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屈原心心念念的楚王,却是个伤他最深的昏君

让屈原心心念念的楚王,却是个伤他最深的昏君

()
中文名:
让屈原心心念念的楚王,却是个伤他最深的昏君
别名:
国籍:
人物简介:

楚怀王熊槐是战国时代一位颇有争议的君王,后人对他毁誉参半,他既是一国之君,变法斗士,又是他国人质。 他与屈原的故事广为流传,他的一生跌宕起伏,甚至狗血,结局却又充满着悲情色彩,那么他到底做了些什么,才让他拥有如此落差的人生呢? 《思美人》

秦朝名人推荐

楚怀王熊槐是战国时代一位颇有争议的君王,后人对他毁誉参半,他既是一国之君,变法斗士,又是他国人质。

他与屈原的故事广为流传,他的一生跌宕起伏,甚至狗血,结局却又充满着悲情色彩,那么他到底做了些什么,才让他拥有如此落差的人生呢?

《思美人》

1.楚怀王想要变法

楚国原本只是西周册封的、一个位于今天湖北一带的小诸侯国,还因为是“南蛮”而被人瞧不起。于是楚国自己称王,走上了与中原对抗、乃至步步进击的道路,并不断地变得强大。

在春秋时期,楚国火力全开,武力值达到了巅峰,是天下两大强国之一。到了战国,楚国的实力依旧是数一数二,与齐、秦两强并列。

在楚怀王的父亲——楚威王的治理下,楚国锐意扩张,开疆拓土,成为当时各路诸侯中地盘最大的国家。各路诸侯一会儿讨好秦国,一会儿向着楚国,因此衍生出一个著名的成语:朝秦暮楚。

[var1]

治国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要么守旧,要么变革。守旧的话,当然不符合他风风火火想干大事的性格。他深知,只有变法,才能让楚国更加强大!

然而变法是治国理政中最难的。一着不慎,就有可能跌入万丈深渊。无论是吴起还是商鞅,他们惨死的例子,就已经是前车之鉴。

2.改革的初念:楚怀王与屈原二三事

很多朋友可能好奇,变法为什么会这么难?

首先,变法打破的是现有格局,牵一发而动全身,必将触动既得利益者、特别是有权有势者的利益。引起反对和抵制不说,这些有权有势的人甚至可以动用武装力量,发动政变,轻则朝堂震荡,重则人头落地。

其次,我们来了解一下楚国的权力结构。楚国的权力结构是以楚王为核心,昭、屈、景三大家族为主干的世族执政方式。这么说有点抽象,那我们就以楚国的军队为例来说明。

楚国军队由正军、私卒和王卒三部分组成:正军就是国家军队,属于正规编制,吃公家饭。私卒也很好理解,就是贵族们的军队,没有编制,属于私人武装,只对主人效忠。

值得一说的是王卒。王卒是楚王的随身卫队,装备精良,战斗力最强,但——这支部队是由各大世家子弟组成的,平时楚怀王说句话还管用,但真要到了关键时刻,人家还是听各大世家。这下就尴尬了:楚王如果和贵族斗法,反而还处于一定的弱势。

所以,在楚国搞变法,危险系数很高,楚怀王当然不会一个人去战斗,他需要一个代言人,一个能替自己出面的人,所谓一个红脸,一个白脸,历来就是玩政治的老把戏。

[var1]

这个时候,屈原就出场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屈原是楚国的重臣,而且是一位变法家。

在当时,屈原可是大红人,《史记》就说屈原“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应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反正就是楚怀王对屈原委以重任,内外大事两人一起商量,非常地信任他。

为什么这两位能走到一起呢?坊间传说,这两个男人之间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他们一见倾心,情投意合。

其实这是一个被误传的观点。这个说法哪里来的呢?有人说,1944年,中国古典文学专家孙次舟发表了一篇论文,认为楚怀王和屈原是那种男男关系,结果被学界围攻。然后著名爱国人士、楚辞专家闻一多先生站了出来,说了四个字:“完全正确。”

《思美人》

[var1]

这篇论文还在,如果看过就知道,孙次舟和闻一多讨论的主题,根本不是屈原是不是gay,而是——他是不是所谓的“文学弄臣”,也就是给君主写歌功颂德文章、溜须拍马的那种人。

看上去,屈原也不是。因为屈原出自楚国三大家族之一的屈氏家族,根正苗红,背景非常强大。当时屈原二十出头,是个理想主义者,希望楚国强大起来,又很有上进心,这样的思维与楚怀王的需求是不谋而合。两人年纪相仿,又有共同的理想,在一起联手。

