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柏拉图,为何在十字路口上,分道扬镳?

孔子、柏拉图,为何在十字路口上,分道扬镳?

()
中文名:
孔子、柏拉图,为何在十字路口上,分道扬镳?
别名:
国籍:
人物简介:

[var1] 中国的诸子百家,希腊的哲学家在这一时期扎堆出现,孔子出生于公元前551年,柏拉图出生于公元前427年。他们都是中西政治思想的源头大师,“圣人”、“哲学王”是他们政治的核心思想。 [var1] 孔子“圣人”思想的产生 孔子名丘字

秦朝名人推荐

[var1]

中国的诸子百家,希腊的哲学家在这一时期扎堆出现,孔子出生于公元前551年,柏拉图出生于公元前427年。他们都是中西政治思想的源头大师,“圣人”、“哲学王”是他们政治的核心思想。

[var1]

孔子“圣人”思想的产生

孔子名丘字仲尼,是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人。孔子是中国传统思想源头的开创大师,他创立的儒学政治思想一直延续到近现代五四运动时期,其主导地位才被撼动。“圣人”是他思想的核心,那么什么是圣人呢?

在金文当中,“圣”是会意字,由“口”、“耳”组成,是聪明的意思。在甲骨文当中,“圣”字是一个人长着一个大耳朵。可见最早圣人是要多听,在《说文解字》当中,“圣,通也。从耳,呈声”,也是多听之意。

[var1]

孔子心目中圣是什么样子呢?《论语·述而》中云:“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不厌,诲人不倦,则可为云尔矣。”“何事于仁!必也圣乎!”《论语·雍也》可见,圣要高于仁,圣人既要具备仁,又要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但这也只能“可为云尔矣”

可见孔子心目中的圣人标准是非常高的,在孔子的《论语》当中,只有尧舜禹能够被称之为圣人,文王和武王也不够格。孔子在提及尧舜的时候,认为他们治国方面也有不足。孔子对圣人的标准,不但是道德模范,而且还能够达济天下。

[var1]

孔子为何产生这种近似于乌托邦的圣人思想呢?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逐渐衰落,最后被秦国所灭。战乱频繁发生,道术家被迫分裂为百家,圣贤一支也被道术家们创造出来。也就是说那是一个需要圣人的时代。

在夏商时期,支配人们思想的是神学,由此延伸出来祖先的崇拜。这源于长期生产力水平低下,受到自然的各种压迫,逐渐转而对各类自然现象崇拜的原因。早期人们崇拜的神是水神共工,火神祝融等。

[var1]

殷商时期,统治者垄断了这一崇拜,上天的意志只有统治者可以知晓,后来殷商的中后期,祖先崇拜与天神崇拜逐渐融合。

大约公元11世纪,周武王灭商纣建立西周,在这场巨变当中,周朝提出了新的内容“敬天保民,明德慎罚”,我们所依仗的不再是祖先,而是“德”,商纣王因为失去民心,因此失去了天下。

周公把政治的关注点有神转移到人,提出了“敬德保民”的政治思想,这一思想由孔子继承并完善。孔子提出的“仁”其实就是“德”的演变,这一伟大的转变,也预示着人性的崛起。

[var1]

柏拉图的“哲学王”

柏拉图是苏格拉底的徒弟,同时也是亚里士多德的老师,任何西方政治思想史都绕不开这师徒三人,柏拉图最重要的思想就是《理想国》。

相比于孔子的圣人思想,柏拉图被称之为“哲学王”,他的思想更多充满了哲学的意味,所以要深入理解柏拉图,必须了解他的哲学思想。

[var1]

在《理想国》当中,柏拉图把世界分为现实世界和理念世界,现实世界是可被感知的世界,所有事物的本质是影像。而理念中的世界则是现实世界的本质,理念中的世界相对于现实,是永恒存在的,是一切事物的本源。

他认为在现实世界当中,绝大多数人是不会去理性思考的,他们早已经习惯了跟随他人的思维,准确地说是一种跟随大多数人的思维模式,所以根本就不可能去掌握理念世界当中的真知。

[var1]

