后结局如何?
如果秦国相国按照功劳大小排名,李斯只能排第四
金庸小说中的两次合纵(上):慕容氏的复兴大燕计划有可行性吗?
荆轲刺秦王的最后一击!“徐夫人匕首”,是最早的钢制兵器?
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天下后,周天子的待遇如何?
孔子为何离开鲁国十四年,冉有又是如何说服鲁王迎接孔子回家?
罗布泊楼兰古国神秘遗址,惊现大量干尸,难道山海经所言非虚?
他在位两年办了两件事,一件影响秦国三百年,一件影响华夏两千年
齐桓公时期的齐国是不是在推行三军之制呢?
此人号称第二诸葛,一生致力北伐,最后却惨死魏国
春秋战国时期的“礼下庶人”,及对基层社会的管理作用
公元前627年春夏之交,是一个草长莺飞、花繁叶茂的美好时节,在晋国南部有一个叫做桃林要塞的地方,此刻也正是花团锦簇、群芳争艳,一片欣欣向荣的繁盛景象。然而与这幅景象极不相称的是,在不远处的崤山谷地,隐然间却透露出了一股肃杀之气——此刻正有两支全副武装的军队,埋伏在山谷的两侧。
位于山谷北侧的,是由晋国新任国君晋襄公统领的五军将士,山谷的南侧,则是由陆浑地区的姜戎氏所组成的队伍。春日里的暖阳温顺地洒落在被暖风吹动的枝叶上,在隐绰横斜的疏影之下,手握矛戟的将士们都凝神静气,虎视眈眈地瞭望着山谷里的一草一木,满心焦急地等待着战斗的号角在远处吹响。
[var1]
“秦晋之好”神话的彻底破灭
不知过了多长时间,一阵车马喧嚣的声音终于打破了山谷中的寂静,人们的神情再次紧张了起来。只见有一支队形散漫的军队,从山谷的东侧缓缓驶入,统领这支部队的将领有三人,分别是孟明视、西乞术和白乙丙。这三人的名字颇为古怪,但却是地地道道的华夏贵族,其中的孟明视,字孟明,单名一个“视”字,追其族源,乃是姜姓百里氏,其父亲正是鼎鼎大名的“五羊大夫”百里奚。西乞术和白乙丙名字的叫法与此类同,他们分别以西乞、白乙为字,以术、丙为名,二人的父亲是百里奚的同僚蹇叔。
说到这里,双方的情形便也了然了,当下进入埋伏圈的,正是来自秦国的军队。
宋襄公以礼作战的几条原则言犹在耳,春秋历史上第一场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目的、以埋伏战为主要形式的战争,就在这样一种不对等的局面下悄然开启了。
那么,为什么秦军会从东方进入崤山,又是什么原因让晋国要对素来和好的秦国痛下杀手呢?事情还要从头说起。
秦穆公背盟
话说晋文公七年(公元前630)九月,在经过几次试探之后,晋文公约了秦穆公到郑国郊外相会,共同围攻郑国的都城新郑。话说晋军驻扎在新郑以北不远的函陵,而秦军则驻扎在汜水南岸与晋军遥相呼应。两军分立驻扎为郑国人破解联军提供了机会,郑国人对付不了晋国,便找秦国去打开缺口,而打开这个缺口的是一个叫做烛之武的老人。
这个故事因被选入了中学教材而广为熟知,其结果就是
秦穆公突然撕毁秦晋之间的协议,决定在两军阵前与郑国结盟。
秦穆公走后,还特意留下杞子、逢孙、扬孙三名大夫为郑国守城,
将郑国置于秦国的保护之下,实质上就是向晋国宣战了。
战场形势发生突变,晋军上下都气愤不已,晋文公自然也很恼怒,但考虑到种种因素还是决定不去跟秦国人斗气,因此在逼迫郑国人改立公子兰为太子后也撤军回国了。
因秦国中途毁约导致伐郑一役无果而终,两国之间矛盾算是彻底摆到了台面上,不过由于晋文公的克制,在此后的一段时间里也算是相安无事。然而到晋文公九年(前628年),时年四十五岁的晋文公突然病逝,让两国之间的本已生满嫌隙的关系又蒙上了一层阴影。不久之后,两国积郁已久的矛盾终于爆发了,而引爆两国矛盾的焦点依然是郑国。
蹇叔力劝秦穆公
这年二月,郑文公去世,驻守新郑的秦国大夫杞子写密信给秦穆公说:“郑国人让我掌管新郑北门的钥匙,如今郑君新丧国内无人主事,可速派大军偷袭,我们里应外合,就可以一举拿下郑国。”
秦穆公收到信后很是激动,心想这可是出兵郑国的大好机会,可回过头来又担心晋国干预,因此不敢轻举妄动。直到这年十二月初九日,称霸不到五年的晋文公撒手人寰,这个消息让秦穆公欣喜若狂,暗说这中原霸主终于轮到我了,于是便把伐郑一事提上了议事日程。
可他的这个想法刚冒出头,蹇叔就立即劝阻道:“
秦与郑相隔千里,大军劳师远征,到了郑国之后人困马乏,根本不可能取得偷袭效果。
更何况,数万人千里行军,怎么可能不走露风声,郑国得到消息有了防备,便更加难以攻取。若是只凭一时意气贸然行事无功而返,军人们是会有意见的。”
可在秦穆公看来,如今
晋郑两国都处于国丧期间,必然防备松弛,如此良机可是千载难逢
的,这个时候不去伐郑,还要等到什么时候?