于是,屈原就从三闾大夫,相当于现代的教育部长,被楚怀王直接封为左徒,主管外交,也可以议论国家大事,类似于美国的国务卿。做好了这个准备,屈原就推出了变法的措施。

[var1]

3.从轰轰烈烈到偃旗息鼓

屈原的变法,总结下来就是六点:第一,奖励耕战;第二,举贤能,唯才是举;第三,反壅蔽;第四,禁朋党;第五,明赏罚;第六,移风易俗。

这六项措施一出,整个贵族圈子都炸了,反对声是一浪高过一浪。

第一条,奖励耕战,这个没什么问题,大家多劳动生产,发奖金;打仗勇敢,也发奖金。这一点贵族们也没有特别反对,但从第二条开始,他们就不乐意了。

第二条,举贤能,唯才是举。

人才就是竞争力,但问题来了:楚国的高级官僚资源,都是被贵族们牢牢把持的。不仅如此,很多官职都是贵族世袭的,也就是说老子当官,儿子也能接班,不用努力不用奋斗。如果讲究唯才是举,贵族们就会丢掉自己的权力。

第三条是反壅蔽,即广开言路,还要说实话、讲真话,君主的命令下达给群众,群众也可以向君主反映疾苦——这不就是把贵族们给丢在一边了吗?

第四条禁朋党,更是要了贵族们的老命:因为贵族们的关系盘根错节,都是互相通婚的,从而形成利益集团,报团取暖。

[var1]

剩下的两条,明赏罚和移风易俗,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明赏罚,就是依法办事,该赏的赏,该罚的罚。之前贵族们犯了事儿,随便就能糊弄过去,现在不一样了,一切按规矩来,管你是谁,统统板子侍候。至于移风易俗,就是要杀一杀社会上不良风气,什么阿谀奉承,巧言令色,投机取巧,统统都是打击对象。

总的来说,这六条改革措施,其目的就是遏制贵族的特权,加强君主的权力,从而进行中央集权,很有些秦国商鞅变法的意味。对于贵族们来说,这无疑是一场大灾难:他们的利益直接受损,而且是大大的损害了。这下他们哪里能忍?

于是,改革的措施一出,立刻就有人跳起来,声势非常浩大。随着变法一步步实施、深入,受到的阻力也越来越大,贵族们群起而攻之。

面对贵族们的围攻,屈原是压力山大,急需楚怀王的力挺。但在这个节骨眼上,楚怀王怂了!

《思美人》

[var1]

也许是楚怀王高估了自己变法的决心和能力,但更多地,还是他对反对的力量估计不足,而他也没有本事去摆平贵族势力。优柔寡断、做事不够坚决,楚怀王遇到阻力,他就临阵脱逃了。

楚怀王这一认怂,作为代言人的屈原可就惨了:老大都不玩了,自己一个人也跳不动,而且背黑锅的也是他:总不能说楚怀王有问题吧,那么责任全都推到屈原身上了。

有人说楚怀王是听信谗言,从而疏远、乃至流放了屈原。其实倒不如说是楚怀王迫于压力,丢车保帅更为贴切。而随着屈原的下台,楚怀王设想中轰轰烈烈的变法,就这样成了一地鸡毛。

[var1]

4.一位昏君的诞生

屈原走后,楚怀王开始信任一个叫做张仪的人。

张仪是魏国人,鬼谷子的学生,纵横术大师,战国时期有名的牛皮大王。此人能在乱世中安身立命,靠的就是一张嘴,活人能说死,死人能说活。张仪就是在楚国挨的打,他一直很想回赠楚国人的这份厚礼。后来他去了秦国,当了大官,就准备回头报复了。

楚怀王十六年,秦国想要攻打齐国,又担心楚国是齐国的盟友,因为按照盟约,秦齐开战,楚国是要帮助齐国的。于是张仪就去楚国开始他的忽悠大业。

[var1]

张仪见了楚怀王,他先是一番吹捧:我家秦王最恨齐王,您和他做朋友,那我们大王就不能跟您当好朋友了。至于我张仪,就是想给您当个看门的小厮,那都难啊。

这种没底线的吹捧和自贬身价,倒是很对楚怀王的路子,他很高兴。接下来张仪又说了:“要是贵国和齐国绝交,绝对是一件大好事,首先削弱了齐国的力量,也是卖我们秦王一个面子。这个情,我们秦王一定要还的。”

张仪开始许诺:秦国会把关键的“商於之地”六百里,割让给楚国。同时,秦国还会跟楚国通婚,双方的君主、公子、公主互相嫁娶,以后都是一家人。

面对这么大的诱惑,楚怀王想也没想,直接就拍着胸脯答应了。他不顾众人的劝说,直接就和齐国绝交了。而且他一高兴,就授予张仪楚国令尹、也就是相国的职位。

[var1]

接下来,楚怀王就派使者去秦国找张仪,接管那六百里的商於之地了。不料张仪抓着脑袋,一副莫名其妙的问使者:“什么六百里?我说的可是六里啊!”

