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虽死,而秦法不亡。回望历史,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商鞅?

商鞅虽死,而秦法不亡。回望历史,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商鞅?

()
中文名:
商鞅虽死,而秦法不亡。回望历史,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商鞅?
别名:
国籍:
人物简介:

他,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政治家之一。他的法,奠基了中国流传数千年的帝制。可同时,他又是史家最痛恨的人,他唯一留下的著作《商君书》,被列为千古第一禁书。他,便是商鞅。 [var1] 根据史料记载,秦国只是在秦穆公时代时期足够活跃。而自秦穆公死

秦朝名人推荐

他,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政治家之一。他的法,奠基了中国流传数千年的帝制。可同时,他又是史家最痛恨的人,他唯一留下的著作《商君书》,被列为千古第一禁书。他,便是商鞅。

[var1]

根据史料记载,秦国只是在秦穆公时代时期足够活跃。而自秦穆公死后,秦氏继承人一代不如一代。最终沦为“二流小国”。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必须要回到历史的深处。在春秋战国的主要诸侯国中,秦国的历史底蕴可以说是最差的。直到东周初年才成为一方诸侯。此外,秦国所处的关中地区在犬戎之战中破坏严重。可以说,在秦穆公之前,秦国根本没有争霸天下的实力。

[var1]

公元前659年,秦穆公继位,后励精图治,虽然国力有所增长,但距离一线诸侯国仍有不小差距。而此时,各诸侯国中实力最为强大的是晋国。更致命的是,晋国正位于秦国东进的最前沿。也就是说,如果秦朝想要进一步扩张实力,那最大的隐患则是晋。

秦穆公继位后,并没有马上展露自己的野心。而是与晋国结成“秦晋之好”。得以依靠晋国支持东进中原,秦国也因此得以活跃在春秋时期的主流政治舞台,积蓄力量。然而在秦穆公晚年,“秦晋之好”战略被放弃,至此,秦国与晋国直到“三家分晋”都一直处于战略对抗中。秦国也因此被晋国战略封锁,直到春秋结束都无法东进中原!

[var1]

秦穆公死后,秦国不仅没有出现能够继承秦献公遗志的国君,甚至出现了前后延及4代,长达近60余年的政治混乱期,史称“四代乱政”。就这样,秦国国力在内耗中损失严重。也正是在这个时期,魏国崛起。

虽然此时的秦朝面临内忧外患,但这个时期的秦国并没有如现在影视剧中所展现的那样羸弱。因为根据史料的记载,秦国当时的总人口数量是除了魏国之外最多的一个;另外,秦国土地肥沃,可以源源不断的生产粮食。足以自给自足。所以,即便刚刚经历了乱政时期,但秦国毕竟底蕴还在。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一直到秦献公、秦孝公两代国君,励精图治,广纳贤才。而此时,商鞅,这个奠定了秦国强大国力的伟大政治家,终于出场了!

公元前361年,魏国宗室后裔商鞅听说秦孝公的求贤令,西出函谷关进入秦国。通过秦孝公宠臣景监的引荐,商鞅见到了秦孝公。

第一次见面,他将尧舜禹汤的大道讲了半天,秦孝公听得睡着了。会谈结束后,孝公对景监大发雷霆,说,你推荐的都是些什么江湖骗子?景监也很生气,他请商鞅离开。可商鞅听到景监的反馈后,并不气馁,说,你再给我一次机会。于是,五天,后景监又给他安排了第二次见面。这次商鞅讲文王武王的王道,秦孝公听得有点兴趣,说这个人可以一起聊聊天,但依旧没准备启用商鞅。景监把话传给商鞅后,商鞅说请再放一次机会。第三次,商鞅以霸道说服秦孝公,大谈春秋五霸富国强兵之道。孝公听得津津有味,畅谈几日毫无倦意。

[var1]

变法之争:公元前359年,秦孝公准备推行变法,但又怕贸然施行有舆情压力。于是,召开朝会商议此事。《商君书·更法篇》《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汤、武之王也,不循古而兴;殷夏之灭也,不易礼而亡。然则反古者未必可非,循礼者未足多是也。”翻译成现在的白话文,意思就是:“以前的朝代政教各不相同,应该去效法哪个朝代的古法呢?古代帝王的法度不相互因袭,又有什么礼制可以遵循呢?”“治理天下没有一成不变的道理,管理国家不能因循守旧,效法古代的方法,所以商汤与武王不遵循礼制而称王,夏殷王朝不改变礼制而亡了国。回归古代礼制的无可厚非,遵循礼制的不值得称赞。”好一个舌战群儒!