蹇叔看劝阻秦穆公不住,就在军队出征时哭哭啼啼地去给孟明视和自己的两个儿子送行。他先是拉着的孟明视的手一把鼻涕一把泪地说道:“孟子啊,这次恐怕就是咱们最后一次见面了,一路上多保重吧”。
[var1]
“秦晋之好”神话的彻底破灭
说完之后又去拉了自己的两个儿子哭着说:“儿啊,如果非去不可,到崤山的时候你一定要注意了。
崤山有两座山陵,它的南陵,是夏后皋的坟墓;它的北陵,是文王曾经避过风雨的地方。晋国人很可能会在那里设伏,千万要注意啊!
”秦穆公实在看不下去了,就赶紧把他拖了下去,军队这才顺利地出发了。
弦高犒师
事情也果然如蹇叔所预料,秦军的行动还真就被郑国人知道了。也怪秦军过于自信,总感觉有人做内应,干掉郑国还不是分分钟的事,这次伐郑就当是公费旅游吧!有了这样的想法,就谁也不把打仗当回事了,一路上嘻嘻哈哈,吵吵闹闹,完全是一副无组织无纪律的涣散模样。
过了崤山,就到了周王室的境内,秦军行经成周的北门。按照惯例,诸侯军队行经京师,需要脱帽行礼,秦军倒是也照办了,除了驾车的御者之外,所有人都下车,朝着成周的方向致敬。不过这个礼行得却很不庄重,行礼的同时车还在继续往前走,大多数的人基本上就是扶着车比划了一下,然后就马上就又跳了上去。
[var1]
“秦晋之好”神话的彻底破灭
听说秦军路过,周襄王带了自己的小孙子王孙满在城头上观看,看到秦军这么不庄重很是生气,倒是王孙满不屑地说道:“秦军军纪散漫,行礼不庄重,可见主将有多轻率。都要上阵作战了还都这么大大咧咧满不在乎的样子,我看他们是必败无疑了。”
秦军在到达滑国地界时,恰好有郑国商人弦高到成周做买卖,远远地瞧见有一支军队嘻嘻哈哈地开拔过来,就知道要出大事儿,于是就发生了著名的“弦高犒师”的事件。秦军以为弦高真的是郑国使者,为了掩饰这次行军的目的,便当场灭掉了滑国了事。
而那边厢郑国人听说了秦军来犯,起初还不相信,派人到杞子等人的驻地一看,原来对方真的在厉兵秣马准备搞事情,就急忙连哄带骗把他们赶出了郑国。于此同时,他们还派出信使快马加鞭,把这件事送到了晋国人那里。
战前动员
我们再来看晋国方面。秦穆公派兵偷袭郑国的时候,晋国还在丧期之内,不过由于平时谍报工作做得好,实际上早就已经得知了秦军的动向。在接到郑国求救的消息后,一直对秦国持强硬态度的中军元帅先轸在朝堂议政时极力主张出兵:“秦君因贪婪不义劳师动众,可谓是天赐良机,天赐不取,必受其咎。我们一定要趁这个机会狠狠地教训教训他们,要把他们打疼了,让他们再也不敢觊觎中原。”
不过他的意见却遭到了一些人的反对,比如当时的下军将栾枝就说:“秦君对先君有恩,先君尸骨未寒,就攻打对他有恩的人,你眼里还有先君吗?”除此之外,在国君丧期之内出兵是违反礼制的,这种事情要让其他人得知了,晋国人在国际上的威信会受到严重损害,这也是为什么秦穆公敢于派兵奇袭郑国的底气所在。
[var1]
“秦晋之好”神话的彻底破灭
但秦穆公终究还是太过轻视自己的对手了,不久之后,先轸还是力排众议,通过了要讨伐秦军的决议。而为了获得法理上的正当性,也就是为了摆脱丧期出征不敬先君的伦理困境,他们早早地就演了一出戏,也就是让躺在灵柩里的晋文公“开口说话”(这件事被不少好事者当做是“晋文公被活埋”的证据,多少有些博人眼球的味道)。以此给人们造成一种印象,也就是说我们这次出征是受到先君许可的——这在当时那个崇信鬼神的时代里,是丝毫不会引起怀疑的。