甭管使者怎么问,张仪就一口咬定只有六里地,而且还只是他的小小封地。这可把楚怀王给气坏了,二话不说,直接开干。

公年元前312年,楚怀王愤然起兵攻打秦国,特别是蓝田之战,楚怀王动用了几乎全国兵力,但还是以失败而告终。随着秦国的反攻,楚国又丢掉了大片土地。

恰在此时,秦国的盟友韩、魏两国,也来趁火打劫,攻城略地。至于其他诸侯,则在一旁看楚国的笑话,特别是齐国,根本不会出手帮忙。

经过这次失败,楚国开始走下坡路了,实力大打折扣。但好戏还在后面。

影视宣传

[var1]

公元前299年,秦昭王又派人来忽悠楚怀王,说秦楚两家本来就没什么过节,打打杀杀多没意思,还不如我们两家坐下来好好聊聊,结为盟友。地点秦国武关,我等你来!

几乎所有人都不相信这番鬼话——因为武关是秦国的土地,可楚怀王还是去了。果然一到秦国,楚怀王就被对方扣押。随后秦国气势汹汹地向他表示,要求割让土地,否则就不让他走。

按理说,作为一位历史公认的昏君,这个时候当然是保命要紧,割地算什么。但楚怀王竟然难得地硬气了一回,他愤然拒绝了秦国的威胁,此后也从未答应。而他就一直被秦国软禁,直到病死。

楚怀王死后,秦国人把他的遗体送回楚国。楚国人看着他的棺椁,都很悲痛,就像自己的亲戚去世了一样。由此可见,楚怀王在老百姓眼里,也没有那么差评。

[var1]

平心而论,以楚国的客观条件,搞改革实在是太难,以一个屈原,是很难做得到的。楚怀王既没有这个能力,也没有这个魄力,所以不得不拿屈原做了牺牲品和挡箭牌。

事实上从楚怀王的种种表现来看,他更多的是平庸,而不是昏庸。他平生唯一值得称道的地方,就是在他人生的最后,选择为楚国献出了自由和生命。从这个角度说,他也算是尽到了作为君主的责任。难怪老百姓也很怀念他。

路读编辑部,原创文章,禁止转载
编辑:凉三

历史解密 战史风云 野史秘闻 风云人物 文史百科

揭秘历史人物:芈姝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

在许多电视剧和小说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名叫“芈姝”的角色。她聪明、机智,善于权谋,深受观众喜爱。那么,历史上真的有这样一个人物吗?她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呢?本文将带您一探究竟。  一、芈姝的历史原型  经过查阅大量史书资料,详情>>

揭开霸气十足的元朝灭亡之后的蒙古人去向

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既没有战死,也没有自杀,而是率领着王族和所剩的军队撤退到了自己祖先曾经兴起的故地——蒙古高原,在中国完成了一次外来政权全身而退的“奇迹”。 元朝的灭亡,只是使蒙古帝国失去了中国的领土,详情>>

将和相的区别(相与将的区别)

1、将、相这两个官职最大的区别就是它们一个是文官,一个是武官。其中丞相在很多朝代都是皇帝之下的最高行政官,是名副其实的“百官之长”。2、而将军则通常是指等级非常高的武官,他们是“一军之长”,通常都要率兵打仗、守土护疆。将、相这两个职位虽然在不同的朝代都有细微的详情>>

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国家,历史是非常悠久的,这其中的历史事件、故事、人物和文化也是非常多,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讲讲关于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这一内容。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根据《列女传》的记载,齐国宣王的妻子钟无艳(也叫钟离春或钟无盐)详情>>

长征中毛泽东挽救仅剩三万红军的重要会议

背景: 中央红军从湘江战役突围后,8.6万红军仅剩不足3万人。与湘西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计划被敌人识破,在去湘西的路上布下天罗地网,正等着红军去钻口袋。红军进入湖南后截获敌人电报,知道敌人在靖县,会同,绥宁北部等地布下三、四十万重兵,情况万分详情>>