柏拉图认为只有善于思辨的哲学才是超脱现实世界,掌握真理的唯一路径。同时柏拉图还区分了哲学家和伪哲学家,伪哲学家只会迎合大众,去煽动大众的情绪,为自己谋利。

和孔子所生的政治环境不同,柏拉图生活在城邦的社会,在柏拉图看来,城邦必须建立在严格的社会分工之上。他将人分为“金银铜铁”,上帝造人的时候,把金银铜铁注入不同类别的人,注入黄金之人,因此高贵,是天生的统治者。

[var1]

注入白银之人,只能是黄金之人的辅助者,接受黄金之人的支配,并且服从他们的意志,要承担保护城邦的责任。上帝会把铜和铁注进农民和手艺人身上。

由于统治者天生高贵,所以他们拥有真正的认知。只有极少数的统治者拥有理念世界当中的知识。

[var1]

柏拉图思想是如何产生的

柏拉图出生于显赫的贵族家庭,有着天生的政治优越性,但是他在雅典没有接触任何政治活动,这也让他成为一个冷静的观察者,去思考时代发生的巨变。

和孔子春秋时代很类似,古希腊的城邦正在由繁荣走向衰落。波斯战争成就了雅典在希腊世界当中的霸主地位,但是随后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却摧毁了这种辉煌,而且希腊城邦似乎正在陷入无休止的衰落当中,许多城邦被专制所统治。

[var1]

此时的雅典城建立起了由斯巴达所支持的三十寡头政治,随后复兴的民主制却沦为暴民政治,处死了他的老师苏格拉底,这也影响了柏拉图对民主政治的厌恶。

雅典的政治危机,经济危机以及社会危机,让柏拉图对雅典的城邦政体丧失了信心,他勾勒出了一个美好的政治图景-理想国。一切现存的国家治理体系都不好,如果不采取剧烈的措施,以及很好的机遇,是很难实现理想政治统治的。

[var1]

古希腊是柏拉图哲学体系产生最根本的基础,古希腊在面对强大自然力量的时候,哲学家主要思考的是宇宙的生成,以及自然的本源是什么?为了更加明确认清自然,他们认为自然当中一定存在着某种不变的东西,是这种力量一直主宰着世界的千变万化。

所以之后泰勒斯认为,这个世界不变的是水,阿那克西曼德认为宇宙的本源是无限,而德谟克利特认为世界的本源是原子。人们处在各自的立场当中,争论不休。

[var1]

苏格拉底在前人的基础上,把方向侧重到人的方向,并且认为“人是这个世界的尺度”,奠定了后来的“知识是美德”的发展方向。柏拉图在苏格拉底的基础上,完善了二元论,提出了现实世界和理念世界的哲学思想。

柏拉图生活的世界,希腊大概有200多个城邦,这些城邦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国家,这是一些小的政治共同体。它们一般以城市为中心,然后和城郊一些乡村形成小国寡民的政治形态。

[var1]

这些城邦国土面积比较小,人口一般数万人,如果换成现代庞大的民族国家,柏拉图所想象的理想国,是不可能实现的。

斯巴达施行的是公有制,土地平均分配,而且立法禁止买卖,不重视社会财富,对整个社会进行严格的等级划分。公民的主要任务就是军事训练以及对外出征,斯巴达的婴儿则由元老院的长老们决定其最终的命运,强壮的由国家来抚养,并且进行严格的军事训练,而那些体弱的则会被抛弃。

斯巴达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当中战争了希腊,这也是柏拉图哲学思想产生的原因。

[var1]

孔子、柏拉图相似与差异

孔子心目中的圣人,以及柏拉图眼中的哲学王,都产生于人类的轴心时代。都是人类在强大自然面前的觉醒,是人类由愚昧走向文明的一大进步。

同时两人都不相信法律,认为法律的负面意义要大于其正面的意义。孔子认为“礼”要比法律,更能达到其“使无讼乎”的理想境界,也就是说更能够达到世间没有纷争的境界。

[var1]