一切准备完毕,到公元前627年的四月份,晋国大军在新君晋襄公的带领下悉数出征,到崤山两侧设置埋伏。即便如此,他们还是感到不放心,特别派人去到陆浑与当地狄人联络,其中有一支姜姓之戎就积极响应,与晋军紧密配合,共同作战。一切布置完毕,晋军埋伏在崤山山谷的北侧,姜姓之戎埋伏在山谷南侧,就等着秦军前来自投罗网了。
崤之战
秦军行至此处的时候,虽然都垂头丧气无精打采,可是军容还是一如既往地散乱,军人们一脸的疲惫和忧愁,完全没有预料到即将面临的危险。蹇叔嘱咐他儿子的那些话估计他们也没有想起来,只管往前赶路。等他们进入崤山山谷,猛然间就听到了一通鼓声,所有人都愣了神,还没搞清楚这究竟是发生了什么,就见滚木礌石矢石箭雨如蚂蝗一般铺天盖地而来。
[var1]
“秦晋之好”神话的彻底破灭
秦国军人顿时都吓傻了!
几百年来,中原大地上发生的战争不计其数,可还从来没有哪次是以这样的形式进行的。
在猛然遇到这种从来没有过的战争形式的时候,哪怕是训练有素的不败之师,也都会手足无措,更何况是这支军纪涣散的军队呢!秦军在晋、戎两军的夹击之下毫无招架之力,顿时山谷中哭喊嘶叫的声音震彻天地。秦军四处逃散,却囿于地形的限制无处可逃,人马车辆互相踩踏碾压,死伤不计其数。
由于双方兵力悬殊、地形地利选择得当,这次的战斗并没有持续太长时间,晋军也没有遭遇到过于激烈的抵抗。《公羊传》在讲到这场战事时,语气极为平缓地叙述道:“然而晋人与姜戎要之殽而击之,匹马只轮无反者。”
“匹马只轮无反”,就是这场战争的最终结果。除了走在队伍前列的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三员主将被晋军生擒之外,秦军所有将士无一人生还。
[var1]
“秦晋之好”神话的彻底破灭
这一天是晋襄公元年——也即公元前627年——四月十三日。
这次被全歼的秦军究竟有多少人?
崤之战是秦晋之间最重要的一场战役,
晋军派出了五个军近七万人的兵力,连同姜姓之戎若干,合计应该不下十万人
埋伏在崤山山谷的两侧,全歼秦国偷袭郑国的所有兵力,最后“匹马只轮无反”。那么问题来了,这次战争秦军究竟损失了多少人呢?
关于秦军的这次出征,《左传》《国语》都没有指明其具体的人数,只是泛泛地提到他们在行经成周的时候,有“超乘者三百乘”,也即是说在
行经成周的时候,有三百乘战车上的士兵行礼不够庄重。
“三百乘”这个数字,一方面他是一个概数,你站在城楼上看风景,看到有一支车队轰隆隆地过去了,具体有多少辆车,你也只能数个大概。另一方面,有“超乘者三百乘”,那就不能排除有其他的人认真地行礼了。
按照一般的计算方法,
每乘兵车配备军士75人,那么三百乘就是22500人
。参照晋楚城濮之战时参战人数来计算,当时晋国三军共约4万人,共派出兵车700乘,那么300乘也差不多接近2万人了。
当然了,也有人说了,秦军可能配备不了这么多人,每乘也就是25-30人的样子,这次派出的也就是几千人,顶多一万人。可你别忘了秦军这次出征的目的是什么,是要攻取郑国的,
古代攻城作战是一项非常艰苦的工作,通常围城的部队数量总要大于守城的军力,甚至要数倍于城内守军,否则就很难攻取
。就算是你有内应在里面,你就真敢派出区区几千人去攻打郑国这么一个中等诸侯国?