变法之争结束后,公元359年,秦孝公命商鞅颁布了《垦草令》,作为全面变法的序幕。

《垦草令》其主要内容有:

(一)颁布实行魏国李悝的《法经》,增加连坐法法律,轻罪用重刑;

(二)废除旧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禁止私斗,颁布按军功赏赐的二十等爵位制度;

(三)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特别奖励垦荒;规定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可免除本人劳役和赋税,以农业为“本业”,以商业为“末业”,并且限制商人经营的范围,重征商税。

(四)焚烧儒家经典,禁止游宦之民。

(五)强制推行个体小家庭制度。扩大了国家赋税和兵徭役来源,为秦国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的壮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可以看到,商鞅此次变法其实围绕两个字展开,耕与战。耕代表土地粮食,战代表军队的战斗力。

此外,商鞅还给秦始皇做了表率,因为在朝堂之中舌战群儒,让商鞅恨透了儒家,他直接烧了诗书和诸子百家的著作,让你们用史书抬杠。为了让变法取信于民,商鞅颁布新法前,派人在国都后面的市场南门竖起一根三丈长的木头说,谁能把木头搬到北门就赏黄金十两,可没有人去办。后来商鞅把赏金追加到五十两,终于有个人做了,果然得到了赏金。这也是著名的典故:立木为信。

[var1]

也正是从此开始,秦国围绕耕与战变成了一台战争机器,国力逐渐强大。

晋分三家后,魏国实力最为强大,并且魏国长期占据河西之地,将秦国封锁在内。

然而,公元前341年,魏齐两国发生了著名的马陵之战。此次战役,魏国主将庞涓自杀,魏武卒元气大伤。魏国就此失去逐鹿中原的资格。而秦国收复河西之地的契机也就此到来!

河西之战,最终以魏国割地求和结束。商鞅也因此战被封于商帝15邑,号为商君。

当商鞅如日中天之时,他却并未发现,危机正一步步地靠近!商鞅的变法让秦国变得空前强大,但却从根本上损害了贵族的利益。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商鞅失去了强有力的庇护,只能逃亡。但秦国的勋贵真的会给商鞅这个机会吗?

[var1]

答案当然是不会!最终商鞅被秦兵所杀,尸身带回咸阳,被秦惠文王处于车裂之刑,商鞅死在自己制定的法律之下。

商鞅虽死,但他推行的刑法并没有被废除,一直或明或暗地被沿用了2000年。而他那本御名有道的《商君书》被列为千古第一禁书,但同时又被历代统治者纳入囊中,偷偷使用了上千年,成了外儒内法的理念内核。

关注我,带你了解更多中国历史!

历史解密 战史风云 野史秘闻 风云人物 文史百科

揭秘历史人物:芈姝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

在许多电视剧和小说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名叫“芈姝”的角色。她聪明、机智,善于权谋,深受观众喜爱。那么,历史上真的有这样一个人物吗?她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呢?本文将带您一探究竟。  一、芈姝的历史原型  经过查阅大量史书资料,详情>>

揭开霸气十足的元朝灭亡之后的蒙古人去向

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既没有战死,也没有自杀,而是率领着王族和所剩的军队撤退到了自己祖先曾经兴起的故地——蒙古高原,在中国完成了一次外来政权全身而退的“奇迹”。 元朝的灭亡,只是使蒙古帝国失去了中国的领土,详情>>

将和相的区别(相与将的区别)

1、将、相这两个官职最大的区别就是它们一个是文官,一个是武官。其中丞相在很多朝代都是皇帝之下的最高行政官,是名副其实的“百官之长”。2、而将军则通常是指等级非常高的武官,他们是“一军之长”,通常都要率兵打仗、守土护疆。将、相这两个职位虽然在不同的朝代都有细微的详情>>

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国家,历史是非常悠久的,这其中的历史事件、故事、人物和文化也是非常多,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讲讲关于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这一内容。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根据《列女传》的记载,齐国宣王的妻子钟无艳(也叫钟离春或钟无盐)详情>>

长征中毛泽东挽救仅剩三万红军的重要会议

背景: 中央红军从湘江战役突围后,8.6万红军仅剩不足3万人。与湘西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计划被敌人识破,在去湘西的路上布下天罗地网,正等着红军去钻口袋。红军进入湖南后截获敌人电报,知道敌人在靖县,会同,绥宁北部等地布下三、四十万重兵,情况万分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