比如,晋国打算造一个鼎,然后把法律条文刻在鼎身上,孔子就强烈反对,他认为强调法律条文,会削弱国民对官吏的尊敬,破坏了贵族和平民之间的理想秩序。

在柏拉图眼里,法律并非解决社会问题的最好选择,是哲学王的模式无法实现的时候,退而求其次的无赖选项。孔子的圣人,还是柏拉图的理想国,都是偏向精英制,或者君主制。

[var1]

同时这一次的巨大改变,对人性的思考却走向截然不同的道路。古希腊哲学家更注重掌握知识,追求真理。

而春秋时期的孔子,所代表的道术师门,主要是为了创造圣人,从一开始就是为了政治服务的,是从上至下的思想启蒙,并没有经过生命个体的痛苦锤炼,也不是自我的自由释放,而是圣人在高大上的笼罩下的政治权术。

无论是两汉时期发展出的孝文化,还是宋明理学,都是从政治角度以圣人的形式发现人性,最后回归到圣人,而没有珍贵的个体。

[var1]

同时孔子认为,人的本质是善的,或者说经过教化之后,可以成为善的,也就是说善是内在的,自发的。

而柏拉图则认为,绝大多数人都会被贪婪所欺骗,所以他们需要受到控制。这种控制必须是外在的,如果没有经过良好的教育,那么这个控制就是法律。

所以对教育的看法上,两个人又是一致的,孔子相信教育可以完成这个任务,而柏拉图认为除了教育以外,还要保持“统治阶级”血统的纯正性。

[var1]

而孔子认为任何人只要具备美德,都可以成为“圣人”,任何人都可以具备统治者所需要的智慧。而柏拉图认为,某些群体是不可能拥有智慧的,而拥有智慧的那部分人,需要守卫者来保护。

现在很多人认为柏拉图的“哲学王”是鼓吹等级制度,而不像孔子那样宣扬开放,人人平等。可能柏拉图自己也认为自己的“哲学王”太过于理想化了,于是在晚年作品《政治家篇》当中,修正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相比于“哲学王”这样的绝对正确的领导者,也许法律会更可靠一些。

[var1]

结束语

孔子和柏拉图分别站在东西方文明的源头,他们的思想对东西方人的世界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孔子的学说,可以说直到近代以前,都是中国人最主流的价值观,而柏拉图对西方的影响,没有孔子对东方的影响这么大。因为除了古希腊文明,西方文明后来又融入了古罗马、希伯来、日耳曼等诸多文明的元素。

历史解密 战史风云 野史秘闻 风云人物 文史百科

揭秘历史人物:芈姝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

在许多电视剧和小说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名叫“芈姝”的角色。她聪明、机智,善于权谋,深受观众喜爱。那么,历史上真的有这样一个人物吗?她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呢?本文将带您一探究竟。  一、芈姝的历史原型  经过查阅大量史书资料,详情>>

揭开霸气十足的元朝灭亡之后的蒙古人去向

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既没有战死,也没有自杀,而是率领着王族和所剩的军队撤退到了自己祖先曾经兴起的故地——蒙古高原,在中国完成了一次外来政权全身而退的“奇迹”。 元朝的灭亡,只是使蒙古帝国失去了中国的领土,详情>>

将和相的区别(相与将的区别)

1、将、相这两个官职最大的区别就是它们一个是文官,一个是武官。其中丞相在很多朝代都是皇帝之下的最高行政官,是名副其实的“百官之长”。2、而将军则通常是指等级非常高的武官,他们是“一军之长”,通常都要率兵打仗、守土护疆。将、相这两个职位虽然在不同的朝代都有细微的详情>>

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国家,历史是非常悠久的,这其中的历史事件、故事、人物和文化也是非常多,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讲讲关于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这一内容。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根据《列女传》的记载,齐国宣王的妻子钟无艳(也叫钟离春或钟无盐)详情>>

长征中毛泽东挽救仅剩三万红军的重要会议

背景: 中央红军从湘江战役突围后,8.6万红军仅剩不足3万人。与湘西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计划被敌人识破,在去湘西的路上布下天罗地网,正等着红军去钻口袋。红军进入湖南后截获敌人电报,知道敌人在靖县,会同,绥宁北部等地布下三、四十万重兵,情况万分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