[var1]
“秦晋之好”神话的彻底破灭
再者说了,这次秦军虽然没能达到目的,可最终还是攻下了滑国,就算是滑国弱小不经打,你就真有自信用区区几千人就能灭人一国?更何况,晋国为了灭掉这支军队可以说是倾巢出动,再加上姜姓之戎派来的援兵,总兵力差不多有十万人。晋军冒着可能遭到秦国报复的巨大风险,出动将近十万人的军队,就为了围攻几千人的小部队,这也有点太小题大做了吧?
所以说,
不管从哪个口径来计算,22500人这个数字都不会太保守。
那么接下来,我们就要问了,22500人是什么概念呢?
崤之战对秦国造成的打击有多大?
按照春秋时的军队建制,五人为一伍;五伍为一两,一两有25人;四两为一卒,一卒有100人;五卒为一旅,一旅有500人;五旅为一师,一师有2500人;五师为一军,一军有12500人。实际的军队编制可能会有出入,但人数也不会偏离太多,也就是说
22500人差不多是两个军的规模。
春秋时期没有普遍兵役制,军队成员都是从贵族中征召的
,因此对于当时的诸侯国来说,军队规模都不会太大。比如在当时称霸中原的晋国,刚刚统一的时候就只有一军,后来国家逐渐扩张,才有了两军。直到城濮之战爆发前,晋文公才把军队扩编到三个军。战争胜利后晋军一度扩张到五个军,但这个规模只维持了不到十年的时间,就又恢复到了三军。
秦国在当时实力比不过晋国,其常备军的数量也就是两个军。这也就意味着,
秦军为了讨伐郑国派出了全国所有的兵力,可谓志在必得。而最终的结果,他们不但没有取得预想的效果,反而是被晋军包了饺子,搞得全军覆没,最后匹马只轮未返,可想而知这会对秦国造成多大的冲击。
[var1]
“秦晋之好”神话的彻底破灭
从这个意义上讲,
崤之战虽然无法跟战国时期动辄斩首数万的战争相比,但若要论起在春秋时期的重要性,可以说是能够与后来的长平之战相提并论的。
与赵国主力尽丧后一蹶不振的命运类同,经此一役,秦国军力遭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秦晋之间实力的天平开始彻底倾斜,秦国终春秋一世,在与晋国的对峙中始终都没能占到上风。
在许多电视剧和小说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名叫“芈姝”的角色。她聪明、机智,善于权谋,深受观众喜爱。那么,历史上真的有这样一个人物吗?她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呢?本文将带您一探究竟。 一、芈姝的历史原型 经过查阅大量史书资料,详情>>
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既没有战死,也没有自杀,而是率领着王族和所剩的军队撤退到了自己祖先曾经兴起的故地——蒙古高原,在中国完成了一次外来政权全身而退的“奇迹”。 元朝的灭亡,只是使蒙古帝国失去了中国的领土,详情>>
1、将、相这两个官职最大的区别就是它们一个是文官,一个是武官。其中丞相在很多朝代都是皇帝之下的最高行政官,是名副其实的“百官之长”。2、而将军则通常是指等级非常高的武官,他们是“一军之长”,通常都要率兵打仗、守土护疆。将、相这两个职位虽然在不同的朝代都有细微的详情>>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国家,历史是非常悠久的,这其中的历史事件、故事、人物和文化也是非常多,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讲讲关于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这一内容。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根据《列女传》的记载,齐国宣王的妻子钟无艳(也叫钟离春或钟无盐)详情>>
背景: 中央红军从湘江战役突围后,8.6万红军仅剩不足3万人。与湘西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计划被敌人识破,在去湘西的路上布下天罗地网,正等着红军去钻口袋。红军进入湖南后截获敌人电报,知道敌人在靖县,会同,绥宁北部等地布下三、四十万重兵,情况万分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