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有一点习惯,让始皇帝肉疼不已。 [var1] 少从始皇,早露头角 王翦的生卒年龄皆不可考,《史记》上只记载了他是频阳东乡人(今属于陕西)。但我们可以透过一件记载在《史记》里的故事稍稍地推测出王翦的年龄,就在秦国准备出兵灭楚之前的军事会议上
秦国能统一天下,源于历代君王对人才的重视与正确的策略
他是春秋战国真正的战神,白起得对他甘拜下风,孙武应称其为老师
《大秦赋》秦王嬴政躺赢的一生,前半生靠吕不韦,后半生靠李斯
宋义
史上最长寿的公主,鲁国公主活了多久
曾国藩读《孟子》感悟:人要出头就靠一个字,孟子:你没读明白
晋国赵武:如何从险遭灭族的“赵氏孤儿”变为春秋“一代贤臣”?
不同历史时期,《孔子圣迹图》在绘制和刻印手段上,呈现出不同的样式
战国四大名将之人屠白起—战无不胜,战必全歼为,却死在秦王剑下
历史上有哪些人曾经刺杀董卓?他们最后结局如何?
如果秦国相国按照功劳大小排名,李斯只能排第四
金庸小说中的两次合纵(上):慕容氏的复兴大燕计划有可行性吗?
荆轲刺秦王的最后一击!“徐夫人匕首”,是最早的钢制兵器?
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天下后,周天子的待遇如何?
孔子为何离开鲁国十四年,冉有又是如何说服鲁王迎接孔子回家?
罗布泊楼兰古国神秘遗址,惊现大量干尸,难道山海经所言非虚?
他在位两年办了两件事,一件影响秦国三百年,一件影响华夏两千年
齐桓公时期的齐国是不是在推行三军之制呢?
此人号称第二诸葛,一生致力北伐,最后却惨死魏国
春秋战国时期的“礼下庶人”,及对基层社会的管理作用
却有一点习惯,让始皇帝肉疼不已。
[var1]
少从始皇,早露头角
王翦的生卒年龄皆不可考,《史记》上只记载了他是频阳东乡人(今属于陕西)。但我们可以透过一件记载在《史记》里的故事稍稍地推测出王翦的年龄,就在秦国准备出兵灭楚之前的军事会议上,秦始皇问麾下的将领各自需要多少兵力,这时少壮派将领李信说我只需要二十万大军,另一方面,已经是秦军宿将的王翦却说伐楚必须要六十万大兵以上不可,一个都不能少!秦始皇听了之后对王翦很不满意,说了一句:
“王将军你老了!”
便让李信带领二十万人出战。
[var1]
此事大约发生在秦始皇二十二年,这一年秦始皇三十四岁,王翦此刻能被喊成老头,年龄起码在四五十岁左右,如果再考虑到《史记》里提到秦二世登基的时候,王翦和他的儿子王贲都已经去世了,王翦的年龄比四五十还要高也合乎逻辑,所以有人认为此时王翦已经七十多了。
但不管怎样,王翦是秦始皇早年的班底之一,而且肯定是在秦始皇即位初年就表现出不俗的军事素养,据说秦始皇早年在面对国内长安君以及吕不韦的叛乱时,王翦都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由此他得到了秦始皇的高度赞赏,所以在始皇十一年的时候,王翦便开始获任命独领一军出国作战,开启了他波澜壮阔的灭国之旅。
一代军神,始皇头疼
早期王翦的作战方式只能用一个字来形容,
那就是“猛”!
在他第一次率兵攻打赵国的时候,他将军中老弱全部解散,只留下了十分之二的精锐,随后他带着这支精锐猛打猛冲,一口气攻下了赵国九座城池,
真是怎一个猛字了得!
[var1]
然而随着王翦统兵战阵的经验越来越丰富,他的带兵风格开始脱离了早年的猛,变得越来越沉稳,开始善于用计,在面对赵国名将赵牧的严防死守,秦军劳而无功的时候,王翦冷静的稳定了军心,耐心地和赵国进行对峙的同时实施反间计让赵国高层杀害了赵牧,自毁长城,进而被王翦率领的大军一举攻破赵国全境,俘虏赵王。
然而赫赫战功的背后,秦始皇却对这位老将的打法头痛不已,王翦成熟时期的用兵方式就一个词,
堂堂正正。以训练有素的秦军辅以国力强盛的秦国经济实力,逐步推进慢慢蚕食,使敌国在庞大的压力下自己内部先崩溃,
这样的战法所向无敌,然而所消耗军费数字之高,连一代雄主秦始皇看到都肉痛不已,于是不信邪想要花小钱钓大鱼的始皇帝,便有了上文中伐楚前会议换将的一幕。
[var1]
对此,王翦也没说什么,拍拍屁股就回家养老去了,不料李信在前线先胜后败,被楚国杀得节节撤退。秦始皇这时候才意识到之前王翦的方略才是正确的,于是亲自驾车前往王翦隐居的府邸请他出山。这一幕记载在了《史记》里,然而明代冯梦龙所著的《东周列国志》对这一幕的描写尤为精彩,且看:
(秦始皇来到王翦家请他出山伐楚)
王翦对曰:“大王不得已而用臣,非六十万人不可。”
秦王曰:“寡人闻古者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军不尽行,未尝缺乏。五霸威加诸侯,其制国不过千乘,以一乘七十五人计之,从未及十万之额。今将军必用六十万,古所未有也。”(一句话就是,真要玩这么大?)
王翦对曰:“古者约日而阵,旨阵而战,步伐俱有常法。致武而不重伤,声罪而不兼地。虽干戈之中,寓礼让之意。故帝王用兵,从不用众。齐恒公作内政,胜兵不过三万人,犹且更番而川。今列国兵争,以强凌弱,以众暴寡,逢人则杀,遇地则攻。报级动曰数万,围城动经数年。是以农夫皆操戈刃,童稚亦登册籍,势所必至,虽欲用少而不可得。况楚国地尽东南,号令一出,百万之众可具。臣谓六十万,尚恐不相当,岂复能减于此哉?”
秦王叹曰:非将军老于兵,不能透彻至此,寡人听将军矣!”(老将军你太强了,寡人服了!)
[var1]
于是王翦出山,率领六十万大军讨伐楚国,作为主攻一方反而玩起了坚壁清野的战术,非常耐心地用整整一年的时间将楚国的军队拖得毫无办法,等到对方出现动摇后一举破之,杀死楚军主将项羽的祖父项燕,一举灭掉了楚国,此后他又率军继续南下南征百越,也就是今天的两广之地。
秦始皇尽并天下,其中大半国家都是王翦率军平定的,
太史公都承认王翦“夷六国”的功绩,如果单以拓土之广,王翦确实超过了白起,称其为军神,毫不为过。
父子名将,三代忠臣
王翦自他开始,一连三代都为秦将,为国出力尽忠。其子王贲也是一位虎将,曾参与对楚国、魏国、燕国、齐国的战争,攻陷了魏都大梁和齐都临淄,俘虏了赵、魏、齐三国国君,因功受封通武侯。王翦之孙王离,在秦末群雄并起逐鹿天下的混乱时期,率领秦军与项羽作战,最后在巨鹿之战中被项羽打败被俘,去向不明。
王氏一门三代为秦国尽忠,可谓忠矣!
[var1]
开枝散叶,王氏之祖
传说王翦的后代除了王离,还有其他人在秦末的乱世中避世隐居起来,然而王翦名气之大,连后世之人也要蹭他的热度,
汉代以后在政治舞台上大展拳脚的太原王氏以及琅琊王氏,都称自己为周灵王之子王子乔之后,王子乔的十几世孙王翦为他们共同的远祖。
三国时期除掉董卓的司徒王允便是太原王氏,而东晋开国时辅佐晋元帝司马睿的王导便出自琅琊王氏,这一系在东晋可谓享尽荣华,时人称“王与马,共天下。”,大书法家王羲之也是出自琅琊王氏。
[var1]
不过近年,有研究经过基因测试的数据显示,琅琊王氏和太原王氏的Y单倍体并不一致,虽然对这两支王氏的基因分析工作还没有彻底完成,但已经基本可以证明他们并非源自王翦这一个共同的祖先。大约,这只是当时王氏之人出于某些目的的政治宣传而已罢了,正如历史上李唐开国追认老子为其远祖那样,宣传意义大于实际意义。
结语
所谓乱世出英雄,战国时期是一个名将辈出的时期,然而名将们大多并没有很好的结局,与王翦同列为战国四大名将的其余三位,两位被谗言而死,一位流亡国外,唯有王翦能够得以安享晚年。作为屡次手握重兵特别是伐楚之战时候几乎手握大秦倾国之兵的王翦,能够让秦始皇这样的雄主也放心自己的情商,比起本人的军略大约也不遑多让了。
本文由思维历史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在许多电视剧和小说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名叫“芈姝”的角色。她聪明、机智,善于权谋,深受观众喜爱。那么,历史上真的有这样一个人物吗?她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呢?本文将带您一探究竟。 一、芈姝的历史原型 经过查阅大量史书资料,详情>>
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既没有战死,也没有自杀,而是率领着王族和所剩的军队撤退到了自己祖先曾经兴起的故地——蒙古高原,在中国完成了一次外来政权全身而退的“奇迹”。 元朝的灭亡,只是使蒙古帝国失去了中国的领土,详情>>
1、将、相这两个官职最大的区别就是它们一个是文官,一个是武官。其中丞相在很多朝代都是皇帝之下的最高行政官,是名副其实的“百官之长”。2、而将军则通常是指等级非常高的武官,他们是“一军之长”,通常都要率兵打仗、守土护疆。将、相这两个职位虽然在不同的朝代都有细微的详情>>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国家,历史是非常悠久的,这其中的历史事件、故事、人物和文化也是非常多,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讲讲关于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这一内容。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根据《列女传》的记载,齐国宣王的妻子钟无艳(也叫钟离春或钟无盐)详情>>
背景: 中央红军从湘江战役突围后,8.6万红军仅剩不足3万人。与湘西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计划被敌人识破,在去湘西的路上布下天罗地网,正等着红军去钻口袋。红军进入湖南后截获敌人电报,知道敌人在靖县,会同,绥宁北部等地布下三、四十万重兵,情况万分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